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在三個重大史實上犯了嚴重錯誤,包括張居正

哪一部古裝劇最火、收視率最高?

估計《還珠格格》應該是毫無爭議的第一,無論是收視率還是重播的次數,《還珠格格》都傲視群雄。

那麼,哪部古裝電視劇口碑最好,豆瓣評分最高呢?

這次《還珠格格》就要出局了,正確答案應該是《大明王朝1566》。這部劇豆瓣評分高達9.5,被譽為最有良心的古裝劇。雖然剛播出的時候反響平平,可後來網上一片叫好之聲,甚至有人稱這是中國最好的古裝正劇。

《大明王朝1566》在三個重大史實上犯了嚴重錯誤,包括張居正

大明王朝1566

筆者也曾經認認真真看完此劇,可看完以後,心裡卻非常不是滋味。客觀說,這部劇拍得確實不錯,而且演員的演技非常棒。陳寶國扮演的嘉靖、倪大紅扮演的嚴嵩、王慶祥扮演的胡宗憲、趙立新扮演的商人沈一石、王勁鬆扮演的太監楊金水等,確實堪稱良心之作。不過,這部古裝正劇也有美中不足,存在不少瑕疵。今天,筆者就來談談這些瑕疵。

首先,史實不清。

這個問題對一部打著歷史正劇的電視劇來說,是比較致命的。藝術作品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個沒有問題。但是,作為一部歷史正劇,在一些基本的史實知識上,不應該出現大面積的錯誤,但《大明王朝》出現了這類錯誤。

上例子。

大家一定對電視劇裡的“趙貞吉”有印象,這個江蘇巡撫時而和胡宗憲作對,時而和胡宗憲合作。作為徐階的弟子,他把徐氏集團的利益,把和嚴嵩鬥放在第一位。看到這裡,筆者感到有些難受。因為,歷史上的趙貞吉,不是這個樣子的。

《大明王朝1566》在三個重大史實上犯了嚴重錯誤,包括張居正

趙貞吉

趙貞吉是四川內江桐梓壩人,少年時代就以聰明好學,一身俠氣聞名。當朝首輔楊廷和與嘉靖皇帝因為大禮儀事件鬧翻,黯然下臺回鄉。當時,趙貞吉才21歲,剛中舉人,前往新都拜會下臺的老首輔,絲毫不顧未來可能會影響自己的前途。老首輔對他評價很高,甚至高於自己的兒子:“是將為社稷器,吾兒慎(指楊慎)弗逮也。”

不過,趙貞吉一生的仕途並不順。電視劇裡有兩個錯誤:第一,趙貞吉從來沒有擔任過江蘇巡撫的職務,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禮部任職,更談不上給胡宗憲添堵。第二,電視劇說嘉靖讓趙貞吉入閣更是胡扯了。趙貞吉確實入閣過,但那是在嘉靖死後,隆慶皇帝繼位後,趙貞吉以禮部尚書的身份入閣。

如果說江蘇巡撫和入閣的問題還能當作藝術加工(當然,筆者並不認同這種藝術加工)說得過去,那麼,完全改變了趙貞吉的人品,就不能不說是導演編劇的責任了。

剛才說了,趙貞吉是一個嫉惡如仇,一生正氣和俠氣的人。他在楊廷和落難的時候,可以毫不顧忌的去參見楊廷和;他在明知嘉靖皇帝非常猜忌王陽明,不喜歡王陽明的情況下,還給王陽明的嫡傳弟子王艮很大幫助,併為他寫下了墓誌銘;他亦曾當面質問嚴嵩弄權之事,並把嚴嵩麾下權臣趙文華罵得狗血噴頭;他還為修大殿之事,直接頂撞嘉靖皇帝,被廷杖伺候。這麼一個一心為國,剛正不阿的趙貞吉,到了電視劇裡,怎麼就成了一個趨吉避禍,一心黨爭的人呢?這一點,我覺得導演編劇要麼對歷史不太瞭解,要麼就是把很多官員的個性融進了趙貞吉里面。那麼我要說一句,這個趙貞吉,並不是歷史上的趙貞吉, 而是導演編劇自己創造出來的趙貞吉。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再引申一些內容,因為這部電視劇在這個問題上,犯的錯誤還真不少。

《大明王朝》有一幕情節,真是驚到我了。皇帝因為嚴黨(嚴嵩)和徐黨(徐階)的內鬥,非常生氣,一怒之下,把嚴黨和徐黨的兩大核心人物嚴世藩和張居正都趕出了內閣。相信很多看過這部電視劇的朋友,對這一幕都有很深的印象。可是,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為什麼?

因為在嘉靖一朝,張居正根本從來就沒有入閣過。他是在隆慶皇帝元年,才以隆慶老師的地位、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的身份才入的內閣。至於嚴世藩,壓根就沒有入閣過,一次都沒有。所以,也就完全不存在嘉靖把他們趕出內閣的事情。這個情節完全是虛構出來的,壓根不可能存在。

《大明王朝1566》在三個重大史實上犯了嚴重錯誤,包括張居正

張居正

那麼,導演和編劇為什麼會犯這個低級的錯誤呢?

第一,張居正被電視劇入閣,可能是編劇為了增強張居正的地位和作用,有意識拔高了張居正在嘉靖朝的政治地位。其實,嘉靖一朝,張居正作為徐階的弟子,徐階看中的政治接班人,徐階大部分時間都把張居正放在翰林院,並不讓他參與和嚴嵩的鬥爭,是一種保護,這正是徐階高明的地方。道理很簡單,和嚴嵩鬥,是要付出代價,付出犧牲的。比如徐階的愛徒楊繼盛,這位忠貞的愛國者,高吟著自己做的絕命詩,走上了嚴嵩給他佈置下的刑場: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作忠魂補!這樣的事情,徐階絕對不允許發生在張居正身上,因為他覺得張居正能做更大的事,能接自己的班,不該做這樣的犧牲。所以,嚴格意義上說,在嘉靖朝,張居正的任務是和未來的皇帝,當時的裕王搞好關係,而不是急著入閣。

第二,嚴世藩被電視劇入閣,可能是編劇被“小閣老”這個稱呼所欺騙了。“小閣老”確實是很多官員背後稱呼嚴世藩的外號。嚴世藩是嚴嵩的兒子,官至工部左侍郎。因為有一個秉國20年的首輔老爹,所以嚴世藩經常不可一世。尤其是嚴嵩年紀越來越大以後,嚴世藩更是隻手遮天,經常代替嚴嵩批閱文件,草擬批語等,所以大家稱呼嚴嵩為老閣老,那麼嚴世藩自然就成了小閣老。但事實上,嚴世藩的權勢來源於他的父親,並不是他自己有閣臣的地位。所以,這個也是錯誤的。

《大明王朝1566》在三個重大史實上犯了嚴重錯誤,包括張居正

嚴世藩

幾乎所有的古裝電視劇,都會出現一些虛構的人物。有的是為了情節的需要,有的是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大明王朝1566》也不例外。比如虛構的商人沈一石就很好,有血有肉,趙立新把他演得惟妙惟肖,既推動了劇情的發展,又讓我們這些觀眾念念不忘。可是,有的不應該虛構的地方,編劇卻莫名其妙去虛構了,這個問題就大了。

拍歷史劇的一個慣例,小人物可以虛構,比如沈一石,比如楊金水,這些都沒問題。但大人物能虛構嗎?嚴嵩、徐階、張居正這類大人物,你總不可以虛構吧。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大人物沒有虛構啊,不都是真名出現的嗎?是的,這些人物都沒有虛構,可是有一個地位不亞於這些人物,甚至對皇帝的影響力還超過這些人物的大人物,卻被虛構了,他就是電視劇裡嘉靖朝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呂芳。

《大明王朝1566》在三個重大史實上犯了嚴重錯誤,包括張居正

呂芳

縱觀嘉靖一朝,並沒有出現過這個人物。司禮監掌印太監可不是一般人物,而是可以和內閣首輔相提並論的大佬,一般把內閣首輔稱為外相,把司禮監掌印稱為內相。這麼重要的一個角色,怎麼可以虛構呢?這和虛構嚴嵩和徐階也沒什麼分別了。

有熟悉明朝歷史的朋友,可能覺得這個呂芳的原型應該是大太監李芳。筆者覺得這個說法其實不太準確。按照電視劇的情節,呂芳是跟隨嘉靖一生的老太監,風光了一生。嘉靖臨死前,才把他貶黜出去。然而,歷史上真實的李芳不是這樣。李芳的發跡嚴格來說是隆慶皇帝時代,和電視劇裡的呂芳完全不是一個時代。所以,他不太可能是呂芳的原型。而電視劇裡出現的其他太監,比如馮保、孟衝、陳洪等人,都是真實的身份,真實的名字,偏偏他們的老大用了一個虛構的人物,不能不說是一個瑕疵。

總體來說,如果拋開這些條條框框來看,《大明王朝1566》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視劇,起碼是近年來少有的能讓筆者看完的歷史劇,無論是劇情發展,還是演員演技,或者服裝道具,都堪稱一流。筆者今天做此文,只是希望將來的歷史正劇,在這個基礎上,能把史實這部分再抓一抓,能奉獻給觀眾一部更好,更真實的電視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