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卻無人能續,朱元璋:這麼簡單我來

眾所周知,在我國數千年曆史上,無論是布衣天子,還是盛世明君,在穿上龍袍,坐上龍椅,找到九五之尊的感覺之後,都想在詩詞歌賦上表現一下自己。譬如像漢高祖劉邦,雖不愛讀書卻也寫下了《大風歌》流傳千古;亡國之君隋煬帝楊廣,其本身雖充滿爭議,但文學造詣頗高,在中國文學、詩歌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南唐後主李煜更是精於書畫音律,詩詞成就對後世影響深遠。

可以說古代帝王好寫詩的嗜好,由來已久!但凡成為天子御臨天下,立萬世基業,必以文治武功彪炳史冊,而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莫過於寫詩。然而,歷代帝王寫詩少有數十句、數百字以上者,通常或絕或律,五言七言,省時省力。而且,只要寫出來侍讀學士、經筵講師,無不鬨然叫絕,誰也不敢當著陛下的面說長道短。其中,宋太祖趙匡胤就曾隨口作兩句詩,文臣武將聽後無人能續,直到四百年後一位偉人出現才對出,終成千古名句!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卻無人能續,朱元璋:這麼簡單我來

我們都知道趙匡胤“黃袍加身”的故事家喻戶曉,趙匡胤自小就從軍打仗,後來在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因屢立戰功官拜副指揮使。後周世宗柴榮繼位後,趙匡胤又受到柴榮器重,先後親身經歷了後周對南唐及契丹的眾多戰役,立下了汗馬功勞,在軍中積累了很高的聲望。因為趙匡胤作戰驍勇善戰,不畏強敵,深受柴榮的喜愛,不久就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成為皇帝身邊位高權重的將領。

有趣的是,當時趙匡胤因戰功卓著深受世宗柴榮的喜愛時,卻有人說他中飽私囊、貪圖民脂民膏,將戰爭中得來的財物佔為己有。一次戰爭結束後,有人看見發現趙匡胤指揮著士兵將好幾個大木箱搬上馬車,便立刻向後周世宗柴榮打報告。柴榮得到消息後勃然大怒,立刻就騎著馬去趙匡胤府上調查。湊巧的是,柴榮偏偏正好看見他指揮下屬將木箱從馬車上卸下,趙匡胤連忙把箱子打開,但是裡面沒有什麼告狀之人說的金銀珠寶,一點黃白之物都沒有,有的是滿滿幾箱子書。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卻無人能續,朱元璋:這麼簡單我來

查了一通卻發現那幾個箱子裡裝的竟然全是書,柴榮便問及緣由,趙匡胤則向他解釋道:“微臣不通文墨卻能承蒙陛下厚遇,心中十分惶恐內疚,因此想要多讀些書,以便日後能為皇上效勞。”聽到這一番話,後周世宗柴榮十分欣慰,從此更是對他刮目相看。從此以後,在閒暇時候趙匡胤經常讀書,雖然是武將出身,但好在勤能補拙,勤奮讓他在文化上漸漸趕了上來。後來趙匡胤在東征西討的間隙也喜歡舞文弄墨,雖然他不像那些詩詞大家那樣,作品被後世人稱讚,但是歷史上趙匡胤的確有一首半的詩被人們所記載。

據宋人陳肖巖所著《庚溪詩話》記載,趙匡胤在登上皇位之前,還是做節度使的時候,曾和幾個同僚相聚把酒言歡,通宵達旦,不覺間已東方既白。看到紅日初升之景,席間一友人詩興大發下,便唸了首詠日詩。趙匡胤聽後覺得氣勢不足,便隨口吟出了一首《詠初日》:“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水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後來人們評價,這首詩儘管毫無韻腳可言,對仗也不工整,但是詩意不凡,頗具氣吞山河、一覽眾山小的氣勢,算是一篇比較成功的述志之作。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卻無人能續,朱元璋:這麼簡單我來

在當了皇帝以後,在一次邀請百官設宴賞月時,趙匡胤對酒當歌,看著天上黑色夜空中的圓月時突然就來了一陣靈感,然後隨口而出:“未離海底千山墨,才到中天萬國明”。這兩句詩相較於前一首詩對仗工整、意境開闊,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大臣們聽後連忙拍手稱讚。可是比較尷尬的是,趙匡胤有了前面兩句,後面的靈感卻枯竭了,再往下想怎麼也想不出來了。朝中大臣見狀趕緊出來幫趙匡胤打了一個圓場,然後說皇上這兩句詩空前絕後、氣勢不凡,實在是無人能續。

接著滿朝文武都跪下直呼萬歲,趙匡胤的面子這才算是給保住了。由於連堂堂開國皇帝費盡心思都沒有作出後半首,做臣子的自然不敢班門弄斧去碰這個黴頭,所以一直也沒人敢續詩。而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直到400年後,一位偉人的出現才對出後半首。此人便是推翻元朝統治的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問鼎中原後聽說了此事,頗有興趣說:這麼簡單我來!經過一番思索、推敲後還真對了兩句詩予以補齊:未離海底千山墨, 才到中天萬國明。恆持此志成永志, 百戰問鼎開太平。與前兩句相比,朱元璋後兩句則提現出他安世濟民之偉大志向,而最終因朱元璋的補齊這首詩也成為流傳千古名句。

趙匡胤隨口作出半首詩,400年卻無人能續,朱元璋:這麼簡單我來

至此,這首詩算是完整了,一首詩也成了兩位開國元君的合作之作。對於朱元璋續寫的這首詩,後來的文人墨客對此也褒貶不一。後世多認為在續寫上,朱元璋雖然保持了同樣的感情基調,與宋太祖一樣有著兼濟天下之心,但是論氣度、格局還是宋太祖要更勝一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