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如果少了周伯通,不知會減少多少情趣,一部中華民國史,如果少了章太炎,也不知會減色多少。周伯通與章太炎一樣,不但功力奇高,輩分至尊,而且不管不顧,一任天然,難得保留一團孩子般的"真氣"。比如章太炎討厭康有為,就把嘲弄康有為當成一生的嗜好,直到晚年開山門教學,還不忘在門上貼了個條子:"康有為門徒不得入內"。

真人章太炎:一生不改老頑童

章太炎像

對於康有為,章太炎可能更多的是討厭和不屑,但要說到最恨,則非袁世凱莫屬。

都說愛屋及鳥,其實恨一個人的時候也會殃及魚池。章太炎大鬧總統府後,被袁世凱"軟禁"在北京龍泉寺,袁世凱每月給他生活費500元供其開銷。章每天除了詛咒袁世凱以外,就是拿看押他的警察開涮,大擺其老爺的譜,強迫這些人稱呼他為"大人",稱他的客人為"老爺",因為"大人""老爺"均是前清稱謂,"先生"'是民國的稱謂,"今北京仍為帝制餘孽所盤踞,豈配有'先生'之稱謂乎?"這還不算,還要聽差和廚子必須每日向其請安三次,請安方式為打躬,不得違誤,每逢初一十五還要向他磕頭,若有差池,重責不貸,害得這些警察老爺苦不堪言。

章太炎不懂"統一戰線",他像一個無知無畏的孩子,四面出擊,和誰都作戰,就連原來同處革命陣營的黃興、宋教仁、汪精衛、胡漢民、吳稚暉,他也一一罵倒,連孫中山也沒放過。章太炎曾懷疑孫中山被日本人收買,便將《民報》社裡懸掛的孫中山的照片撕下來,並寫上"賣《民報》之孫文應立即撕去"字樣,連同被撕壞的照片一起寄給已到香港的孫中山。但是,章太炎罵過之後並不記仇,當後來有人聽說此事後說撕得好罵得好時,他卻馬上給那人一記耳光,說:"孫總理是中國第一等偉人,除我之外,誰敢罵他?"

可以說,民國時期的大小政壇風雲,他無役不與,場場必到,怪就怪在,他這樣罵倒民國政壇文壇上各路諸侯,但這些諸侯們卻對他奈何不得,只能假裝不計較。

真人章太炎:一生不改老頑童

章太炎書法

袁世凱死後,章太炎當然也自由了。經此一難,章太炎的聲望大漲,成了反袁的英雄。待到孫中山等人掀起"護法運動"的風潮時,章太炎挾其三年幽囚的積怒,仗其大鬧總統府的餘威,也扛起了自己的一面大旗:他先是出任護法軍政府的祕書長,後又請纓去聯絡西南的唐繼堯,合縱連橫,忙得一塌糊塗。唐繼堯出兵後,章太炎儼然一威武大帥,對幾位跟班打罵無常,盡日向他們索要美酒白蘭地和大炮臺香菸,幾位跟班既不敢怒,又不敢言,滿腔的委屈無處說。他還讓人制了一面大旗,上書斗大的"大元帥府祕書長"七個大字,居然比唐繼堯的大元帥旗還要高大許多,一路上撒歡似的人歡馬叫盡情馳騁,過足了亂世梟雄的癮。唐繼堯心中不快,但也只能一笑了之了——碰到這樣的老頑童,還能怎麼辦呢?。

章太炎見鬼殺鬼見佛殺佛,一路殺來勢不可擋,但也有陰溝翻船的時候,因為有人就不信這個邪。

張之洞曾請他辦一份《楚學報》,結果章太炎下筆就寫了篇六萬字的文章,篇幅還不是問題,問題是文章標題竟然叫《排滿論》,在人家清朝官員贊助的報紙上發表反清言論,這事也只有章太炎幹得出來。

報應很快就來了。

真人章太炎:一生不改老頑童

樑鼎芬像

張之洞有個幕僚總管叫樑鼎芬,這人可不是吃素的,22歲成進士、入翰林,26歲上疏彈劾李鴻章,降五級調用,也是個狂人,後進入張之洞幕府,張之洞倚之如左右手。論學問樑鼎芬不在章之下,論性格,也是一個敢愛敢恨的耿直男,更要命的是,樑鼎芬還是一個死命的保皇黨。樑鼎芬見文章後勃然大怒,吼道:"反叛反叛!殺頭殺頭!"怒氣衝衝地找到張之洞,要將章治罪。但張之洞並不想得罪章太炎,只是命人將章趕出湖北了事。可是樑鼎芬不解氣,命手下人趕緊讓章太炎滾蛋,而且不讓帶走鋪蓋衣物,這還不夠,樑鼎芬還讓他的四名轎伕埋伏在路上,趁章太炎不備,衝將出來,扒下章的褲子,拿著抬轎的棍子,狠狠地揍了章太炎的屁股。幾十年後,每當好辯的章太炎與人爭論,對方情急時只要蹦出一句"叫樑鼎芬來!"章就會立即打住,不辯不語,但臉上卻掛起微笑——都說章太炎性情猛,是狂士,但遇到另一個性情猛的狂士,儘管道不同,還是可以欣賞的,狂士有時也很有人情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