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這個趙洪文國,那是相當了得。有關她的傳說,地攤和網絡上可謂鋪天蓋地,比如這篇名為《揭祕“雙槍老太婆”真實身份:從抗日女英雄到罪惡女匪首》中的一段:

”在趙洪文國的腰裙下,常常藏有兩支盒子炮。她能夠雙手同時開槍,而且百發百中。有一次,她帶領一些農民們到了一座小山旁,看到遠遠地來了3個騎馬的日本士兵。她突然從腰裙下抽出那兩支盒子炮,兩聲槍響,兩個日軍應聲撲倒下來,另外一個逃走了。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周圍村裡一下子有200多名農民都投奔了趙侗的隊伍。“

"

說起這個趙洪文國,那是相當了得。有關她的傳說,地攤和網絡上可謂鋪天蓋地,比如這篇名為《揭祕“雙槍老太婆”真實身份:從抗日女英雄到罪惡女匪首》中的一段:

”在趙洪文國的腰裙下,常常藏有兩支盒子炮。她能夠雙手同時開槍,而且百發百中。有一次,她帶領一些農民們到了一座小山旁,看到遠遠地來了3個騎馬的日本士兵。她突然從腰裙下抽出那兩支盒子炮,兩聲槍響,兩個日軍應聲撲倒下來,另外一個逃走了。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周圍村裡一下子有200多名農民都投奔了趙侗的隊伍。“

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史實還是神話?

夠帶勁吧?帶勁是帶勁,但抱歉地說,這是杜撰。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憑空杜撰出來,又以訛傳訛流傳於地攤,網絡和媒體自媒體的。

有道是無風不起浪,這個杜撰因何而起呢?因為那部拍攝於1991年的反映解放初期川西剿匪題材的電影《拂曉槍聲》而起。

自從電影《拂曉槍聲》上映以來,有人便撰文考證影片中雙槍女匪首“遊擊之母”的原形即為趙洪文國。這沒錯。解放初期,趙以“西南反共救國軍第二路綏靖總司令”的頭銜的確就活動於川西,“遊擊之母”,就更容易與趙當年所享有的“游擊隊之母”相接近,不是她又能是誰呢。

作為藝術作品的《拂曉槍聲》,塑造一位心狠手辣的雙槍女匪無可非議。但有些人卻非要把這藝術的形象嫁接到歷史中去不可,在他們看來,既然電影中的她能手使雙槍,歷史上的她就必須也得手使雙槍。在這個邏輯指導下,趙洪文國手使雙槍的歷史被成功製造,再經過地攤和媒體自媒體轉載時一遍又一遍不斷地添枝加葉,於是就變成了今天“雙槍老太婆”的公口一詞。

"

說起這個趙洪文國,那是相當了得。有關她的傳說,地攤和網絡上可謂鋪天蓋地,比如這篇名為《揭祕“雙槍老太婆”真實身份:從抗日女英雄到罪惡女匪首》中的一段:

”在趙洪文國的腰裙下,常常藏有兩支盒子炮。她能夠雙手同時開槍,而且百發百中。有一次,她帶領一些農民們到了一座小山旁,看到遠遠地來了3個騎馬的日本士兵。她突然從腰裙下抽出那兩支盒子炮,兩聲槍響,兩個日軍應聲撲倒下來,另外一個逃走了。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周圍村裡一下子有200多名農民都投奔了趙侗的隊伍。“

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史實還是神話?

夠帶勁吧?帶勁是帶勁,但抱歉地說,這是杜撰。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憑空杜撰出來,又以訛傳訛流傳於地攤,網絡和媒體自媒體的。

有道是無風不起浪,這個杜撰因何而起呢?因為那部拍攝於1991年的反映解放初期川西剿匪題材的電影《拂曉槍聲》而起。

自從電影《拂曉槍聲》上映以來,有人便撰文考證影片中雙槍女匪首“遊擊之母”的原形即為趙洪文國。這沒錯。解放初期,趙以“西南反共救國軍第二路綏靖總司令”的頭銜的確就活動於川西,“遊擊之母”,就更容易與趙當年所享有的“游擊隊之母”相接近,不是她又能是誰呢。

作為藝術作品的《拂曉槍聲》,塑造一位心狠手辣的雙槍女匪無可非議。但有些人卻非要把這藝術的形象嫁接到歷史中去不可,在他們看來,既然電影中的她能手使雙槍,歷史上的她就必須也得手使雙槍。在這個邏輯指導下,趙洪文國手使雙槍的歷史被成功製造,再經過地攤和媒體自媒體轉載時一遍又一遍不斷地添枝加葉,於是就變成了今天“雙槍老太婆”的公口一詞。

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史實還是神話?

真實的趙洪文國從沒有使用雙槍的任何記載,來看當年剿匪部隊抓捕她的經過:

“1951年2月26日……三六四團一連連長何建基在紅白場清查戶口時,發現農民餘華富家中有個醫藥袋,內裝趙洪文國名片數張,經過仔細搜查,在一沒有梯子的樓房上發現了一個農民裝束的老太婆。一看她不像是當地農民,穿著也不同,當地農民穿不起那些衣服的,心想肯定是土匪婆,拿出照片一對照,果然是趙洪文國……趙躺在地上耍賴,何見趙年紀大,頭部受傷,又是小腳,便讓戰士將趙捆在擔架上,抬回團部。”

趙在被剿匪部隊抓捕時,自身並無一槍一彈,也並未出現影視中所表現的槍戰。不僅這次被抓捕沒有她用槍的記述,所有當年文檔都找不到隻字片語記載過她曾經用槍。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臆造趙洪文國能打雙槍,可不是想宣染她如何為匪。這些年只要說到土匪抗戰,只要說到國民黨抗戰,總會讓很多人腦洞大開,妙筆生花,杜撰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出來大炒特炒,既然能杜撰孫立人活埋一千多鬼子,既然能杜撰軍統七姐妹跳崖殉節,既然能杜撰八百國軍投黃河,老太婆手使雙槍又有什麼不可以杜撰的,於是,這個最初以川西惡匪形象問世的雙槍老太婆,在一些人的筆下華麗轉身,越來越多地以一個抗戰女英雄的形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了。

"

說起這個趙洪文國,那是相當了得。有關她的傳說,地攤和網絡上可謂鋪天蓋地,比如這篇名為《揭祕“雙槍老太婆”真實身份:從抗日女英雄到罪惡女匪首》中的一段:

”在趙洪文國的腰裙下,常常藏有兩支盒子炮。她能夠雙手同時開槍,而且百發百中。有一次,她帶領一些農民們到了一座小山旁,看到遠遠地來了3個騎馬的日本士兵。她突然從腰裙下抽出那兩支盒子炮,兩聲槍響,兩個日軍應聲撲倒下來,另外一個逃走了。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周圍村裡一下子有200多名農民都投奔了趙侗的隊伍。“

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史實還是神話?

夠帶勁吧?帶勁是帶勁,但抱歉地說,這是杜撰。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憑空杜撰出來,又以訛傳訛流傳於地攤,網絡和媒體自媒體的。

有道是無風不起浪,這個杜撰因何而起呢?因為那部拍攝於1991年的反映解放初期川西剿匪題材的電影《拂曉槍聲》而起。

自從電影《拂曉槍聲》上映以來,有人便撰文考證影片中雙槍女匪首“遊擊之母”的原形即為趙洪文國。這沒錯。解放初期,趙以“西南反共救國軍第二路綏靖總司令”的頭銜的確就活動於川西,“遊擊之母”,就更容易與趙當年所享有的“游擊隊之母”相接近,不是她又能是誰呢。

作為藝術作品的《拂曉槍聲》,塑造一位心狠手辣的雙槍女匪無可非議。但有些人卻非要把這藝術的形象嫁接到歷史中去不可,在他們看來,既然電影中的她能手使雙槍,歷史上的她就必須也得手使雙槍。在這個邏輯指導下,趙洪文國手使雙槍的歷史被成功製造,再經過地攤和媒體自媒體轉載時一遍又一遍不斷地添枝加葉,於是就變成了今天“雙槍老太婆”的公口一詞。

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史實還是神話?

真實的趙洪文國從沒有使用雙槍的任何記載,來看當年剿匪部隊抓捕她的經過:

“1951年2月26日……三六四團一連連長何建基在紅白場清查戶口時,發現農民餘華富家中有個醫藥袋,內裝趙洪文國名片數張,經過仔細搜查,在一沒有梯子的樓房上發現了一個農民裝束的老太婆。一看她不像是當地農民,穿著也不同,當地農民穿不起那些衣服的,心想肯定是土匪婆,拿出照片一對照,果然是趙洪文國……趙躺在地上耍賴,何見趙年紀大,頭部受傷,又是小腳,便讓戰士將趙捆在擔架上,抬回團部。”

趙在被剿匪部隊抓捕時,自身並無一槍一彈,也並未出現影視中所表現的槍戰。不僅這次被抓捕沒有她用槍的記述,所有當年文檔都找不到隻字片語記載過她曾經用槍。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臆造趙洪文國能打雙槍,可不是想宣染她如何為匪。這些年只要說到土匪抗戰,只要說到國民黨抗戰,總會讓很多人腦洞大開,妙筆生花,杜撰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出來大炒特炒,既然能杜撰孫立人活埋一千多鬼子,既然能杜撰軍統七姐妹跳崖殉節,既然能杜撰八百國軍投黃河,老太婆手使雙槍又有什麼不可以杜撰的,於是,這個最初以川西惡匪形象問世的雙槍老太婆,在一些人的筆下華麗轉身,越來越多地以一個抗戰女英雄的形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了。

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史實還是神話?

藝術作品是允許虛構的,那不叫杜撰。為什麼要說這個趙洪文國手使雙槍百步穿揚打鬼子是杜撰,是因為有些人已經把她從藝術的虛構中昇華出來,寫入到歷史中了,而且非要說這才是還原的真史,是被中共政權有意隱瞞的真史,是你在教科書中看不到的真史,這就不是虛構,是杜撰了。

那麼,五十年代初的趙老太婆沒有雙槍,三十年代的她有沒有用雙槍打鬼子的記載呢?非常抱歉,也沒有。

對趙洪文國的炒作,最近這二十多年,算是第二個高潮,第一個高潮卻是八十年前。

因為其毀家紓難的義舉,和絕對不比趙本山遜色的口才,在抗戰初期的武漢、重慶等大後方,曾掀起歌頌趙老太婆巨大的狂潮,當年的報紙畫報,都有關於她的報道。當年有影響的大人物,如馮玉祥、郭沫若、陶行知、丁玲、茅盾、宋美玲、何香凝、鄧穎超等,也都頻頻與其過往。趙在當時的大後方,可謂是紅透半邊天。

"

說起這個趙洪文國,那是相當了得。有關她的傳說,地攤和網絡上可謂鋪天蓋地,比如這篇名為《揭祕“雙槍老太婆”真實身份:從抗日女英雄到罪惡女匪首》中的一段:

”在趙洪文國的腰裙下,常常藏有兩支盒子炮。她能夠雙手同時開槍,而且百發百中。有一次,她帶領一些農民們到了一座小山旁,看到遠遠地來了3個騎馬的日本士兵。她突然從腰裙下抽出那兩支盒子炮,兩聲槍響,兩個日軍應聲撲倒下來,另外一個逃走了。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周圍村裡一下子有200多名農民都投奔了趙侗的隊伍。“

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史實還是神話?

夠帶勁吧?帶勁是帶勁,但抱歉地說,這是杜撰。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憑空杜撰出來,又以訛傳訛流傳於地攤,網絡和媒體自媒體的。

有道是無風不起浪,這個杜撰因何而起呢?因為那部拍攝於1991年的反映解放初期川西剿匪題材的電影《拂曉槍聲》而起。

自從電影《拂曉槍聲》上映以來,有人便撰文考證影片中雙槍女匪首“遊擊之母”的原形即為趙洪文國。這沒錯。解放初期,趙以“西南反共救國軍第二路綏靖總司令”的頭銜的確就活動於川西,“遊擊之母”,就更容易與趙當年所享有的“游擊隊之母”相接近,不是她又能是誰呢。

作為藝術作品的《拂曉槍聲》,塑造一位心狠手辣的雙槍女匪無可非議。但有些人卻非要把這藝術的形象嫁接到歷史中去不可,在他們看來,既然電影中的她能手使雙槍,歷史上的她就必須也得手使雙槍。在這個邏輯指導下,趙洪文國手使雙槍的歷史被成功製造,再經過地攤和媒體自媒體轉載時一遍又一遍不斷地添枝加葉,於是就變成了今天“雙槍老太婆”的公口一詞。

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史實還是神話?

真實的趙洪文國從沒有使用雙槍的任何記載,來看當年剿匪部隊抓捕她的經過:

“1951年2月26日……三六四團一連連長何建基在紅白場清查戶口時,發現農民餘華富家中有個醫藥袋,內裝趙洪文國名片數張,經過仔細搜查,在一沒有梯子的樓房上發現了一個農民裝束的老太婆。一看她不像是當地農民,穿著也不同,當地農民穿不起那些衣服的,心想肯定是土匪婆,拿出照片一對照,果然是趙洪文國……趙躺在地上耍賴,何見趙年紀大,頭部受傷,又是小腳,便讓戰士將趙捆在擔架上,抬回團部。”

趙在被剿匪部隊抓捕時,自身並無一槍一彈,也並未出現影視中所表現的槍戰。不僅這次被抓捕沒有她用槍的記述,所有當年文檔都找不到隻字片語記載過她曾經用槍。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臆造趙洪文國能打雙槍,可不是想宣染她如何為匪。這些年只要說到土匪抗戰,只要說到國民黨抗戰,總會讓很多人腦洞大開,妙筆生花,杜撰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出來大炒特炒,既然能杜撰孫立人活埋一千多鬼子,既然能杜撰軍統七姐妹跳崖殉節,既然能杜撰八百國軍投黃河,老太婆手使雙槍又有什麼不可以杜撰的,於是,這個最初以川西惡匪形象問世的雙槍老太婆,在一些人的筆下華麗轉身,越來越多地以一個抗戰女英雄的形象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了。

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史實還是神話?

藝術作品是允許虛構的,那不叫杜撰。為什麼要說這個趙洪文國手使雙槍百步穿揚打鬼子是杜撰,是因為有些人已經把她從藝術的虛構中昇華出來,寫入到歷史中了,而且非要說這才是還原的真史,是被中共政權有意隱瞞的真史,是你在教科書中看不到的真史,這就不是虛構,是杜撰了。

那麼,五十年代初的趙老太婆沒有雙槍,三十年代的她有沒有用雙槍打鬼子的記載呢?非常抱歉,也沒有。

對趙洪文國的炒作,最近這二十多年,算是第二個高潮,第一個高潮卻是八十年前。

因為其毀家紓難的義舉,和絕對不比趙本山遜色的口才,在抗戰初期的武漢、重慶等大後方,曾掀起歌頌趙老太婆巨大的狂潮,當年的報紙畫報,都有關於她的報道。當年有影響的大人物,如馮玉祥、郭沫若、陶行知、丁玲、茅盾、宋美玲、何香凝、鄧穎超等,也都頻頻與其過往。趙在當時的大後方,可謂是紅透半邊天。

趙洪文國的“雙槍老太婆”,是史實還是神話?

趙老太婆在東北,為支持敵後游擊戰爭做出過貢獻,在武漢、重慶等大後方,又為鼓舞全國軍民抗戰信心做出了貢獻,這樣的待遇她當之無愧。

但是,作為一個抗戰爆發時已年近六旬的老太婆,趙的貢獻是在後方,不是在前線,不是手使雙槍馳騁於沙場。當年有關她的報道,比如《文獻》雜誌中題為《游擊隊之母》的採訪、《新華日報》題為《民族的母親和民族的女兒》的專稿、《立報》刊登的《記趙老太太》的長篇連載、陶行知寫下的那首名為《送給趙老太太》的打油詩、宋美齡的《母親節獻詞》等等,只要有心,今天都不難找到。找來看看,那麼多的文章,那麼多的溢美,那麼詳細的報道,誰能找到一句有關她手使雙槍親手打鬼子的報道?誰能?

趙洪文國雙槍老太婆的諢號,不僅八十年前沒有,三十年前也沒有,在電影《拂曉槍聲》出現之前從來沒有。所有關於她手使雙槍打鬼子的故事,都是這三十年來才有的神話。

神話並不可惡,不僅不可惡,有些神話還很美麗,但必須得搞清楚,神話就是神話,神話不是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