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遭萬曆帝清算,是否真落了個鞭屍滅門?'

"

向敬之

1

張居正生前最後的歲月,可謂是榮耀至極。明神宗萬曆帝即位之初,張居正為顧命大臣之一,但為次輔,然其很快聯合已為司禮秉筆太監的神宗大伴馮保,將首輔高拱扳倒。

張居正成為了新的萬曆首輔,而馮保則榮升司禮掌印太監。張居正雖然厭惡宦官干政,但他不想高拱那般要把司禮監撤除,而是對馮保極盡逢迎之術。

有了馮保在萬曆皇帝和兩宮皇太后跟前尋得支持,張居正在朝堂之上呼風喚雨,不僅獨主內閣十年,而且成為了大明王朝唯一生前由太傅進太師的貴重之人。

萬曆皇帝稱他為“元輔良臣”,有御書為證。

萬曆期待張居正做好輔臣的本分,然張居正利用萬曆年幼,輔政十年,基本掌控了朝廷軍政大權,就連死前還不忘指定了心腹、禮部尚書潘晟入閣做武英殿大學士,作為接班人執行自己的方針政策。

可以說,作為明朝唯一在生前受封太傅、太師雙份頂級殊榮的張居正,是大明王朝最有權勢的內閣輔臣。

威權震主,禍福相依,張居正卻不以為然,致使日益成熟的萬曆帝懷恨在心。

萬曆帝是一個貪權好貨的主,被戶部給事中田大益公開批評“以金錢珠玉為命脈”,但在張居正獨攬大權、代行皇權的陰影下,被逼得敢怒不敢言。

張居正倚仗萬曆生母李太后與掌印太監馮保的支持,主持裁決國家要務,嚴明冷酷。

"

向敬之

1

張居正生前最後的歲月,可謂是榮耀至極。明神宗萬曆帝即位之初,張居正為顧命大臣之一,但為次輔,然其很快聯合已為司禮秉筆太監的神宗大伴馮保,將首輔高拱扳倒。

張居正成為了新的萬曆首輔,而馮保則榮升司禮掌印太監。張居正雖然厭惡宦官干政,但他不想高拱那般要把司禮監撤除,而是對馮保極盡逢迎之術。

有了馮保在萬曆皇帝和兩宮皇太后跟前尋得支持,張居正在朝堂之上呼風喚雨,不僅獨主內閣十年,而且成為了大明王朝唯一生前由太傅進太師的貴重之人。

萬曆皇帝稱他為“元輔良臣”,有御書為證。

萬曆期待張居正做好輔臣的本分,然張居正利用萬曆年幼,輔政十年,基本掌控了朝廷軍政大權,就連死前還不忘指定了心腹、禮部尚書潘晟入閣做武英殿大學士,作為接班人執行自己的方針政策。

可以說,作為明朝唯一在生前受封太傅、太師雙份頂級殊榮的張居正,是大明王朝最有權勢的內閣輔臣。

威權震主,禍福相依,張居正卻不以為然,致使日益成熟的萬曆帝懷恨在心。

萬曆帝是一個貪權好貨的主,被戶部給事中田大益公開批評“以金錢珠玉為命脈”,但在張居正獨攬大權、代行皇權的陰影下,被逼得敢怒不敢言。

張居正倚仗萬曆生母李太后與掌印太監馮保的支持,主持裁決國家要務,嚴明冷酷。

張居正遭萬曆帝清算,是否真落了個鞭屍滅門?

《萬曆首輔張居正》張居正與李太后劇照,張居正之後為馮遠征版馮保劇照

當初,張居正為扳倒高拱,曾指使與高拱矛盾激烈的馮保,將高拱於先帝穆宗駕崩時,在內閣痛哭時的一句憂慮之語:“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擅改進讒於兩宮皇太后之前:“斥太子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使“后妃大驚,太子聞之亦色變”。(《明史·宦官二·馮保傳》)忠臣憂憤之言,成了權奸侵害之據。

升作首輔的張居正,很快忘記了君臣有別,也不知稍微收斂,獨專權柄,幾近震主,結果死後沒過幾天,便被迅速掌權的萬曆帝,下令抄家議罪,褫奪生前所賜的璽書、誥命等一切恩典,並將罪狀頒示天下。如果最後不是迫於朝野的輿論壓力,萬曆帝勢必對張居正進行擬定的開棺鞭屍。

萬曆帝對這位“元輔張先生”,已經恨到了極致。這其中既有萬曆帝的以怨報德,也有張居正的作繭自縛。

2

但是,張居正並沒有被萬曆帝開棺鞭屍!

《明史•張居正傳》記載:“後言者復攻居正不已。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萬曆帝為之輟朝,下諭以九壇祭祀,視同國公兼師傅,贈上柱國,追諡文忠。這已是明朝大臣去世後的最大哀榮。

就在張居正死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張推薦的新任武英殿大學士潘晟。萬曆帝命潘致仕,使之還未入閣上任就遭到罷黜。這是萬曆帝要對前首輔張居正清算的信號。

言官們把矛頭直接指向張居正。神宗下令對張居正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張居正險遭開棺鞭屍,還是萬曆帝最後網開一面。

張居正不失為一位改革大才。無論在朝政處理、財賦改良、經濟繁榮上,還是邊疆治理、民族矛盾、海防防禦上,他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明朝官修的《明神宗實錄》公開承認張居正“受顧命於主少國疑之際,遂居首輔,手攬大政,勸上力守祖宗法度,上亦悉心聽納。十年內海寓肅清,四夷讋服,太倉粟可支數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成君德,抑近幸,嚴考成,綜名實,清郵傳,核地畝,詢經濟之才也”。

"

向敬之

1

張居正生前最後的歲月,可謂是榮耀至極。明神宗萬曆帝即位之初,張居正為顧命大臣之一,但為次輔,然其很快聯合已為司禮秉筆太監的神宗大伴馮保,將首輔高拱扳倒。

張居正成為了新的萬曆首輔,而馮保則榮升司禮掌印太監。張居正雖然厭惡宦官干政,但他不想高拱那般要把司禮監撤除,而是對馮保極盡逢迎之術。

有了馮保在萬曆皇帝和兩宮皇太后跟前尋得支持,張居正在朝堂之上呼風喚雨,不僅獨主內閣十年,而且成為了大明王朝唯一生前由太傅進太師的貴重之人。

萬曆皇帝稱他為“元輔良臣”,有御書為證。

萬曆期待張居正做好輔臣的本分,然張居正利用萬曆年幼,輔政十年,基本掌控了朝廷軍政大權,就連死前還不忘指定了心腹、禮部尚書潘晟入閣做武英殿大學士,作為接班人執行自己的方針政策。

可以說,作為明朝唯一在生前受封太傅、太師雙份頂級殊榮的張居正,是大明王朝最有權勢的內閣輔臣。

威權震主,禍福相依,張居正卻不以為然,致使日益成熟的萬曆帝懷恨在心。

萬曆帝是一個貪權好貨的主,被戶部給事中田大益公開批評“以金錢珠玉為命脈”,但在張居正獨攬大權、代行皇權的陰影下,被逼得敢怒不敢言。

張居正倚仗萬曆生母李太后與掌印太監馮保的支持,主持裁決國家要務,嚴明冷酷。

張居正遭萬曆帝清算,是否真落了個鞭屍滅門?

《萬曆首輔張居正》張居正與李太后劇照,張居正之後為馮遠征版馮保劇照

當初,張居正為扳倒高拱,曾指使與高拱矛盾激烈的馮保,將高拱於先帝穆宗駕崩時,在內閣痛哭時的一句憂慮之語:“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擅改進讒於兩宮皇太后之前:“斥太子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使“后妃大驚,太子聞之亦色變”。(《明史·宦官二·馮保傳》)忠臣憂憤之言,成了權奸侵害之據。

升作首輔的張居正,很快忘記了君臣有別,也不知稍微收斂,獨專權柄,幾近震主,結果死後沒過幾天,便被迅速掌權的萬曆帝,下令抄家議罪,褫奪生前所賜的璽書、誥命等一切恩典,並將罪狀頒示天下。如果最後不是迫於朝野的輿論壓力,萬曆帝勢必對張居正進行擬定的開棺鞭屍。

萬曆帝對這位“元輔張先生”,已經恨到了極致。這其中既有萬曆帝的以怨報德,也有張居正的作繭自縛。

2

但是,張居正並沒有被萬曆帝開棺鞭屍!

《明史•張居正傳》記載:“後言者復攻居正不已。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萬曆帝為之輟朝,下諭以九壇祭祀,視同國公兼師傅,贈上柱國,追諡文忠。這已是明朝大臣去世後的最大哀榮。

就在張居正死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張推薦的新任武英殿大學士潘晟。萬曆帝命潘致仕,使之還未入閣上任就遭到罷黜。這是萬曆帝要對前首輔張居正清算的信號。

言官們把矛頭直接指向張居正。神宗下令對張居正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張居正險遭開棺鞭屍,還是萬曆帝最後網開一面。

張居正不失為一位改革大才。無論在朝政處理、財賦改良、經濟繁榮上,還是邊疆治理、民族矛盾、海防防禦上,他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明朝官修的《明神宗實錄》公開承認張居正“受顧命於主少國疑之際,遂居首輔,手攬大政,勸上力守祖宗法度,上亦悉心聽納。十年內海寓肅清,四夷讋服,太倉粟可支數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成君德,抑近幸,嚴考成,綜名實,清郵傳,核地畝,詢經濟之才也”。

張居正遭萬曆帝清算,是否真落了個鞭屍滅門?

萬曆帝

但是,張居正幹了欺主年少之事。他當國十年,高度集權,實為絕對攬權,充分利用萬曆之母李太后、太監頭子馮保的支持,不但包攬了萬曆帝的軍政大權,而且對年輕的皇帝十分嚴苛,借首輔兼師傅之職苛求萬曆敬畏,如此一來,“威權震主,禍萌驂乘。何怪乎身死未幾,而戮辱隨之”(《明神宗實錄》)。

至於後來萬曆帝同太監張鯨、張誠,言官羊可立等弄出的張居正諸多非法問題,如構陷遼王下獄,侵佔王府財物,那都是打擊張居正的政治需要。畢竟,張居正權力大了,柄政獨專,日益偏恣,也是事實。

3

作為張居正的繼任者,張四維是張居正推薦入內閣的,是否真的逼死了張居正的兒子?

有人提出了質疑。

張四維入閣拜相,是因其本身才智過人、能耐出眾,熟悉朝章、軍務、國賦、人事等,是個難得的全才,深得張居正的賞識。萬曆三年(1575)三月,張居正請增置閣臣,引薦張四維出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張居正不但安排他入閣辦事,而且讓他繼續給年輕的萬曆帝講授經史。

萬曆前十年,張居正為首輔,獨掌大權,幾近震主,張四維雖受倚重,先後晉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主持萬曆大婚,被加少保、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等,但他在張居正的一言堂時代,配合推行一條鞭法等新政,但長期處在窒壓狀態。

他不是張居正的人。他最初嶄露頭角,還是仰仗張居正的頭號政敵高拱的舉薦。張居正看好申時行,視為理想的接班人,於萬曆六年三月回家葬父臨行前,將其由吏部右侍郎升為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張居正彌留之際,又答應馮保違規地以首輔推引潘晟入閣。馮保想把這個與自己有師誼的潘晟舉為首輔。

張居正死後,萬曆帝命張四維為首輔。張四維一改張居正時代的繁苛制度,以寬仁行政,並使受張居正排擠或罷官的重要人物復職。

張四維為人還算耿直,反對太監馮保要封己為伯爵,遭到誹謗攻擊,同時他又諫阻大權在握的萬曆帝要責罰延誤貢金日期的雲南地方官、詔取雲南舊貯礦銀二十萬兩和江西制精巧陶瓷器物十餘萬件。

張居正長子張敬修死於萬曆十一年。張四維為首輔,但執行者為協助萬曆帝要徹底清算馮保、張居正的太監張誠、張鯨。萬曆帝好貨,二張太監慫恿他先抄了馮保的家,收穫頗豐,繼而二張慫恿萬曆帝朝張居正的江陵老家,只抄得黃金萬兩和白銀十餘萬兩,比預計的要少很多。張誠交不了差,於是抓了張敬修拷問,硬逼他承認還有三十多萬兩白銀,分別藏於曾省吾、王篆、傅作舟等人家中,累及無辜。

張敬修為逃刑而誣告他人,自知湊不齊還會被追責,於是上吊自殺了。

張四維作為張居正的老同事,又得於張居正援引入閣,卻沒有站出來為張家說話,一是為了自保避嫌,二是洩憤作壁上觀。

"

向敬之

1

張居正生前最後的歲月,可謂是榮耀至極。明神宗萬曆帝即位之初,張居正為顧命大臣之一,但為次輔,然其很快聯合已為司禮秉筆太監的神宗大伴馮保,將首輔高拱扳倒。

張居正成為了新的萬曆首輔,而馮保則榮升司禮掌印太監。張居正雖然厭惡宦官干政,但他不想高拱那般要把司禮監撤除,而是對馮保極盡逢迎之術。

有了馮保在萬曆皇帝和兩宮皇太后跟前尋得支持,張居正在朝堂之上呼風喚雨,不僅獨主內閣十年,而且成為了大明王朝唯一生前由太傅進太師的貴重之人。

萬曆皇帝稱他為“元輔良臣”,有御書為證。

萬曆期待張居正做好輔臣的本分,然張居正利用萬曆年幼,輔政十年,基本掌控了朝廷軍政大權,就連死前還不忘指定了心腹、禮部尚書潘晟入閣做武英殿大學士,作為接班人執行自己的方針政策。

可以說,作為明朝唯一在生前受封太傅、太師雙份頂級殊榮的張居正,是大明王朝最有權勢的內閣輔臣。

威權震主,禍福相依,張居正卻不以為然,致使日益成熟的萬曆帝懷恨在心。

萬曆帝是一個貪權好貨的主,被戶部給事中田大益公開批評“以金錢珠玉為命脈”,但在張居正獨攬大權、代行皇權的陰影下,被逼得敢怒不敢言。

張居正倚仗萬曆生母李太后與掌印太監馮保的支持,主持裁決國家要務,嚴明冷酷。

張居正遭萬曆帝清算,是否真落了個鞭屍滅門?

《萬曆首輔張居正》張居正與李太后劇照,張居正之後為馮遠征版馮保劇照

當初,張居正為扳倒高拱,曾指使與高拱矛盾激烈的馮保,將高拱於先帝穆宗駕崩時,在內閣痛哭時的一句憂慮之語:“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擅改進讒於兩宮皇太后之前:“斥太子為十歲孩子,如何作人主。”使“后妃大驚,太子聞之亦色變”。(《明史·宦官二·馮保傳》)忠臣憂憤之言,成了權奸侵害之據。

升作首輔的張居正,很快忘記了君臣有別,也不知稍微收斂,獨專權柄,幾近震主,結果死後沒過幾天,便被迅速掌權的萬曆帝,下令抄家議罪,褫奪生前所賜的璽書、誥命等一切恩典,並將罪狀頒示天下。如果最後不是迫於朝野的輿論壓力,萬曆帝勢必對張居正進行擬定的開棺鞭屍。

萬曆帝對這位“元輔張先生”,已經恨到了極致。這其中既有萬曆帝的以怨報德,也有張居正的作繭自縛。

2

但是,張居正並沒有被萬曆帝開棺鞭屍!

《明史•張居正傳》記載:“後言者復攻居正不已。詔盡削居正官秩,奪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謂當剖棺戮死而姑免之。”

萬曆十年六月二十日,張居正病逝,萬曆帝為之輟朝,下諭以九壇祭祀,視同國公兼師傅,贈上柱國,追諡文忠。這已是明朝大臣去世後的最大哀榮。

就在張居正死後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張推薦的新任武英殿大學士潘晟。萬曆帝命潘致仕,使之還未入閣上任就遭到罷黜。這是萬曆帝要對前首輔張居正清算的信號。

言官們把矛頭直接指向張居正。神宗下令對張居正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張居正險遭開棺鞭屍,還是萬曆帝最後網開一面。

張居正不失為一位改革大才。無論在朝政處理、財賦改良、經濟繁榮上,還是邊疆治理、民族矛盾、海防防禦上,他的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明朝官修的《明神宗實錄》公開承認張居正“受顧命於主少國疑之際,遂居首輔,手攬大政,勸上力守祖宗法度,上亦悉心聽納。十年內海寓肅清,四夷讋服,太倉粟可支數年,冏寺積金至四百餘萬,成君德,抑近幸,嚴考成,綜名實,清郵傳,核地畝,詢經濟之才也”。

張居正遭萬曆帝清算,是否真落了個鞭屍滅門?

萬曆帝

但是,張居正幹了欺主年少之事。他當國十年,高度集權,實為絕對攬權,充分利用萬曆之母李太后、太監頭子馮保的支持,不但包攬了萬曆帝的軍政大權,而且對年輕的皇帝十分嚴苛,借首輔兼師傅之職苛求萬曆敬畏,如此一來,“威權震主,禍萌驂乘。何怪乎身死未幾,而戮辱隨之”(《明神宗實錄》)。

至於後來萬曆帝同太監張鯨、張誠,言官羊可立等弄出的張居正諸多非法問題,如構陷遼王下獄,侵佔王府財物,那都是打擊張居正的政治需要。畢竟,張居正權力大了,柄政獨專,日益偏恣,也是事實。

3

作為張居正的繼任者,張四維是張居正推薦入內閣的,是否真的逼死了張居正的兒子?

有人提出了質疑。

張四維入閣拜相,是因其本身才智過人、能耐出眾,熟悉朝章、軍務、國賦、人事等,是個難得的全才,深得張居正的賞識。萬曆三年(1575)三月,張居正請增置閣臣,引薦張四維出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預機務。張居正不但安排他入閣辦事,而且讓他繼續給年輕的萬曆帝講授經史。

萬曆前十年,張居正為首輔,獨掌大權,幾近震主,張四維雖受倚重,先後晉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主持萬曆大婚,被加少保、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等,但他在張居正的一言堂時代,配合推行一條鞭法等新政,但長期處在窒壓狀態。

他不是張居正的人。他最初嶄露頭角,還是仰仗張居正的頭號政敵高拱的舉薦。張居正看好申時行,視為理想的接班人,於萬曆六年三月回家葬父臨行前,將其由吏部右侍郎升為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參預機務。張居正彌留之際,又答應馮保違規地以首輔推引潘晟入閣。馮保想把這個與自己有師誼的潘晟舉為首輔。

張居正死後,萬曆帝命張四維為首輔。張四維一改張居正時代的繁苛制度,以寬仁行政,並使受張居正排擠或罷官的重要人物復職。

張四維為人還算耿直,反對太監馮保要封己為伯爵,遭到誹謗攻擊,同時他又諫阻大權在握的萬曆帝要責罰延誤貢金日期的雲南地方官、詔取雲南舊貯礦銀二十萬兩和江西制精巧陶瓷器物十餘萬件。

張居正長子張敬修死於萬曆十一年。張四維為首輔,但執行者為協助萬曆帝要徹底清算馮保、張居正的太監張誠、張鯨。萬曆帝好貨,二張太監慫恿他先抄了馮保的家,收穫頗豐,繼而二張慫恿萬曆帝朝張居正的江陵老家,只抄得黃金萬兩和白銀十餘萬兩,比預計的要少很多。張誠交不了差,於是抓了張敬修拷問,硬逼他承認還有三十多萬兩白銀,分別藏於曾省吾、王篆、傅作舟等人家中,累及無辜。

張敬修為逃刑而誣告他人,自知湊不齊還會被追責,於是上吊自殺了。

張四維作為張居正的老同事,又得於張居正援引入閣,卻沒有站出來為張家說話,一是為了自保避嫌,二是洩憤作壁上觀。

張居正遭萬曆帝清算,是否真落了個鞭屍滅門?

張四維

至於傳說中張居正死後,被抄家滅門,也只說對了一半。

被抄家是實,但沒有被滅族。

言官紛紛彈劾張居正,萬曆帝下令抄家,並削盡其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還差點開棺鞭屍。萬曆帝命刑部右侍郎丘橓前往張居正老家荊州抄家。

荊州太守下令,先期錄好多少人口,封鎖出口,在欽差還沒到來,就私自做主,將其子女驅趕到空房子裡,餓死十餘人。

長子張敬修死於自殺。

次子張嗣修被流放雷陽。

三子張懋修投井自殺未遂,又絕食又不死,被髮配邊疆。

四子張簡修被貶為庶民。

五子張允修活到了崇禎十七年,因張獻忠攻陷荊州,誓死不從而自盡。

六子張靜修被送至應城避難,後娶妻生子,以舂米身份遮掩,至康熙朝已發展成米商大戶。

其弟和幾個孫子,都只被流放,而沒有砍頭。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