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出演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時,因為一場戲遲遲不過關,她也曾被大哥在片場當眾呵斥:“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膠捲)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但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24歲那年遇到了宏圖未展的王家衛。

墨鏡王的調教下,於是有了《旺角卡門》,有了《東邪西毒》,有了穿旗袍的香港女人蘇麗珍從《阿飛正傳》走過《花樣年華》,一直走到《2046》。導演拍出了代表作,演員從“花瓶”晉升影后,可謂互相成全。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出演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時,因為一場戲遲遲不過關,她也曾被大哥在片場當眾呵斥:“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膠捲)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但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24歲那年遇到了宏圖未展的王家衛。

墨鏡王的調教下,於是有了《旺角卡門》,有了《東邪西毒》,有了穿旗袍的香港女人蘇麗珍從《阿飛正傳》走過《花樣年華》,一直走到《2046》。導演拍出了代表作,演員從“花瓶”晉升影后,可謂互相成全。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得獎最多的影片都是“撿”來的。

《阮玲玉》讓她榮膺柏林電影節第一位中國影后,但關錦鵬一開始心儀的女主角其實是梅豔芳,只是梅姑當時不願來大陸拍戲,才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曼玉;《甜蜜蜜》幫她拿下金馬獎和金像獎,但陳可辛最初的人選是王菲而不是張曼玉。

憑藉《阮玲玉》拿到香港金像獎的那次獲獎感言裡,她對“好運論”作出瞭如下回應:“每次拿獎後都會有人說‘不該她拿’,以前我很介意,現在我學會你們講什麼我都不理,反正獎在我手裡。”說完,笑得開心又得意。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出演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時,因為一場戲遲遲不過關,她也曾被大哥在片場當眾呵斥:“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膠捲)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但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24歲那年遇到了宏圖未展的王家衛。

墨鏡王的調教下,於是有了《旺角卡門》,有了《東邪西毒》,有了穿旗袍的香港女人蘇麗珍從《阿飛正傳》走過《花樣年華》,一直走到《2046》。導演拍出了代表作,演員從“花瓶”晉升影后,可謂互相成全。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得獎最多的影片都是“撿”來的。

《阮玲玉》讓她榮膺柏林電影節第一位中國影后,但關錦鵬一開始心儀的女主角其實是梅豔芳,只是梅姑當時不願來大陸拍戲,才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曼玉;《甜蜜蜜》幫她拿下金馬獎和金像獎,但陳可辛最初的人選是王菲而不是張曼玉。

憑藉《阮玲玉》拿到香港金像獎的那次獲獎感言裡,她對“好運論”作出瞭如下回應:“每次拿獎後都會有人說‘不該她拿’,以前我很介意,現在我學會你們講什麼我都不理,反正獎在我手裡。”說完,笑得開心又得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不管別人怎麼說,戛納影后,柏林影后,5次金像獎,5次金馬獎,張曼玉早已達到了一個華人演員能夠完成的最高成就。於是40歲那年演完《清潔》拿到戛納影后之後,她正式息影,任憑後來姜文、賈樟柯、王家衛發來邀請,都一概推辭。

因為她說,我在戲裡已經過了好幾輩子的人生,我不要那麼精彩的生活。

“我是在不演戲之後開始找到自己的。”當別人都在惋惜一代影后退出,張曼玉自己開心得不得了。她定居在法國巴黎,晚睡晚起,吃法棍麵包,坐地鐵,白天學點感興趣的東西,晚上出門看戲,早已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裡,沒有演員這個選項。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出演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時,因為一場戲遲遲不過關,她也曾被大哥在片場當眾呵斥:“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膠捲)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但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24歲那年遇到了宏圖未展的王家衛。

墨鏡王的調教下,於是有了《旺角卡門》,有了《東邪西毒》,有了穿旗袍的香港女人蘇麗珍從《阿飛正傳》走過《花樣年華》,一直走到《2046》。導演拍出了代表作,演員從“花瓶”晉升影后,可謂互相成全。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得獎最多的影片都是“撿”來的。

《阮玲玉》讓她榮膺柏林電影節第一位中國影后,但關錦鵬一開始心儀的女主角其實是梅豔芳,只是梅姑當時不願來大陸拍戲,才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曼玉;《甜蜜蜜》幫她拿下金馬獎和金像獎,但陳可辛最初的人選是王菲而不是張曼玉。

憑藉《阮玲玉》拿到香港金像獎的那次獲獎感言裡,她對“好運論”作出瞭如下回應:“每次拿獎後都會有人說‘不該她拿’,以前我很介意,現在我學會你們講什麼我都不理,反正獎在我手裡。”說完,笑得開心又得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不管別人怎麼說,戛納影后,柏林影后,5次金像獎,5次金馬獎,張曼玉早已達到了一個華人演員能夠完成的最高成就。於是40歲那年演完《清潔》拿到戛納影后之後,她正式息影,任憑後來姜文、賈樟柯、王家衛發來邀請,都一概推辭。

因為她說,我在戲裡已經過了好幾輩子的人生,我不要那麼精彩的生活。

“我是在不演戲之後開始找到自己的。”當別人都在惋惜一代影后退出,張曼玉自己開心得不得了。她定居在法國巴黎,晚睡晚起,吃法棍麵包,坐地鐵,白天學點感興趣的東西,晚上出門看戲,早已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裡,沒有演員這個選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按世俗的眼光,她的許多段愛情著實有些難堪。

25歲時上香港四大才子坐鎮的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面對四個老男人戲謔的目光,她大大方方承認,和爾冬升交往是通過張學友和陳自強介紹,因為“沒有拍拖(談戀愛)就好苦悶”。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出演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時,因為一場戲遲遲不過關,她也曾被大哥在片場當眾呵斥:“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膠捲)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但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24歲那年遇到了宏圖未展的王家衛。

墨鏡王的調教下,於是有了《旺角卡門》,有了《東邪西毒》,有了穿旗袍的香港女人蘇麗珍從《阿飛正傳》走過《花樣年華》,一直走到《2046》。導演拍出了代表作,演員從“花瓶”晉升影后,可謂互相成全。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得獎最多的影片都是“撿”來的。

《阮玲玉》讓她榮膺柏林電影節第一位中國影后,但關錦鵬一開始心儀的女主角其實是梅豔芳,只是梅姑當時不願來大陸拍戲,才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曼玉;《甜蜜蜜》幫她拿下金馬獎和金像獎,但陳可辛最初的人選是王菲而不是張曼玉。

憑藉《阮玲玉》拿到香港金像獎的那次獲獎感言裡,她對“好運論”作出瞭如下回應:“每次拿獎後都會有人說‘不該她拿’,以前我很介意,現在我學會你們講什麼我都不理,反正獎在我手裡。”說完,笑得開心又得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不管別人怎麼說,戛納影后,柏林影后,5次金像獎,5次金馬獎,張曼玉早已達到了一個華人演員能夠完成的最高成就。於是40歲那年演完《清潔》拿到戛納影后之後,她正式息影,任憑後來姜文、賈樟柯、王家衛發來邀請,都一概推辭。

因為她說,我在戲裡已經過了好幾輩子的人生,我不要那麼精彩的生活。

“我是在不演戲之後開始找到自己的。”當別人都在惋惜一代影后退出,張曼玉自己開心得不得了。她定居在法國巴黎,晚睡晚起,吃法棍麵包,坐地鐵,白天學點感興趣的東西,晚上出門看戲,早已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裡,沒有演員這個選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按世俗的眼光,她的許多段愛情著實有些難堪。

25歲時上香港四大才子坐鎮的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面對四個老男人戲謔的目光,她大大方方承認,和爾冬升交往是通過張學友和陳自強介紹,因為“沒有拍拖(談戀愛)就好苦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停地需要愛,這已為她日後的種種戀情埋下伏筆。

與爾冬升交往,對方一句玩笑話說她兔牙不太時髦,笑起來像醜小鴨,張曼玉第二天就去醫院磨掉了牙齒。結果多年以後,男方談起為何分手時說:

“我剛認識張曼玉的時候,她就是《警察故事》裡那個有著兩顆小虎牙的樣子,很可愛。到後來,她去戴牙箍、整牙,那之後,我就跟她分開了。”

與美國人漢克(Hank)戀愛,對方在分手後公開了張曼玉寫給他的幾十封錯別字情書,一時淪為圈內笑柄,引得輿論嘲笑。張曼玉大怒:“把隱私的情書公開是男方不對,我寫了那些文字又怎樣!”

當時她正在拍《阮玲玉》,幸好有導演關錦鵬勸導:幸虧你是90年代的張曼玉,還可以用這種態度捍衛自己,想想30年代的阮玲玉,因為和前夫、情人有名譽糾紛,竟然自殺了,這就是人言可畏。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出演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時,因為一場戲遲遲不過關,她也曾被大哥在片場當眾呵斥:“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膠捲)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但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24歲那年遇到了宏圖未展的王家衛。

墨鏡王的調教下,於是有了《旺角卡門》,有了《東邪西毒》,有了穿旗袍的香港女人蘇麗珍從《阿飛正傳》走過《花樣年華》,一直走到《2046》。導演拍出了代表作,演員從“花瓶”晉升影后,可謂互相成全。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得獎最多的影片都是“撿”來的。

《阮玲玉》讓她榮膺柏林電影節第一位中國影后,但關錦鵬一開始心儀的女主角其實是梅豔芳,只是梅姑當時不願來大陸拍戲,才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曼玉;《甜蜜蜜》幫她拿下金馬獎和金像獎,但陳可辛最初的人選是王菲而不是張曼玉。

憑藉《阮玲玉》拿到香港金像獎的那次獲獎感言裡,她對“好運論”作出瞭如下回應:“每次拿獎後都會有人說‘不該她拿’,以前我很介意,現在我學會你們講什麼我都不理,反正獎在我手裡。”說完,笑得開心又得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不管別人怎麼說,戛納影后,柏林影后,5次金像獎,5次金馬獎,張曼玉早已達到了一個華人演員能夠完成的最高成就。於是40歲那年演完《清潔》拿到戛納影后之後,她正式息影,任憑後來姜文、賈樟柯、王家衛發來邀請,都一概推辭。

因為她說,我在戲裡已經過了好幾輩子的人生,我不要那麼精彩的生活。

“我是在不演戲之後開始找到自己的。”當別人都在惋惜一代影后退出,張曼玉自己開心得不得了。她定居在法國巴黎,晚睡晚起,吃法棍麵包,坐地鐵,白天學點感興趣的東西,晚上出門看戲,早已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裡,沒有演員這個選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按世俗的眼光,她的許多段愛情著實有些難堪。

25歲時上香港四大才子坐鎮的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面對四個老男人戲謔的目光,她大大方方承認,和爾冬升交往是通過張學友和陳自強介紹,因為“沒有拍拖(談戀愛)就好苦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停地需要愛,這已為她日後的種種戀情埋下伏筆。

與爾冬升交往,對方一句玩笑話說她兔牙不太時髦,笑起來像醜小鴨,張曼玉第二天就去醫院磨掉了牙齒。結果多年以後,男方談起為何分手時說:

“我剛認識張曼玉的時候,她就是《警察故事》裡那個有著兩顆小虎牙的樣子,很可愛。到後來,她去戴牙箍、整牙,那之後,我就跟她分開了。”

與美國人漢克(Hank)戀愛,對方在分手後公開了張曼玉寫給他的幾十封錯別字情書,一時淪為圈內笑柄,引得輿論嘲笑。張曼玉大怒:“把隱私的情書公開是男方不對,我寫了那些文字又怎樣!”

當時她正在拍《阮玲玉》,幸好有導演關錦鵬勸導:幸虧你是90年代的張曼玉,還可以用這種態度捍衛自己,想想30年代的阮玲玉,因為和前夫、情人有名譽糾紛,竟然自殺了,這就是人言可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再下一段戀情是與地產商人宋學祺。宋學祺資金短缺時,張曼玉拿出一千多萬投入男友的公司,結果沒幾年生意失敗,張曼玉血本無歸。而宋學祺呢,早已攀上了一位富家千金。

此外還有剛出道時因為男友而拒拍吻戲、愛上有婦之夫後對方又出軌、第三者插足等橋段。凡此種種,張曼玉的感情經歷實在豐富而“狗血”。用現在的話來說,她似乎有一些“戀愛腦”,一旦陷入熱戀就不管不顧。

這麼多戀情裡,總少不了大家最惋惜的梁朝偉。什麼《花樣年華》假戲真做,什麼紅毯上的十指相扣,什麼與劉嘉玲的紅白玫瑰之爭,說到底不過都是圍觀群眾的臆想。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出演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時,因為一場戲遲遲不過關,她也曾被大哥在片場當眾呵斥:“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膠捲)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但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24歲那年遇到了宏圖未展的王家衛。

墨鏡王的調教下,於是有了《旺角卡門》,有了《東邪西毒》,有了穿旗袍的香港女人蘇麗珍從《阿飛正傳》走過《花樣年華》,一直走到《2046》。導演拍出了代表作,演員從“花瓶”晉升影后,可謂互相成全。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得獎最多的影片都是“撿”來的。

《阮玲玉》讓她榮膺柏林電影節第一位中國影后,但關錦鵬一開始心儀的女主角其實是梅豔芳,只是梅姑當時不願來大陸拍戲,才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曼玉;《甜蜜蜜》幫她拿下金馬獎和金像獎,但陳可辛最初的人選是王菲而不是張曼玉。

憑藉《阮玲玉》拿到香港金像獎的那次獲獎感言裡,她對“好運論”作出瞭如下回應:“每次拿獎後都會有人說‘不該她拿’,以前我很介意,現在我學會你們講什麼我都不理,反正獎在我手裡。”說完,笑得開心又得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不管別人怎麼說,戛納影后,柏林影后,5次金像獎,5次金馬獎,張曼玉早已達到了一個華人演員能夠完成的最高成就。於是40歲那年演完《清潔》拿到戛納影后之後,她正式息影,任憑後來姜文、賈樟柯、王家衛發來邀請,都一概推辭。

因為她說,我在戲裡已經過了好幾輩子的人生,我不要那麼精彩的生活。

“我是在不演戲之後開始找到自己的。”當別人都在惋惜一代影后退出,張曼玉自己開心得不得了。她定居在法國巴黎,晚睡晚起,吃法棍麵包,坐地鐵,白天學點感興趣的東西,晚上出門看戲,早已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裡,沒有演員這個選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按世俗的眼光,她的許多段愛情著實有些難堪。

25歲時上香港四大才子坐鎮的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面對四個老男人戲謔的目光,她大大方方承認,和爾冬升交往是通過張學友和陳自強介紹,因為“沒有拍拖(談戀愛)就好苦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停地需要愛,這已為她日後的種種戀情埋下伏筆。

與爾冬升交往,對方一句玩笑話說她兔牙不太時髦,笑起來像醜小鴨,張曼玉第二天就去醫院磨掉了牙齒。結果多年以後,男方談起為何分手時說:

“我剛認識張曼玉的時候,她就是《警察故事》裡那個有著兩顆小虎牙的樣子,很可愛。到後來,她去戴牙箍、整牙,那之後,我就跟她分開了。”

與美國人漢克(Hank)戀愛,對方在分手後公開了張曼玉寫給他的幾十封錯別字情書,一時淪為圈內笑柄,引得輿論嘲笑。張曼玉大怒:“把隱私的情書公開是男方不對,我寫了那些文字又怎樣!”

當時她正在拍《阮玲玉》,幸好有導演關錦鵬勸導:幸虧你是90年代的張曼玉,還可以用這種態度捍衛自己,想想30年代的阮玲玉,因為和前夫、情人有名譽糾紛,竟然自殺了,這就是人言可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再下一段戀情是與地產商人宋學祺。宋學祺資金短缺時,張曼玉拿出一千多萬投入男友的公司,結果沒幾年生意失敗,張曼玉血本無歸。而宋學祺呢,早已攀上了一位富家千金。

此外還有剛出道時因為男友而拒拍吻戲、愛上有婦之夫後對方又出軌、第三者插足等橋段。凡此種種,張曼玉的感情經歷實在豐富而“狗血”。用現在的話來說,她似乎有一些“戀愛腦”,一旦陷入熱戀就不管不顧。

這麼多戀情裡,總少不了大家最惋惜的梁朝偉。什麼《花樣年華》假戲真做,什麼紅毯上的十指相扣,什麼與劉嘉玲的紅白玫瑰之爭,說到底不過都是圍觀群眾的臆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和梁朝偉可能愛過,但沒那麼“瓊瑤”。

他們從來都是兩類人。在性格上,梁朝偉沉默寡言,張曼玉從小在英國生活,奔放灑脫;在事業上,梁朝偉多年來圍繞在王家衛身邊,不脫離舒適圈,張曼玉則是從演戲到唱歌,不斷尋找新的可能性。

梁朝偉其實早早說過,要娶的是劉嘉玲,多年來也一心一意守著在她身邊;張曼玉則不斷更換著男友,跌倒又爬起,最終領悟到自己不適合婚姻,只需要愛情。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出演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時,因為一場戲遲遲不過關,她也曾被大哥在片場當眾呵斥:“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膠捲)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但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24歲那年遇到了宏圖未展的王家衛。

墨鏡王的調教下,於是有了《旺角卡門》,有了《東邪西毒》,有了穿旗袍的香港女人蘇麗珍從《阿飛正傳》走過《花樣年華》,一直走到《2046》。導演拍出了代表作,演員從“花瓶”晉升影后,可謂互相成全。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得獎最多的影片都是“撿”來的。

《阮玲玉》讓她榮膺柏林電影節第一位中國影后,但關錦鵬一開始心儀的女主角其實是梅豔芳,只是梅姑當時不願來大陸拍戲,才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曼玉;《甜蜜蜜》幫她拿下金馬獎和金像獎,但陳可辛最初的人選是王菲而不是張曼玉。

憑藉《阮玲玉》拿到香港金像獎的那次獲獎感言裡,她對“好運論”作出瞭如下回應:“每次拿獎後都會有人說‘不該她拿’,以前我很介意,現在我學會你們講什麼我都不理,反正獎在我手裡。”說完,笑得開心又得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不管別人怎麼說,戛納影后,柏林影后,5次金像獎,5次金馬獎,張曼玉早已達到了一個華人演員能夠完成的最高成就。於是40歲那年演完《清潔》拿到戛納影后之後,她正式息影,任憑後來姜文、賈樟柯、王家衛發來邀請,都一概推辭。

因為她說,我在戲裡已經過了好幾輩子的人生,我不要那麼精彩的生活。

“我是在不演戲之後開始找到自己的。”當別人都在惋惜一代影后退出,張曼玉自己開心得不得了。她定居在法國巴黎,晚睡晚起,吃法棍麵包,坐地鐵,白天學點感興趣的東西,晚上出門看戲,早已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裡,沒有演員這個選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按世俗的眼光,她的許多段愛情著實有些難堪。

25歲時上香港四大才子坐鎮的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面對四個老男人戲謔的目光,她大大方方承認,和爾冬升交往是通過張學友和陳自強介紹,因為“沒有拍拖(談戀愛)就好苦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停地需要愛,這已為她日後的種種戀情埋下伏筆。

與爾冬升交往,對方一句玩笑話說她兔牙不太時髦,笑起來像醜小鴨,張曼玉第二天就去醫院磨掉了牙齒。結果多年以後,男方談起為何分手時說:

“我剛認識張曼玉的時候,她就是《警察故事》裡那個有著兩顆小虎牙的樣子,很可愛。到後來,她去戴牙箍、整牙,那之後,我就跟她分開了。”

與美國人漢克(Hank)戀愛,對方在分手後公開了張曼玉寫給他的幾十封錯別字情書,一時淪為圈內笑柄,引得輿論嘲笑。張曼玉大怒:“把隱私的情書公開是男方不對,我寫了那些文字又怎樣!”

當時她正在拍《阮玲玉》,幸好有導演關錦鵬勸導:幸虧你是90年代的張曼玉,還可以用這種態度捍衛自己,想想30年代的阮玲玉,因為和前夫、情人有名譽糾紛,竟然自殺了,這就是人言可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再下一段戀情是與地產商人宋學祺。宋學祺資金短缺時,張曼玉拿出一千多萬投入男友的公司,結果沒幾年生意失敗,張曼玉血本無歸。而宋學祺呢,早已攀上了一位富家千金。

此外還有剛出道時因為男友而拒拍吻戲、愛上有婦之夫後對方又出軌、第三者插足等橋段。凡此種種,張曼玉的感情經歷實在豐富而“狗血”。用現在的話來說,她似乎有一些“戀愛腦”,一旦陷入熱戀就不管不顧。

這麼多戀情裡,總少不了大家最惋惜的梁朝偉。什麼《花樣年華》假戲真做,什麼紅毯上的十指相扣,什麼與劉嘉玲的紅白玫瑰之爭,說到底不過都是圍觀群眾的臆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和梁朝偉可能愛過,但沒那麼“瓊瑤”。

他們從來都是兩類人。在性格上,梁朝偉沉默寡言,張曼玉從小在英國生活,奔放灑脫;在事業上,梁朝偉多年來圍繞在王家衛身邊,不脫離舒適圈,張曼玉則是從演戲到唱歌,不斷尋找新的可能性。

梁朝偉其實早早說過,要娶的是劉嘉玲,多年來也一心一意守著在她身邊;張曼玉則不斷更換著男友,跌倒又爬起,最終領悟到自己不適合婚姻,只需要愛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在感情裡,張曼玉無疑是有缺陷的,為愛衝昏頭腦,為愛所傷,不過都是普通人都會犯的錯誤。

若以此嘲笑張曼玉恨嫁,是庸俗的;反之捧成灑脫,又是多餘的。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出演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時,因為一場戲遲遲不過關,她也曾被大哥在片場當眾呵斥:“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膠捲)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但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24歲那年遇到了宏圖未展的王家衛。

墨鏡王的調教下,於是有了《旺角卡門》,有了《東邪西毒》,有了穿旗袍的香港女人蘇麗珍從《阿飛正傳》走過《花樣年華》,一直走到《2046》。導演拍出了代表作,演員從“花瓶”晉升影后,可謂互相成全。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得獎最多的影片都是“撿”來的。

《阮玲玉》讓她榮膺柏林電影節第一位中國影后,但關錦鵬一開始心儀的女主角其實是梅豔芳,只是梅姑當時不願來大陸拍戲,才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曼玉;《甜蜜蜜》幫她拿下金馬獎和金像獎,但陳可辛最初的人選是王菲而不是張曼玉。

憑藉《阮玲玉》拿到香港金像獎的那次獲獎感言裡,她對“好運論”作出瞭如下回應:“每次拿獎後都會有人說‘不該她拿’,以前我很介意,現在我學會你們講什麼我都不理,反正獎在我手裡。”說完,笑得開心又得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不管別人怎麼說,戛納影后,柏林影后,5次金像獎,5次金馬獎,張曼玉早已達到了一個華人演員能夠完成的最高成就。於是40歲那年演完《清潔》拿到戛納影后之後,她正式息影,任憑後來姜文、賈樟柯、王家衛發來邀請,都一概推辭。

因為她說,我在戲裡已經過了好幾輩子的人生,我不要那麼精彩的生活。

“我是在不演戲之後開始找到自己的。”當別人都在惋惜一代影后退出,張曼玉自己開心得不得了。她定居在法國巴黎,晚睡晚起,吃法棍麵包,坐地鐵,白天學點感興趣的東西,晚上出門看戲,早已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裡,沒有演員這個選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按世俗的眼光,她的許多段愛情著實有些難堪。

25歲時上香港四大才子坐鎮的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面對四個老男人戲謔的目光,她大大方方承認,和爾冬升交往是通過張學友和陳自強介紹,因為“沒有拍拖(談戀愛)就好苦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停地需要愛,這已為她日後的種種戀情埋下伏筆。

與爾冬升交往,對方一句玩笑話說她兔牙不太時髦,笑起來像醜小鴨,張曼玉第二天就去醫院磨掉了牙齒。結果多年以後,男方談起為何分手時說:

“我剛認識張曼玉的時候,她就是《警察故事》裡那個有著兩顆小虎牙的樣子,很可愛。到後來,她去戴牙箍、整牙,那之後,我就跟她分開了。”

與美國人漢克(Hank)戀愛,對方在分手後公開了張曼玉寫給他的幾十封錯別字情書,一時淪為圈內笑柄,引得輿論嘲笑。張曼玉大怒:“把隱私的情書公開是男方不對,我寫了那些文字又怎樣!”

當時她正在拍《阮玲玉》,幸好有導演關錦鵬勸導:幸虧你是90年代的張曼玉,還可以用這種態度捍衛自己,想想30年代的阮玲玉,因為和前夫、情人有名譽糾紛,竟然自殺了,這就是人言可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再下一段戀情是與地產商人宋學祺。宋學祺資金短缺時,張曼玉拿出一千多萬投入男友的公司,結果沒幾年生意失敗,張曼玉血本無歸。而宋學祺呢,早已攀上了一位富家千金。

此外還有剛出道時因為男友而拒拍吻戲、愛上有婦之夫後對方又出軌、第三者插足等橋段。凡此種種,張曼玉的感情經歷實在豐富而“狗血”。用現在的話來說,她似乎有一些“戀愛腦”,一旦陷入熱戀就不管不顧。

這麼多戀情裡,總少不了大家最惋惜的梁朝偉。什麼《花樣年華》假戲真做,什麼紅毯上的十指相扣,什麼與劉嘉玲的紅白玫瑰之爭,說到底不過都是圍觀群眾的臆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和梁朝偉可能愛過,但沒那麼“瓊瑤”。

他們從來都是兩類人。在性格上,梁朝偉沉默寡言,張曼玉從小在英國生活,奔放灑脫;在事業上,梁朝偉多年來圍繞在王家衛身邊,不脫離舒適圈,張曼玉則是從演戲到唱歌,不斷尋找新的可能性。

梁朝偉其實早早說過,要娶的是劉嘉玲,多年來也一心一意守著在她身邊;張曼玉則不斷更換著男友,跌倒又爬起,最終領悟到自己不適合婚姻,只需要愛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在感情裡,張曼玉無疑是有缺陷的,為愛衝昏頭腦,為愛所傷,不過都是普通人都會犯的錯誤。

若以此嘲笑張曼玉恨嫁,是庸俗的;反之捧成灑脫,又是多餘的。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7歲時,當張曼玉還沒成為“張曼玉”,她在倫敦當書店店員。她愛美、虛榮,最想讀的大學是倫敦時裝學院,最想學的手藝是剪頭髮,但媽媽逼她學律師、醫生。

聽起來像是任何一個未諳世事的平凡少女都會遇到的青春期煩惱。

如果不是那年回香港探親、逛街時被星探發現,她或許會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一名律師、一名醫生、一位太太,默默無聞地生活,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平凡。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出演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時,因為一場戲遲遲不過關,她也曾被大哥在片場當眾呵斥:“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膠捲)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但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24歲那年遇到了宏圖未展的王家衛。

墨鏡王的調教下,於是有了《旺角卡門》,有了《東邪西毒》,有了穿旗袍的香港女人蘇麗珍從《阿飛正傳》走過《花樣年華》,一直走到《2046》。導演拍出了代表作,演員從“花瓶”晉升影后,可謂互相成全。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得獎最多的影片都是“撿”來的。

《阮玲玉》讓她榮膺柏林電影節第一位中國影后,但關錦鵬一開始心儀的女主角其實是梅豔芳,只是梅姑當時不願來大陸拍戲,才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曼玉;《甜蜜蜜》幫她拿下金馬獎和金像獎,但陳可辛最初的人選是王菲而不是張曼玉。

憑藉《阮玲玉》拿到香港金像獎的那次獲獎感言裡,她對“好運論”作出瞭如下回應:“每次拿獎後都會有人說‘不該她拿’,以前我很介意,現在我學會你們講什麼我都不理,反正獎在我手裡。”說完,笑得開心又得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不管別人怎麼說,戛納影后,柏林影后,5次金像獎,5次金馬獎,張曼玉早已達到了一個華人演員能夠完成的最高成就。於是40歲那年演完《清潔》拿到戛納影后之後,她正式息影,任憑後來姜文、賈樟柯、王家衛發來邀請,都一概推辭。

因為她說,我在戲裡已經過了好幾輩子的人生,我不要那麼精彩的生活。

“我是在不演戲之後開始找到自己的。”當別人都在惋惜一代影后退出,張曼玉自己開心得不得了。她定居在法國巴黎,晚睡晚起,吃法棍麵包,坐地鐵,白天學點感興趣的東西,晚上出門看戲,早已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裡,沒有演員這個選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按世俗的眼光,她的許多段愛情著實有些難堪。

25歲時上香港四大才子坐鎮的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面對四個老男人戲謔的目光,她大大方方承認,和爾冬升交往是通過張學友和陳自強介紹,因為“沒有拍拖(談戀愛)就好苦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停地需要愛,這已為她日後的種種戀情埋下伏筆。

與爾冬升交往,對方一句玩笑話說她兔牙不太時髦,笑起來像醜小鴨,張曼玉第二天就去醫院磨掉了牙齒。結果多年以後,男方談起為何分手時說:

“我剛認識張曼玉的時候,她就是《警察故事》裡那個有著兩顆小虎牙的樣子,很可愛。到後來,她去戴牙箍、整牙,那之後,我就跟她分開了。”

與美國人漢克(Hank)戀愛,對方在分手後公開了張曼玉寫給他的幾十封錯別字情書,一時淪為圈內笑柄,引得輿論嘲笑。張曼玉大怒:“把隱私的情書公開是男方不對,我寫了那些文字又怎樣!”

當時她正在拍《阮玲玉》,幸好有導演關錦鵬勸導:幸虧你是90年代的張曼玉,還可以用這種態度捍衛自己,想想30年代的阮玲玉,因為和前夫、情人有名譽糾紛,竟然自殺了,這就是人言可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再下一段戀情是與地產商人宋學祺。宋學祺資金短缺時,張曼玉拿出一千多萬投入男友的公司,結果沒幾年生意失敗,張曼玉血本無歸。而宋學祺呢,早已攀上了一位富家千金。

此外還有剛出道時因為男友而拒拍吻戲、愛上有婦之夫後對方又出軌、第三者插足等橋段。凡此種種,張曼玉的感情經歷實在豐富而“狗血”。用現在的話來說,她似乎有一些“戀愛腦”,一旦陷入熱戀就不管不顧。

這麼多戀情裡,總少不了大家最惋惜的梁朝偉。什麼《花樣年華》假戲真做,什麼紅毯上的十指相扣,什麼與劉嘉玲的紅白玫瑰之爭,說到底不過都是圍觀群眾的臆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和梁朝偉可能愛過,但沒那麼“瓊瑤”。

他們從來都是兩類人。在性格上,梁朝偉沉默寡言,張曼玉從小在英國生活,奔放灑脫;在事業上,梁朝偉多年來圍繞在王家衛身邊,不脫離舒適圈,張曼玉則是從演戲到唱歌,不斷尋找新的可能性。

梁朝偉其實早早說過,要娶的是劉嘉玲,多年來也一心一意守著在她身邊;張曼玉則不斷更換著男友,跌倒又爬起,最終領悟到自己不適合婚姻,只需要愛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在感情裡,張曼玉無疑是有缺陷的,為愛衝昏頭腦,為愛所傷,不過都是普通人都會犯的錯誤。

若以此嘲笑張曼玉恨嫁,是庸俗的;反之捧成灑脫,又是多餘的。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7歲時,當張曼玉還沒成為“張曼玉”,她在倫敦當書店店員。她愛美、虛榮,最想讀的大學是倫敦時裝學院,最想學的手藝是剪頭髮,但媽媽逼她學律師、醫生。

聽起來像是任何一個未諳世事的平凡少女都會遇到的青春期煩惱。

如果不是那年回香港探親、逛街時被星探發現,她或許會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一名律師、一名醫生、一位太太,默默無聞地生活,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平凡。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本來就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

她從來都不想被“女神”的稱號束縛,我們也無需因為她耀眼的光芒,而去掩蓋那些不太堪回首的過往。

張曼玉是一個立體的人。

所有披附在美人身上的浮誇字眼,都沒有那一句略顯狼狽的“我不想停”來得性感。

參考資料:

1.《十二道鋒味》第2季第12期

2.《今夜不設防》第4集

3關錦鵬《被冷落的張曼玉 吃飯吃到大哭》

4.博客天下《張曼玉:容我做件我愛的事》

5.騰訊大家《張曼玉,不肯優雅老去的女神》

6.每日人物《張曼玉:去TMD優雅老去,我就做個有皺紋的俗人》

圖源:視覺中國、東方IC、電影《花樣年華》《甜蜜蜜》《東邪西毒》《阮玲玉》等

十點人物誌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似一尊維納斯女神像,親手敲碎自己的臂膀。後來人們明白了,殘缺比完整更美。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她是瓊瑤欽點的女主角,雌雄同體顛倒眾生,老大嫁作商人婦,60歲出來參加節目,依然被晚輩們捧在手心,生怕她誤入了凡塵。

這是林青霞。

她是傾國傾城的大眾情人,夾在浪子與富豪之間的愛情鬧得滿城風雨,心灰意冷後淡出影壇,晚年吃齋唸佛,一生未婚。

這是王祖賢。

她是“香港夢”的代表,美麗的臉龐上毫不掩飾對成功的渴望,打拼數十載、富貴險中求,事業和伴侶也算功德圓滿。

這是劉嘉玲。

在敘述女明星“優雅老去”的話語體系裡,你總能找到以上這些範本。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道的港臺女明星,天生麗質又兼具好運,無意間置身於名利場的滾滾洪流中,最終都能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或嫁入豪門,或功成名就,或悄然離場,總之,都能引起眾人無限遐想。

作為唯一榮獲兩次國際影后獎的華人女演員,張曼玉原本可以成為這群人中最頂尖的那一個。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但她偏偏不。當年齡開始在張曼玉身上起作用,她毫不介意在鏡頭面前展現魚尾紋,她自己剪短髮、地攤買內衣,以及在音樂節上五音不全地唱搖滾……一切都離“優雅老去”大相徑庭。

正如一向好事的港媒把她比作“下一個藍潔瑛”,所以,女神瘋了嗎?

當然沒有了。只是,她才懶得當你們想象中的那種“張曼玉”。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如果沒有那件事,張曼玉這三個字已經陌生得像收錄在歷史書中的人名。

那是2014年5月1日,息影十年後,張曼玉出現在了上海的草莓音樂節。

首次作為歌手身份登臺演唱,這足以引爆話題度。結果倒也不出所料,整個輿論都沸騰起來,不過不是因為首演,而是因為——她唱得實在是太難聽了。

一曲搖滾版《甜蜜蜜》,張曼玉盡興唱著,聲音嘶啞,走音嚴重,人們戲稱為“被上帝放棄的聲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兩天後在北京繼續表演,面對鋪天蓋地的質疑,她開誠佈公地給臺下的樂迷打預防針:“我搜索了一下怎麼在草莓音樂節不走音,可是查不到……所以今天還是會跟前天一樣,還是會走音,但我會努力的。”

音樂響起來,風也刮起來。唱到最後一首時,猛烈的風將舞臺頂棚掀起一角,主辦方為安全考慮,決定將表演關停。

臺上的張曼玉捨不得,她試圖站在安全的地方把歌唱完。風更大了,工作人員上臺將她攔腰抱走,離開的那一瞬間,張曼玉喊出了在舞臺上的最後一句話:

“我不想停!”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越是這般肆意豪邁,人們就越是困惑:女神怎麼會跑調呢?女神怎麼能這樣呢?為什麼不懂得藏拙,要破壞自己完美的形象呢?

關於這些問題,她謝絕了一切採訪。於是大家蜂擁而上,替張曼玉找了一百種理由:誇她灑脫,誇她淡定,誇她勇敢做自己……彷彿女神做什麼都有其深意,只怪我們凡人道行太淺無法參透。

與其說是理由,不如說是對心中那尊維納斯女神的維護。

可張曼玉就要打破幻想給你看。

“走音事件”過去5年後,張曼玉在綜藝節目《少年可期》裡首次透露,因為那時被批評走音,她躲在家裡整整哭了一年,甚至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打擊。”張曼玉在節目中說著,又開始哽咽起來。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當一位55歲的女性涕泗橫流,哭訴著她如何介意外界的看法。在此,“張曼玉”這三個字代表的女神形象一點點祛魅,於是人們恍然大悟:哦,原來她也不過是個普通人。

她會走音,會哭,會受制於別人的眼光,會做許多愚蠢事——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她對演戲沒那麼熱愛。

從40歲到55歲,張曼玉已經15年沒有正式演過戲了。在《十二道鋒味》裡,謝霆鋒問她,這麼久不演戲,心不會癢嗎?她回答說,會心癢,但一想到拍一個鏡頭都要化很久的妝、在片場等好幾個小時,就立刻不癢了。

所以無論影迷們如何哭天搶地期待她復出,她都乾脆回絕:“我已經沒有那個夢了,已經不想再演什麼。”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9歲獲得香港小姐亞軍,20歲開始演戲,有人統計過,張曼玉一共演了75部電影,最勤奮時產量甚至達到了1年10部。倒不是對演藝事業多麼熱愛,年輕的張曼玉說,自己進演藝圈只是貪慕虛榮。

十幾歲的少女發明星夢再正常不過,但很少會有人在成名後如此坦誠。因此,在演技方面,張曼玉一開始並沒有多大的包袱和抱負。

她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美貌優勢,而拍戲,亦不過是將這份美麗呈現在鏡頭前,僅此而已。

也難怪香港影評界對初出茅廬的張曼玉有如此評價:“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飾演的大多是天真又帶點憨味的傻妹,熱鬧有餘,內涵不足。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出演成龍的電影《警察故事》時,因為一場戲遲遲不過關,她也曾被大哥在片場當眾呵斥:“你知道一秒鐘需要用多少菲林(膠捲)嗎?!你知道因為你一個人耽誤了多少人的時間嗎?!”

但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24歲那年遇到了宏圖未展的王家衛。

墨鏡王的調教下,於是有了《旺角卡門》,有了《東邪西毒》,有了穿旗袍的香港女人蘇麗珍從《阿飛正傳》走過《花樣年華》,一直走到《2046》。導演拍出了代表作,演員從“花瓶”晉升影后,可謂互相成全。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的運氣實在太好,得獎最多的影片都是“撿”來的。

《阮玲玉》讓她榮膺柏林電影節第一位中國影后,但關錦鵬一開始心儀的女主角其實是梅豔芳,只是梅姑當時不願來大陸拍戲,才把這個機會讓給了張曼玉;《甜蜜蜜》幫她拿下金馬獎和金像獎,但陳可辛最初的人選是王菲而不是張曼玉。

憑藉《阮玲玉》拿到香港金像獎的那次獲獎感言裡,她對“好運論”作出瞭如下回應:“每次拿獎後都會有人說‘不該她拿’,以前我很介意,現在我學會你們講什麼我都不理,反正獎在我手裡。”說完,笑得開心又得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不管別人怎麼說,戛納影后,柏林影后,5次金像獎,5次金馬獎,張曼玉早已達到了一個華人演員能夠完成的最高成就。於是40歲那年演完《清潔》拿到戛納影后之後,她正式息影,任憑後來姜文、賈樟柯、王家衛發來邀請,都一概推辭。

因為她說,我在戲裡已經過了好幾輩子的人生,我不要那麼精彩的生活。

“我是在不演戲之後開始找到自己的。”當別人都在惋惜一代影后退出,張曼玉自己開心得不得了。她定居在法國巴黎,晚睡晚起,吃法棍麵包,坐地鐵,白天學點感興趣的東西,晚上出門看戲,早已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

在這個階段裡,沒有演員這個選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按世俗的眼光,她的許多段愛情著實有些難堪。

25歲時上香港四大才子坐鎮的訪談節目《今夜不設防》,面對四個老男人戲謔的目光,她大大方方承認,和爾冬升交往是通過張學友和陳自強介紹,因為“沒有拍拖(談戀愛)就好苦悶”。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不停地需要愛,這已為她日後的種種戀情埋下伏筆。

與爾冬升交往,對方一句玩笑話說她兔牙不太時髦,笑起來像醜小鴨,張曼玉第二天就去醫院磨掉了牙齒。結果多年以後,男方談起為何分手時說:

“我剛認識張曼玉的時候,她就是《警察故事》裡那個有著兩顆小虎牙的樣子,很可愛。到後來,她去戴牙箍、整牙,那之後,我就跟她分開了。”

與美國人漢克(Hank)戀愛,對方在分手後公開了張曼玉寫給他的幾十封錯別字情書,一時淪為圈內笑柄,引得輿論嘲笑。張曼玉大怒:“把隱私的情書公開是男方不對,我寫了那些文字又怎樣!”

當時她正在拍《阮玲玉》,幸好有導演關錦鵬勸導:幸虧你是90年代的張曼玉,還可以用這種態度捍衛自己,想想30年代的阮玲玉,因為和前夫、情人有名譽糾紛,竟然自殺了,這就是人言可畏。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再下一段戀情是與地產商人宋學祺。宋學祺資金短缺時,張曼玉拿出一千多萬投入男友的公司,結果沒幾年生意失敗,張曼玉血本無歸。而宋學祺呢,早已攀上了一位富家千金。

此外還有剛出道時因為男友而拒拍吻戲、愛上有婦之夫後對方又出軌、第三者插足等橋段。凡此種種,張曼玉的感情經歷實在豐富而“狗血”。用現在的話來說,她似乎有一些“戀愛腦”,一旦陷入熱戀就不管不顧。

這麼多戀情裡,總少不了大家最惋惜的梁朝偉。什麼《花樣年華》假戲真做,什麼紅毯上的十指相扣,什麼與劉嘉玲的紅白玫瑰之爭,說到底不過都是圍觀群眾的臆想。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和梁朝偉可能愛過,但沒那麼“瓊瑤”。

他們從來都是兩類人。在性格上,梁朝偉沉默寡言,張曼玉從小在英國生活,奔放灑脫;在事業上,梁朝偉多年來圍繞在王家衛身邊,不脫離舒適圈,張曼玉則是從演戲到唱歌,不斷尋找新的可能性。

梁朝偉其實早早說過,要娶的是劉嘉玲,多年來也一心一意守著在她身邊;張曼玉則不斷更換著男友,跌倒又爬起,最終領悟到自己不適合婚姻,只需要愛情。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在感情裡,張曼玉無疑是有缺陷的,為愛衝昏頭腦,為愛所傷,不過都是普通人都會犯的錯誤。

若以此嘲笑張曼玉恨嫁,是庸俗的;反之捧成灑脫,又是多餘的。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17歲時,當張曼玉還沒成為“張曼玉”,她在倫敦當書店店員。她愛美、虛榮,最想讀的大學是倫敦時裝學院,最想學的手藝是剪頭髮,但媽媽逼她學律師、醫生。

聽起來像是任何一個未諳世事的平凡少女都會遇到的青春期煩惱。

如果不是那年回香港探親、逛街時被星探發現,她或許會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一名律師、一名醫生、一位太太,默默無聞地生活,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平凡。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張曼玉本來就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

她從來都不想被“女神”的稱號束縛,我們也無需因為她耀眼的光芒,而去掩蓋那些不太堪回首的過往。

張曼玉是一個立體的人。

所有披附在美人身上的浮誇字眼,都沒有那一句略顯狼狽的“我不想停”來得性感。

參考資料:

1.《十二道鋒味》第2季第12期

2.《今夜不設防》第4集

3關錦鵬《被冷落的張曼玉 吃飯吃到大哭》

4.博客天下《張曼玉:容我做件我愛的事》

5.騰訊大家《張曼玉,不肯優雅老去的女神》

6.每日人物《張曼玉:去TMD優雅老去,我就做個有皺紋的俗人》

圖源:視覺中國、東方IC、電影《花樣年華》《甜蜜蜜》《東邪西毒》《阮玲玉》等

十點人物誌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成為張曼玉的代價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