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楊博

"

作者:楊博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1

大唐開元二十一年,黃沙漫漫,駝鈴聲聲,一行從西域而來的商隊緩慢的行進在古陽關道上,遠眺山巒重疊,高大的山峰連綿不絕,河流蜿蜒,一路鬱鬱蔥蔥,頓時抵消了他們的疲憊,前面盆地有一座大城,正是這隊商旅所去的目的地。長途跋涉的人們望見它,頓時興奮異常,彷彿這座城有神奇的魔力一般。

"

作者:楊博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1

大唐開元二十一年,黃沙漫漫,駝鈴聲聲,一行從西域而來的商隊緩慢的行進在古陽關道上,遠眺山巒重疊,高大的山峰連綿不絕,河流蜿蜒,一路鬱鬱蔥蔥,頓時抵消了他們的疲憊,前面盆地有一座大城,正是這隊商旅所去的目的地。長途跋涉的人們望見它,頓時興奮異常,彷彿這座城有神奇的魔力一般。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是的,千百年來,它就是一座魔幻之城,它的名字叫敦煌。

自從公元前139年張騫通西域以來,西漢政府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置了玉門關、陽關兩關和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河西走廊作為中原通往西域、中亞、羅馬的重要通道,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河西地區也成為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匯之地。敦煌作為通往西域的要地,成為河西地區最繁華之地。

"

作者:楊博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1

大唐開元二十一年,黃沙漫漫,駝鈴聲聲,一行從西域而來的商隊緩慢的行進在古陽關道上,遠眺山巒重疊,高大的山峰連綿不絕,河流蜿蜒,一路鬱鬱蔥蔥,頓時抵消了他們的疲憊,前面盆地有一座大城,正是這隊商旅所去的目的地。長途跋涉的人們望見它,頓時興奮異常,彷彿這座城有神奇的魔力一般。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是的,千百年來,它就是一座魔幻之城,它的名字叫敦煌。

自從公元前139年張騫通西域以來,西漢政府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置了玉門關、陽關兩關和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河西走廊作為中原通往西域、中亞、羅馬的重要通道,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河西地區也成為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匯之地。敦煌作為通往西域的要地,成為河西地區最繁華之地。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千百年來,敦煌本地並無所出,卻並不妨礙它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來自中原內地的絲綢、瓷器、茶葉在這裡進行交易,然後轉往世界各地。來自羅馬的珊瑚、波斯的琉璃瑪瑙、粟特的金器、于闐的毛毯、回鶻的兵器、印度的砂糖、大食的葡萄酒、龜茲的胡椒等通過這裡交易後轉往內地各處。

尤其到了隋唐時期,敦煌作為絲綢之路西段三條線路的始發點,國際貿易異常頻繁,出現了村屋毗連,雞犬相聞,佛塔遍地,市場廣大,家給人足,焉然富庶”的欣欣向榮之相,史稱“都會未及於沙州,繁華大出於隴右”,《舊唐書 地理志》說“元宵燈會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第三”,敦煌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

"

作者:楊博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1

大唐開元二十一年,黃沙漫漫,駝鈴聲聲,一行從西域而來的商隊緩慢的行進在古陽關道上,遠眺山巒重疊,高大的山峰連綿不絕,河流蜿蜒,一路鬱鬱蔥蔥,頓時抵消了他們的疲憊,前面盆地有一座大城,正是這隊商旅所去的目的地。長途跋涉的人們望見它,頓時興奮異常,彷彿這座城有神奇的魔力一般。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是的,千百年來,它就是一座魔幻之城,它的名字叫敦煌。

自從公元前139年張騫通西域以來,西漢政府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置了玉門關、陽關兩關和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河西走廊作為中原通往西域、中亞、羅馬的重要通道,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河西地區也成為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匯之地。敦煌作為通往西域的要地,成為河西地區最繁華之地。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千百年來,敦煌本地並無所出,卻並不妨礙它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來自中原內地的絲綢、瓷器、茶葉在這裡進行交易,然後轉往世界各地。來自羅馬的珊瑚、波斯的琉璃瑪瑙、粟特的金器、于闐的毛毯、回鶻的兵器、印度的砂糖、大食的葡萄酒、龜茲的胡椒等通過這裡交易後轉往內地各處。

尤其到了隋唐時期,敦煌作為絲綢之路西段三條線路的始發點,國際貿易異常頻繁,出現了村屋毗連,雞犬相聞,佛塔遍地,市場廣大,家給人足,焉然富庶”的欣欣向榮之相,史稱“都會未及於沙州,繁華大出於隴右”,《舊唐書 地理志》說“元宵燈會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第三”,敦煌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在敦煌經商的人們,行前面對茫茫黃沙大漠,深知生死難料,他們紛紛在三危山下,月牙泉邊開鑿石窟,供養諸佛,祈求保佑。歸來之後,再開鑿石窟,感謝菩薩庇佑,一代代下來,敦煌地區石窟星星點點,蔚成大觀。

"

作者:楊博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1

大唐開元二十一年,黃沙漫漫,駝鈴聲聲,一行從西域而來的商隊緩慢的行進在古陽關道上,遠眺山巒重疊,高大的山峰連綿不絕,河流蜿蜒,一路鬱鬱蔥蔥,頓時抵消了他們的疲憊,前面盆地有一座大城,正是這隊商旅所去的目的地。長途跋涉的人們望見它,頓時興奮異常,彷彿這座城有神奇的魔力一般。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是的,千百年來,它就是一座魔幻之城,它的名字叫敦煌。

自從公元前139年張騫通西域以來,西漢政府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置了玉門關、陽關兩關和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河西走廊作為中原通往西域、中亞、羅馬的重要通道,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河西地區也成為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匯之地。敦煌作為通往西域的要地,成為河西地區最繁華之地。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千百年來,敦煌本地並無所出,卻並不妨礙它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來自中原內地的絲綢、瓷器、茶葉在這裡進行交易,然後轉往世界各地。來自羅馬的珊瑚、波斯的琉璃瑪瑙、粟特的金器、于闐的毛毯、回鶻的兵器、印度的砂糖、大食的葡萄酒、龜茲的胡椒等通過這裡交易後轉往內地各處。

尤其到了隋唐時期,敦煌作為絲綢之路西段三條線路的始發點,國際貿易異常頻繁,出現了村屋毗連,雞犬相聞,佛塔遍地,市場廣大,家給人足,焉然富庶”的欣欣向榮之相,史稱“都會未及於沙州,繁華大出於隴右”,《舊唐書 地理志》說“元宵燈會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第三”,敦煌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在敦煌經商的人們,行前面對茫茫黃沙大漠,深知生死難料,他們紛紛在三危山下,月牙泉邊開鑿石窟,供養諸佛,祈求保佑。歸來之後,再開鑿石窟,感謝菩薩庇佑,一代代下來,敦煌地區石窟星星點點,蔚成大觀。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2

然而,這一切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被打破。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最精銳的河西、隴右之軍被派到內地平叛,第二年,朝廷又在河西征兵,在西北鎮守塞外的唐軍和胡兵大部分被抽調,西北邊防空虛,這讓吐蕃看到了機會。從756年開始,吐蕃居高臨下,從邊防據點向中心城市推進,用近40年時間,攻佔了隴右道諸州,遮斷了河西,孤立了西域,進而直指長安,更在763年攻入長安城,成為唐朝對吐蕃的最大失敗。

吐蕃在河西地區推行部落制度,為防止民間反抗,盡收民間鐵器。河西人民慘遭蹂躪,房舍被焚燬,牲畜等財物被擄掠,丁壯淪為奴婢,為奴隸主種田放牧,年老體弱者要麼被殺,要麼斬斷雙手、剜去雙眼任其生死。吐蕃還強行推行吐蕃文化,不許穿漢服說漢語,一律穿胡服說胡語。人們只有在祭祖的那一天才可以穿回漢服,祭畢再哭著脫下收好。

"

作者:楊博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1

大唐開元二十一年,黃沙漫漫,駝鈴聲聲,一行從西域而來的商隊緩慢的行進在古陽關道上,遠眺山巒重疊,高大的山峰連綿不絕,河流蜿蜒,一路鬱鬱蔥蔥,頓時抵消了他們的疲憊,前面盆地有一座大城,正是這隊商旅所去的目的地。長途跋涉的人們望見它,頓時興奮異常,彷彿這座城有神奇的魔力一般。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是的,千百年來,它就是一座魔幻之城,它的名字叫敦煌。

自從公元前139年張騫通西域以來,西漢政府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置了玉門關、陽關兩關和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河西走廊作為中原通往西域、中亞、羅馬的重要通道,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河西地區也成為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匯之地。敦煌作為通往西域的要地,成為河西地區最繁華之地。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千百年來,敦煌本地並無所出,卻並不妨礙它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來自中原內地的絲綢、瓷器、茶葉在這裡進行交易,然後轉往世界各地。來自羅馬的珊瑚、波斯的琉璃瑪瑙、粟特的金器、于闐的毛毯、回鶻的兵器、印度的砂糖、大食的葡萄酒、龜茲的胡椒等通過這裡交易後轉往內地各處。

尤其到了隋唐時期,敦煌作為絲綢之路西段三條線路的始發點,國際貿易異常頻繁,出現了村屋毗連,雞犬相聞,佛塔遍地,市場廣大,家給人足,焉然富庶”的欣欣向榮之相,史稱“都會未及於沙州,繁華大出於隴右”,《舊唐書 地理志》說“元宵燈會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第三”,敦煌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在敦煌經商的人們,行前面對茫茫黃沙大漠,深知生死難料,他們紛紛在三危山下,月牙泉邊開鑿石窟,供養諸佛,祈求保佑。歸來之後,再開鑿石窟,感謝菩薩庇佑,一代代下來,敦煌地區石窟星星點點,蔚成大觀。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2

然而,這一切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被打破。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最精銳的河西、隴右之軍被派到內地平叛,第二年,朝廷又在河西征兵,在西北鎮守塞外的唐軍和胡兵大部分被抽調,西北邊防空虛,這讓吐蕃看到了機會。從756年開始,吐蕃居高臨下,從邊防據點向中心城市推進,用近40年時間,攻佔了隴右道諸州,遮斷了河西,孤立了西域,進而直指長安,更在763年攻入長安城,成為唐朝對吐蕃的最大失敗。

吐蕃在河西地區推行部落制度,為防止民間反抗,盡收民間鐵器。河西人民慘遭蹂躪,房舍被焚燬,牲畜等財物被擄掠,丁壯淪為奴婢,為奴隸主種田放牧,年老體弱者要麼被殺,要麼斬斷雙手、剜去雙眼任其生死。吐蕃還強行推行吐蕃文化,不許穿漢服說漢語,一律穿胡服說胡語。人們只有在祭祖的那一天才可以穿回漢服,祭畢再哭著脫下收好。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那個十六國時期文化的避難所不在了,那些中原的衣冠士族逐漸凋零了,百姓逐漸變了,越來越像吐蕃人了,但他們的內心,還是無時無刻不在希望迴歸,以至於碰到唐朝使臣都會拉住訴苦,希望朝廷不要忘了他們。

唐代君臣也時刻夢想收復失地,但由於安史戰後,國力衰退,朝廷自保尚且困難,根本無法騰出手來。歷經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收復失地的呼聲日漸衰弱,只有那些熱血詩人和出使塞外的官員,無不痛惜國土淪喪、百姓胡化。

賀蘭山便是戎疆,此去蕭關路幾荒。

無限城池非漢界,幾多人物在胡鄉。

諸侯持節望吾土,男子生身負我唐。

回望風光成異域,誰能獻計復河湟。

——《出塞即事二首之一》

3

終於,河西人民盼來了張議潮。

張議潮出自沙州的漢人張姓望族,其父張謙逸擔任敦煌郡大都督,是吐蕃治下漢人能擔任的最高階職務。張謙逸死後,張議潮按照吐蕃官制,繼承了父親的職位。張議潮自幼便有大志,懂韜略,他一直暗暗結交豪傑之士,密謀歸入大唐,耐心等待合適的機會。

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吐蕃贊普死,國內大亂。別將論恐熱(一稱尚恐熱)自立為宰相,與鎮守鄯州的節度使尚婢婢爭權奪利,互相廝殺。論恐熱大肆擄掠河西諸州,百姓陷於水火。二人爭鬥,吐蕃國力大衰。與此同時,唐宣宗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向吐蕃進兵,相繼收復了原州、秦州、樂州三州。

張議潮的機會來了。

848年,也就是唐宣宗大中二年,張議潮率眾襲擊城門,守軍逃走,張議潮遂佔據沙州。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同時派出十路使者,帶著10份同樣的奏表向長安進發告捷。由於東面的涼州還在吐蕃手中,故此使者不得不向東北方前進,只有高僧悟真一隊穿過茫茫沙漠,到達天德軍,在防禦使李丕的幫助下,最終歷經兩年將消息帶入長安,朝野震動。

張議潮也沒閒著,他一方面帶領人民發展生產,另一方面積極修繕甲兵訓練士卒,接連攻下了瓜州、伊州、甘州、肅州、蘭州等10州,只剩涼州未攻下。到851年,張議潮派自己的哥哥張議譚等29人攜帶隴右道的版圖、戶籍入朝告捷。除涼州外,被吐蕃佔據近百年的河西地區重歸唐土。

唐宣宗很高興,大讚“關出西將,豈虛也哉”。他先任命張議潮沙州防禦使,後置歸義軍,復任命張議潮為節度使,領11州軍事。這個消息很快在朝野傳開,舉國歡慶。張議譚告捷後就留在了長安為質,受到朝廷優待。

得到朝廷的認可,張議潮和河西人民十分興奮,但他們不敢絲毫大意。856年,吐蕃治下吐渾王率兵來犯,張議潮聞訊點兵迎戰,吐渾王一路潰敗。張議潮繼續追擊,深入敵境一千里,一直追到吐谷渾境內。吐渾王退無可退,只得迎戰。張議潮兩路進軍,四面包抄,人人手持白刃,胯下馬直衝敵陣,黃沙漫漫,殘陽如血,彷彿大唐的精神又一次回來了。吐渾王軍四散奔逃,3位宰相被殺,再也無力騷擾。

到858年,張議潮派侄子張淮深率7000軍進攻涼州,三年後拿下涼州,河西之地全境收復。“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河西走廊終於連成一片。863年,朝廷重新設置涼州節度使,統領六州,張議潮兼任節度使。從此,河西走廊再次暢通起來,敦煌等地的貿易逐漸恢復。唐朝官吏再次開赴河西任職,在唐人的送別詩中,又出現了前往河西的作品。

送河西從事

結束佐戎旃,河西住幾年。

隴頭隨日去,磧裡寄星眠。

水近沙連帳,程遙馬入天。

聖朝思上策,重待奏安邊。

4

867年,得到兄長張議譚死去消息的張議潮,卸下掌管河西的重任,將大權交給侄子張淮深,自請前往長安,被任命為右神武統軍,賜給田地和宅院。六年後,張議潮在長安去世,享年74歲。

張議潮天天厲兵秣馬,發展生產,興修水利,恢復經濟,沒有一日不在操勞,這一切都被百姓看在眼裡。他們感念張議潮的功績,將他的事蹟變成當時流行的民歌民謠,四處傳唱,其內容以敦煌變文的形式流傳至今,可謂:

河西淪陷百餘年,路阻蕭關雁信稀。

賴得將軍開歸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

作者:楊博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1

大唐開元二十一年,黃沙漫漫,駝鈴聲聲,一行從西域而來的商隊緩慢的行進在古陽關道上,遠眺山巒重疊,高大的山峰連綿不絕,河流蜿蜒,一路鬱鬱蔥蔥,頓時抵消了他們的疲憊,前面盆地有一座大城,正是這隊商旅所去的目的地。長途跋涉的人們望見它,頓時興奮異常,彷彿這座城有神奇的魔力一般。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是的,千百年來,它就是一座魔幻之城,它的名字叫敦煌。

自從公元前139年張騫通西域以來,西漢政府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置了玉門關、陽關兩關和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河西走廊作為中原通往西域、中亞、羅馬的重要通道,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河西地區也成為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匯之地。敦煌作為通往西域的要地,成為河西地區最繁華之地。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千百年來,敦煌本地並無所出,卻並不妨礙它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來自中原內地的絲綢、瓷器、茶葉在這裡進行交易,然後轉往世界各地。來自羅馬的珊瑚、波斯的琉璃瑪瑙、粟特的金器、于闐的毛毯、回鶻的兵器、印度的砂糖、大食的葡萄酒、龜茲的胡椒等通過這裡交易後轉往內地各處。

尤其到了隋唐時期,敦煌作為絲綢之路西段三條線路的始發點,國際貿易異常頻繁,出現了村屋毗連,雞犬相聞,佛塔遍地,市場廣大,家給人足,焉然富庶”的欣欣向榮之相,史稱“都會未及於沙州,繁華大出於隴右”,《舊唐書 地理志》說“元宵燈會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第三”,敦煌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在敦煌經商的人們,行前面對茫茫黃沙大漠,深知生死難料,他們紛紛在三危山下,月牙泉邊開鑿石窟,供養諸佛,祈求保佑。歸來之後,再開鑿石窟,感謝菩薩庇佑,一代代下來,敦煌地區石窟星星點點,蔚成大觀。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2

然而,這一切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被打破。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最精銳的河西、隴右之軍被派到內地平叛,第二年,朝廷又在河西征兵,在西北鎮守塞外的唐軍和胡兵大部分被抽調,西北邊防空虛,這讓吐蕃看到了機會。從756年開始,吐蕃居高臨下,從邊防據點向中心城市推進,用近40年時間,攻佔了隴右道諸州,遮斷了河西,孤立了西域,進而直指長安,更在763年攻入長安城,成為唐朝對吐蕃的最大失敗。

吐蕃在河西地區推行部落制度,為防止民間反抗,盡收民間鐵器。河西人民慘遭蹂躪,房舍被焚燬,牲畜等財物被擄掠,丁壯淪為奴婢,為奴隸主種田放牧,年老體弱者要麼被殺,要麼斬斷雙手、剜去雙眼任其生死。吐蕃還強行推行吐蕃文化,不許穿漢服說漢語,一律穿胡服說胡語。人們只有在祭祖的那一天才可以穿回漢服,祭畢再哭著脫下收好。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那個十六國時期文化的避難所不在了,那些中原的衣冠士族逐漸凋零了,百姓逐漸變了,越來越像吐蕃人了,但他們的內心,還是無時無刻不在希望迴歸,以至於碰到唐朝使臣都會拉住訴苦,希望朝廷不要忘了他們。

唐代君臣也時刻夢想收復失地,但由於安史戰後,國力衰退,朝廷自保尚且困難,根本無法騰出手來。歷經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收復失地的呼聲日漸衰弱,只有那些熱血詩人和出使塞外的官員,無不痛惜國土淪喪、百姓胡化。

賀蘭山便是戎疆,此去蕭關路幾荒。

無限城池非漢界,幾多人物在胡鄉。

諸侯持節望吾土,男子生身負我唐。

回望風光成異域,誰能獻計復河湟。

——《出塞即事二首之一》

3

終於,河西人民盼來了張議潮。

張議潮出自沙州的漢人張姓望族,其父張謙逸擔任敦煌郡大都督,是吐蕃治下漢人能擔任的最高階職務。張謙逸死後,張議潮按照吐蕃官制,繼承了父親的職位。張議潮自幼便有大志,懂韜略,他一直暗暗結交豪傑之士,密謀歸入大唐,耐心等待合適的機會。

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吐蕃贊普死,國內大亂。別將論恐熱(一稱尚恐熱)自立為宰相,與鎮守鄯州的節度使尚婢婢爭權奪利,互相廝殺。論恐熱大肆擄掠河西諸州,百姓陷於水火。二人爭鬥,吐蕃國力大衰。與此同時,唐宣宗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向吐蕃進兵,相繼收復了原州、秦州、樂州三州。

張議潮的機會來了。

848年,也就是唐宣宗大中二年,張議潮率眾襲擊城門,守軍逃走,張議潮遂佔據沙州。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同時派出十路使者,帶著10份同樣的奏表向長安進發告捷。由於東面的涼州還在吐蕃手中,故此使者不得不向東北方前進,只有高僧悟真一隊穿過茫茫沙漠,到達天德軍,在防禦使李丕的幫助下,最終歷經兩年將消息帶入長安,朝野震動。

張議潮也沒閒著,他一方面帶領人民發展生產,另一方面積極修繕甲兵訓練士卒,接連攻下了瓜州、伊州、甘州、肅州、蘭州等10州,只剩涼州未攻下。到851年,張議潮派自己的哥哥張議譚等29人攜帶隴右道的版圖、戶籍入朝告捷。除涼州外,被吐蕃佔據近百年的河西地區重歸唐土。

唐宣宗很高興,大讚“關出西將,豈虛也哉”。他先任命張議潮沙州防禦使,後置歸義軍,復任命張議潮為節度使,領11州軍事。這個消息很快在朝野傳開,舉國歡慶。張議譚告捷後就留在了長安為質,受到朝廷優待。

得到朝廷的認可,張議潮和河西人民十分興奮,但他們不敢絲毫大意。856年,吐蕃治下吐渾王率兵來犯,張議潮聞訊點兵迎戰,吐渾王一路潰敗。張議潮繼續追擊,深入敵境一千里,一直追到吐谷渾境內。吐渾王退無可退,只得迎戰。張議潮兩路進軍,四面包抄,人人手持白刃,胯下馬直衝敵陣,黃沙漫漫,殘陽如血,彷彿大唐的精神又一次回來了。吐渾王軍四散奔逃,3位宰相被殺,再也無力騷擾。

到858年,張議潮派侄子張淮深率7000軍進攻涼州,三年後拿下涼州,河西之地全境收復。“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河西走廊終於連成一片。863年,朝廷重新設置涼州節度使,統領六州,張議潮兼任節度使。從此,河西走廊再次暢通起來,敦煌等地的貿易逐漸恢復。唐朝官吏再次開赴河西任職,在唐人的送別詩中,又出現了前往河西的作品。

送河西從事

結束佐戎旃,河西住幾年。

隴頭隨日去,磧裡寄星眠。

水近沙連帳,程遙馬入天。

聖朝思上策,重待奏安邊。

4

867年,得到兄長張議譚死去消息的張議潮,卸下掌管河西的重任,將大權交給侄子張淮深,自請前往長安,被任命為右神武統軍,賜給田地和宅院。六年後,張議潮在長安去世,享年74歲。

張議潮天天厲兵秣馬,發展生產,興修水利,恢復經濟,沒有一日不在操勞,這一切都被百姓看在眼裡。他們感念張議潮的功績,將他的事蹟變成當時流行的民歌民謠,四處傳唱,其內容以敦煌變文的形式流傳至今,可謂:

河西淪陷百餘年,路阻蕭關雁信稀。

賴得將軍開歸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然而,在唐宣宗眼裡,張議潮收復河西只能算是獻地而非收復,在唐朝文人筆下,收復河西的功勞也主要是宣宗的,很少提及沙州張氏及其治下的歸義軍。唐宣宗雖然對張議潮兄弟賞賜有加,但起初對河西地區卻不太重視,對歸義軍也持觀望態度,不然,唐軍與歸義軍東西夾擊,何至於涼州一座孤城三年才拿下?隨著歸義軍的不斷壯大,唐宣宗的戒備心逐漸增強,他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藩鎮發展起來。否則,何須張議潮哥哥張議譚在長安為質?

當唐朝的威脅——吐蕃論恐熱部最終被消滅以後,唐朝開始插手涼州事務,與歸義軍的矛盾不斷升級。張議潮入長安之後,中央加強了在河西的統治,導致張氏家族治下版圖日漸縮小,影響力日益微弱。

在後世的史書中,張議潮沒有一席之地,並未獨立成傳,其收復河西11州的事蹟,也被幾筆帶過,僅說“獻地”而非“收復”。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更直接言其“遣使來降”。直到民國年間,史學界的羅胖子實在看不下去了,寫了一篇《補唐書張議潮傳》,記錄了他的功績,算是中原人民給張議潮的一個交代。

然而,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近幾年反響超好的紀錄片《河西走廊》對張議潮的歷史輕輕帶過,彷彿無足輕重一般。有人說,因為吐蕃也是華夏的一部分,叫張議潮民族英雄也不合適,還不如與岳飛一般冷處理。

5

張議潮以世家大族的多年積澱為基礎,窮盡智慧,宵衣旰食,一生為河西歸入唐土而努力,他身先士卒,深入敵陣,成為眾人仰慕的英雄和河西的守護神。

更難能可貴的是,張議潮擁有寬廣的胸襟,他不僅團結了漢族人民,還聯合了粟特人、突厥人甚至吐蕃人反抗突厥壓迫。在歸入大唐之後,張議潮也並未為難居住在河西的吐蕃人,仍舊讓他們安居樂業。

張議潮死後,張淮深繼續統治河西地區,他盡力經營,多次打退回鶻及其他各族對河西的進犯,所立下的功勞不下於張議潮。890年,張議潮的女婿索勳發動政變,自立為節度使,張淮深兄弟毫無準備,皆被殺死。後來,張議潮的第十四女率將士討伐索勳,重新擁立張議潮之孫張承奉為歸義軍節度使。唐末,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910年,張承奉自立為白衣天子,建國西漢金山國,後歸降甘州回鶻。再往後,出身粟特的曹氏取得了歸義軍權力,在歷史的更迭中被西夏李元昊所滅,歸義軍的歷史正式宣告結束。

雖然隨著時間的流失,曾經叱吒風雲的張氏家族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剩隻言片語傳世。但是,我們還能在敦煌莫高窟第156窟能看到張議潮家族的風采,感受千年前的熱血。

"

作者:楊博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1

大唐開元二十一年,黃沙漫漫,駝鈴聲聲,一行從西域而來的商隊緩慢的行進在古陽關道上,遠眺山巒重疊,高大的山峰連綿不絕,河流蜿蜒,一路鬱鬱蔥蔥,頓時抵消了他們的疲憊,前面盆地有一座大城,正是這隊商旅所去的目的地。長途跋涉的人們望見它,頓時興奮異常,彷彿這座城有神奇的魔力一般。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是的,千百年來,它就是一座魔幻之城,它的名字叫敦煌。

自從公元前139年張騫通西域以來,西漢政府在河西地區先後設置了玉門關、陽關兩關和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河西走廊作為中原通往西域、中亞、羅馬的重要通道,成為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河西地區也成為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匯之地。敦煌作為通往西域的要地,成為河西地區最繁華之地。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千百年來,敦煌本地並無所出,卻並不妨礙它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來自中原內地的絲綢、瓷器、茶葉在這裡進行交易,然後轉往世界各地。來自羅馬的珊瑚、波斯的琉璃瑪瑙、粟特的金器、于闐的毛毯、回鶻的兵器、印度的砂糖、大食的葡萄酒、龜茲的胡椒等通過這裡交易後轉往內地各處。

尤其到了隋唐時期,敦煌作為絲綢之路西段三條線路的始發點,國際貿易異常頻繁,出現了村屋毗連,雞犬相聞,佛塔遍地,市場廣大,家給人足,焉然富庶”的欣欣向榮之相,史稱“都會未及於沙州,繁華大出於隴右”,《舊唐書 地理志》說“元宵燈會長安第一,敦煌第二,揚州第三”,敦煌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在敦煌經商的人們,行前面對茫茫黃沙大漠,深知生死難料,他們紛紛在三危山下,月牙泉邊開鑿石窟,供養諸佛,祈求保佑。歸來之後,再開鑿石窟,感謝菩薩庇佑,一代代下來,敦煌地區石窟星星點點,蔚成大觀。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2

然而,這一切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被打破。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朝最精銳的河西、隴右之軍被派到內地平叛,第二年,朝廷又在河西征兵,在西北鎮守塞外的唐軍和胡兵大部分被抽調,西北邊防空虛,這讓吐蕃看到了機會。從756年開始,吐蕃居高臨下,從邊防據點向中心城市推進,用近40年時間,攻佔了隴右道諸州,遮斷了河西,孤立了西域,進而直指長安,更在763年攻入長安城,成為唐朝對吐蕃的最大失敗。

吐蕃在河西地區推行部落制度,為防止民間反抗,盡收民間鐵器。河西人民慘遭蹂躪,房舍被焚燬,牲畜等財物被擄掠,丁壯淪為奴婢,為奴隸主種田放牧,年老體弱者要麼被殺,要麼斬斷雙手、剜去雙眼任其生死。吐蕃還強行推行吐蕃文化,不許穿漢服說漢語,一律穿胡服說胡語。人們只有在祭祖的那一天才可以穿回漢服,祭畢再哭著脫下收好。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那個十六國時期文化的避難所不在了,那些中原的衣冠士族逐漸凋零了,百姓逐漸變了,越來越像吐蕃人了,但他們的內心,還是無時無刻不在希望迴歸,以至於碰到唐朝使臣都會拉住訴苦,希望朝廷不要忘了他們。

唐代君臣也時刻夢想收復失地,但由於安史戰後,國力衰退,朝廷自保尚且困難,根本無法騰出手來。歷經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收復失地的呼聲日漸衰弱,只有那些熱血詩人和出使塞外的官員,無不痛惜國土淪喪、百姓胡化。

賀蘭山便是戎疆,此去蕭關路幾荒。

無限城池非漢界,幾多人物在胡鄉。

諸侯持節望吾土,男子生身負我唐。

回望風光成異域,誰能獻計復河湟。

——《出塞即事二首之一》

3

終於,河西人民盼來了張議潮。

張議潮出自沙州的漢人張姓望族,其父張謙逸擔任敦煌郡大都督,是吐蕃治下漢人能擔任的最高階職務。張謙逸死後,張議潮按照吐蕃官制,繼承了父親的職位。張議潮自幼便有大志,懂韜略,他一直暗暗結交豪傑之士,密謀歸入大唐,耐心等待合適的機會。

842年,唐武宗會昌二年,吐蕃贊普死,國內大亂。別將論恐熱(一稱尚恐熱)自立為宰相,與鎮守鄯州的節度使尚婢婢爭權奪利,互相廝殺。論恐熱大肆擄掠河西諸州,百姓陷於水火。二人爭鬥,吐蕃國力大衰。與此同時,唐宣宗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積極向吐蕃進兵,相繼收復了原州、秦州、樂州三州。

張議潮的機會來了。

848年,也就是唐宣宗大中二年,張議潮率眾襲擊城門,守軍逃走,張議潮遂佔據沙州。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同時派出十路使者,帶著10份同樣的奏表向長安進發告捷。由於東面的涼州還在吐蕃手中,故此使者不得不向東北方前進,只有高僧悟真一隊穿過茫茫沙漠,到達天德軍,在防禦使李丕的幫助下,最終歷經兩年將消息帶入長安,朝野震動。

張議潮也沒閒著,他一方面帶領人民發展生產,另一方面積極修繕甲兵訓練士卒,接連攻下了瓜州、伊州、甘州、肅州、蘭州等10州,只剩涼州未攻下。到851年,張議潮派自己的哥哥張議譚等29人攜帶隴右道的版圖、戶籍入朝告捷。除涼州外,被吐蕃佔據近百年的河西地區重歸唐土。

唐宣宗很高興,大讚“關出西將,豈虛也哉”。他先任命張議潮沙州防禦使,後置歸義軍,復任命張議潮為節度使,領11州軍事。這個消息很快在朝野傳開,舉國歡慶。張議譚告捷後就留在了長安為質,受到朝廷優待。

得到朝廷的認可,張議潮和河西人民十分興奮,但他們不敢絲毫大意。856年,吐蕃治下吐渾王率兵來犯,張議潮聞訊點兵迎戰,吐渾王一路潰敗。張議潮繼續追擊,深入敵境一千里,一直追到吐谷渾境內。吐渾王退無可退,只得迎戰。張議潮兩路進軍,四面包抄,人人手持白刃,胯下馬直衝敵陣,黃沙漫漫,殘陽如血,彷彿大唐的精神又一次回來了。吐渾王軍四散奔逃,3位宰相被殺,再也無力騷擾。

到858年,張議潮派侄子張淮深率7000軍進攻涼州,三年後拿下涼州,河西之地全境收復。“西盡伊吾,東接靈武,得地四千餘里,戶口百萬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舊”,河西走廊終於連成一片。863年,朝廷重新設置涼州節度使,統領六州,張議潮兼任節度使。從此,河西走廊再次暢通起來,敦煌等地的貿易逐漸恢復。唐朝官吏再次開赴河西任職,在唐人的送別詩中,又出現了前往河西的作品。

送河西從事

結束佐戎旃,河西住幾年。

隴頭隨日去,磧裡寄星眠。

水近沙連帳,程遙馬入天。

聖朝思上策,重待奏安邊。

4

867年,得到兄長張議譚死去消息的張議潮,卸下掌管河西的重任,將大權交給侄子張淮深,自請前往長安,被任命為右神武統軍,賜給田地和宅院。六年後,張議潮在長安去世,享年74歲。

張議潮天天厲兵秣馬,發展生產,興修水利,恢復經濟,沒有一日不在操勞,這一切都被百姓看在眼裡。他們感念張議潮的功績,將他的事蹟變成當時流行的民歌民謠,四處傳唱,其內容以敦煌變文的形式流傳至今,可謂:

河西淪陷百餘年,路阻蕭關雁信稀。

賴得將軍開歸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然而,在唐宣宗眼裡,張議潮收復河西只能算是獻地而非收復,在唐朝文人筆下,收復河西的功勞也主要是宣宗的,很少提及沙州張氏及其治下的歸義軍。唐宣宗雖然對張議潮兄弟賞賜有加,但起初對河西地區卻不太重視,對歸義軍也持觀望態度,不然,唐軍與歸義軍東西夾擊,何至於涼州一座孤城三年才拿下?隨著歸義軍的不斷壯大,唐宣宗的戒備心逐漸增強,他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藩鎮發展起來。否則,何須張議潮哥哥張議譚在長安為質?

當唐朝的威脅——吐蕃論恐熱部最終被消滅以後,唐朝開始插手涼州事務,與歸義軍的矛盾不斷升級。張議潮入長安之後,中央加強了在河西的統治,導致張氏家族治下版圖日漸縮小,影響力日益微弱。

在後世的史書中,張議潮沒有一席之地,並未獨立成傳,其收復河西11州的事蹟,也被幾筆帶過,僅說“獻地”而非“收復”。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更直接言其“遣使來降”。直到民國年間,史學界的羅胖子實在看不下去了,寫了一篇《補唐書張議潮傳》,記錄了他的功績,算是中原人民給張議潮的一個交代。

然而,讓人匪夷所思的是,近幾年反響超好的紀錄片《河西走廊》對張議潮的歷史輕輕帶過,彷彿無足輕重一般。有人說,因為吐蕃也是華夏的一部分,叫張議潮民族英雄也不合適,還不如與岳飛一般冷處理。

5

張議潮以世家大族的多年積澱為基礎,窮盡智慧,宵衣旰食,一生為河西歸入唐土而努力,他身先士卒,深入敵陣,成為眾人仰慕的英雄和河西的守護神。

更難能可貴的是,張議潮擁有寬廣的胸襟,他不僅團結了漢族人民,還聯合了粟特人、突厥人甚至吐蕃人反抗突厥壓迫。在歸入大唐之後,張議潮也並未為難居住在河西的吐蕃人,仍舊讓他們安居樂業。

張議潮死後,張淮深繼續統治河西地區,他盡力經營,多次打退回鶻及其他各族對河西的進犯,所立下的功勞不下於張議潮。890年,張議潮的女婿索勳發動政變,自立為節度使,張淮深兄弟毫無準備,皆被殺死。後來,張議潮的第十四女率將士討伐索勳,重新擁立張議潮之孫張承奉為歸義軍節度使。唐末,朱溫挾天子以令諸侯,910年,張承奉自立為白衣天子,建國西漢金山國,後歸降甘州回鶻。再往後,出身粟特的曹氏取得了歸義軍權力,在歷史的更迭中被西夏李元昊所滅,歸義軍的歷史正式宣告結束。

雖然隨著時間的流失,曾經叱吒風雲的張氏家族逐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剩隻言片語傳世。但是,我們還能在敦煌莫高窟第156窟能看到張議潮家族的風采,感受千年前的熱血。

張議潮收復了河西走廊,為什麼紀錄片《河西走廊》幾句話交代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