趙匡胤立國之初定一軍規,宋真宗時期廢除了,最終導致大宋亡國

趙匡胤 宋真宗 中國歷史 北宋 唐風宋月 2017-04-15

北宋初年,趙匡胤用於統一戰爭的禁軍僅有二十萬人。對於如何統領二十餘萬禁軍,趙匡胤也可以說是煞費苦心。

禁軍除了要警衛京師之外,還要守土戍邊,保衛國內戰略要津。有宋一代,京師常駐禁軍的數量總是與屯邊的禁軍數目基本相當,不如此,萬一有突發狀況,處置起來就會很棘手。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竹籃之中,很有可能會全打的稀爛。

趙匡胤立國之初定一軍規,宋真宗時期廢除了,最終導致大宋亡國

對於出守邊疆的禁軍士兵,也不能讓他們在同一個地方呆的太久,每三年時間更換一個駐地,此法名為“更戍法”。表面上看似是使士兵知道勤勉,勞逸結合,實則是有意讓這些禁軍形成“兵不識將,將不知兵”的局面。宋廷的主要精力和注意力並沒有放在邊境線上,而是隻顧著盯梢這些禁軍了,趙宋歷代統治者最擔心出現將領與軍兵上下一心、其利斷金的事情,進而威脅到一家一姓的統治。

趙匡胤立國之初定一軍規,宋真宗時期廢除了,最終導致大宋亡國

為了避免來自各地的士兵染上城市生活中奢侈的風氣,趙匡胤絞盡腦汁後製定了嚴格的軍紀軍規。這些軍兵多是來自鄉下,甫一至繁華的都市,置身於天子腳下的花花世界,眼花繚亂之後,總是會在耳習目染中慢慢喪失農家子弟的忠厚勤儉。由儉入奢易,從奢返儉難。

趙匡胤此舉也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手段。

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北宋的禁軍制服,長度不能超過膝蓋,允許士兵從外購買魚肉和酒帶入軍營。

趙匡胤在位期間,為了鍛鍊禁軍士兵的身體,規定所有士兵每月的口糧,必須得自己揹負。汴梁城中常見的一景:絡繹不絕的禁軍士兵,肩扛手提著分得的口糧,穿城而過。

趙匡胤立國之初定一軍規,宋真宗時期廢除了,最終導致大宋亡國

據史料記載,政府向每個士兵一年提供十八石的穀物。宋制一石大約等於六十公斤,每月禁軍士兵扛著一百八十斤的口糧穿城而過,這絕對不是件輕鬆的事情。

並且趙官家明確指示:原則上以士兵所在軍營為標準,指定開封城另一側的倉庫作為配發糧食之地。也就是說——如果軍營在東,那麼領取配發口糧的地方將會是在城西方;軍營在南,那麼配發糧食的地方將是在北面。而不是就近配發。據史料記載,這段路程遠近約為四十里,大約是現在的二十三公里。

這辦法不可謂不高明!

一者,要這些軍兵牢記“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勿忘根本,永遠銘記稼穡的艱辛;二者,這種高強度的負重拉練,軍兵也不會太多怨言,畢竟背的糧食是用來裹腹的。既鍛鍊了身體,又領取了糧餉,一舉兩得。

趙匡胤立國之初定一軍規,宋真宗時期廢除了,最終導致大宋亡國

這種情形,直到真宗年間才逐漸廢止。真宗景德年間,自趙匡胤以來實施了三十多年的規定漸漸成了廢紙。與遼簽定了澶淵之盟的和平條約後,短短几十年宋廷禁軍戰鬥力下降到令人吃驚的地步——上下不識干戈,更不用聞金鼓、識戰陣了。更離譜的是一些禁軍每月去領餉,都是僱人去背,完全沒有了宋立國之初的勤儉質樸。這樣的驕兵,作戰力如何可想而知。

宋真宗自然體會不到當初趙匡胤制定規矩的良苦用心,吃瓜群眾更不理解將禁軍集中於首都這一政策的真實意圖所在。於是朝野間就有了“竭民賦租以養不戰之卒,糜國帑廩以優坐食之校”的批評言論。

趙匡胤立國之初定一軍規,宋真宗時期廢除了,最終導致大宋亡國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講的極是!只是在國家承平日久的時候要牢記:居安思危,忘戰必危!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趙匡胤始終不忘居安思危,無愧“聖明天子”的稱謂。

一個國家失去了進取心與憂患意識,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安樂死的!兩宋的覆滅就是前車之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