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張小嫻,自以為刻骨銘心的回憶,別人早已忘記了

張小嫻 戀愛 散文 春節家書 讀書 亦舒 小說 實話實說真的好難 2019-06-09

《想念》:張小嫻,自以為刻骨銘心的回憶,別人早已忘記了

《想念》:張小嫻,自以為刻骨銘心的回憶,別人早已忘記了

我們,到底可不可以不要愛,能不能夠不關情?答案是否定,儘管大多的愛都伴著無奈,都有著悲哀,但那份獨有的回憶會讓人喜潤心田或者痛徹心扉,也許你現在很糾結,也許你至今還無法釋懷,還放不下過往,而當又一天你真的想透後才會明白:曾經有過那份愛,曾經有的那個人,都是生命饋贈與你的美好而獨特的禮物,是隻有青春尚在時的獨家記憶,當有一天,你敢於也樂於開啟這扇思念之門,懷念會將一切變得不一樣。

《想念》:張小嫻,自以為刻骨銘心的回憶,別人早已忘記了

的確,在看書的最初,看到《想念》和散文這個組合之後,我覺得自己會喜歡異常,拿到,看到精緻的裝幀,淡雅清新的封面設計就有種不染塵世的感覺,當然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不得不承認我疏忽加博愛了,以為是事關人間冷暖情的大愛思念,而獨獨忽略了那行關於愛情註解的小字,也已然忘記了在上學的純真年代裡看了哪些關於張小嫻的文字,總之記憶的深處有一種美好,拼起記憶的碎片之後才發覺她的拿手菜便是言情,

《想念》:張小嫻,自以為刻骨銘心的回憶,別人早已忘記了

我無法給這本書準確的定位屬於什麼,說散文,應該是具備形散的要件,也神聚在愛情這一主旨上,文末的點題算是一個標誌,但偶爾還會讀出些雜文、小品文、哲理故事的味道。作為讀書“雜食家”的人當然不會介意,而作為散文的話,除了那份情感的細膩描寫外應該還少了那麼點煽情的力度,冷度多了點,感染力弱了點,情的投入少了點,窺世的思考多了點。

《想念》:張小嫻,自以為刻骨銘心的回憶,別人早已忘記了

愛是她筆下永遠的主題,《相逢》、《擁抱》、《愛誓不滅》、《我們都是公主》,張小嫻的散文精選集似乎要將愛情的過程一一敘述,她的新散文精選《想念》則讓讀者在她涓涓細流的筆觸中體味思念那甜而憂傷的滋味。愛有千百種姿態,可她的讀者總是能在她的文字裡印證到自己經歷過的快樂與憂傷,美好與苦澀。

《想念》:張小嫻,自以為刻骨銘心的回憶,別人早已忘記了

讀者對她文字的愛是建立在“心有慼慼焉”之上的,不同於亦舒描寫愛情的犀利潑辣,亦不同於蘇岑教條般地指導,在張小嫻的文字中我們會讀到小女人的心甘情願:“要是沒有遇上了你,也就沒有以後漫長的思念折磨,我也許會過著比現在幸福的人生。然而,要是有人敢把這一天從我生命中拿走,我是會使勁氣力,狠狠咬住他的手臂,要他還給我的。”但亦會有理性的冷眼旁觀:“一個人自以為刻骨銘心的回憶,別人早已已經忘記了。”我們讀張小嫻,更多的是一種紀念和安慰,是在他人的敘述中享受為愛所苦的甜蜜。

《想念》:張小嫻,自以為刻骨銘心的回憶,別人早已忘記了

她達觀的文字下潛藏銳利鋒芒,以充滿女人智慧的筆法描畫出現代大都市愛情關係的種種思索。然而她曾說她最怕別人以為她是愛情專家,其實她跟大家一樣,都是在愛海浮沉的人。是啊,愛情哪裡是能夠解析的呢?有人誰是能夠全然瞭解愛的呢?可惜我們不明白,一度沉迷於她的文字正是想從中尋求愛情的答案,自然是無果。

《想念》:張小嫻,自以為刻骨銘心的回憶,別人早已忘記了

想念是愛千般滋味中的一種。儘管現在諸事過後看來,為之輾轉反側的思念真不值當,若是沒有過這種不顧一切的瘋狂,不是有些寂寞的嗎?對於《想念》,我是再不會想從前讀她的散文小說那樣逐字逐句的咀嚼體會的了,再也不期待從中能窺探到愛情的規律了,只是還會想想:此時是否也有人仍是期待它能夠煥發出實際的魔力,對自己進行解脫救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