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近期,徽姑娘將陸續推出 “走進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報道我省“最美家庭”典型,引導更多家庭自覺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樹立家庭美德觀念,推動更好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近期,徽姑娘將陸續推出 “走進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報道我省“最美家庭”典型,引導更多家庭自覺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樹立家庭美德觀念,推動更好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走進最美家庭

第一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近期,徽姑娘將陸續推出 “走進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報道我省“最美家庭”典型,引導更多家庭自覺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樹立家庭美德觀念,推動更好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走進最美家庭

第一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拼搏不止 終獲幸福人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近期,徽姑娘將陸續推出 “走進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報道我省“最美家庭”典型,引導更多家庭自覺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樹立家庭美德觀念,推動更好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走進最美家庭

第一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拼搏不止 終獲幸福人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張玲夫婦在工作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近期,徽姑娘將陸續推出 “走進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報道我省“最美家庭”典型,引導更多家庭自覺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樹立家庭美德觀念,推動更好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走進最美家庭

第一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拼搏不止 終獲幸福人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張玲夫婦在工作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7月29日上午,驕陽炙烤下的田野熱浪滾滾。在長豐縣下塘鎮的一處農田中,記者見到了張玲,她正在養殖基地查看小龍蝦的生長情況。

今年39歲的張玲,個子不高,面龐略黑,一頭短髮顯得格外利落。只不過高溫天還是一身長褂長褲的穿著,讓人不禁有些納悶。張玲說:“小的時候被火燒傷,一直不敢將受傷的皮膚裸露在外。”

除了多年的老傷,張玲還在忍受著新痛。今年3月,張玲做了腎臟移植手術,記者見到她時,6個月的危險期還沒結束。“幹嗎這麼拼命?”“閒不住,只要還能動,就想幹點事。”張玲笑著說道。

病痛折磨 人生陷入低谷

張玲愛笑,說話時的神情有一種孩子般的單純和天真。然而,笑容背後掩藏著很多痛苦的經歷。

1985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張玲家意外失火。大火不僅燒燬了房屋家當,還給張玲留下了終身的傷痛。當時,張玲的雙手雙腿和胸口大面積受傷,右手被燒殘。沒有皮膚保護的血肉,一點微風掠過就能讓張玲痛哭大叫。醫生每次換藥擦拭傷口,更是讓張玲痛不欲生。“童年很多記憶都很模糊,但兩個多月的住院經歷,每一次回想都會讓我感到灼熱般的疼痛。”張玲回憶說。

實際上,病痛一直沒有離開張玲。21年後,張玲的人生再次遭遇了一次災難。2006年,張玲被查出患有腎病綜合症,且處於腎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由於腎功能嚴重受損,身體機能各種指標紊亂,張玲時常感到乏力、精神不振、食慾下降,且伴有嚴重的貧血、噁心、嘔吐現象。最嚴重的時候,醫院都出具了病危通知書。

幸運的是,張玲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魔面前,張玲沒有被嚇倒,但是治病的花費,對於當時非常貧困的家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為了治病,張玲和丈夫張軍常年在外打工,但夫妻二人的收入難以維持家庭開支,不得不向親戚借了很多外債。短短几年間,全家就欠下了20多萬元的外債。

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貧困,但病魔對張玲身體的侵蝕卻一直沒放鬆。由於得不到休息,張玲的身體每況愈下,而她當時的工作還需要經常出差。“每次出差回來,都要發一場高燒。”2012年,在一次全身檢查之後,醫生向張麗透露她的病情不容小視,不能再繼續打工,需要一個優良的環境休養才行。權衡再三,張玲不得不辭去工作,與丈夫一起回到家鄉。

不懼坎坷 選擇堅強創業

在不少人看來,身患重病不得不回到老家的張玲,等於是向命運低下了頭,接下來就只能等待那個看起來無法更改的結局。其實,熟悉張玲的人都知道,她是個不願意服輸的人。縱使處在人生低谷,張玲也不會輕易向命運低頭。

由於青壯年外出務工,下塘鎮不少土地沒人耕種,常年拋荒。這讓在家養病的張玲看到了機會,她和丈夫商議,計劃流轉一些拋荒田耕種。2012年,張玲流轉了10多畝拋荒田,農忙的時候,由在外打工的丈夫回來收種,平時的田管都是張玲負責。

僅靠種地收入,並不能緩解家庭壓力。於是,在種地的同時,張玲又順帶養起了小龍蝦。但由於不懂技術,小龍蝦的效益並不好。2015年,張玲得知造甲鄉小龍蝦養殖大戶崔興文稻蝦共養的模式,很是振奮,當即就到崔興文的養殖基地學習取經。瞭解張玲的情況後,崔興文給予了全力支持,不但將他的養殖技術全部教授給張玲,而且還無償提供蝦苗和飼料。

有了新的方向,張玲的幹勁更足。2015年11月,張玲流轉了40多畝水稻田,開始了自己稻蝦共養的創業之路。由於當地環境好、水質優,再加上崔興文以及農技專家的技術指導,張玲養的稻田蝦產量高,質量優,第一年就實現了10多萬元的純收入。收入增多了,張玲對養殖事業的信心也更強了。2016年,她把蝦田規模擴大到80畝,成為當地知名的“蝦把式”。

然而,就在養殖事業初見佳績的時候,張玲的身體又響起了警鐘。長期的勞累,加速了病情的惡化,近幾年來,張玲的症狀一年比一年嚴重,並引起了心臟衰竭等併發症。病情嚴重時,張玲沒法躺在床上休息,只能坐著度過漫漫長夜。從去年開始,張玲不得不住院治療,並通過透析維持生命。“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還要忍受透析的痛苦,那一段時間看著她受罪的樣子,別提多折磨人了。”回憶當時的情景,丈夫張軍留下眼淚。

最痛苦的時候,幸運沒有忘記眷顧張玲。在當地婦聯等有關部門幫助下,張玲等到了匹配的腎源,並在今年3月1日成功進行了移植手術……“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希望。”張玲說。

回饋鄉鄰 傳遞生活希望

經歷過火災、病痛、貧窮,張玲的人生充滿了艱難。但張玲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挫折面前不悲觀,靠著堅強積極的心態挺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迎來充滿希望與幸福的人生。張玲沒有獨享幸福,而是用自己的創業成果回饋更多生活困難的鄉鄰。

養龍蝦不需要太大的體力,非常適合那些勞動力少和殘疾人家庭。掌握了稻蝦共養的技術後,張玲琢磨著讓身邊的貧困戶也加入進來,利用現成的養殖模式,增加每個家庭的收入,實現“有福同享”的願景。“我能走到今天,也是靠很多人的幫扶,現在我有能力了,也要盡力幫扶那些生活困難的鄉親。”張玲告訴記者。

在張玲的鼓勵下,下塘鎮10戶貧困戶參與了稻蝦養殖。張玲向他們無償傳授養殖技術和飼料,並約定實現收益後才支付蝦苗的費用。經張玲指導,大家把幾十畝蝦田分為兩大塊,一半專門用來養殖特色小龍蝦,另一半則進行蝦稻共養,當年就獲得可觀的收益。“當年蝦賣了2萬多元,比種田效益好多了。”下塘鎮貧困戶劉永武介紹。

見到效益後,更多的貧困戶有了發展養殖的意向。“既然大家願意幹,咱們就抱團發展。”2016年4月,在當地殘聯支持和幫助下,張玲申報了水產養殖項目計劃,併成立了長豐太張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成員34名,均是殘疾人貧困家庭。經過幾年發展,合作社成員擴容至50多戶,養殖面積從最初的140畝增加至如今的近2000畝。去年,合作社純收入達到100萬元,張玲個人也實現了20萬元的年收益。

在幫助大家的同時,張玲把自己的小家也經營得和和美美。如今,公婆年事已高,發展事業之外,照顧好公婆成為張玲的又一大主業。而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丈夫張軍始終是她的堅強支持者。正在讀高三的女兒也非常孝順懂事,立志考上大學後選擇農學專業,好幫助母親發展養殖事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近期,徽姑娘將陸續推出 “走進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報道我省“最美家庭”典型,引導更多家庭自覺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樹立家庭美德觀念,推動更好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走進最美家庭

第一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拼搏不止 終獲幸福人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張玲夫婦在工作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7月29日上午,驕陽炙烤下的田野熱浪滾滾。在長豐縣下塘鎮的一處農田中,記者見到了張玲,她正在養殖基地查看小龍蝦的生長情況。

今年39歲的張玲,個子不高,面龐略黑,一頭短髮顯得格外利落。只不過高溫天還是一身長褂長褲的穿著,讓人不禁有些納悶。張玲說:“小的時候被火燒傷,一直不敢將受傷的皮膚裸露在外。”

除了多年的老傷,張玲還在忍受著新痛。今年3月,張玲做了腎臟移植手術,記者見到她時,6個月的危險期還沒結束。“幹嗎這麼拼命?”“閒不住,只要還能動,就想幹點事。”張玲笑著說道。

病痛折磨 人生陷入低谷

張玲愛笑,說話時的神情有一種孩子般的單純和天真。然而,笑容背後掩藏著很多痛苦的經歷。

1985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張玲家意外失火。大火不僅燒燬了房屋家當,還給張玲留下了終身的傷痛。當時,張玲的雙手雙腿和胸口大面積受傷,右手被燒殘。沒有皮膚保護的血肉,一點微風掠過就能讓張玲痛哭大叫。醫生每次換藥擦拭傷口,更是讓張玲痛不欲生。“童年很多記憶都很模糊,但兩個多月的住院經歷,每一次回想都會讓我感到灼熱般的疼痛。”張玲回憶說。

實際上,病痛一直沒有離開張玲。21年後,張玲的人生再次遭遇了一次災難。2006年,張玲被查出患有腎病綜合症,且處於腎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由於腎功能嚴重受損,身體機能各種指標紊亂,張玲時常感到乏力、精神不振、食慾下降,且伴有嚴重的貧血、噁心、嘔吐現象。最嚴重的時候,醫院都出具了病危通知書。

幸運的是,張玲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魔面前,張玲沒有被嚇倒,但是治病的花費,對於當時非常貧困的家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為了治病,張玲和丈夫張軍常年在外打工,但夫妻二人的收入難以維持家庭開支,不得不向親戚借了很多外債。短短几年間,全家就欠下了20多萬元的外債。

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貧困,但病魔對張玲身體的侵蝕卻一直沒放鬆。由於得不到休息,張玲的身體每況愈下,而她當時的工作還需要經常出差。“每次出差回來,都要發一場高燒。”2012年,在一次全身檢查之後,醫生向張麗透露她的病情不容小視,不能再繼續打工,需要一個優良的環境休養才行。權衡再三,張玲不得不辭去工作,與丈夫一起回到家鄉。

不懼坎坷 選擇堅強創業

在不少人看來,身患重病不得不回到老家的張玲,等於是向命運低下了頭,接下來就只能等待那個看起來無法更改的結局。其實,熟悉張玲的人都知道,她是個不願意服輸的人。縱使處在人生低谷,張玲也不會輕易向命運低頭。

由於青壯年外出務工,下塘鎮不少土地沒人耕種,常年拋荒。這讓在家養病的張玲看到了機會,她和丈夫商議,計劃流轉一些拋荒田耕種。2012年,張玲流轉了10多畝拋荒田,農忙的時候,由在外打工的丈夫回來收種,平時的田管都是張玲負責。

僅靠種地收入,並不能緩解家庭壓力。於是,在種地的同時,張玲又順帶養起了小龍蝦。但由於不懂技術,小龍蝦的效益並不好。2015年,張玲得知造甲鄉小龍蝦養殖大戶崔興文稻蝦共養的模式,很是振奮,當即就到崔興文的養殖基地學習取經。瞭解張玲的情況後,崔興文給予了全力支持,不但將他的養殖技術全部教授給張玲,而且還無償提供蝦苗和飼料。

有了新的方向,張玲的幹勁更足。2015年11月,張玲流轉了40多畝水稻田,開始了自己稻蝦共養的創業之路。由於當地環境好、水質優,再加上崔興文以及農技專家的技術指導,張玲養的稻田蝦產量高,質量優,第一年就實現了10多萬元的純收入。收入增多了,張玲對養殖事業的信心也更強了。2016年,她把蝦田規模擴大到80畝,成為當地知名的“蝦把式”。

然而,就在養殖事業初見佳績的時候,張玲的身體又響起了警鐘。長期的勞累,加速了病情的惡化,近幾年來,張玲的症狀一年比一年嚴重,並引起了心臟衰竭等併發症。病情嚴重時,張玲沒法躺在床上休息,只能坐著度過漫漫長夜。從去年開始,張玲不得不住院治療,並通過透析維持生命。“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還要忍受透析的痛苦,那一段時間看著她受罪的樣子,別提多折磨人了。”回憶當時的情景,丈夫張軍留下眼淚。

最痛苦的時候,幸運沒有忘記眷顧張玲。在當地婦聯等有關部門幫助下,張玲等到了匹配的腎源,並在今年3月1日成功進行了移植手術……“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希望。”張玲說。

回饋鄉鄰 傳遞生活希望

經歷過火災、病痛、貧窮,張玲的人生充滿了艱難。但張玲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挫折面前不悲觀,靠著堅強積極的心態挺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迎來充滿希望與幸福的人生。張玲沒有獨享幸福,而是用自己的創業成果回饋更多生活困難的鄉鄰。

養龍蝦不需要太大的體力,非常適合那些勞動力少和殘疾人家庭。掌握了稻蝦共養的技術後,張玲琢磨著讓身邊的貧困戶也加入進來,利用現成的養殖模式,增加每個家庭的收入,實現“有福同享”的願景。“我能走到今天,也是靠很多人的幫扶,現在我有能力了,也要盡力幫扶那些生活困難的鄉親。”張玲告訴記者。

在張玲的鼓勵下,下塘鎮10戶貧困戶參與了稻蝦養殖。張玲向他們無償傳授養殖技術和飼料,並約定實現收益後才支付蝦苗的費用。經張玲指導,大家把幾十畝蝦田分為兩大塊,一半專門用來養殖特色小龍蝦,另一半則進行蝦稻共養,當年就獲得可觀的收益。“當年蝦賣了2萬多元,比種田效益好多了。”下塘鎮貧困戶劉永武介紹。

見到效益後,更多的貧困戶有了發展養殖的意向。“既然大家願意幹,咱們就抱團發展。”2016年4月,在當地殘聯支持和幫助下,張玲申報了水產養殖項目計劃,併成立了長豐太張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成員34名,均是殘疾人貧困家庭。經過幾年發展,合作社成員擴容至50多戶,養殖面積從最初的140畝增加至如今的近2000畝。去年,合作社純收入達到100萬元,張玲個人也實現了20萬元的年收益。

在幫助大家的同時,張玲把自己的小家也經營得和和美美。如今,公婆年事已高,發展事業之外,照顧好公婆成為張玲的又一大主業。而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丈夫張軍始終是她的堅強支持者。正在讀高三的女兒也非常孝順懂事,立志考上大學後選擇農學專業,好幫助母親發展養殖事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近期,徽姑娘將陸續推出 “走進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報道我省“最美家庭”典型,引導更多家庭自覺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樹立家庭美德觀念,推動更好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走進最美家庭

第一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拼搏不止 終獲幸福人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張玲夫婦在工作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7月29日上午,驕陽炙烤下的田野熱浪滾滾。在長豐縣下塘鎮的一處農田中,記者見到了張玲,她正在養殖基地查看小龍蝦的生長情況。

今年39歲的張玲,個子不高,面龐略黑,一頭短髮顯得格外利落。只不過高溫天還是一身長褂長褲的穿著,讓人不禁有些納悶。張玲說:“小的時候被火燒傷,一直不敢將受傷的皮膚裸露在外。”

除了多年的老傷,張玲還在忍受著新痛。今年3月,張玲做了腎臟移植手術,記者見到她時,6個月的危險期還沒結束。“幹嗎這麼拼命?”“閒不住,只要還能動,就想幹點事。”張玲笑著說道。

病痛折磨 人生陷入低谷

張玲愛笑,說話時的神情有一種孩子般的單純和天真。然而,笑容背後掩藏著很多痛苦的經歷。

1985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張玲家意外失火。大火不僅燒燬了房屋家當,還給張玲留下了終身的傷痛。當時,張玲的雙手雙腿和胸口大面積受傷,右手被燒殘。沒有皮膚保護的血肉,一點微風掠過就能讓張玲痛哭大叫。醫生每次換藥擦拭傷口,更是讓張玲痛不欲生。“童年很多記憶都很模糊,但兩個多月的住院經歷,每一次回想都會讓我感到灼熱般的疼痛。”張玲回憶說。

實際上,病痛一直沒有離開張玲。21年後,張玲的人生再次遭遇了一次災難。2006年,張玲被查出患有腎病綜合症,且處於腎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由於腎功能嚴重受損,身體機能各種指標紊亂,張玲時常感到乏力、精神不振、食慾下降,且伴有嚴重的貧血、噁心、嘔吐現象。最嚴重的時候,醫院都出具了病危通知書。

幸運的是,張玲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魔面前,張玲沒有被嚇倒,但是治病的花費,對於當時非常貧困的家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為了治病,張玲和丈夫張軍常年在外打工,但夫妻二人的收入難以維持家庭開支,不得不向親戚借了很多外債。短短几年間,全家就欠下了20多萬元的外債。

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貧困,但病魔對張玲身體的侵蝕卻一直沒放鬆。由於得不到休息,張玲的身體每況愈下,而她當時的工作還需要經常出差。“每次出差回來,都要發一場高燒。”2012年,在一次全身檢查之後,醫生向張麗透露她的病情不容小視,不能再繼續打工,需要一個優良的環境休養才行。權衡再三,張玲不得不辭去工作,與丈夫一起回到家鄉。

不懼坎坷 選擇堅強創業

在不少人看來,身患重病不得不回到老家的張玲,等於是向命運低下了頭,接下來就只能等待那個看起來無法更改的結局。其實,熟悉張玲的人都知道,她是個不願意服輸的人。縱使處在人生低谷,張玲也不會輕易向命運低頭。

由於青壯年外出務工,下塘鎮不少土地沒人耕種,常年拋荒。這讓在家養病的張玲看到了機會,她和丈夫商議,計劃流轉一些拋荒田耕種。2012年,張玲流轉了10多畝拋荒田,農忙的時候,由在外打工的丈夫回來收種,平時的田管都是張玲負責。

僅靠種地收入,並不能緩解家庭壓力。於是,在種地的同時,張玲又順帶養起了小龍蝦。但由於不懂技術,小龍蝦的效益並不好。2015年,張玲得知造甲鄉小龍蝦養殖大戶崔興文稻蝦共養的模式,很是振奮,當即就到崔興文的養殖基地學習取經。瞭解張玲的情況後,崔興文給予了全力支持,不但將他的養殖技術全部教授給張玲,而且還無償提供蝦苗和飼料。

有了新的方向,張玲的幹勁更足。2015年11月,張玲流轉了40多畝水稻田,開始了自己稻蝦共養的創業之路。由於當地環境好、水質優,再加上崔興文以及農技專家的技術指導,張玲養的稻田蝦產量高,質量優,第一年就實現了10多萬元的純收入。收入增多了,張玲對養殖事業的信心也更強了。2016年,她把蝦田規模擴大到80畝,成為當地知名的“蝦把式”。

然而,就在養殖事業初見佳績的時候,張玲的身體又響起了警鐘。長期的勞累,加速了病情的惡化,近幾年來,張玲的症狀一年比一年嚴重,並引起了心臟衰竭等併發症。病情嚴重時,張玲沒法躺在床上休息,只能坐著度過漫漫長夜。從去年開始,張玲不得不住院治療,並通過透析維持生命。“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還要忍受透析的痛苦,那一段時間看著她受罪的樣子,別提多折磨人了。”回憶當時的情景,丈夫張軍留下眼淚。

最痛苦的時候,幸運沒有忘記眷顧張玲。在當地婦聯等有關部門幫助下,張玲等到了匹配的腎源,並在今年3月1日成功進行了移植手術……“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希望。”張玲說。

回饋鄉鄰 傳遞生活希望

經歷過火災、病痛、貧窮,張玲的人生充滿了艱難。但張玲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挫折面前不悲觀,靠著堅強積極的心態挺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迎來充滿希望與幸福的人生。張玲沒有獨享幸福,而是用自己的創業成果回饋更多生活困難的鄉鄰。

養龍蝦不需要太大的體力,非常適合那些勞動力少和殘疾人家庭。掌握了稻蝦共養的技術後,張玲琢磨著讓身邊的貧困戶也加入進來,利用現成的養殖模式,增加每個家庭的收入,實現“有福同享”的願景。“我能走到今天,也是靠很多人的幫扶,現在我有能力了,也要盡力幫扶那些生活困難的鄉親。”張玲告訴記者。

在張玲的鼓勵下,下塘鎮10戶貧困戶參與了稻蝦養殖。張玲向他們無償傳授養殖技術和飼料,並約定實現收益後才支付蝦苗的費用。經張玲指導,大家把幾十畝蝦田分為兩大塊,一半專門用來養殖特色小龍蝦,另一半則進行蝦稻共養,當年就獲得可觀的收益。“當年蝦賣了2萬多元,比種田效益好多了。”下塘鎮貧困戶劉永武介紹。

見到效益後,更多的貧困戶有了發展養殖的意向。“既然大家願意幹,咱們就抱團發展。”2016年4月,在當地殘聯支持和幫助下,張玲申報了水產養殖項目計劃,併成立了長豐太張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成員34名,均是殘疾人貧困家庭。經過幾年發展,合作社成員擴容至50多戶,養殖面積從最初的140畝增加至如今的近2000畝。去年,合作社純收入達到100萬元,張玲個人也實現了20萬元的年收益。

在幫助大家的同時,張玲把自己的小家也經營得和和美美。如今,公婆年事已高,發展事業之外,照顧好公婆成為張玲的又一大主業。而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丈夫張軍始終是她的堅強支持者。正在讀高三的女兒也非常孝順懂事,立志考上大學後選擇農學專業,好幫助母親發展養殖事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在張玲的家中,“全國最美家庭”的榮譽證書是全家人最為珍視的一份榮譽。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近期,徽姑娘將陸續推出 “走進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報道我省“最美家庭”典型,引導更多家庭自覺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樹立家庭美德觀念,推動更好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走進最美家庭

第一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拼搏不止 終獲幸福人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張玲夫婦在工作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7月29日上午,驕陽炙烤下的田野熱浪滾滾。在長豐縣下塘鎮的一處農田中,記者見到了張玲,她正在養殖基地查看小龍蝦的生長情況。

今年39歲的張玲,個子不高,面龐略黑,一頭短髮顯得格外利落。只不過高溫天還是一身長褂長褲的穿著,讓人不禁有些納悶。張玲說:“小的時候被火燒傷,一直不敢將受傷的皮膚裸露在外。”

除了多年的老傷,張玲還在忍受著新痛。今年3月,張玲做了腎臟移植手術,記者見到她時,6個月的危險期還沒結束。“幹嗎這麼拼命?”“閒不住,只要還能動,就想幹點事。”張玲笑著說道。

病痛折磨 人生陷入低谷

張玲愛笑,說話時的神情有一種孩子般的單純和天真。然而,笑容背後掩藏著很多痛苦的經歷。

1985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張玲家意外失火。大火不僅燒燬了房屋家當,還給張玲留下了終身的傷痛。當時,張玲的雙手雙腿和胸口大面積受傷,右手被燒殘。沒有皮膚保護的血肉,一點微風掠過就能讓張玲痛哭大叫。醫生每次換藥擦拭傷口,更是讓張玲痛不欲生。“童年很多記憶都很模糊,但兩個多月的住院經歷,每一次回想都會讓我感到灼熱般的疼痛。”張玲回憶說。

實際上,病痛一直沒有離開張玲。21年後,張玲的人生再次遭遇了一次災難。2006年,張玲被查出患有腎病綜合症,且處於腎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由於腎功能嚴重受損,身體機能各種指標紊亂,張玲時常感到乏力、精神不振、食慾下降,且伴有嚴重的貧血、噁心、嘔吐現象。最嚴重的時候,醫院都出具了病危通知書。

幸運的是,張玲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魔面前,張玲沒有被嚇倒,但是治病的花費,對於當時非常貧困的家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為了治病,張玲和丈夫張軍常年在外打工,但夫妻二人的收入難以維持家庭開支,不得不向親戚借了很多外債。短短几年間,全家就欠下了20多萬元的外債。

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貧困,但病魔對張玲身體的侵蝕卻一直沒放鬆。由於得不到休息,張玲的身體每況愈下,而她當時的工作還需要經常出差。“每次出差回來,都要發一場高燒。”2012年,在一次全身檢查之後,醫生向張麗透露她的病情不容小視,不能再繼續打工,需要一個優良的環境休養才行。權衡再三,張玲不得不辭去工作,與丈夫一起回到家鄉。

不懼坎坷 選擇堅強創業

在不少人看來,身患重病不得不回到老家的張玲,等於是向命運低下了頭,接下來就只能等待那個看起來無法更改的結局。其實,熟悉張玲的人都知道,她是個不願意服輸的人。縱使處在人生低谷,張玲也不會輕易向命運低頭。

由於青壯年外出務工,下塘鎮不少土地沒人耕種,常年拋荒。這讓在家養病的張玲看到了機會,她和丈夫商議,計劃流轉一些拋荒田耕種。2012年,張玲流轉了10多畝拋荒田,農忙的時候,由在外打工的丈夫回來收種,平時的田管都是張玲負責。

僅靠種地收入,並不能緩解家庭壓力。於是,在種地的同時,張玲又順帶養起了小龍蝦。但由於不懂技術,小龍蝦的效益並不好。2015年,張玲得知造甲鄉小龍蝦養殖大戶崔興文稻蝦共養的模式,很是振奮,當即就到崔興文的養殖基地學習取經。瞭解張玲的情況後,崔興文給予了全力支持,不但將他的養殖技術全部教授給張玲,而且還無償提供蝦苗和飼料。

有了新的方向,張玲的幹勁更足。2015年11月,張玲流轉了40多畝水稻田,開始了自己稻蝦共養的創業之路。由於當地環境好、水質優,再加上崔興文以及農技專家的技術指導,張玲養的稻田蝦產量高,質量優,第一年就實現了10多萬元的純收入。收入增多了,張玲對養殖事業的信心也更強了。2016年,她把蝦田規模擴大到80畝,成為當地知名的“蝦把式”。

然而,就在養殖事業初見佳績的時候,張玲的身體又響起了警鐘。長期的勞累,加速了病情的惡化,近幾年來,張玲的症狀一年比一年嚴重,並引起了心臟衰竭等併發症。病情嚴重時,張玲沒法躺在床上休息,只能坐著度過漫漫長夜。從去年開始,張玲不得不住院治療,並通過透析維持生命。“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還要忍受透析的痛苦,那一段時間看著她受罪的樣子,別提多折磨人了。”回憶當時的情景,丈夫張軍留下眼淚。

最痛苦的時候,幸運沒有忘記眷顧張玲。在當地婦聯等有關部門幫助下,張玲等到了匹配的腎源,並在今年3月1日成功進行了移植手術……“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希望。”張玲說。

回饋鄉鄰 傳遞生活希望

經歷過火災、病痛、貧窮,張玲的人生充滿了艱難。但張玲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挫折面前不悲觀,靠著堅強積極的心態挺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迎來充滿希望與幸福的人生。張玲沒有獨享幸福,而是用自己的創業成果回饋更多生活困難的鄉鄰。

養龍蝦不需要太大的體力,非常適合那些勞動力少和殘疾人家庭。掌握了稻蝦共養的技術後,張玲琢磨著讓身邊的貧困戶也加入進來,利用現成的養殖模式,增加每個家庭的收入,實現“有福同享”的願景。“我能走到今天,也是靠很多人的幫扶,現在我有能力了,也要盡力幫扶那些生活困難的鄉親。”張玲告訴記者。

在張玲的鼓勵下,下塘鎮10戶貧困戶參與了稻蝦養殖。張玲向他們無償傳授養殖技術和飼料,並約定實現收益後才支付蝦苗的費用。經張玲指導,大家把幾十畝蝦田分為兩大塊,一半專門用來養殖特色小龍蝦,另一半則進行蝦稻共養,當年就獲得可觀的收益。“當年蝦賣了2萬多元,比種田效益好多了。”下塘鎮貧困戶劉永武介紹。

見到效益後,更多的貧困戶有了發展養殖的意向。“既然大家願意幹,咱們就抱團發展。”2016年4月,在當地殘聯支持和幫助下,張玲申報了水產養殖項目計劃,併成立了長豐太張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成員34名,均是殘疾人貧困家庭。經過幾年發展,合作社成員擴容至50多戶,養殖面積從最初的140畝增加至如今的近2000畝。去年,合作社純收入達到100萬元,張玲個人也實現了20萬元的年收益。

在幫助大家的同時,張玲把自己的小家也經營得和和美美。如今,公婆年事已高,發展事業之外,照顧好公婆成為張玲的又一大主業。而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丈夫張軍始終是她的堅強支持者。正在讀高三的女兒也非常孝順懂事,立志考上大學後選擇農學專業,好幫助母親發展養殖事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在張玲的家中,“全國最美家庭”的榮譽證書是全家人最為珍視的一份榮譽。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雖然經歷了很多磨難,但一家人一直相互支持,不離不棄,這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張玲說。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近期,徽姑娘將陸續推出 “走進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報道我省“最美家庭”典型,引導更多家庭自覺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樹立家庭美德觀念,推動更好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走進最美家庭

第一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拼搏不止 終獲幸福人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張玲夫婦在工作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7月29日上午,驕陽炙烤下的田野熱浪滾滾。在長豐縣下塘鎮的一處農田中,記者見到了張玲,她正在養殖基地查看小龍蝦的生長情況。

今年39歲的張玲,個子不高,面龐略黑,一頭短髮顯得格外利落。只不過高溫天還是一身長褂長褲的穿著,讓人不禁有些納悶。張玲說:“小的時候被火燒傷,一直不敢將受傷的皮膚裸露在外。”

除了多年的老傷,張玲還在忍受著新痛。今年3月,張玲做了腎臟移植手術,記者見到她時,6個月的危險期還沒結束。“幹嗎這麼拼命?”“閒不住,只要還能動,就想幹點事。”張玲笑著說道。

病痛折磨 人生陷入低谷

張玲愛笑,說話時的神情有一種孩子般的單純和天真。然而,笑容背後掩藏著很多痛苦的經歷。

1985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張玲家意外失火。大火不僅燒燬了房屋家當,還給張玲留下了終身的傷痛。當時,張玲的雙手雙腿和胸口大面積受傷,右手被燒殘。沒有皮膚保護的血肉,一點微風掠過就能讓張玲痛哭大叫。醫生每次換藥擦拭傷口,更是讓張玲痛不欲生。“童年很多記憶都很模糊,但兩個多月的住院經歷,每一次回想都會讓我感到灼熱般的疼痛。”張玲回憶說。

實際上,病痛一直沒有離開張玲。21年後,張玲的人生再次遭遇了一次災難。2006年,張玲被查出患有腎病綜合症,且處於腎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由於腎功能嚴重受損,身體機能各種指標紊亂,張玲時常感到乏力、精神不振、食慾下降,且伴有嚴重的貧血、噁心、嘔吐現象。最嚴重的時候,醫院都出具了病危通知書。

幸運的是,張玲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魔面前,張玲沒有被嚇倒,但是治病的花費,對於當時非常貧困的家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為了治病,張玲和丈夫張軍常年在外打工,但夫妻二人的收入難以維持家庭開支,不得不向親戚借了很多外債。短短几年間,全家就欠下了20多萬元的外債。

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貧困,但病魔對張玲身體的侵蝕卻一直沒放鬆。由於得不到休息,張玲的身體每況愈下,而她當時的工作還需要經常出差。“每次出差回來,都要發一場高燒。”2012年,在一次全身檢查之後,醫生向張麗透露她的病情不容小視,不能再繼續打工,需要一個優良的環境休養才行。權衡再三,張玲不得不辭去工作,與丈夫一起回到家鄉。

不懼坎坷 選擇堅強創業

在不少人看來,身患重病不得不回到老家的張玲,等於是向命運低下了頭,接下來就只能等待那個看起來無法更改的結局。其實,熟悉張玲的人都知道,她是個不願意服輸的人。縱使處在人生低谷,張玲也不會輕易向命運低頭。

由於青壯年外出務工,下塘鎮不少土地沒人耕種,常年拋荒。這讓在家養病的張玲看到了機會,她和丈夫商議,計劃流轉一些拋荒田耕種。2012年,張玲流轉了10多畝拋荒田,農忙的時候,由在外打工的丈夫回來收種,平時的田管都是張玲負責。

僅靠種地收入,並不能緩解家庭壓力。於是,在種地的同時,張玲又順帶養起了小龍蝦。但由於不懂技術,小龍蝦的效益並不好。2015年,張玲得知造甲鄉小龍蝦養殖大戶崔興文稻蝦共養的模式,很是振奮,當即就到崔興文的養殖基地學習取經。瞭解張玲的情況後,崔興文給予了全力支持,不但將他的養殖技術全部教授給張玲,而且還無償提供蝦苗和飼料。

有了新的方向,張玲的幹勁更足。2015年11月,張玲流轉了40多畝水稻田,開始了自己稻蝦共養的創業之路。由於當地環境好、水質優,再加上崔興文以及農技專家的技術指導,張玲養的稻田蝦產量高,質量優,第一年就實現了10多萬元的純收入。收入增多了,張玲對養殖事業的信心也更強了。2016年,她把蝦田規模擴大到80畝,成為當地知名的“蝦把式”。

然而,就在養殖事業初見佳績的時候,張玲的身體又響起了警鐘。長期的勞累,加速了病情的惡化,近幾年來,張玲的症狀一年比一年嚴重,並引起了心臟衰竭等併發症。病情嚴重時,張玲沒法躺在床上休息,只能坐著度過漫漫長夜。從去年開始,張玲不得不住院治療,並通過透析維持生命。“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還要忍受透析的痛苦,那一段時間看著她受罪的樣子,別提多折磨人了。”回憶當時的情景,丈夫張軍留下眼淚。

最痛苦的時候,幸運沒有忘記眷顧張玲。在當地婦聯等有關部門幫助下,張玲等到了匹配的腎源,並在今年3月1日成功進行了移植手術……“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希望。”張玲說。

回饋鄉鄰 傳遞生活希望

經歷過火災、病痛、貧窮,張玲的人生充滿了艱難。但張玲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挫折面前不悲觀,靠著堅強積極的心態挺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迎來充滿希望與幸福的人生。張玲沒有獨享幸福,而是用自己的創業成果回饋更多生活困難的鄉鄰。

養龍蝦不需要太大的體力,非常適合那些勞動力少和殘疾人家庭。掌握了稻蝦共養的技術後,張玲琢磨著讓身邊的貧困戶也加入進來,利用現成的養殖模式,增加每個家庭的收入,實現“有福同享”的願景。“我能走到今天,也是靠很多人的幫扶,現在我有能力了,也要盡力幫扶那些生活困難的鄉親。”張玲告訴記者。

在張玲的鼓勵下,下塘鎮10戶貧困戶參與了稻蝦養殖。張玲向他們無償傳授養殖技術和飼料,並約定實現收益後才支付蝦苗的費用。經張玲指導,大家把幾十畝蝦田分為兩大塊,一半專門用來養殖特色小龍蝦,另一半則進行蝦稻共養,當年就獲得可觀的收益。“當年蝦賣了2萬多元,比種田效益好多了。”下塘鎮貧困戶劉永武介紹。

見到效益後,更多的貧困戶有了發展養殖的意向。“既然大家願意幹,咱們就抱團發展。”2016年4月,在當地殘聯支持和幫助下,張玲申報了水產養殖項目計劃,併成立了長豐太張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成員34名,均是殘疾人貧困家庭。經過幾年發展,合作社成員擴容至50多戶,養殖面積從最初的140畝增加至如今的近2000畝。去年,合作社純收入達到100萬元,張玲個人也實現了20萬元的年收益。

在幫助大家的同時,張玲把自己的小家也經營得和和美美。如今,公婆年事已高,發展事業之外,照顧好公婆成為張玲的又一大主業。而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丈夫張軍始終是她的堅強支持者。正在讀高三的女兒也非常孝順懂事,立志考上大學後選擇農學專業,好幫助母親發展養殖事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在張玲的家中,“全國最美家庭”的榮譽證書是全家人最為珍視的一份榮譽。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雖然經歷了很多磨難,但一家人一直相互支持,不離不棄,這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張玲說。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來源:安徽日報

△ 創業缺資金?創業創新缺支持?孃家人為你開闢的“綠色通道”來了!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自2014年起,省委宣傳部、省婦聯、省文明辦聯合在全省城鄉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各類型“最美家庭”不斷被發現、被傳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他們中,有的尊老愛幼、科學教子;有的助人為樂、誠實守信;有的移風易俗、踐行環保;有的敬業奉獻、愛家愛國……

他們的故事既講述了小家的幸福甜蜜,更閃耀出民族的高尚情懷,點點滴滴帶給人們溫暖和力量。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近期,徽姑娘將陸續推出 “走進最美家庭”系列報道,報道我省“最美家庭”典型,引導更多家庭自覺接受家庭道德教育,樹立家庭美德觀念,推動更好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走進最美家庭

第一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拼搏不止 終獲幸福人生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張玲夫婦在工作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7月29日上午,驕陽炙烤下的田野熱浪滾滾。在長豐縣下塘鎮的一處農田中,記者見到了張玲,她正在養殖基地查看小龍蝦的生長情況。

今年39歲的張玲,個子不高,面龐略黑,一頭短髮顯得格外利落。只不過高溫天還是一身長褂長褲的穿著,讓人不禁有些納悶。張玲說:“小的時候被火燒傷,一直不敢將受傷的皮膚裸露在外。”

除了多年的老傷,張玲還在忍受著新痛。今年3月,張玲做了腎臟移植手術,記者見到她時,6個月的危險期還沒結束。“幹嗎這麼拼命?”“閒不住,只要還能動,就想幹點事。”張玲笑著說道。

病痛折磨 人生陷入低谷

張玲愛笑,說話時的神情有一種孩子般的單純和天真。然而,笑容背後掩藏著很多痛苦的經歷。

1985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張玲家意外失火。大火不僅燒燬了房屋家當,還給張玲留下了終身的傷痛。當時,張玲的雙手雙腿和胸口大面積受傷,右手被燒殘。沒有皮膚保護的血肉,一點微風掠過就能讓張玲痛哭大叫。醫生每次換藥擦拭傷口,更是讓張玲痛不欲生。“童年很多記憶都很模糊,但兩個多月的住院經歷,每一次回想都會讓我感到灼熱般的疼痛。”張玲回憶說。

實際上,病痛一直沒有離開張玲。21年後,張玲的人生再次遭遇了一次災難。2006年,張玲被查出患有腎病綜合症,且處於腎功能衰竭期(尿毒症前期)。由於腎功能嚴重受損,身體機能各種指標紊亂,張玲時常感到乏力、精神不振、食慾下降,且伴有嚴重的貧血、噁心、嘔吐現象。最嚴重的時候,醫院都出具了病危通知書。

幸運的是,張玲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魔面前,張玲沒有被嚇倒,但是治病的花費,對於當時非常貧困的家庭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為了治病,張玲和丈夫張軍常年在外打工,但夫妻二人的收入難以維持家庭開支,不得不向親戚借了很多外債。短短几年間,全家就欠下了20多萬元的外債。

一家人的生活越來越貧困,但病魔對張玲身體的侵蝕卻一直沒放鬆。由於得不到休息,張玲的身體每況愈下,而她當時的工作還需要經常出差。“每次出差回來,都要發一場高燒。”2012年,在一次全身檢查之後,醫生向張麗透露她的病情不容小視,不能再繼續打工,需要一個優良的環境休養才行。權衡再三,張玲不得不辭去工作,與丈夫一起回到家鄉。

不懼坎坷 選擇堅強創業

在不少人看來,身患重病不得不回到老家的張玲,等於是向命運低下了頭,接下來就只能等待那個看起來無法更改的結局。其實,熟悉張玲的人都知道,她是個不願意服輸的人。縱使處在人生低谷,張玲也不會輕易向命運低頭。

由於青壯年外出務工,下塘鎮不少土地沒人耕種,常年拋荒。這讓在家養病的張玲看到了機會,她和丈夫商議,計劃流轉一些拋荒田耕種。2012年,張玲流轉了10多畝拋荒田,農忙的時候,由在外打工的丈夫回來收種,平時的田管都是張玲負責。

僅靠種地收入,並不能緩解家庭壓力。於是,在種地的同時,張玲又順帶養起了小龍蝦。但由於不懂技術,小龍蝦的效益並不好。2015年,張玲得知造甲鄉小龍蝦養殖大戶崔興文稻蝦共養的模式,很是振奮,當即就到崔興文的養殖基地學習取經。瞭解張玲的情況後,崔興文給予了全力支持,不但將他的養殖技術全部教授給張玲,而且還無償提供蝦苗和飼料。

有了新的方向,張玲的幹勁更足。2015年11月,張玲流轉了40多畝水稻田,開始了自己稻蝦共養的創業之路。由於當地環境好、水質優,再加上崔興文以及農技專家的技術指導,張玲養的稻田蝦產量高,質量優,第一年就實現了10多萬元的純收入。收入增多了,張玲對養殖事業的信心也更強了。2016年,她把蝦田規模擴大到80畝,成為當地知名的“蝦把式”。

然而,就在養殖事業初見佳績的時候,張玲的身體又響起了警鐘。長期的勞累,加速了病情的惡化,近幾年來,張玲的症狀一年比一年嚴重,並引起了心臟衰竭等併發症。病情嚴重時,張玲沒法躺在床上休息,只能坐著度過漫漫長夜。從去年開始,張玲不得不住院治療,並通過透析維持生命。“吃不好,睡不好,每天還要忍受透析的痛苦,那一段時間看著她受罪的樣子,別提多折磨人了。”回憶當時的情景,丈夫張軍留下眼淚。

最痛苦的時候,幸運沒有忘記眷顧張玲。在當地婦聯等有關部門幫助下,張玲等到了匹配的腎源,並在今年3月1日成功進行了移植手術……“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會有希望。”張玲說。

回饋鄉鄰 傳遞生活希望

經歷過火災、病痛、貧窮,張玲的人生充滿了艱難。但張玲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挫折面前不悲觀,靠著堅強積極的心態挺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終於迎來充滿希望與幸福的人生。張玲沒有獨享幸福,而是用自己的創業成果回饋更多生活困難的鄉鄰。

養龍蝦不需要太大的體力,非常適合那些勞動力少和殘疾人家庭。掌握了稻蝦共養的技術後,張玲琢磨著讓身邊的貧困戶也加入進來,利用現成的養殖模式,增加每個家庭的收入,實現“有福同享”的願景。“我能走到今天,也是靠很多人的幫扶,現在我有能力了,也要盡力幫扶那些生活困難的鄉親。”張玲告訴記者。

在張玲的鼓勵下,下塘鎮10戶貧困戶參與了稻蝦養殖。張玲向他們無償傳授養殖技術和飼料,並約定實現收益後才支付蝦苗的費用。經張玲指導,大家把幾十畝蝦田分為兩大塊,一半專門用來養殖特色小龍蝦,另一半則進行蝦稻共養,當年就獲得可觀的收益。“當年蝦賣了2萬多元,比種田效益好多了。”下塘鎮貧困戶劉永武介紹。

見到效益後,更多的貧困戶有了發展養殖的意向。“既然大家願意幹,咱們就抱團發展。”2016年4月,在當地殘聯支持和幫助下,張玲申報了水產養殖項目計劃,併成立了長豐太張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成員34名,均是殘疾人貧困家庭。經過幾年發展,合作社成員擴容至50多戶,養殖面積從最初的140畝增加至如今的近2000畝。去年,合作社純收入達到100萬元,張玲個人也實現了20萬元的年收益。

在幫助大家的同時,張玲把自己的小家也經營得和和美美。如今,公婆年事已高,發展事業之外,照顧好公婆成為張玲的又一大主業。而無論是生活還是事業,丈夫張軍始終是她的堅強支持者。正在讀高三的女兒也非常孝順懂事,立志考上大學後選擇農學專業,好幫助母親發展養殖事業。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在張玲的家中,“全國最美家庭”的榮譽證書是全家人最為珍視的一份榮譽。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雖然經歷了很多磨難,但一家人一直相互支持,不離不棄,這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張玲說。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來源:安徽日報

△ 創業缺資金?創業創新缺支持?孃家人為你開闢的“綠色通道”來了!

匯聚最美力量 成就幸福家庭 | 走進最美家庭(第一期)——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合肥市張玲家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