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記憶——泰州

內容來源:美篇APP,作者:辣客

江蘇省泰州市通揚運河以北的裡下河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稻粱千里熟、魚蟹多無算”的魚米之鄉,歷來享有米糧倉的盛名。在這個河港縱橫,田連阡陌看似平常的鄉村僻壤,卻有著個有沉甸甸歷史堆積的古村莊,這就是我的故鄉—倉場村。

在倉場莊祖師殿前的“古海陵倉遺址”有碑文如下: 泰縣,古臨海,夏商揚州,春秋吳,戰國屬楚,稱海陽。秦屬東海郡。漢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縣。邑中盛產稻穀。《漢書》載:“吳有海陵之倉,倉為吳王劉濞所建。”西晉左思《吳都賦》雲:“酈海陵之倉,則紅粟之流衍。”唐駱賓王贊曰:“海陵紅粟,倉儲之積糜窮。”元張士誠起兵,亦曾以此屯糧碾米之所。《民國泰縣誌稿》載:“海陵倉,一名大倉,在阪倫正南倉場莊。”夫,喜看今日倉場,壠畝歡歌,稻穀豐盈,貢獻之巨,絕非舊時可比矣,實邑之勝也。是為志。

漢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此地只住有幾戶姓顧的靠種田打漁為生的農民,因其地勢相對較高故名顧家墩。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劉濞封吳王后派部下劉忠向百姓徵集稻穀、建立糧倉。裡下河多為低窪平原,唯顧家墩地勢較高,周圍河道交叉相連,便於大中船隻航行停泊,水路可通往下河各地及吳國大小城市。於是劉濞在此設立了糧食倉庫和晒穀場。數年後便形成了150戶左右的村莊。其時,劉濞下令將顧家墩改名為海陵倉。到了元末明初,泰州白駒場鹽丁張士誠起兵造反,建都平江,自稱吳王。亦在此設場收購儲存糧食和加工大米(本地許多鄉親祖上由蘇州閶門遷來可能就源於此時)。張士誠的部下、倉場人夏思恭動員家鄉父老努力支前,將堆積如山的稻穀碾成白米,以供軍營急需,結果稻糠之多得無法處理,只好倒入河中,不久竟將一條夾河填平了,一時糧食商販雲集,在夾河上搭棚開店做生意,遂而形成了倉場的商業街道——“大糠街”(這是真實的,早年筆者親見過街道下面挖出來的已碳化的稻殼和下面的磚鋪街道)。1368年,朱元璋在金陵稱帝,對與其爭奪天下的張士誠的老家泰州,採取了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打擊措施,下令將海陵倉改名為倉場莊,糧庫改為祖師廟,由法靜和尚擔任住持。門前的晒穀場,也漸漸成了廟會會場、中小學操場、露天戲場電影場等全莊百姓的休閒娛樂場所。

抗戰時期,這裡還是著名的“僧抗大隊”發源地。這支以祖師廟為據點由寺廟僧人組成的抗日隊伍,穿梭水鄉蘆葦蕩,狠狠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保土守家,傳為美談。

謹以近幾年斷續返鄉閒瑕所攝的點點照片彙集成此篇,也算是為故鄉做個宣傳吧,儘管許多兒時的場景和興趣點已不再,但還是希望更多的朋友能來此觀光休閒並喜歡咱這個地方!

故鄉的記憶——泰州

傳說中的當年的顧家墩(如今的倉場莊一部分),500米高空航拍,看得出村莊規模不小,村莊核心被河流環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夕陽下,桑田阡陌,河道縱橫,茅舍炊煙裊裊。這還是當年的西泊?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優美的自然風光

春天,金黃的油菜花,綠油油的麥苗,構成了一片黃綠世界。田間,歡聲笑語,河畔,揚柳依依。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早年的清明或端午,在莊南較寬的河面上都有民間自發的會船活動,但自從村南公路東延架橋後河面被攔截了,清明的會船都到西側三公里的神潼關進行,這兒的會船相比溱湖的奢華表演更質樸和原汁原味。只是村裡的年輕人都去城裡或外出打工了,老頭老太們成了會船的主力。而撤村並校,讓原有的中學、小學都關停了,以至於村裡的話動連學童都難見到(俺一直以為這是個屁股決定腦袋的行為)。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當清晨的陽光照射到蔥綠的田野上,那日日複復的迷漫晨霧雖轉瞬即逝,卻昭示著美好辰光的天天開始。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秋實。黃燦燦沉甸甸的稻穗

故鄉的記憶——泰州

名副其實的米糧倉

故鄉的記憶——泰州

晨光中隨風搖曳的狗尾草

故鄉的記憶——泰州

葦塘

故鄉的記憶——泰州

俗稱“毛露”。可止血。

村莊下面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境內有十餘臺抽油機在晝夜不停地採油。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這裡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空氣質量,特別是在晴朗的天氣裡,每當夜幕降臨後,星河大餐如約而至。以筆者走過全國許多地方的經歷,這兒是我省乃至全國最好的觀星和星野攝影的絕佳地之一。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祖師殿和三月二十六東嶽廟會

祖師廟坐落在村南臨河畔,原先這裡只是小小的三間平房,坐北朝南。從外表看去,跟附近的房屋沒有什麼不同,兩披水的硬山屋頂,青灰磚砌築的牆體,小蝴蝶瓦蓋成的屋面,高高的臺基,簷下是從東到西的長廊。但登上5級臺階,入室抬頭仰望,那粗大的樑架,罕見的結構,方使人眼睛為之一亮,原來這是一座元末明初的建築,此建築六架樑架用減柱法,金柱落地有側腳,脊桁下安叉手,節點用斗拱和駝峰等風格,都是沿用宋、元時代的做法,樑柱全是珍貴的楠木,在倉場以至附近地區絕無僅有。

近聞,祖師殿的建築風格受到了眾多學者和政府重視,不日將進行全面修繕打造,希望能以此為契能進一步帶到倉場村的發展。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這個香爐還是那麼簡陋,不過,奢華並非旺盛

由於倉場優美的風光和祖師殿其獨特的建築風格,使得這裡也成了電影《香河》的拍攝取景地。

故鄉的記憶——泰州

此圖片來自朋友圈

故鄉的記憶——泰州

電影《香河》拍攝現場,此圖片來自朋友圈

故鄉的記憶——泰州

電影《香河》拍攝現場,此圖片來自朋友圈

故鄉的記憶——泰州

電影《香河》拍攝現場,此圖片來自朋友圈

流傳百餘年至今不衰的一年一度的3月26東嶽廟會,既是上香敬神的節日,也是春耕時節的物資交流大會,還是眾鄉鄰休閒探親訪友的聚會

其實每年的廟會從新年伊始就開始了,大年初一清早,龍隊就出發給每家每戶送福,龍入農家門,送福保安康。同時每家每戶也都會自發地捐款捐物作為廟會開支!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春節裡或是誰家有高齡長輩過壽,請鄉鄰看戲也是不可缺少的,有時即便是風大天寒也擋不住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到了農曆三月二十六(四年一次的大會是三月二十八)這天,首先是出菩薩活動,可能是由於廟宇太小,還是將菩薩請至廣場上更親民?總之這裡下河一帶的鄉村廟會都這樣的。只是倉場在黎明前的四點多就出菩薩了,這倒與周邊其它村莊的廟會午後才出菩薩有所不同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年長的老居士先上頭柱香燭

故鄉的記憶——泰州

轎伕們也要依次上香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敲鑼打鼓,鳴炮開道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眾人要抬著東嶽菩薩繞廣場一週。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眾鄉鄰依次作輯叩拜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這一天,村民們也會早起做飯,接待四方來的親朋好友

故鄉的記憶——泰州

乾絲必不可少

故鄉的記憶——泰州

上午八點起,四鄉八村的村民和龍會都來恭賀,熱鬧非凡。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蛟龍廟中游,福氣傳萬家~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龍隊巡遊

故鄉的記憶——泰州

史上這裡有過岳家軍抗擊金兵的戰鬥,所以岳家軍服也登場了,頭盔呢?怕是焐太熱摘了吧,哈~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龍隊冒酷暑在表演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臺上,老年女子腰鼓隊也不甘落後

故鄉的記憶——泰州

夜幕降臨後戲場開演了

故鄉的記憶——泰州

諾大的廣場座無虛席

故鄉的記憶——泰州

戲曲、歌舞、魔術雜技精彩紛呈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故鄉的記憶——泰州

笑聲不斷,開心的老戲迷!

……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