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85的學霸,是混跡於職場的騙子”

張瀾 大學 高考 語文 文學 璃語職美人 2018-11-27
“我是985的學霸,是混跡於職場的騙子”

文|趙曉璃

寫在前面的話:

“我出生在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父親在外勞碌奔波做點生意,母親精明能幹操持家務,在老家那一帶,我們家的日子提前達到了小康水平。我有個哥哥,學習不大爭氣,18歲就跟著父親做生意。作為家裡的女孩兒,反倒是我從小到大的學習成績特別優異,我人生的第一個巔峰,就出現在高考那一年,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一所985重點大學......

讀完本科又讀了研究生,在校招時找到了一家超級有名的公司作為職業起步。

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六年過去了,對於目前所做的這份工作,我依然不明所以,也不知道該如何才能提起興趣......”

  • 兩年多前,當這份資料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依稀能感覺到,寫這份材料的當事人該有多焦慮多迷茫,但與此同時,我也知道這是一份棘手的職業案例。

今天把這個故事寫下來,一是故事裡的主人公逐漸走出了困境,正在嘗試新的生活;二是這則故事極富代表性,在徵得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經過文學加工與處理,旨在給予同樣有困惑的職場人士一些啟發和幫助。

需要說明的是,該類文章的作用在於提供一些通用思路與方法,鑑於每個人的經歷和背景不盡相同,如果想要獲得更有針對性的專業建議,還需要在一對一諮詢之後才能給出。


一、“我最大的優點,大約就是聽話吧~”


來訪者叫張瀾(化名)是兩年多前的一名來訪者,當時她在國內一家很有名的企業裡上班,電子通信工程專業,研究生學歷。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視頻的那頭,張瀾整理了下額前的劉海,不緊不慢地說。

“小時候的我就是同學家長口中的‘別人家孩子’,我上學那會兒真的像是錦鯉附身,稍微努點力就能考到年級前三,這個成績從小學一直保持到高三。其實在分文理科的時候,我就有點猶豫了。

我對歷史課特別感興趣,就想學文科。但爸媽說,學文科的都是腦子不好使的學生,他們都是數理化成績不好不得已轉的文科,像我這種數理化成績優異的孩子,學文科浪費了。另外他們說文科類的工作很多都是祕書啊什麼的,都是伺候人的工作,而理科學好了會有一技之長傍身,既能獲得高工資,又不需要太看人臉色......”

  • “我被他們說動了,”張瀾悠悠地說:“於是選了理科,高考時成績很不錯,在老師的建議下報了電子通信工程專業,專業課學的一頭霧水,似乎就從來沒有弄懂過這個專業到底是要做什麼的。不過我特別擅長學習考試,學起來雖然沒太大感覺,但對公式原理的套用很熟練,所以專業課成績也是年級前三。大學畢業那會兒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工作,正好學校給了我保研名額,就讀了三年研究生。研究生畢業後,就通過校招來到了這家大公司。”

“大公司確實不錯,”張瀾喝了一口水悠悠地說。

“我入職後不久就遇到了現在的老公,他是這座大城市的土著居民,在他瘋狂的追求下,考慮到他的家庭條件以及未來可以獲得的戶口,我很快就嫁給了他。三四年的時間,工作上並沒有投入太多,倒是接連生下了兩個孩子。

從我懷孕開始,公司領導就照顧我把我調到了一個不那麼忙碌的部門。等把二寶生完回到公司,感覺自己不論是記憶力、精力還是心思全部分散了,不像剛進公司那會兒那麼有幹勁了。

如今的我依然不知道這份工作到底要做什麼,但我一來貪圖這家大公司優厚的待遇,二來畢竟它的名氣很響亮,三來公司財大氣粗,所以才會容忍我在前幾年沒有做出什麼貢獻的前提下生完二胎。

前幾天領導找我談話,說這個部門可能要撤銷了,問我想去哪個部門,我突然說不出話來。”

  • 感覺自己像個騙子,”張瀾的臉上擠出一絲苦笑:“我太清楚自己幾斤幾兩了,這幾年來自己要能力沒能力,要積累沒積累,關鍵我也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麼,我找到老師您,就想讓您幫我規劃下職場路線,讓我能提起對工作的興趣,找到適合的方向。”


二、30多歲的你,為何依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類似於張瀾這種“優等生”,也就是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比其他同學稍微好一點兒,在自我探索方面可能遠不如成績一般的學生。

  • 張瀾的案例比其他職場案例更難的地方在於,從小到大的“學霸光環”讓這些“天之驕子”受到了太多的讚美,他們前半截的人生太順了,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挫折和困難,他們會錯以為自己就是完美無缺的,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明顯不如普通學生,常常有著莫名的優越感,自視清高,想讓這些人認識到並承認自己的失敗甚至不足,真的是一件難比登天的事兒。

1、自我探索的缺失和不足,是造成迷茫的首要元凶。

在一個普通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雖然整體功課成績不那麼平均,但總會有些傾向,例如擅長哪些學科,不擅長哪些學科。

  • 從這點來說,偏科反而有利於對個人建立一些基礎的自我認知。

比如我高中時的一位同桌,她的立體幾何和物理學的特別好,而語文政治歷史這些靠死記硬背的學科成績很糟糕,她當時就很清楚,自己未來一定不會從事祕書行政類工作,也不大擅長考公務員,她認為自己的空間感和邏輯性不錯,正好家裡有個表哥是學建築的,她就去看了建築專業的書籍,便立志做一名建築師。

也就是說,這位同學的職業目標在高中就確立好了的,於是這些年來一路奮鬥,如今在一家建築設計院負責好幾個項目,也拿下了高級工程師的職稱,收入地位自然不在話下。

而對於那些“學霸”而言,由於各科成績都很優異,反而會對自我認知和定位造成一定的障礙。

2、家長的過分介入和干涉,是很多孩子自我迷失的重要根源。

從我經手的職業諮詢案例來看,很多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越俎代庖”、試圖為孩子包辦一切的做法,會剝奪孩子試錯及尋求反饋的寶貴時機,表面上看,似乎可以讓孩子避免很多彎路,但長遠分析,只是強制性地掩蓋了很多問題。

紙終究包不住火。

  • 總有一天,孩子的自我意識會覺醒,TA在工作中會越來越消極,甚至毫無鬥志,等有一天突然發現,現在的工作不是自己想要的,不免開始掙扎,卻又不知道未來能做什麼,能去哪裡,各種焦躁抑鬱等都來了,嚴重者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及工作,甚至抑鬱成疾。

3、乖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乖,說白了就是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裡面的原因不一而足。

通常說來,這類孩子從小並未受到充分的關注和愛,TA的迴應得不到及時的反饋,於是乾脆放棄反抗和掙扎,終於不哭了也不鬧了,漸漸對這個世界失望,甚至喪失了對他人的信任,所以在心理學上,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很多時候,乖是一個孩子對世界感到的絕望。”

這樣的孩子往往“逆來順受”,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和看法,內心安全感極差,很害怕一旦自己達不到他人的期待,會慘遭拋棄。

於是在這些孩子心底,有句潛臺詞是這樣的——

  • “很多事情情願不做,就永遠不會犯錯,這樣別人就不會對我感到失望。”

於是確切說來,成績厲害的“學霸”分兩種——

  • 一種是順應天性,在自己求知慾的帶動下主動探索學習,享受到求知的快樂,這樣的孩子會不知疲倦,視學習為樂趣,並且喜歡獨立思考,這是快樂的學霸,他們的學習彷彿就和玩耍一般,充滿了挑戰和刺激;

  • 另一種是被拋棄的恐懼所驅使,為了贏得生命中為數不多的關注、認可及掌聲,會卯足勁拼命學習,有的也能獲得不錯的成績,但很少體會到樂趣,甚至對學習無感,但並不妨礙這些人掌握了學習竅門和方法,依然能獲得高分,這是“苦大仇深”的學霸,他們的學習更有一絲悲愴的味道。

文中的張瀾恰恰是後一種“學霸”。

事實上,這類人想要獲得良好的職業發展,唯有從心理療愈開始,逐漸構建自信並進行小成本的試錯及探索,方能慢慢找回自我,唯有對自我有一個客觀的認知之後,職業發展或轉型才具備現實的依據和根基。


三、所謂“職業危機”,不過是你的能力注水太多。

經過數次諮詢,張瀾按照我的建議一步步進行嘗試。

例如定期參加心理學沙龍,消除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提升內心能量;嘗試帶著覺察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將這份覺察代入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去切實改進親子關係;將工作內容重新整理,找到每塊內容的內在架構和關聯,重新調整工作心態和節奏,等等。

  • 張瀾漸漸認識到,原來自己在前面的工作經歷中始終停留在“新手”階段,沒有獲得相應的能力積累,同時由於長期的自我迷失和牴觸情緒,導致她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從而走入自我否定的循環中難以自拔。

後來的張瀾經過深思熟慮,辭去了原先的工作,她給自己放了一個長長的假期,帶著兩個女兒遊歷了不少地方,回來後的她覺得自己還是喜歡單純的校園環境,於是學霸的特質再次發揮出來,如願考進了一所學校做起了老師。

最近,張瀾給我發來了一封長長的郵件。

張瀾說,教師節那天,她收到了一份節日禮物。

那是學生們用紙折出來的花束,裡面夾著好多小紙條:

  • “老師,我也想成為和你一樣優秀的人!”
  • “老師,你是我的目標!”
  • “老師,祝你事業有成!”

......

張瀾熱淚盈眶。

張瀾在郵件中寫道:“如果孩子們知道,曾經的自己就像廢柴一般混跡於職場,還會像今天這樣喜歡我祝福我嗎?”

  • “不過,當我寫下這一切,雖然不免惶恐,但卻異常舒心。生活沒有捷徑,至少我不用再自欺欺人,不用再拿外表的歌舞昇平,去掩飾內心的渾渾噩噩了。”

——郵件的末尾,張瀾這樣寫道。


“我是985的學霸,是混跡於職場的騙子”


作者簡介:趙曉璃,資深職業生涯規劃師,國家心理諮詢師,職場作家。著有以職業諮詢案例分析為素材的職場暢銷書《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成為職業規劃領域為數不多的諮詢實戰及個人發展實用書籍。2018年職業規劃及工作方法乾貨類新書《從極簡到極致:在擅長的領域做一個厲害的人》已在噹噹、亞馬遜、京東等平臺全面發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