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日俄戰爭時期在對馬海峽爆發了著名的對馬海戰,“聖將”東鄉平八郎率領的聯合艦隊殲滅了羅傑斯特文斯基中將指揮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主力,不僅僅取得了一次重大勝利、奠定了日俄戰爭的結局,更對艦艇技術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證明只有12英寸以上的大口徑艦炮才能成為決定海戰勝負的關鍵。有鑑於此,當時身為世界第一海軍強國的英國很快根據這條經驗,搶先建成了劃時代的“無畏”號戰列艦,由此拉開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艦巨炮時代”!

奉行兩強標準的英國皇家海軍不僅需要更多數量的戰列艦,還要擁有質量最好的戰列艦。因為劃時代的“無畏”號戰列艦在開創了無畏艦時代的同時也將列強戰列艦的技術起點拉回到同一條起跑線上,各海軍列強在同一起跑線上重新開始新的一輪軍備競賽,在你追我趕的競賽進行時,僅僅過了幾年就讓劃時代的“無畏”號變得落伍。無畏型戰列艦不僅越造越大、主炮口徑也越變越大、裝甲自然也越加越厚,超無畏艦這個提法應運而生。

海軍後起之秀德國咄咄逼人、赤裸裸的挑戰讓高傲的英國人無法接受,在一戰前的那段英德造艦競賽的背景下英國放棄了長期以來堅持的“兩強標準”(即英國皇家海軍的規模必須是第二名和第三名的總和),轉變為針對第二名的雙倍標準:即第二名的德國每建造一艘戰列艦,英國就將建造兩艘作為迴應。不僅要在數量上壓制對手,在質量上也要對德國進行全面碾壓。當德國人在玩280毫米艦炮的時候,英國人用的是305毫米炮;德國人開始裝備305毫米炮的時候英國人用上了343毫米炮;當得到德國人正在研製350毫米艦炮的情報時,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緊急開始研製口徑更大的381毫米艦炮。並開始就381毫米艦炮研製新型戰列艦。這是個充滿豪賭的決定,因為在英國海軍部下達設計新型381毫米主炮搭載艦的任務指標書時,381毫米MK1型42倍徑艦炮還沒定型,萬一MK1型艦炮研製失敗,搭載381毫米艦炮的戰列艦的研製將成為竹籃打水。萬幸的是,MK1型艦炮研製成功了,英國人賭贏了。

有了可靠的大威力艦炮,381毫米艦炮搭載艦的研製進度也是一馬平川的順利。由於主炮重量較大以及威力提升,所以新艦比英國海軍之前建造的戰列艦減少了一座主炮炮塔,4座雙聯裝主炮炮塔在艦體前後對稱採用揹負式佈局各佈置兩座。減少主炮以及主炮塔數量所節省艦體的空間和裝甲重量,用來加強動力系統,提高防禦裝甲的厚度。最終,被命名為“伊麗莎白女王”的新式超無畏戰列艦被設計成世界上第一款高速戰列艦。首艦的訂單于1912年10月21日下達,當日就在樸次茅斯船廠開工。同級艦5艘:“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厭戰”號(HMS Warspite)、“巴勒姆”號(HMS Barham)、“勇士”號(HMS Valiant)、“馬來亞”號(HMS Malaya)。其中“馬來亞”號的建造經費來自英聯邦自治領馬來亞的貢獻。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剛竣工時狀態

相比上一級“鐵公爵”級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級擁有如下特點:

首先,擁有更大的噸位,標準排水量29150噸,滿載排水量33000噸,全長196米,型寬27.4米,吃水9.2米,這在當時已經“巨無霸”,對於英國造船工業絕對是一個巨大挑戰,當然也會是一次巨大的提升。

其次,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大口徑的現役艦炮(海軍上將級前無畏艦“本鮑”號曾裝備過2門413毫米艦炮,但在當時已經退役),8門最新研發的42倍徑 MK1型381毫米艦炮安裝在四座雙聯裝裝甲旋轉炮塔內,前後各兩座。除此之外還裝有12門單裝45倍徑的152毫米BL Mk XII 副炮,各自安裝在由裝甲隔開的炮郭內(“伊麗莎白女王”號試航時發現艦體後部兩舷的4門副炮位置較低,高速航行時因受到海浪的影響無法使用,隨即撤裝);另裝有2門50倍徑的76毫米 QF HA MKI炮,在水線以下裝有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再次,擁有強勁的動力系統,是英國首批全部以燃油鍋爐為動力的戰列艦,不僅有助於航速提高,燃料補給十分簡便,其最高航速已經接近英國海軍早期建造的戰列巡洋艦,由此被稱為“高速戰列艦”。防護方面重點增強要害部位的裝甲。全艦一共裝有24臺3缸高壓燃油鍋爐,4臺渦輪蒸氣機;四軸推進,主機輸出功率75000軸馬力,最大設計航速25節(實際上全部5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在試航時都沒有跑出25節的航速);若以12.5節的經濟航速航行可以連續航行8600海里。

最後,擁有全面加強的防護裝甲,其側舷裝甲帶最大330毫米,主甲板最厚127毫米英寸,炮塔正面為330毫、頂部為127毫米,炮座為254毫米,司令塔280毫米,全艦裝甲總重達到8100噸,也算創造了一個記錄。

如此鉅艦自然價格不菲,首艦造價高達240萬英鎊,按購買力計算,相當於今天的216,000,000英鎊(天文數字)。1912年到1913年,英國海軍軍費為4436萬5千英鎊,這個價格絕對不便宜。但是為了保持領先優勢,英國人非常豪氣的決定建造5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而且在先後不到1年的時間內開工建造。

英國的造船工業不負所望,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幾乎同時建造,建造週期都不到三年的時間,證明了當時英國造船工業獨步全球的水平與實力。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各艦戰史

“伊麗莎白女王”號:

開工日期 1912年10月21日

下水日期 1913年10月16日

完工日期 1915年1月,造價為240萬英鎊

建造船廠:樸次茅斯海軍造船廠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伊麗莎白女王號艦娘形象

“伊麗莎白女王”號試航時發現高速航行時,艦體後部兩舷比其他副炮降低一層甲板的4門152毫米副炮因受到海浪的影響無法使用,隨即拆除。

1915年1 月竣工後“伊麗莎白女王”號隨即就被派往地中海支援達達尼爾海峽戰役。

1916年5月31日返回本土進入船塢進行例行維護,正因為在船廠維修所以該艦錯過了日德蘭海戰。

1916年11月該艦接替“鐵公爵”號戰列艦成為英國海軍大艦隊旗艦。

1926年至1927年該艦進行首次大規模現代化改裝,主要包括艦體兩舷增加防魚雷凸出隔艙;將前煙囪向後曲折與後煙囪合併成一體;在前部三腳桅擴建桅樓與艦橋設施;安裝高射炮,加裝水上飛機。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首次現代化改造後的伊麗莎白女王號

1937年8月6日至1940年10月該艦在樸次茅斯船廠進行第二次大規模現代化改裝。被改裝為旗艦。主要改裝項目包括,換裝新型鍋爐、主機,改用新的煙囪;增大主炮仰角提高射程;加強水平裝甲;改建大型箱形艦橋。在艦體中部設立水上飛機機庫和彈射器等航空設施,拆除全部舊式152毫米口徑副炮改裝新型的雙聯裝114毫米高平兩用炮。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戰艦世界中的伊麗莎白女王號

1941年被派往地中海艦隊服役。

1941年5月該艦參加克里特島戰役。

1941年12月19日該艦於埃及亞歷山大港內被意大利蛙人使用人操魚雷炸沉坐底。

1942年2月該艦被打撈出水。

1943年6月該艦於美國波士頓海軍船廠修復完畢,加裝了數目眾多20毫米厄立肯高射機關炮。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1943年完成改裝的伊麗莎白女王號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1943年至1944年該艦於本土艦隊和印度洋服役。1945年加入英國遠東艦隊參加對日本作戰。

1946年8月該艦退役。

1948年3月19日該艦出售解體。

“厭戰”號

開工日期 1912年10月31日

下水日期 1913年11月26日

完工日期 1915年3月15日,造價為252英鎊

建造船廠:達文波特皇家船廠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厭戰號艦娘形象

1915年3月,“厭戰”號正式入役,在結束連串海試後被編入皇家海軍大洋艦隊屬下第二戰列艦分隊,她試射381毫米主炮時海軍大臣邱吉爾親自到場觀看,後者對其優秀的火力與精確度表示滿意。

1915年11月,“厭戰”號在福斯河由護航驅逐艦帶領下誤入輕型艦艇水道,擱淺造成外殼損傷。修理完畢後,她被編入大洋艦隊下專為“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組建的第五戰列艦分隊。

1915年12月,在訓練期間再次與其姊妹艦“巴勒姆”號發生擦撞,造成一定的損傷。

1916年5月,該艦與整個第五戰列艦分隊被納入貝蒂指揮下的戰列巡洋艦編隊。

1916年5月31日,“厭戰”號參加了她畢生第一次也是最重大的作戰行動,即日德蘭大海戰。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海戰,雙方各類型參戰軍艦共計265艘,總噸位達到190萬噸,其中德軍擁有22艘戰列艦以及5艘戰列巡洋艦,英軍28艘戰列艦和9艘戰列巡洋艦,從那之後再也沒有過如此規模的戰列艦大決戰。英軍方面除正在維修的“伊麗莎白女王”號以外,其餘四艘該級戰列艦全部參與了這場海戰。

16時08分,在貝蒂的第一、二戰列巡洋艦戰隊陷入劣勢時,“厭戰”號所在的第五戰列艦分隊加入戰局,於極限射程開始壓制敵方主力艦隊,擊傷多艘敵艦。作為當時最強大的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級在這場海戰中表現優異,其強大的火力和厚重的裝甲都給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時18分,在試圖避免與艦隊前方受創的裝甲巡洋艦“武士”號相撞時“厭戰”號的船舵發生故障卡死,艦長決定讓本艦繼續前進而非停車或倒後,儘管這會讓軍艦不停繞圈,形同標靶。瞬間吸引了德軍的眼球,德軍主力艦隊的炮火如雨水一般傾瀉在她周圍,此時主炮測距儀和射擊指揮所已經不能工作,只有A炮塔仍能開火,但厭戰號依舊僅靠該炮塔還擊12輪。見習尉官赫伯特·安納斯事後因指揮A炮塔而獲得授勳。整個過程約持續了20分鐘,“厭戰”號在繞了兩個整圈後終於重新獲得操艦能力,此時她已被公海艦隊主力艦的主炮擊中15次,造成14死16傷的傷亡,因此被命令單艦脫離戰場。這一行動使得被重創的“武士”號得到了良好的掩護,順利撤退到了後方。事後“武士”號的艦員對“厭戰”號感激涕零,他們認為“厭戰”號此舉是為了保護友軍而進行的自我犧牲。

1916年6月1日,在接到第五戰列艦分隊指揮官的命令後,“厭戰”號帶傷返航。在路上,“厭戰”號遭受一艘U型潛艇的伏擊但成功規避了對方發射的兩枚魚雷。不久後“厭戰”號再次遭伏擊並,不過仍舊成功避過。稍後“厭戰”號在正前方發現一艘U艇,試圖利用艦艏衝角直接撞擊該潛艇,未果。此後本艦順利抵達羅塞斯並修理了一切損傷。

1916年8月24日,在返回斯卡帕灣停靠碼頭的過程中操舵系統再次出現故障,與停靠在碼頭的姐妹艦“勇士”號相撞,導致兩艦嚴重受損。後經過軍事法庭調查認定兩艦均要承擔責任,“厭戰”號的艦長菲爾波茲也在此次事件後被撤換。

1917年6月,該艦與一艘驅逐艦相撞,輕微受損。

1917年7月,該艦在斯卡帕灣錨泊時觸礁。

1918年11月21日,“厭戰”號與其他大艦隊艦隻在休伯特.萊恩斯上將的指揮下在斯卡帕灣接受了德國公海艦隊的投降。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9年“厭戰”號加入了第二戰列艦分隊,成為新組建的皇家海軍本土艦隊的一員。此期間本艦多隨艦隊在地中海駐守。

1924年“厭戰”號參加了由英王喬治五世出席的皇家艦隊觀艦式。

1924年11月,“厭戰”號接受了首次現代化改裝,主要改裝項目包括艦體兩舷增加防魚雷凸出隔艙;將前煙囪向後曲折與後煙囪合併成一體,減少前煙囪靠近艦橋、桅樓帶來排煙的影響;在前部三腳桅擴建桅樓與艦橋設施;安裝高射炮,加裝水上飛機。

1926年4月,改裝完成。同一年,“厭戰”號脫離本土艦隊而成為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的參謀長座艦,同時也是該艦隊的旗艦。

1930年,該艦重新加入本土艦隊。

1931年,因弗格登兵變剛爆發時“厭戰”號負責在軍港警戒。而當動亂擴散到其他本土艦隊屬下大型艦艇時,“厭戰”號已出海巡航而躲過一難。

1934年3月,該艦於樸斯茅斯進行了第二次全面的現代化大改裝。這一次的改造費用為2,363,000英鎊,幾乎相當於重新建造一艘新的戰艦。她的上層建築被大幅修改,以便容納水上飛機及彈射裝置;強化了防魚雷帶;增大主炮仰角以提高射程;加強水平裝甲;改建大型箱形艦橋,主炮塔和動力系統也進行了改進,並改用一個新的煙囪。本艦的射擊指揮系統同樣在加入了高仰角火控系統MkIII對空射擊指揮儀和海軍火控指揮台Mk VII用於統籌主炮火力後實現了現代化。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戰艦世界中的厭戰號

1937年6月,“厭戰”號重回現役,被派遣回地中海艦隊繼續充當旗艦。

1940年4月13日,“厭戰”號炮擊佔領納爾維克的德軍,第二次納爾維克戰役爆發。同日下午,“厭戰”號艦載的“劍魚”式水上飛機在戰鬥中擊沉了一艘德國潛艇“U-64”,成為二戰期間第一架擊沉潛艇的飛機。之後“厭戰”率領驅逐艦隊突入奧福特峽灣,攻擊佔領納爾維克港的德國驅逐艦,“Z13”被“厭戰”號的側舷火力擊沉。此後厭戰號轉向攻擊“Z17”和“Z12”,前者自行鑿沉,後者由“厭戰”號及驅逐艦共同擊沉。英艦隊最終以完勝姿態消滅了全部8艘德國驅逐艦。

1940年7月9日,在卡拉布里亞半島附近海域爆發了遭遇戰。與意軍交火過程中“厭戰”號的一發主炮炮彈在約24km外的距離上命中意大利戰列艦“朱利奧·愷撒”號,擊毀其半數的鍋爐室,並使其退出戰鬥。這也是歷史上有明確記錄的戰列艦動對動射擊最遠命中記錄。

1940年11月6日,“厭戰”號從亞特蘭大港出發,為塔蘭託的空襲提供掩護。

1940年12月,“厭戰”號和“勇士”號炮擊了位於亞德里亞海的意軍供應港口。

1941年3月27日,英國皇家海軍與意大利海軍在地中海伯羅奔尼撤半島馬塔潘角附近海域爆發了遭遇戰。在夜戰中,英方艦艇歷史首次使用了艦載雷達。由於意艦在夜間毫無防備,“厭戰”號及姐妹艦“勇士”號在火控雷達的引導下動用15英寸主炮進行平射,僅三分鐘便乾淨利落地將在場意艦悉數重創,擊沉意大利新銳重巡洋艦“扎拉”號、“波拉”號、“阜姆”號及“阿爾耶菲裡”號、“卡爾杜奇”號2艘驅逐艦。此役,意艦5艘被擊沉,1艘戰列艦遭重創,2,303名水兵陣亡;英方僅損失艦載機一架。至此,意大利已無力再進行大規模的海戰,而英國則完全掌握了東地中海的制海權。

1941年4月21日,“厭戰”號與戰列艦“巴勒姆”號、“勇士”號,輕巡洋艦“格羅斯特”號及其他驅逐艦攻擊了的黎波里港。

1941年5月22日,“厭戰”號作為海軍支援力量參與了克里特島防禦戰,於克里特島外海被一枚500磅炸彈擊中,嚴重受損,但是該艦一直堅持戰鬥到5月24日。後返回亞歷山大港進行臨時維修時被一枚1000磅近失彈擊中。

1941年8月,“厭戰”號離開亞歷山大港前往美國接受維修和改進,並於同年12月結束,期間撤換了本艦老舊的15英寸主炮。珍珠港事件發生時“厭戰”號仍在塢內。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1941年底完成維修改造的厭戰號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1942年1月,由於Z艦隊的覆滅,丘吉爾組建了一支組成新的遠東艦隊到印度協防,“厭戰”號也被編入其中併成印度洋艦隊旗艦。由於計劃中對日軍艦隊的打擊未能實施,皇家海軍只實施過幾次小規模的行動。“厭戰”號於1943年離開印度洋,再次前往地中海。

1943年6月,“厭戰”號擔任駐守直布羅陀的H艦隊第一戰列艦分隊旗艦。

1943年7月17日,“厭戰”號炮擊了位於西西里島卡塔尼亞的德軍據點。

1943年9月10日,“厭戰”號負責押解意大利艦隊前往馬耳他,後者在該處投降並解除了武裝。

1943年9月15日,“厭戰”號遭到德國空軍的空襲,一枚“弗裡茨-X”命中並貫穿了“厭戰”號的六層甲板,在動力室爆炸,船體中央被撕開一個巨大的口子;一枚擊中煙囪附近並在甲板上造成重大破壞,另有一枚在艦旁海中爆炸,破壞了艦體側面的防雷突出部,在船底留下一個大洞。這一次的攻擊造成近5000噸進水,船身整體向右傾斜了5度。她的第四輪機室徹底被毀,臨近的第三、五、六輪機室也進水無法使用。戰艦幾乎完全失去了動力。16時40分,三艘美國拖船合力將該艦拖離凶險的前線,於9月19日到達馬耳他後“厭戰”號經歷了緊急修補,隨後被拖往直布羅陀。此後“厭戰”號回到英國本土並於1944年3月進入羅塞斯大修。經過四個星期的維修。勉強恢復21節的該艦在4月末重回戰線。

1944年6月6日,“厭戰”號作為東部特遣隊的一員參加了諾曼底登陸,為劍灘的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厭戰”號的炮擊給了德軍很大的殺傷。從諾曼底到瓦爾赫倫,“厭戰”號的主炮發射了超過1500枚炮彈。

1945年2月1日“厭戰”號被編入預備役。於1947年被賣給拆船商。

1947年4月19日,“厭戰”號從朴茨茅斯被拖往拆船廠。在途中遇到了一場嚴重的風暴,於康沃爾郡普魯士灣嚴重地擱淺。多次嘗試將其拖出無果的人們只好於1950年在原地花費數年時間陸續拆毀。1956年拆解完成,是“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中最後一艘解體的。

“巴勒姆”號

開工日期1913年2月24日

下水日期1914年10月13日

完工日期1915年11月5日

建造船廠:約翰.布朗造船廠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3D模型巴勒姆號英姿

1915年12月1日:該艦與“厭戰”號戰列艦發生輕微碰撞。

1916年5月31日:該艦參加日德蘭海戰,編入第五戰列艦分隊,充當第五戰列艦分隊伊文-托馬斯海軍少將的旗艦,負責支援擔任前衛的戰列巡洋艦分艦隊。海戰中“巴勒姆”號戰列艦發射主炮炮彈337發,並被6枚大口徑炮彈擊中受損,26人陣亡,46人受傷。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勒姆”號戰列艦曾進行了數次小規模改裝。

現代化改裝後的“巴勒姆”號1930至1933年:進行現代化改裝,艦體兩舷增加防魚雷凸出隔艙,將前煙囪向後曲折與後煙囪合併成一體,在前部三腳桅擴建桅樓與艦橋設施,安裝高射炮,加裝水上飛機。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時的巴勒姆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姆”號戰列艦加入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

1940年6月法國戰敗投降後,9月23日在英國海軍攻擊法屬西非達喀爾的戰鬥中“巴勒姆”號受傷。

1941年3月28日:該艦參加馬塔潘角海戰,與“厭戰”號、“勇士”號和數艘驅逐艦在夜戰中擊沉意大利海軍3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1941年11月25日:“巴勒姆”號在北非昔蘭尼加附近的地中海海域被突破外圍警戒的德國“U-331”號潛艇發射的3枚魚雷擊中,傾覆沉沒過程中發生大爆炸(該艦的沉沒過程被拍攝了下來,成了現存僅有的兩段戰列艦沉沒全過程的影像,另一段影像屬於一戰的奧匈帝國戰列艦“聖-伊斯特萬”號),沉沒於希迪.巴拉尼附近水域。861人陣亡。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巴勒姆號傾覆爆炸過程

“勇士”號

開工日期1913年1月31日

下水日期1914年11月4日

下水日期1916年2月

建造船廠:法爾費德造船廠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勇士號艦容

1916年5月31日,該艦參加日德蘭海戰,是海戰中參戰的四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艦中唯一沒有受傷的。

1916年8月24日:該艦發生嚴重碰撞事故

1916年10月:該艦於羅塞斯修復

1929年至1930年期間進行部分現代化改裝

1937年3月至1939年10月:該艦進入達文波特海軍船廠幹船塢進行大規模現代化改裝。改裝後加入地中海艦隊,參加卡拉布里亞(意大利)海戰。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1939年完成現代化改裝的勇士號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1941年3月28日:該艦與“厭戰”號、“巴勒姆”號和數艘驅逐艦參加馬塔潘角夜戰,擊沉3艘意大利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

1941年12月19日:該艦於亞歷山大港內被3名意大利蛙人炸沉(擱淺)

1941年12月:該艦被打撈成功,於1943年5月於南非的西蒙斯頓修復

1945年7月:該艦退役

1948年3月19日:該艦出售解體

“馬來亞”號

開工日期1913年10月20日

下水日期1915年3月18日

完工日期1916年2月

建造船廠:阿姆斯特朗造船廠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小號手模型馬來亞號封繪

1916年5月31日,該艦參加日德蘭海戰,該艦右舷的副炮位被擊中,由於防禦上的弱點引起彈藥火災,導致嚴重的人員傷亡。

1927年至1929年期間該艦進行現代化改裝

1934年10月至1936年12月:該艦在達文波特海軍船廠幹船塢進行現代化改裝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多從事護航任務,未參加大規模海戰。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1944年加裝防空火力後的馬來亞號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女王陛下的響鼓重錘

1944年6月6日該艦與“厭戰”號一起參加諾曼底登陸的火力支援

1945年12月該艦退役

1948年2月20日:該艦出售解體。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