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漳州古城首善之街—— 教 堂

東 阪 後 天 主 堂

"
漳州古城首善之街—— 教 堂

東 阪 後 天 主 堂

漳州古城首善之街—— 教 堂

東阪後禮拜堂

東阪後禮拜堂 位於新華西路216號,始建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1923年,由美國歸正教會出資重建,增建牧師樓,總佔地面積2614平方米,教堂面積1000餘平方米,坐北向南,鋼筋混凝土結構,水泥瓦屋面,有地下室,為新教教堂風格,民國卅一年(1942年)又建成百運樓。

1933年12月20日,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等聯合國民黨內李濟深、陳友仁和第三黨領袖黃琪翔等反蔣勢力,在福州召開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宣佈建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這即是震驚中外的福建事變,史稱“閩變”。

12月11日,在第十一次會議上決定福建置閩海、延建、興泉、龍汀四個省。

1934年元旦,在漳州東阪後禮拜堂召開龍汀省政府成立典禮,出席的有李濟深(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主席)、陳銘樞(文委主席)、蔣光鼐(財政部長)、蔡廷鍇(軍委委員兼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徐以清(經委主任)、陳友仁(外交部長),龍汀省副省長徐名鴻率全體政府官員就職視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中國工農紅軍駐榕代表黃一青為駐龍汀省領事。龍汀省下轄閩西、南共21縣。同是這一天,蔣介石調動10萬重兵,分三路向福建進攻,13日,蔡廷鍇等率軍隊從福州向閩南撤退,通電全國以漳州為臨時陪都,21日,蔣軍從嵩嶼登陸,直迫漳州,徐銘鴻與守城獨立團撤往閩西,漳州作為陪都的短暫歷史如曇花一現,卻留下“漳州當了8天國都”的趣談。2月7日,“閩變”歷史終結。

禮拜堂作為龍汀省人民政府舊址於1988年6月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鋪頭禮拜堂(漳中堂會) 位於新華西路東段(李公館對面),建於民國初年,當時以東鋪街商人為主的基督教信徒自發獻地捐款,於東鋪街建成一座紅磚樓,用以聚會禮拜,取名東鋪頭禮拜堂,因地處漳州城中心地帶,又叫漳中堂會。信眾約60人,從中推舉一名教友當首任傳道。這是漳州唯一的一所完全由中國人自籌自辦並自我管理的教堂,教堂後側興辦培德小學,附設一所幼稚園,辦學用的紅磚小樓,是由布商蔡同泰出資興建。

1958年,聚會活動取消,東鋪頭教堂房產獻給人民政府,由房產局代管,一度作為二輕系統的商店及宿舍。1997年,新華西路東段進行改造,紅磚樓拆除,選址於一百米開外的市服裝廠(平等路),動工重建新的東鋪頭教堂。

東阪後天主堂 早在清康熙年間,西班牙多明我會即派神父到漳州傳教,不久因天主教傳教士不允許信徒祭祖拜孔,觸怒康熙皇帝,傳教士統統被清政府驅除出國門。到光緒四年(1878年)多明我會再次派教士來漳傳教,於1882年在東阪後(今青年路)購地10畝,用六年時間建成一幢哥特式天主教堂,教堂坐東朝西,面積600多平方米,平面呈十字架形。“十字架”頂部是神座,所繪神像:中為耶穌、左為約瑟、右為聖母瑪利亞。大堂可容600多人。兩側及前部各有閣樓。教堂正立面鑲砌巨大豎長方形石門檻,門楣橫匾鐫“天主堂”。門兩側樓頂各有高聳的稜形尖頂。教堂正面背面外牆各鐫兩副對聯,其中大門對聯是“無始無終先作形聲真主宰;宣仁宣義聿昭拯濟大權衡”。閩南寺廟門檻和立柱常見鐫刻對聯,而教堂題刻中文楹聯較為罕見。

1948年,增建神父樓,教堂前拓建廣場,后辟花園,北側建一幢三層樓房,名為“多瑪斯小修院”,民國時期作為崇德女校校舍。六十年代,教堂停止宗教活動,改作東鋪頭印刷廠主車間;廣場建市郵電局宿舍;花園建為東鋪頭機電廠;神父樓被十幾戶居民佔住。

1985年以後,教堂房產陸續歸還教會使用,1986年,由國務院、省宗教局兩度撥款維修,1988年6月,天主堂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教堂建築群拆除,於原址略南側(新華西路與芳華路交叉處)建一幢拜占庭式教堂,佔地面積2600平方米,於2003年底封頂。

[四]學校、醫院

崇正小學 初創於清末,教室設在天主堂左側民房,辛亥革命後改名崇正國民學校,首任校長顧心明(傳教士)。1915年,添設高級班,更名崇正小學,分為男、女校,因男生人數劇增,即借用新落成的仁愛醫院大樓(後來公園小學校舍)為男校校舍。1924年,男校兼辦中學,聘請徐飛仙(曾任福建省圖書館館長)任教,學校一度聲名鵲起。1929年,改稱龍溪私立崇正初級中學和崇正小學,校長林文彬。1952年,崇正中學與進德女中合併,是為漳州第三中學。崇正小學改為漳州第六小學,後改名公園小學。1986年,更名薌城實驗小學,現設33個班級,在讀學生2378人。

崇誠小學 創辦於1920年,其前身為崇正公學,創辦人陳葆中(天益壽藥局),校長楊瑞庵。1927年,遷入西園旅社(今薌城區機關幼兒園),陳素端任校長。1936年與崇德小學合關,抗戰爆發,經費來源枯竭,1936年與崇德小學合併,改名“誠德小學”,校長李在恭,1938年廈門淪陷,學校停辦,校產均為崇正小學接收。

崇德小學 創辦於1933年,校址為原正女校校舍,吳韻蓉任校長。後因創辦者吳氏家族生意受挫,學校難以為繼,經羅祝三神父斡旋,於1936年與崇誠小學合併。

愛人醫院 位於公園西門外(今文化館),創建人吳大能,天主教徒,民國十三年(1924年)西醫學成後,於天主堂對面辦一所西式綜合性醫院,共有各類人員17人,設門診和住院部。門診分內科、外科、眼科、兒科、婦產科;住院部設在天主教堂內,有20張病床;還配置電療、驗光配鏡、細菌檢驗、外科手術等設備。三十年代初,愛人醫院曾舉辦醫學圖片及標本展覽,向民眾進行預防疾病的科普宣傳,為閩南首舉,一時轟動漳州城。1953年7月,愛人醫院改為漳州市立醫院(今薌城醫院),1958年7月搬遷延安北路。舊址現建成文化館和宿舍。

步行街邁入新世紀

1997年,新華西路東段進行改造,沿街兩側民居拆除重建,按規劃建成全城第一條步行街。東起新城門,西至延安南路,混凝土鋪面,長410米,寬18米,比老街寬2-3倍。臨街為騎樓式三層樓房,兩邊的街廊是南洋風格的“五腳距”,寬4米,方形樑柱,地面鋪花崗岩磨光磚。外牆以桔紅色條形瓷磚貼面,房頂用混凝土澆模成雙倒水斜坡式,間雜平頂式陽臺,圍繞白色瓶狀通天護欄。迄今為止,步行街兩側已建成商住房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

2002年10月26日,位於延安北與新華西路交叉處的漳州百貨大樓重新開業了,百貨大樓始建於1958年,在近半個世紀中,一直是漳州城首屈一指的綜合性大商場,經歷了40多個春秋的風風雨雨,2000年,這棟四層老建築拆除重建,經過兩年的施工,新樓在原址落成。樓高十二層,安裝有垂直電梯和斜坡式電梯,商場共六層,總營業面積達到11000平方米。主要經營百貨、家電、食品等十幾大類2萬多種商品,是漳州目前規模最大的商場。新“漳百”是漳州第一家完成改制的國有商業企業,它的新東家是私營的福建東盛集團有限公司。在新的股權結構中,東盛集團佔56%的股份,漳州市財政局以舊百貨大樓淨資產入股,佔43%,而員工的股份佔1%。“漳百”把每個鋪位出租給個人或其他經營者,每個經營者在自由經營的同時,也要服從商場的管理,包括統一著裝、統一收款等。在“漳百”大樓尚未完工之時,鋪位就全部租出,二樓由“麥當勞”租用,國際快餐巨頭麥當勞的進駐,更增添了“漳百”的魅力。

步行街正延續其前輩的繁華,在新世紀來臨之際又一次捷足先登,以嶄新的姿容為古城增輝。(本文源自《閩南日報》田豐 文 市圖書館 供圖)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