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趙軍兵力被誇大十倍?這些戰國軍事背景知識先了解一下

長平之戰趙軍兵力被誇大十倍?這些戰國軍事背景知識先了解一下

冷兵器研究所發表《都說古代打仗幾萬幾萬的死人,那麼多屍體都哪去了?》一文後,有讀者表達了這樣的疑問:趙國真能投入45萬大軍參戰,最多隻有數萬戰鬥兵,其餘的都是民夫吧?此說看似有理,卻跟戰國的社會背景不合。

長平之戰趙軍兵力被誇大十倍?這些戰國軍事背景知識先了解一下

長平之戰是戰國最慘烈的戰爭,沒有之一。趙國因為這場慘敗失去了爭天下的資格。而關於此戰趙軍的陣亡人數,秦、趙、韓、齊、燕等國官史都有提及。具體記載如下——《史記·秦本紀》:“(秦昭王)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因攻趙,趙發兵擊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擊,大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盡殺之。”《史記·趙世家》:“廉頗免而趙括代將。秦人圍趙括,趙括以軍降,卒四十餘萬皆阬之。”《史記·韓世家》:“(韓桓惠王)十年,秦擊我於太行,我上黨郡守以上黨郡降趙。十四年,秦拔趙上黨,殺馬服子卒四十餘萬於長平。”《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王建立六年,秦攻趙……秦破趙於長平四十餘萬,遂圍邯鄲。”《史記·燕召公世家》:“(燕武成王)十三年,秦敗趙於長平四十餘萬。”《史記·六國年表》:“(秦昭王)四十六年,王之南鄭。四十七年,白起破趙長平,殺卒四十五萬。”“(趙孝成王)六年,使趙括代廉頗將。白起破括四十五萬。”

長平之戰趙軍兵力被誇大十倍?這些戰國軍事背景知識先了解一下

這裡隱藏著一個先秦諸侯的記事傳統。《左傳·隱公十一年》曰:“凡諸侯有命,告則書,不然則否。師出臧否,亦如之。雖及滅國,滅不告敗,勝不告克,不書於策。”先秦諸侯對國際大事的態度是,該國前來通報就記載,否則就不書。無論戰爭勝負,都是如此。滅亡者和戰勝者不通告其他諸侯,列國就不將此事記入史冊。各國記錄的趙軍陣亡人數完全一致,顯然是秦趙通告諸侯的結果。既然連趙國都說自己喪師四十餘萬,跟秦軍統計的數字並無出入,可見秦趙雙方都認可這個戰果。這個統計結果不應該被什麼“邏輯推理”輕易推翻。因為推理者十有八九不熟悉戰國軍制和趙國國情。

長平之戰趙軍兵力被誇大十倍?這些戰國軍事背景知識先了解一下

戰國後期的列強都建立了郡縣普遍徵兵制,國家制土分民,按戶收稅徵兵,對戶籍的控制力比後世王朝強很多。列國平時是以現役吏卒組成的常備軍戍衛京師和邊疆,戰時徵發各郡縣的材士(預備役)擴充兵力,這叫“興兵”。戰國軍隊並不像其他朝代那樣分為戰卒和民夫。民夫只是服徭役者的俗稱,而包括廝徒負養等後勤人員在內的所有參戰者,按當時的習慣都稱為“卒”。所以趙國宣佈死了四十餘萬“卒”一點毛病都沒有。在普遍徵兵制背景下,只要是沒有陣亡傷殘的戰國成年男子,一生至少服過兩年兵役、參加過幾場戰爭。這些沙場倖存者只要沒到免老的年齡,都是“興兵”的徵發對象。他們即使作為後勤人員應徵入伍,也是帶著武器的,武力值足以在兵擊格鬥中完虐承平日久的現代宅男。

長平之戰趙軍兵力被誇大十倍?這些戰國軍事背景知識先了解一下

所以,無論趙軍的後勤人員比例多高,秦軍都不可能將其視為某些現代人想象中“手無寸鐵的民夫”。那是兵農分離時代的特徵,不該與兵農合一時代的情況混為一談。另外,還有些人質疑趙軍規模的理由是趙國人口沒那麼多。其依據是王育民教授的《中國人口史》認為戰國盛時總人口為2000萬。這個數據被引用得最廣。但葛劍雄教授的《中國人口史》認為戰國人口的峰值可能在4000萬至4500萬之間。退一萬步講,即使採信戰國人口峰值為2000萬的說法,也不足以否定趙國的動員能力。因為戰國七雄均把六尺以上至六十歲的成年男子作為役齡人員,秦漢軍語稱之為“勝兵者”。史書稱秦楚兩強“持戟百萬”,指的不是現役兵力,實為現役軍隊數量和可徵發預備役數量的總合。在戰爭狀態下,勝兵者會大量轉化為征伐軍的甲士。故而戰國人習慣用“帶甲多少萬”來指代該國的動員能力。

長平之戰趙軍兵力被誇大十倍?這些戰國軍事背景知識先了解一下

勝兵者在總人口中佔有一定的比例。《漢書·西域傳》裡記載了西域各國戶數、口數和勝兵者數。比如,大月氏人口40萬,勝兵者10萬;康居國人口60萬,勝兵者12萬。西域遊牧政權的勝兵者最高佔總人口的30%左右,但以20%多更常見。農耕政權的勝兵者比例是10%-25%不等。參考這組數據,我們姑且取勝兵者佔總人口20%的比例。2000萬戰國總人口可以產生400萬勝兵者,七雄平均可分得57萬多勝兵者。但長平之戰時的趙國是僅次於秦的強國,比很多諸侯的規模大,即使不像秦楚有百萬勝兵者,也不可能低於57萬的平均線。特別是韓國上黨郡吏民投降趙國後,趙國額外增加了十七個縣的人力資源。

長平之戰趙軍兵力被誇大十倍?這些戰國軍事背景知識先了解一下

秦昭王說“趙卒之死於長平者已十七、八”(《戰國策·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繕兵》)。已知趙軍死於長平者有45萬,若以折損八成人馬來倒推,趙國約有勝兵者56萬餘,數值偏低。若以折損七成人馬倒推,則有64萬餘勝兵者。這個數值可能比較接近實際情況。其實,數十萬人規模的大戰在戰國時代的次數不多,長平之戰是幾百年不遇的大決戰。趙國徵發七成勝兵者參戰並不是常態,而是個極限爆發。趙國在戰後僅存大約19萬勝兵者,也跟後來邯鄲保衛戰兵力不足的情況對的上號。

長平之戰趙軍兵力被誇大十倍?這些戰國軍事背景知識先了解一下

在長平之戰的九年後,燕國派兩路大軍攻打趙國。“其孤未壯”的趙國派廉頗率8萬兵力在鄗地迎戰燕將慄腹,樂乘以5萬兵力在代地阻擊燕將慶秦,居然以少勝多,反而包圍了燕國首都。兩路趙軍合計13萬,且士兵多為老弱之人。由此可知長平、邯鄲血戰確實傷亡巨大,絕不可能只死了數萬戰卒。否則趙國完全可以像趙武靈王滅中山時那樣投入20萬大軍(趙奢和田單討論兵法時說:“趙以二十萬之眾攻中山。”)。趙國是靠著“民皆習於兵”的尚武之風撐過了最危險的時刻。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始安公士或,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