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墓的傳說:挖了張良墳,衝了山東人

張良 春秋戰國 劉邦 東海 文化 掌中沂源 2018-12-02

張良墓,坐落在沂源縣張家坡鎮下河疃村東。張良墓非墓,乃是一座山,由沙岩、石灰岩、泰山岩、風化巖、殘積土、硬巖等組成,海拔622米。據說,張良墓因春秋戰國時齊魯邊界而得名。傳為漢丞相張良之墓,風雨飄搖幾千春秋,因傳奇而魅力千年,因其名衍生出幾多故事。

張良墳坐落在張良墓山頂,看上去即是這座山的頂峰。墓下週遭舊時爭戰防禦工事遺址清晰可辨。

張良墓為沂源、臨朐兩縣交界,又是一座界山。西去三裡為銅鈴(陵)關,西去四十里為木鈴關,為兩千多年前齊魯兩國最重要的關隘。自古以來就有“銅鈴不響木鈴響”之說。史上曾有著名的“木鈴大捷”。此山三面陡絕,只可沿西而上。山頂平緩,軍屯於此,西可扼銅鈴,東顧木鈴,乃兵家必爭。山上多刺槐,間或馬尾松,盤曲嶙峋。張良墓山頂以下多荊棵樹,山頂全無,任憑遍尋無著。

張良墓的傳說:挖了張良墳,衝了山東人

古道要塞銅鈴關

山南面有飲馬溝,傳為相國飲馬之處;東南有南槽子,餵馬所在。北端有著名的張良泉,泉眼以碾盤覆,水自石窟流出。民間傳說:若不蓋,海眼之水可淹沒附近村莊。

相傳,劉邦大定天下,張良身世顯赫,恐劉氏斬殺功臣,己身後無安,故不留墓地,遍設疑冢,避人耳目,將真身悄悄葬於銅、木二關之間,鑿山為墓,不留碑碣痕跡。

張良在沂源民間傳說頗多,在此活動足跡亦有流傳,墓葬在此極有可能。

據說,富甲一方的張良,墓中有一座金山、一座銀庫,墓室暗道直通東海。他臨終前設咒語:“官掘(墓)天地崩,匪掘不逃命。有朝一日黃金珠玉贈與忠孝之人。”只有孝敬雙親、生十子者方可打開墓室,取出金銀。非真孝者開墓死,撒謊者開墓亡。他特意為後人留下一把鑰匙——山上的一株荊棵,找到它便可以打開金庫。

窮千年歲月,五色雜人探尋喪命者眾,空讓人“望金興嘆”。

近村一老漢養了九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個個身強力壯。女兒已擇枝出嫁。老漢想:荊棵鑰匙子虛烏有。我有九個兒子,再喊上女婿,也算一個兒子,便可能打開墓室。他呈月色帶領九個兒子和女婿來到張良墳前。經過一陣緊張勞作,露出棺槨面目,一干人欣喜若狂。簡單清理一下棺槨,眾人一起用力掀開棺蓋。只見棺蓋開啟出,金光燦燦,銀光閃閃。見此光景,老漢見眾人好像看傻了眼,沒人再用力,遂疾呼:“小子們,一起使勁!”“您姐夫,快使勁!”他這後一句喊不要緊,只聽得“咔嚓”一聲霹雷,一道閃電劃空而過,棺蓋重重地落下,任千方百計、機關算盡皆無濟於事。老漢功虧一簣,喪氣而歸。

張良墓的傳說:挖了張良墳,衝了山東人

張良墳

奇怪的是,翌日張墓完好如初。

至今,張良墓、張良墳,仍像這座山一樣神祕莫測,撲朔迷離。

張良墓下“張良寨”,一處旅遊勝地。著名歷史古蹟作依託,想不火都難。獨具特色之諸多看點,流連忘返者眾,吃、住、玩、樂、休閒似神仙,憑君體味。(王京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