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離之所愛,既不是張無忌,也不是曾阿牛,而是那個永遠的少年

金庸武俠小說常出奇招,《倚天屠龍記》的結尾,正當張無忌面對趙敏、周芷若、殷離三位姑娘而無法做出抉擇時,金庸突然筆鋒一轉,讓殷離從這場愛情的爭鬥中主動退出來:

殷離笑道:“你放心,我才不會跟你爭這醜八怪呢?我只喜歡一個人,是那個在蝴蝶谷中咬傷我手背的小張無忌。眼前這個醜八怪啊,他叫曾阿牛也好,叫張無忌也好,我一點也不喜歡。”她轉過頭來,柔聲道:“阿牛哥哥,你一直待我很好,我很感激,可我的心,早就許給那個狠心的、凶惡的小張無忌了。你不是他,不,不是他……”張無忌奇怪,道:“我明明是張無忌,怎地……怎地……”

殷離之所愛,既不是張無忌,也不是曾阿牛,而是那個永遠的少年

這就是小說中“不識張郎是張郎”的故事,殷離一直把成年的張無忌當成了曾阿牛,心裡卻始終愛看那個又咬她又打她的小張無忌,她愛的是心中所想象的張無忌,而不是眼前這個真正的張無忌,不是這個長大了的,待人寬厚的張無忌。

殷離之所愛,既不是張無忌,也不是曾阿牛,而是那個永遠的少年

這顯然是一種出乎我們意料的突然性的表露,看起來實在有些令人不解。不過,再繼續往下看、往下想,就會感覺到其中的深意。殷離的這一番表白,無非有兩種可能性:其一,眼睜睜看著張無忌對趙敏愛得更加無法自拔,而自己又不是她的競爭對手,因而自找臺階,打一手漂亮的好牌,表示“我才不會跟你爭這醜八怪呢”,以維護自己的自尊心,讓自己不受情感上的傷害,因此才編出這一番話來;其二,殷離是真的不識張郎是張郎,因為張無忌長大以後,曾改名為曾阿牛,且相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殷離心中的那個小張無忌自然相差甚遠。再則,她心中的那個小張無忌,其實也不是真正的張無忌,而是她想象、回憶、創造、虛構兼而有之的情愛對象,是她自己心靈的藝術作品,比真人更加盡善盡美。

殷離之所愛,既不是張無忌,也不是曾阿牛,而是那個永遠的少年

我們必須要考慮到,殷離的一生是極為孤苦不幸的一生,性格奇特,心靈充滿創傷,所以在愛情上也就多少有些病態,或者說是別出心裁。她會永遠記著蝴蝶谷中那個一身狠勁的少年,她想去尋找他,但永遠都無法找到,因為時光已流逝,人無再少年。當然也可以說,她已經找到了,蝴蝶谷中的小張無忌的形象早已刻在她的心中。

殷離之所愛,既不是張無忌,也不是曾阿牛,而是那個永遠的少年

真正的人,真正的事,往往不及心中所想的那麼美好。在這一意義上,殷離既可以說是極端的不幸,又可以說是明白了幸福的真諦,並找到了幸福的寄託,即自己心靈中的藝術虛構。殷離所愛的對象固然是虛幻的,但這一份愛卻是真摯的、永不消逝的,比正常的愛更加牢不可破,甚至比趙敏、周芷若、小昭之於張無忌的愛,都要深沉得多。這正是一個少女心靈的隱祕,也是殷離的心理固執的表現。—這樣的愛,難道不是人世間最真的愛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