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無天的少年張學良

張學良 張作霖 張學銘 湯和 侃侃民國那些事 2017-04-02

無法無天的少年張學良

童年張學良與大姐張首芳、母親趙春桂、弟弟張學銘

張學良說:“我是靠高粱米湯和吃高粱米飯養大的”

張學良降生後,母親趙氏無奶,用一塊銀元僱來一位40多歲的奶媽,在那個戰亂的年代裡,百姓民不聊生,窮苦的農民大多數營養不良,花錢僱來的奶媽的奶水也不足,學良說他小時候幾乎是靠高粱米湯和吃高粱米飯養大的。1902年張作霖受新民府的招撫後,日子相對穩定下來,但張作霖一年到頭很少在家,家裡也經常缺吃少穿,加上趙氏向來節儉,兒時張學良在平常日子裡衣服穿得破舊,過年過節或者家裡有什麼大事小情,還要與鄰居借件新衣服,以裝點門面。

隨著張作霖地位的不斷升高,家裡的日子才逐漸好轉起來。張學良出生時就有兩個媽媽,除了生母趙氏外還有二母親盧氏。沒過幾年張作霖陸續又給張學良添了三母親、四母親二個媽媽。

在一個多母的封建大家庭裡,隨時上演著“寵妾奪嫡”的戲碼。媚上逼下、恃寵而驕,幾位母親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在童年張學良心理買下了陰霾。在重男輕女的東北鄉下,作為家中的長子自然格外受到父母親的寵愛,儘管生活條件艱苦,但絲毫沒有減少對他的恩寵。由於張作霖忙於公務常年不在家,管教孩子的責任自然落在母親趙氏身上。趙氏性情剛烈、脾氣暴躁,沒念過書,但也通情達理。張學良提起自己小時候,說“沒少挨母親打”,張學良11歲時生母趙氏病逝,也許是因為母親去世得早,負責照料張學良生活的二夫人盧氏生性懦弱,後進門的幾個年輕母親對他往往也是聽之任之,甚少管束。從他自述中提到的種種事蹟來推斷,當年父母對張學良的寵愛遠遠高於對他的嚴格管教。這讓他比同齡的男孩有著更多的桀驁不羈與倔強叛逆。無法無天的少年張學良

民國時期東北鄉村驅鬼治病的“大仙”(照片由王錦思先生提供)

“先知先覺”的大仙在眾人面前人仰馬翻

在篤信風水神靈的東北鄉村,頑皮的張學良故意將吃剩的西瓜皮放在母親請來除鬼治病的神靈附體的大仙腳下,讓“先知先覺”的大仙在眾人面前上演了一出人仰馬翻、顏面掃地的戲碼。

有一次張學良因犯錯誤遭到母親的責罰,他竟隨手操起一把菜刀向母親頭上砍去,幸虧母親及時躲過,免釀一遭慘禍。一天父親張作霖開玩笑說“不喜歡你了!”他跑上去一把薅下張作霖的長袍大襟。對此種種張作霖往往一邊責罵一邊哈哈大笑,這更助長了張學良敢作敢為、桀驁不馴的性格。

在私塾先生上課時,先生讓他背書,他遇到不會時就偷偷掀開書本翻看,先生不準,他理直氣壯地說:“書是我的我為什麼不可以看?”

在一次家人招待客人的家宴上,賓主就座、觥籌交錯間,張學良發現席上沒有自己的座位,他於是鑽到桌子底下,猛然用頭一頂,桌子頓時被掀翻,伴隨稀里嘩啦的聲音,酒肉碗筷橫飛,杯盤一片狼藉。無法無天的少年張學良

紙紮靈棚

上靈棚傲視奉天城

更令人嗔目結舌的是1913年春天,張學良年邁的奶奶去世了,作為孝子的張作霖特意從北京請來能工巧匠,在大南門內,用白布藍布搭起兩丈多高的布棚,當作禮堂,靈棚分作三層,流蘇四垂,素彩耀目,“高棚跨路,廣幕凌雲”,在城外遠遠即可望見,格外醒目。工匠們足足用了兩天的功夫,將靈棚搭好,大家等著百忙之中的張作霖前來驗收。

不知是誰指著高高的靈棚驚叫“快看”,順著眾人的目光遠遠望去,只見一個半大男孩已經爬到靈棚的頂端,下面的人驚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有人眼尖,看出是張學良,趕緊喊他下來,可這個孩子好像沒聽見一樣,依然像個猴子似的在上面爬來爬去,這麼高的靈棚,一旦掉下來,後果不堪設想,有人急中生智,喊了一聲,“你爸爸來啦!”

張學良這才蹭蹭蹭的趴下來,張學良被父親狠狠地訓斥了一頓,說他拿生命當兒戲,從此再也不敢往高處爬了。因為張學良太淘氣,他的老師曾對他父親說,“你的孩子淘氣淘得沒邊了,簡直沒法要了”。

衷心感謝朋友們閱讀《侃侃民國那些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將攜手一同走進多姿多彩的民國世界、重溫祖輩們經歷的民國往事…(聲明:文中部分配圖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