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首發頭條。

漳河水, 九十九道灣, 層層樹,重重山, 層層綠樹重重霧, 重重高山雲斷路。

這就是漳河。一路流淌,一路峰迴路轉,切割於太行山間,流淌在華北平原,最終溶進海河匯入渤海。

人文潞澤:你所不知道的漳河之鄉,海河之源-山西長治

《海河志》裡說,從河源唯遠的原則來看,位於山西東南部太行山的上黨地區,無疑是海河的源頭。

上黨境內的三股活水呈扇形分佈在北源長子發鳩山、西源沁縣安高嶺、榆社西河口,溪流遍佈,匯合成濁漳河流淌全境,最終在河北涉縣與自晉中北部山區發源並流經本區域黎城的清漳河匯合成漳。

漳河,源起太行山麓,流經山西、河南、河北三省四市二十一縣區,作為海河正源,它擁有海河最長的河道,全長439公里,流域面積達到1.82萬平方公里。

人文潞澤:你所不知道的漳河之鄉,海河之源-山西長治

而作為中國七大江河之一的海河水系,涵蓋晉冀京津,輻射形成懸河不再匯入水脈的黃河下游的河南北部、山東西北部,是中國自元、明、清至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而海河源頭的上黨地區,地勢高險,自古為戰略要地之地,境內主要有長治盆地、晉城盆地兩塊盆地,兩盆地依丹朱嶺、羊頭山和發鳩山等山脈為界(澤潞兩郡的傳統界山)。狄子奇《國策地名考》曰“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其意即此。

人文潞澤:你所不知道的漳河之鄉,海河之源-山西長治

蘇軾譽“上黨從來天下脊”,這裡的上黨就是處於古遼、潞、沁、澤的中心位置的路州長治。

濁漳河環繞全境,濁漳河在市域內長229千米,流域面積為11 741平方千米,其中南源流域面積3 580平方千米,西源流域面積1 669平方千米,北源流域面積3 797平方千米,幹流流域面積2 695平方千米。清漳河穿越境內黎城東南部而過。

境內有華北第二大泉域辛安泉和湖泊遍佈的北方水城沁縣,這是名副其實的海河之源、漳河之鄉。

在濁漳河的三支源頭水系中還分佈著了三座大型水庫:南源潞州區東山西水的漳澤水庫、西源襄垣的後灣水庫、北源武鄉的關河水庫。

這三座水庫由於濁漳河的活水,成為山水長治的重要組成,讓長治這個北方城市充滿江南的靈動。水滋潤了宜人的氣候,而氣候又催生了森林綠地,形成了適宜居住的氣溫。因此被譽為北方中的南方,南方中的北方。

人文潞澤:你所不知道的漳河之鄉,海河之源-山西長治

濁漳河如其名,源於山間,沖刷於長治盆地的河灘谷地,蜿蜒於十二個縣區的丘陵和黃土覆蓋山區,不經意間挾帶著大量泥沙,從平順候壁太行絕崖間入涉縣和源於晉中北部幹石山區的清漳河,在合漳匯流後,扎入華北平原,溶入中原大地。河分冀豫,遠界齊魯,於津門碣石北而歸注渤海,而被稱為小黃河。

這條源於上黨的河流,不經意間佑證了古人的一句話:”得上黨而望中原”。

事實上,無論是山川河流的走向分佈,還是歷史上軍事戰略上的部署,無不在印證著“得上黨而望中原”不是簡單的一句話而有著深刻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確實,無論是春秋戰國時代秦趙之戰,還是三國時期曹孟德兩度太行山征戰,無不說明了上黨這塊高地的在歷史擇局關鍵時刻的戰略性。

神農嘗草、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精衛填海,這一篇篇奠定中華文明基礎的社話傳說都起源於這裡,無不說明這方土地的歷史深厚。

也許,上古時期的先民們在洪水退後的一個時期就隨漳河沿流而下太行山,在中原地區枝開葉散。進,可下中原,開建基業;退,可入太行山區依天險,休生養息。

於是,就有了殺神白起為杜絕趙國東山再起,坑殺三十萬趙國軍民;一代梟雄曹操兩上太行山征伐力破壺關城。

即使兩千多年後,站在長平古戰場遺址看看那累累白骨,那種悲壯和慘烈油然而生;再讀曹操的樂府詩:“”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不由得感嘆,無論古今,儘管跨越將近兩千年,太行山在軍事家和政治家眼裡的地位都出奇的一致。

要不,怎麼會有近代八路軍總部駐紮在上黨盆地,漳河之釁,在太行山區開闢敵後根據地,進行保家衛國抗日大生產了,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軍民魚水情的故事。

八路軍在毛主席說的這個有米有魚的好地方,扼守上黨,相後建立了晉察冀邊區和晉魯豫抗日根據地,拱衛呂梁山南側黃河彼岸的延安,牽制平津。多年後,沿漳河下涉縣,入邯鄲,攻冀豫,進平津,從而解放全中國。

“得上黨者望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共和國的建立和人民軍隊的壯大成長的歷程,再一次的驗證了上黨高地的重要和古人的前瞻以及智慧。

與外地人聊天,一說起山西,他們第一印象就是是個煤炭大省,感覺除了大同雲岡石窟、平遙古城和一些深宅大院就是那公路上連綿不絕的拉煤車。

他們忘了曾經有四個字概括了山西,展現了山西在歷史上的絕代風華,濃縮了山西的山川地理環境和人文歷史。

這四個字就是“表裡山河”。表裡山河,透露著一種山河的不經意間的磅礴和人文內斂的霸氣。

西側的呂梁山隨黃河山水相間,無論是那鯉魚跳龍門的黃河龍門還是那天下黃河第一灣的老牛灣,都無時不刻的證明著山西與黃河文化的一脈相承;五嶽中的北嶽恆山屹立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臺山並存,都在彰顯著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的山西在中華精神信仰中的圖騰地位;東側巍峨太行山水傲視千里中原,深藏在深山的古建民居無不展示著山西曾經的富足。

呂梁、太行兩山夾一汾河,這表裡山河的背後就是那皇天后土的凝重。

人文潞澤:你所不知道的漳河之鄉,海河之源-山西長治

煤遮蔽了近代山西的眼,也給外界帶來一個假象,那就是山西的輸出的只有煤,造成意識上的膚淺。但從晉東南長治,這個中國第四產煤市來看,輸出的不僅僅只有煤、還有那水,無形中支援著山下河南豫西的發展,在無奈中看著山西與山下河南、河北的差距一天天加大。

長治在北方是個相對富水區,河流全部外流,境內的大型水庫都集中在上世紀的五十年代末期建立。天下第一渠林州紅旗渠的渠首在長治市平順縣。本世紀初,北京大旱甚至通過漳澤水庫調水到河北最後輸水到官廳水庫解首都之渴。

這個藏山蘊水的好地方,不缺人文也不缺古蹟。不管是在太行山大峽谷還是沿漳河逆流而上,古建民居隨處可見。從後唐到元明歷代古建薈萃可見,天台奄.、金燈寺、法興寺、崇慶寺隨便一個,都在中國建築史界如雷貫耳。也難怪,畢竟晉東南集中了中國現存宋遼金古建的百分之五十,還不算那隨處可見的明清古建。

人文潞澤:你所不知道的漳河之鄉,海河之源-山西長治

深山藏古寺,古寺伴老村。倚臨漳河,沿河村名帶漳的村莊比比皆是。從源頭太行山上山西境內到河南、河北沿漳河的一系列漳源、臨漳、交漳、漳移等帶漳或重名的村莊,都在字面上透露出和漳河的關係,一衣帶水、相生相息。

無論在歷史上,還是改革開放以前,山西的富足都是山下河南、山東甚至南方江淮流域江蘇、安徽在災荒年逃荒的首選。在山西,尤其長治,有的縣甚至三分之一是山東人、三分之一是河南人。這也是漳河之源在災難中,對漳河流域沿途人民的容納。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後期,源於水系,漳河和海河終於有了再一次的真正的文化和地理交集。隨著建設三線建設,隨著太行鋸業和省建三公司從渤海之濱的天津搬遷到長治,大批天津人的湧入太行山這個小城,給海河之源的長治帶來不少活力和文化碰撞。

那個時候,長治無論是元宵街頭文藝匯演還是新春職工展演,都少不了幾場帶津味普通話的節目。有些文化程度高的津門兒女甚至走上當地講臺為學生解惑授課傳播知識,直接提高了長治的教育質量。

當講到“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這些來自海河之畔的老師們總喜歡說,長治和天津的關係無論在時空上還是地理上都隔絕不斷,不說什麼,只要城東邊的那個漳澤水庫一潰壩,遭殃的肯定是天津。

到底能不能把天津城淹沒掉,學生們不探究。但這個說法卻不知不覺的消除了普通話與長治土話存在隔膜拉進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更讓處於遠方海河的那天津在模糊中變的清晰。

隨著時間的擴散,天津包子和天津大麻花也成為長治八一廣場和長北太鋸廠周圍的一種常見小吃,搭配著本土的豆漿、豆沫和小米粥,成為街頭一景,這也算是海河文化和漳河文化的一種融合。

這種現象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煤炭經濟的一支獨大,其他產業的衰敗,慢慢的省建、太鋸進入了一個停滯期,不少天津人都離開了長治,就是有些沒有離開的也基本以老年人為主。

但是,無論是長治還是曾經在長治生活過的天津人,相信對他們來說,曾經的同事、同學都是記憶中不會忘記的一個組成,是生命中不可磨滅的一個階段。

人文潞澤:你所不知道的漳河之鄉,海河之源-山西長治

濁漳河在長治有三股源頭水系,無獨偶巧,鐵老大在長治也是兵分三家。沁縣新店以北歸太原鐵路局,新店以南歸鄭州鐵路局,而新店往南長治北站向東北長邯鐵路又歸北京鐵路局。城市不大,卻是三家鐵路局交匯之地,可以了吧,應該被重視吧。

然而,劣勢恰恰是三家鐵路局,處在三家鐵路局末梢,又偏離山西南北主軸,位置在東南,長治於是成了奶奶不疼、姥姥不愛的地方。太局顧不住、北局顧不了、鄭局顧不上,造成客運火車沒幾趟。

無論太局還北局運行到長治,只有進鄭局管線進河南到鄭州大動脈才能南下。鄭局沒有路圖,太局、北局也乾瞪眼,再加上長治地處晉東南山區,不在這兩家主路上所以這兩家鐵路局一個顧不住、一個顧不了。

那鄭州鐵路局的顧不上呢?長治地區的長治北火車站是鄭州鐵路局管段內的第一貨物大站,年發運量佔到整個鄭州鐵路局的七成。晉東南彈丸之地能佔這麼大的比例也就是意味著通往河南這條鐵路基本以貨運為主,為保證貨物發運量只能壓縮客運線路來讓路。所以說鄭局顧不上,忙著發煤呢,畢竟山西五大煤企集團晉東南就有兩個,還不說其他動輒百萬噸起點的煤礦。

人文潞澤:你所不知道的漳河之鄉,海河之源-山西長治

出晉難,入京更難。所以就出現了當年勞模申紀蘭大姐在全國人代會上呼籲為老區長治開通一趟入京列車的提案。幾經周折提案終於實現,進京雖然得繞行但改變了長治、晉城兩地一到冬天下雪就成孤島的窘境,拉進了長治與首都的距離,促進了兩地人員的流動,帶來了文化物質的交流。

與京有通達,與津更不能缺,畢竟,漳河和海河的淵源不可滅。長治到天津的列車運行多年,在潞城那個小站默默發車。之所以這樣說,相對長治火車站、長治北站,大部分人都不會想到這個小站,甚至不會知道它的存在。相對鄭州局的攫取,北京鐵路局能開通這樣一條線路不能不說仁義之極了。

還好,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終於規劃了經過太焦高鐵。去鄭州由四個小時縮短為兩個小時,到太原縮短為一個小時,拉進了長治與這兩個省會城市的距離。雖然現在還在建設中,但對於這個太行山區的城市來說,總算是有了可以期待的一天。

人文潞澤:你所不知道的漳河之鄉,海河之源-山西長治

然而,隨著預定2020年的太焦高鐵通車,山西省近期也規劃出臺發佈了《山西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出省煤炭、焦炭基本實現鐵路運輸。如果這一方案明年一旦執行到位,就意味著在高鐵通車後普通鐵路的客運再一次被壓縮,旅客出行選擇減少。

山西作為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環保治理治理壓力大,作為煤炭大省出臺這一政策也在所當然。但這一政策對山西煤礦周圍農村養車專業和銜生的修理相關行業都是個打擊。畢竟,煤礦除了直接給政府貢獻稅收和解決就業以外,能帶動當地經濟的就是煤炭地銷跨省運輸,從而通過運輸行業造福一方帶活一片。如今,隨著這一辦案的遠期實施,汽車運輸行業的這塊蛋糕也岌岌可危。

畢竟,這座城市因水而興,因煤而盛。

無論古今,漳河水都在嘩嘩的流過,流進了歷史。源頭一舉一動,如同大洋彼岸那隻扇著翅膀引起太平洋颶風的蝴蝶,一氣息、一舉動都與中下流息息相關。

作為海河之源,更是京津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2+26”城市)的環保治理城市之一的長治,相信在國家環境保護的高壓政策下,隨著環境治理在各方面的縱向推進和橫向保護,希望未來天會更藍,水會更綠!再現表裡山河中的溫潤如玉的醉美潞府。

清晨天, 雲霞紅紅豔, 豔豔紅天掉在河裡面, 漳水染成桃花片, 唱一道小曲過漳河沿。
人文潞澤:你所不知道的漳河之鄉,海河之源-山西長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