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醫生曾斷言,她活不過28歲。如今已64歲的她依舊笑容滿面,美麗優雅。她是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主席、中國殘奧委員會主席。她是張海迪,她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20世紀80年代張海迪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到處傳揚。這位三分之二軀體失去知覺而不向命運屈服的姑娘,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的勇士,幾十年來,學醫救人、寫小說、畫油畫、拍電視、唱歌、讀碩士……一系列常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張海迪做到了。聰慧的頭腦,燦爛的笑容,堅忍與激情——張海迪深深地打動了一代代的青年,她作為偶像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

"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醫生曾斷言,她活不過28歲。如今已64歲的她依舊笑容滿面,美麗優雅。她是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主席、中國殘奧委員會主席。她是張海迪,她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20世紀80年代張海迪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到處傳揚。這位三分之二軀體失去知覺而不向命運屈服的姑娘,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的勇士,幾十年來,學醫救人、寫小說、畫油畫、拍電視、唱歌、讀碩士……一系列常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張海迪做到了。聰慧的頭腦,燦爛的笑容,堅忍與激情——張海迪深深地打動了一代代的青年,她作為偶像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簡介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沒有沮喪,沒有沉淪,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做鬥爭,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著病痛,精益求精地進行著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已超過100萬字.

她是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從2008年起當選中國殘聯主席、她是全國政協委員,2012年她獲“亞太殘疾人權利領袖獎”,2019年她被評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聞人物”。

農村“名醫”

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她先後讀完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鍼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覆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有一位耿大爺,他不能說話,並癱瘓了很多年,一直沒有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

她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醫生曾斷言,她活不過28歲。如今已64歲的她依舊笑容滿面,美麗優雅。她是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主席、中國殘奧委員會主席。她是張海迪,她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20世紀80年代張海迪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到處傳揚。這位三分之二軀體失去知覺而不向命運屈服的姑娘,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的勇士,幾十年來,學醫救人、寫小說、畫油畫、拍電視、唱歌、讀碩士……一系列常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張海迪做到了。聰慧的頭腦,燦爛的笑容,堅忍與激情——張海迪深深地打動了一代代的青年,她作為偶像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簡介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沒有沮喪,沒有沉淪,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做鬥爭,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著病痛,精益求精地進行著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已超過100萬字.

她是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從2008年起當選中國殘聯主席、她是全國政協委員,2012年她獲“亞太殘疾人權利領袖獎”,2019年她被評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聞人物”。

農村“名醫”

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她先後讀完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鍼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覆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有一位耿大爺,他不能說話,並癱瘓了很多年,一直沒有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

她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學習與創作

張海迪身患高位截癱,而她在病床上,擁有一顆不屈的靈魂,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張海迪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4國語言,併成功的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她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宣傳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的故事。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1983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醫生曾斷言,她活不過28歲。如今已64歲的她依舊笑容滿面,美麗優雅。她是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主席、中國殘奧委員會主席。她是張海迪,她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20世紀80年代張海迪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到處傳揚。這位三分之二軀體失去知覺而不向命運屈服的姑娘,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的勇士,幾十年來,學醫救人、寫小說、畫油畫、拍電視、唱歌、讀碩士……一系列常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張海迪做到了。聰慧的頭腦,燦爛的笑容,堅忍與激情——張海迪深深地打動了一代代的青年,她作為偶像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簡介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沒有沮喪,沒有沉淪,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做鬥爭,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著病痛,精益求精地進行著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已超過100萬字.

她是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從2008年起當選中國殘聯主席、她是全國政協委員,2012年她獲“亞太殘疾人權利領袖獎”,2019年她被評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聞人物”。

農村“名醫”

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她先後讀完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鍼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覆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有一位耿大爺,他不能說話,並癱瘓了很多年,一直沒有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

她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學習與創作

張海迪身患高位截癱,而她在病床上,擁有一顆不屈的靈魂,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張海迪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4國語言,併成功的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她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宣傳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的故事。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1983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1991 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裡的殘疾人問題》。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詢本身當做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了一條道路。

她先後出版了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投身公益事業

當年出現在教科書裡身殘志堅、被稱為當代“輪椅上的保爾”的小姑娘,那個心無旁騖專心寫作翻譯的作家,已連續多屆擔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主席、中國殘奧委員會主席。張海迪說:“三十多年以來,我被大家知道了名字,但是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普通,又平凡的人,我與大家,當然是過去,唯一不同的,我的名字偶然被記者知道,印成了鉛字而已,但是我該怎麼工作,怎麼學習,我一直在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沒有什麼特別,如果說我要是跟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因為我殘疾而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努力是一樣的,參與社會生活的願望是一樣的,為很多很多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服務,這樣的夢想也是一樣的。”

“一個人身體部分殘疾並不意味著他失去所有的能力,殘疾人身上是具有很大潛力的,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殘疾人創造了生活的奇蹟。”張海迪說:“殘疾不是哪一個人的痛苦,它是千萬個家庭的痛苦。殘疾人事業就是要幫助殘疾人解除這些痛苦。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使殘疾人看到了希望。”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餘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醫生曾斷言,她活不過28歲。如今已64歲的她依舊笑容滿面,美麗優雅。她是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殘聯主席、中國殘奧委員會主席。她是張海迪,她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20世紀80年代張海迪的名字在神州大地到處傳揚。這位三分之二軀體失去知覺而不向命運屈服的姑娘,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來”的勇士,幾十年來,學醫救人、寫小說、畫油畫、拍電視、唱歌、讀碩士……一系列常人都無法做到的事情,張海迪做到了。聰慧的頭腦,燦爛的笑容,堅忍與激情——張海迪深深地打動了一代代的青年,她作為偶像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簡介

張海迪,1955年秋天在濟南出生。5歲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到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在家自學完中學課程。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沒有沮喪,沒有沉淪,以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做鬥爭,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她以頑強的毅力克服著病痛,精益求精地進行著創作,執著地為文學而戰。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已超過100萬字.

她是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從2008年起當選中國殘聯主席、她是全國政協委員,2012年她獲“亞太殘疾人權利領袖獎”,2019年她被評為“2018年度十大女性新聞人物”。

農村“名醫”

1970年,她15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小學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她先後讀完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鍼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覆練習扎針。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有一位耿大爺,他不能說話,並癱瘓了很多年,一直沒有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

她說:“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學習與創作

張海迪身患高位截癱,而她在病床上,擁有一顆不屈的靈魂,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張海迪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4國語言,併成功的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她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麗貝卡在新學校》、《小米勒旅行記》、《莫多克——一頭大象的真實故事》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宣傳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的故事。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1983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1991 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裡的殘疾人問題》。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詢本身當做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了一條道路。

她先後出版了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絕頂》。散文集《鴻雁快快飛》、《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投身公益事業

當年出現在教科書裡身殘志堅、被稱為當代“輪椅上的保爾”的小姑娘,那個心無旁騖專心寫作翻譯的作家,已連續多屆擔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主席、中國殘奧委員會主席。張海迪說:“三十多年以來,我被大家知道了名字,但是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普通,又平凡的人,我與大家,當然是過去,唯一不同的,我的名字偶然被記者知道,印成了鉛字而已,但是我該怎麼工作,怎麼學習,我一直在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沒有什麼特別,如果說我要是跟大家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因為我殘疾而坐在輪椅上,其他的努力是一樣的,參與社會生活的願望是一樣的,為很多很多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服務,這樣的夢想也是一樣的。”

“一個人身體部分殘疾並不意味著他失去所有的能力,殘疾人身上是具有很大潛力的,這些年我們看到很多殘疾人創造了生活的奇蹟。”張海迪說:“殘疾不是哪一個人的痛苦,它是千萬個家庭的痛苦。殘疾人事業就是要幫助殘疾人解除這些痛苦。殘疾人事業的發展,使殘疾人看到了希望。”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小學,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餘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持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美麗的張海迪

作文切入點

1、直面厄運,身殘志堅

2、熱愛學習,自學成才

3、為人低調、謙虛

4、服務大眾,無私奉獻

親愛的朋友們,與全身三分之二陷於癱瘓的張海迪相比,我們遇到的困難、受到的挫折算得了什麼?與她創造的奇蹟取得的成就相比,我們在生活中的抗爭又何足掛齒?在學習與工作方面、在自強自立與奉獻社會方面,我們應怎樣向堅強美麗的張海迪女士學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