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芳之死與“八賢王”趙德芳有什麼關聯嗎?

趙德芳之死與“八賢王”趙德芳有什麼關聯嗎?

趙德芳之死與“八賢王”趙德芳有什麼關聯嗎?

評書《楊家將》中有個“八賢王”趙德芳,每每在楊家將生死存亡的時刻,他都能憑手中一把“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的金鐗,改變由奸臣潘仁美造成的被動局面,於是,所有為忠臣良將揣著一顆擔憂之心的聽眾便長舒了一口氣,讓恨透了奸臣的善良人們從內心感受到正義的力量;而在我國的傳統京劇中,也經常會出現“八賢王趙德芳”這麼個人,此人的扮相是黃袍白鬍子,看上去年紀一大把了,形象則是主持正義,敢怒敢言,往往能解決別人無法解決的難題;在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也經常出現“八賢王”。那麼,宋朝初年到底有沒有一個“八賢王”趙德芳呢?而“八賢王”之死,怎麼就成了千古之謎呢?

其實,“八賢王”是一個文學人物,而不是歷史人物,他是由宋初宗室的一些軼聞,諸如宋太祖的“燭影斧聲之謎”,加上百姓對宋太祖一脈的感情傾向,經過劇作家的藝術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並因為趙光義一脈傳到南宋高宗退位,其後禪位於趙德芳一脈的南宋孝宗,便更強化了“八賢王”趙德芳的形象。

宋太祖趙匡胤有四個兒子,其中兩個早死,剩下了大兒子趙德昭,小兒子趙德芳。應該說,無論怎樣,趙德芳與“八賢王”都掛不上邊。可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傳說呢?

由於趙匡胤壯年猝死,他的弟弟趙光義就做了皇帝,也就成了歷史上的宋太宗。古代中國的皇位繼承是父死子繼的,在大宋朝,趙匡胤的兒子已經成年,卻出現了少有的兄終弟及的局面,雖然有“金匱之盟”之說,但無論怎樣說,都不能算是正常的狀況。

《宋史》說宋太祖趙匡胤駕崩時,宋皇后急令內侍王繼恩召趙德芳入宮,王繼恩卻私下裡去找晉王趙光義。後來趙光義繼位,成為宋太宗。因為宋太宗以皇弟的身份繼位,故坊間普遍流傳著“燭影斧聲”的說法,認為宋太宗是謀殺宋太祖而得位的。

究竟宋太宗是不是殺死了自己的哥哥才取得了皇位,直至目前尚無定論,但總體說來,對此持肯定態度的要多一些。世上的懸案無數,有些事情往往又是死無對證的,所以,即使再過多少年,“燭影斧聲”這樁弟弟害哥哥的懸案恐怕也還要懸下去。

那麼,“八賢王”趙德芳又是怎麼死的?

趙德芳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四子,據《宋史·宗室傳》載,趙德芳生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可惜沒記載他的生母是誰。宋太祖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出閣,授予貴州防禦使一職。宋太宗繼位後,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封趙德芳為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

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冬,加檢校太尉;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趙德芳之兄趙德昭被宋太宗逼迫自殺;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趙德芳病死,年二十三。死後,諡康惠,贈中書令、岐王,後加封太師,改封楚王,宋徽宗時改為秦王。

雖然說趙德芳是不明不白病死的,但因為趙德芳與哥哥趙德昭在短時間內連續死亡,所以歷史學家多數認為趙德芳死因不單純,可能與宋太宗有關。

《宋史·宗室傳》對趙德芳之死用了“寢疾薨”三個字,什麼叫“寢疾薨”?就是今天所謂“因病醫治無效死亡”。這麼重量級的一位王爺,而且是趙匡胤的愛子,《宋史》的記載竟然簡略到如此地步,甚至連在號稱翔實的宋朝史書《續資治通鑑長編》中,也只有“己酉,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德芳卒,年二十三。贈中書令,追封岐王,諡康惠”三十一個字。請注意,《長編》用的是一個“卒”字,難道大史學家李燾會犯史家之大忌,連王爺的死叫“薨”都不懂嗎?他憑什麼要把趙德芳降格到大夫的級別(天子曰“崩”,王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還有,《長編》只說“卒”,可絕沒有說是“病卒”!這個沒孃的可憐孩子,連個字也沒留下,連夫人是誰也不知道,風華正茂,怎麼就“卒”了呢?

趙德芳的哥哥趙德昭死於太平興國四年的八月,比趙德芳之死只早一年零五個月。趙匡胤的兩個兒子就這麼前後腳離開人世,能不令人感到其中大有文章嗎?德昭被剷除後,德芳還在,換言之,威脅趙光義帝位的人還在,他的日子依舊如坐鍼氈,他能坦然面對兄長僅剩的一個兒子嗎?趙光義前面除掉了趙德昭,後來又除掉了他自己的弟弟趙廷美,舉凡對皇權有威脅的宗室,都死在了他的手下,怎麼可能不斬草除根,把趙德芳也順手掐掉呢?春秋筆法,李燾決不會一無所知,他用“卒”來說明趙德芳的死,恰恰是要給後人留下一點思考和探究的餘地,他不想讓強權者控制的史書,把罪惡掩蓋得連蛛絲馬跡都找不到!要說糊塗,應該是寫《宋史》的那幫傢伙,他們憑著臆斷,給趙德芳之死一個冠冕堂皇的“薨”字。大概他們認為自己很聰明,實際上恰恰做了蠢事。

宋太宗當皇帝后,同宋皇后有過一番爭鬥也是毫無疑問的。宋皇后原本是想讓兒子趙德芳做皇帝,在她命宦官王繼恩召趙德芳進宮時,這個王繼恩卻自作主張地請了時為晉王的宋光義入宮,從而奪去了皇位。這一史實,一些宋人筆記多有記載。就算拋開這些,即便宋太祖是正常死亡,說太宗皇帝是從他侄兒趙德芳手裡奪取的天下,也並不為過。

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宋太祖的大兒子趙德昭,都可以說是被宋太宗逼死的。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平定北漢,並乘勝進攻遼國,企圖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結果卻大敗。潰敗中,人們一度找不到宋太宗,都以為他已經戰死了。於是,擬議趙德昭代宋太宗做皇帝。可不久宋太宗又回來了,知道了此事後,心裡很是“不悅”。回京後,趙德昭請求給攻滅北漢的有功人員授獎,不料宋太宗大怒:“等你當了皇帝再頒賞,也不算晚嘛!”

趙德昭捱了這一記致命的悶棍,又驚又怕,回家便自殺了,年僅二十九歲。時間是太平興國四年八月甲戍(二十七日)。

蹊蹺的是,趙德昭死後不到兩年,也就是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他的弟弟趙德芳也死去了。前面說過,史書對於年僅二十三歲的趙德芳之死,沒做任何說明,這也因此成了一樁千古疑案。至此,宋太祖的四個兒子已全部死去。但是,人在做,天在看,宋太宗趙光義的所做所為,儘管可以讓人找不到什麼證據,可當時的人心裡恐怕都是明白的,從一些宋人筆記裡,便可見端倪。

也因此老百姓對宋太祖死去的兒子產生了極大的同情,雖然有些傳說是老百姓誇張了的事實,但有些傳說卻反映了當時老百姓的某種願望,就這樣,趙德芳便成了小說評書裡的“八賢王”。

(全文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