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活用桂枝分析

張仲景活用桂枝分析

□ 任玉金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精神衛生中心

張仲景活用桂枝分析

桂枝首載於《神農本草經》,稱之為牡桂,曰:“牡桂,氣味辛溫、無毒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生不老。”《別錄》雲:“心痛、脅風、溫經通脈、止煩,出汗。”《本經疏證》雲:“和營通陽、利水、下氣、行瘀、補中、為桂枝六大功能。”歷代醫家在此基礎上發展了桂枝的臨床應用。其中將其用之活、之廣、之妙的首推張仲景,他在《傷寒雜病論》的113方中用桂枝組方的達40方之眾,超過了書中方劑數量的三分之一。通過學習張仲景對桂枝的靈活應用有以下體會。

桂枝性味、歸經

桂枝味辛甘、性溫、無毒。歸心、肺、膀胱經。功效:發汗解表,溫通經脈,通陽化氣。臨床用於風寒表證,寒溼痺痛與經閉腹痛、痛經等症,水溼停滯所致的痰飲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根據現代藥理試驗證明:桂枝能刺激汗腺分泌,擴張皮膚血管,有發汗解熱作用,又能促進唾液及胃液分泌,幫助消化,並能排出消化道內的積氣。此外,桂枝還能緩解內臟平滑肌痙攣故能治腹痛,並有強心鎮痛作用。桂枝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弧菌、沙門氏菌有明顯的抗菌作用。

張仲景活用桂枝

太陽中風表虛證

桂枝常與白芍同用,具有解肌發表、調和營衛的作用。可用於風寒客表、營衛不和、頭痛、鼻塞、惡風汗出、身發熱、苔薄白、脈浮緩。如桂枝湯,方中桂枝、生薑辛溫通陽,升散衛氣。白芍、甘草酸甘化陰,功在增強營陰的陰斂,以制約衛陽升散太過。本方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在外有調和營衛之功,在內則有調和氣血之用。並有發汗同時止汗、發汗不傷正,止汗不留邪的特點。方中有升有降、有散有收、有動有靜,剛柔相濟,組合嚴謹,為張仲景書中第一方,後世醫家稱之為“群方之魁”。

風寒溼痺證

桂枝常與附子同用,如桂枝附子湯。此方有散寒袪溼的作用,可用於風寒溼邪侵襲肌肉、經脈,以寒溼為勝,有骨節疼痛、筋脈拘急、關節屈伸不利等症狀。方中重用桂枝以袪在表之風邪;配附子溫經助陽,除在經之寒溼,配甘草、生薑、大棗調和營衛,使風溼之邪仍從外而解。

痰飲內停證

桂枝常與茯苓、白朮、甘草同用,如苓桂術甘湯。此方有溫化痰飲的作用,常用於痰飲內停,目眩心悸、胸脘痞滿、氣短而咳。方中茯苓、桂枝為主藥,白朮、甘草為輔助藥。茯苓在方中的作用有四個:一是甘淡利水消陰邪;二是寧心安神以定志,三是助肺行制節之令通利三焦,四是健脾固堤以防水泛。桂枝在方中的作用有三個:一是通陽以消陰,二是下氣以制衝,三是補心以制水。茯苓、桂枝共為方中之主藥。若方中有茯苓而無桂枝,則不能化氣以行津;有桂枝而無茯苓則不能利水以伐陰。至於白朮則可協助茯苓補脾以制水,甘草配桂枝扶心陽以降逆。

胃虛寒疼痛

桂枝與白芍、甘草同用還可用於治療內傷雜病,如小建中湯,具有溫中補虛,和裡緩急之功效,主治中焦虛寒,肝脾不和證。方中桂枝溫陽氣,祛寒邪,白芍酸甘養營陰,緩肝急,止腹痛。甘草、大棗、飴糖配桂枝甘溫助陽,佈散脾運精微,暢利全身陽氣,有“取中治,貫四旁”之意。

張仲景活用桂枝治療諸多痛症。此外其在組方時還特別注意藥物的用量,有的藥味相同,用量不同,主治卻大不相同,表現在桂枝的應用有以下兩個方面。

(1)桂枝附子湯與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兩方生薑、大棗、甘草的用量完全相同,僅僅是桂枝與附子的用量有異。桂枝去白芍加附子湯,用桂枝三兩,炮附子一枚,功效溫復陽氣,增強衛外功能。主治誤下後陽氣受損的衛外不固證。而桂枝附子湯,桂枝用量增至四兩,炮附子重至三枚,其溫通的力量更強,功效溫經散寒,袪風除溼,主治風溼相搏,身體痛煩,不能自轉側,脈浮虛而澀等。

(2)桂枝湯、桂枝加桂湯

桂枝湯是由桂枝三兩、生薑三兩、白芍二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組成,功效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主要用於太陽病表虛症。而桂枝加桂湯,則在桂枝湯中加大桂枝的用量為五兩,功效溫陽平衝,主治燒針迫汗後心陽虛,有氣從少腹上衝心的症狀。方中重用桂枝配甘草,更佐生薑、大棗,辛甘合化,溫通心陽,平衝降逆,用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陰,共湊調和陰陽、平衝降逆。

通過對《傷寒雜病論》的學習可以認識到,張仲景應用桂枝範圍很廣,且十分靈活,值得深入研究與應用。(任玉金)

世針鍼灸交流中心4月課程安排:

鍼灸獨穴療法與動筋針療法臨床應用研修班

報到時間:4月12日-15日,12日報到

全國“鈹針”中醫微創技術研修班

授課時間:2019年4月1-4日,1日報到

動推療法治療頸肩腰腿痛臨床研修班

授課時間:2019年3月29-4月1日,29日報到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紅蓮南路紅蓮大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