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讀書筆記」宋太祖趙匡胤,誰家的開國皇帝都不是白給的

本文是我閱讀《宋史》的第一篇讀後感,觀點君希望自己能用業餘時間儘可能多的瞭解北宋,邊讀邊寫,一方面提升自己,一方面能把我的理解分享給大家。雖然我對北宋的瞭解也還很膚淺,但很多事並不一定要全部準備就緒再去做,而是在做的過程中不斷學習積累不斷提高,共勉。

沒有天上掉餡餅,成功是背後無數次偶然堆砌成的必然

《宋史·太祖本紀》關於趙匡胤繼位的過程只用了短短几十字:

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

比起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鴻門宴九死一生,遷徙巴蜀,後暗度陳倉東出崤函與項羽爭奪天下;又或者比起明太祖朱元璋起身淮右布衣,投紅巾軍,敗張士誠,滅陳友諒,最後驅除韃虜,恢復中原。趙匡胤這個通過兵變得來的皇位看起來得到的是那麼容易,甚至很多人說這不過是個偶然,其實不然,讀罷本紀我倒覺得這是必然。

「宋史讀書筆記」宋太祖趙匡胤,誰家的開國皇帝都不是白給的

劉邦劇照

「宋史讀書筆記」宋太祖趙匡胤,誰家的開國皇帝都不是白給的

朱元璋劇照

此話怎麼講呢?無論是周世宗在世時,還是陳橋兵變前夕,一直有傳言曰‘點檢為天子’,其實我們都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趙匡胤並不是一出來混就站了到殿前都點檢那個位置,然後等著撿漏做皇帝的。關於趙匡胤投奔周太祖郭威之前的經歷,太祖本紀中也有一段簡短的記載:

漢初,漫遊無所遇,舍襄陽僧寺。有老僧善術數,顧曰:“吾厚贐汝,北往則有遇矣。”

其實‘漫遊無所遇’短短几個字背後省略了很多辛酸苦辣,公元947年,20歲的趙匡胤開始了漫遊生涯,他先後到了華北,西北等地,期間還拜訪了很多父親的昔日老友,但無疑不受到了他們的白眼,其中最有權勢的關陽節度使王彥超居然用10貫錢就把他打發了,以至於他最困難的時候靠擺路邊攤維持生計(參見《刀鋒上的文明·宋遼夏金元亂史》)。

關於這件事其實還有後續,不過是在十多年之後了:

癸亥,帝步自明德門,幸作坊宴射,酒酣,顧前鳳翔節度使臨清王彥超曰:“卿曩在復州,朕往依卿,卿何不納我?”彥超降階頓首曰:“當時臣一刺史耳,勺水豈可容神龍乎!使臣納陛下,陛下安有今日!”帝大笑而罷。(《續資治通鑑長編》)

趙匡胤已經貴為皇帝居然還對當初的遭遇如此耿耿於懷,由此他年輕時的困頓之狀可見一斑。

「宋史讀書筆記」宋太祖趙匡胤,誰家的開國皇帝都不是白給的

陳橋兵變遺址

「宋史讀書筆記」宋太祖趙匡胤,誰家的開國皇帝都不是白給的

趙匡胤劇照

繼漫遊無所遇之後,趙匡胤投奔了當時還是樞密使的周太祖郭威,但不過是其帳下一走卒而已(應募居帳下《宋史太祖本紀》),隨後他跟隨周太祖和周世宗二人南征北戰,歷經10餘次升遷才做到了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和檢校太尉的位置。而支撐其得到這10餘次升遷機會的是他立下的七次汗馬功勞,分別是:

①高平之戰,臨危不亂,率先衝鋒,世宗反敗為勝

②徵淮南,於渦口擊敗萬人軍隊,斬兵馬都監何延錫

③清流關斬南唐節度使皇甫暉

④六合擊敗齊王景達,斬首萬餘

⑤從徵壽春,克

⑥克濠州,泗州,平淮南

⑦從世宗北征,平關南

(參見《續資治通鑑長編·宋紀》)

所以我說沒有天上掉餡餅,宋太祖趙匡胤這個皇位來的也並不容易,倘若是偶然,那為什麼被擁立的不是前任都點檢張永德?為什麼不是同樣想做皇帝的昭義軍節度使李筠?不是淮南節度使李重進?說到底,這個偶然還是趙匡胤無數次努力背後堆砌成的必然(當然這並不能掩蓋他得位不正的不光彩)。

其實這個皇帝也殺人

上千年來,宋太祖趙匡胤最為後人所稱到的行為就是杯酒釋兵權一事,比起劉邦,朱元璋一類開國帝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說法似乎不為這位帝王所推崇,他選擇用和平漸進的方式從開國功臣手裡收回了大權,既保全了君臣之間的和氣,又成功消除了功臣居功自傲的潛在威脅。

「宋史讀書筆記」宋太祖趙匡胤,誰家的開國皇帝都不是白給的

杯酒釋兵權圖

「宋史讀書筆記」宋太祖趙匡胤,誰家的開國皇帝都不是白給的

趙匡胤劇照

這件事也讓他為後人留下了溫和不嗜殺戮的良好印象,其實這真的是個誤會,宋太祖趙匡胤也並沒有少殺人,只是比起其他開國皇帝的大規模殺戮,他做的那點事被後人有意無意的忽略了而已。

《宋史·太祖本紀》裡關於老趙殺人的記載共有29次,死法以棄市和杖殺為主,其中“棄市”一詞共計出現19次,看起來他對菜市場情有獨鍾。另外很有意思的是,左右拾遺、太子洗馬、中允這幾個官特別倒黴,任職者多次被殺。

被殺的這些人的罪名大多是盜竊罪和貪汙罪,趙匡胤有一天對宰相說到:“朕觀為臣者比多不能有終,豈忠孝薄而無以享厚福耶”?嚇得宰相薛居正連連謝罪。

我琢磨了許久也沒想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常言道,有什麼樣的君王就有什麼樣的臣子,既然老趙手下“為臣者比多不能有終”,是不是可以認為他自己也不合格呢?可是這又與我們對他的固有認知相左。

帝王的坦誠

一日,罷朝,坐便殿,不樂者久之。左右請其故。曰:“爾謂為天子容易耶?早作乘快誤決一事,故不樂耳。”汴京新宮成,御正殿坐,令洞開諸門,謂左右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見之”。

我一直覺得北宋對文人的寬容,北宋較之唐朝更為開放的社會風氣是離不開這位開國皇帝的,身為高高在上的帝王竟然也會為誤決一事而鬱悶,而且將內心比作諸門動開的宮殿,突然感覺這位帝王想我家隔壁鄰居大爺,頓時一點架子與城府都沒有了。

「宋史讀書筆記」宋太祖趙匡胤,誰家的開國皇帝都不是白給的

清明上河圖

「宋史讀書筆記」宋太祖趙匡胤,誰家的開國皇帝都不是白給的

開封清明上河園

古今王侯將相中,能將心思流露的這麼真性情的,也就曹操和趙匡胤兩人而已。

離奇的死亡與利益既得者

有關古代帝王的死亡原因,後世讀者一直以來爭論不休的一共有兩樁,一者是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死沒死,一者是宋太祖趙匡胤到底怎麼死的。

說趙匡胤死的離奇是因為我們從他身上找不到人之將死的徵兆,下面是他死前的最後一段活動:

丁酉,兵馬監押馬繼恩率兵入河東界,焚蕩四十餘砦。己亥,幸西教場。庚子,鎮州巡檢郭進焚壽陽縣,俘九千人。辛丑,晉、隰巡檢穆彥璋入河東,俘二千餘人。党進敗北漢軍於太原城北。己酉,吳越王獻馴象。

趙匡胤開國後便制定了“先南後北”國家統一方針,公元974年北宋滅亡了南唐,標誌著南方割據政權基本被肅清,於是趙匡胤開始籌備北伐大業,也就是上面列出的他的生前最後一段活動。然而就在這時,年僅50歲的他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去世了。

《太祖本紀》裡直接說太祖崩,年五十,而《太宗本紀》說太祖崩,太宗繼位。這樣的草草記載,讓人不得不懷疑趙匡胤未免死的也太“草率”了吧?

關於這件事,野史《續湘山野錄》將之描繪的繪聲繪色,也就是所謂的“斧影燭聲”,雖然是野史,但也確實有跡可循,公元976年,趙匡胤提議遷都洛陽,但卻遭到群臣集體反對,此舉被認為是趙匡胤想要擺脫弟弟趙光義對他的鉗制,不過最後卻被趙光義以“為政在德不在險”為由給否決了。

「宋史讀書筆記」宋太祖趙匡胤,誰家的開國皇帝都不是白給的

宋太宗趙光義圖

這被後人認為是二人矛盾激化的表現,再結合後來太祖皇帝的離奇死亡與太宗皇帝的非常規順序上位,讓人不得不浮想趙匡胤的死亡原因。

但這畢竟只是野史記載,和建文帝朱允炆之謎一樣,歷來眾說紛紜,真相已經永遠的消失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後唐天成二年,生於洛陽夾馬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

……

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諡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觀點君喜歡讀史,因為那裡有別人一生的精彩故事,或是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或是登高望遠,百年多病,或是把欄杆拍遍,壯志難酬……但每每讀到一篇古人傳記結尾時總是感慨唏噓不已,因為無論是顯貴還是布衣,總歸不免一死,無非是身份不同,對死亡的稱呼不同罷了。

人生如白駒過隙,所有人的最終歸宿都是一樣的,《太祖本紀》用短短几千字便涵蓋了太祖皇帝趙匡胤翕忽五十載的戎馬人生,即便是帝王,在歷史長河中也是那樣渺小,想來讓人唏噓不已。

「宋史讀書筆記」宋太祖趙匡胤,誰家的開國皇帝都不是白給的

宋太祖趙匡胤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