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迪最關心的8件事,殘疾人兩項補貼排第5位

張海迪 大數據 撫殘之心 2018-12-04


張海迪最關心的8件事,殘疾人兩項補貼排第5位


“當代保爾”張海迪的故事,多年來在中國一直家喻戶曉。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還從1998年至今擔任了5屆全國政協委員,並在今年第三次當選全國政協常委。多年來,她以極大的熱情和執著,履行政協委員職責,積極為殘疾人事業建言獻策。

“作為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我曾多次就殘疾人問題提交過提案,看到有的提案得到落實,為殘疾人解決了實際問題,我真的特別高興。”張海迪說。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這位老政協委員,聽聽她履職背後的故事。

1998年3月,張海迪開始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她深知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因為她的背後,有幾千萬殘疾人的期盼。作為一名殘疾女性,她更懂得殘疾帶來的苦與痛。

張海迪最關心的8件事,殘疾人兩項補貼排第5位

只有建設好無障礙環境,殘疾人才能走進廣闊的生活天地

張海迪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她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後寫的第一個提案,就與殘疾人有關。“那時候我來北京開會,上下火車都有臺階,很不方便,開會駐地衛生間的門很窄,輪椅推不進去。作為一名殘疾人,我深切地感受到殘疾人蔘與社會生活的困難,只有建設好無障礙環境,殘疾人才能走進廣闊的生活天地。”張海迪說,因此,她當時寫的第一個提案就是《關於在機場、車站、碼頭建設無障礙設施》。轉眼20多年過去了,今天各地的無障礙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機場、車站等都有無障礙設施,還有3400餘輛動車組設置了殘疾人專座。

“其實,第一次寫提案的時候也不知道該怎麼寫,當時就憑著自己的所見所聞一遍遍地寫,有時候一寫就寫到天亮。”張海迪說,“事實證明,帶著感情寫、帶著真實的感受寫,才能寫出好提案。”

張海迪最關心的8件事,殘疾人兩項補貼排第5位

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提案,一提就是10年

在張海迪看來,“政協會議是能夠發出殘疾人心聲的地方”。從1998年提出第一份關於殘疾人的提案開始,她一口氣提了一系列與殘疾人相關的提案。1999年,張海迪提交了《關於殘疾人駕駛機動車輛的提案》;2000年,又提交了《關於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提案》;2001年,張海迪再一次提交了《關於允許有能力的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提案》,並且作了大會發言。這一系列關於推動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提案,她一提就是10年。

這個提案源自她的一次出國訪問經歷。有一次,張海迪去國外訪問,其間,一個殘疾人工場的工場長開車帶她去參觀。上車後,工場長對她說:“海迪,我和你一樣,也是脊髓損傷者。”她這才發現,原來工場長也是殘疾人。這對她觸動很大。回國後,她一直在反思,為什麼殘疾人就不能開車呢?殘疾人應該擁有與健康人一樣的權利。既然外國能做到讓殘疾人開車,中國也應該能做到。

隨著中國相關技術和條件的成熟,並經過反覆論證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2009年底,公安部發布了《關於修改〈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的決定》,其中涉及殘疾人駕駛汽車的17條,進一步放寬了申請駕駛證的身體條件,在配備了輔助設施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右下肢和雙下肢殘疾、手指有殘缺、聽力有障礙等三類人員申領駕駛證。新規定已於2010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目前,全國已經有8萬多名殘疾人領取了機動車駕駛證。

多年前,張海迪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在想10年後,當回想今天為此所作的努力,也許會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個時候殘疾人駕駛汽車一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今天,她的夢想已經實現了。“我始終對殘疾人事業發展充滿信心,因為社會在進步,我相信殘疾人的生活一定會好起來。” 張海迪說。

有些調研過的地方還應回訪,今年去了明年再去,看變化、發現問題

“作為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常常需要面對群眾最迫切的需求,最重要的就是密切聯繫群眾,深入生活,瞭解群眾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什麼問題。”張海迪說,這對委員來說,就要多思考,讓每一份提案都有分量,盡力去解決問題。尤其是在去基層調研的時候,“一定要深入細緻,不能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有些調研過的地方還應回訪,今年去了明年再去,要看變化,發現存在的問題,再解決問題。”

為8500萬殘疾人服務,精準的數字是重要的基礎

如今,隨著各領域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的興起,大數據建設日益成為殘疾人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為8500萬殘疾人服務,精準的數字是重要的基礎,“只有數據精準了,才能做到精準服務”。2013年7月,張海迪到基層調研,就提出要重視大數據在殘疾人工作中的研究和應用,讓科技進步惠及殘疾人事業,為改善殘疾人的生活狀況服務。經過呼籲,在各方支持下,中國殘聯從2013年開始建立殘疾人的大數據,目前已建立了3400多萬持證殘疾人的數據庫。

呼籲建立貧困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的護理補貼

2015年,全國政協舉辦關於殘疾人福利保障的雙週協商座談會,張海迪等委員呼籲建立貧困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的護理補貼。當年9月,國務院《關於全面建立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的意見》正式印發,第一次在國家層面建立殘疾人福利補貼制度。《意見》自2016年1月1日全面實施以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發放工作已基本實現區縣全覆蓋,兩項補貼已惠及殘疾人2100多萬人次,2017年全年發放近250億元。在這項工作中,大數據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度殘疾人託養是張海迪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重度殘疾人託養是張海迪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為了解殘疾人託養工作,張海迪經常到基層調研情況。“有一次我到大慶調研,看到一位90多歲的老人,精神很好,我伸手摸了摸他的手指縫和腳趾縫,發現都是乾爽清潔的,這才放心。”張海迪說,“手指縫和腳趾縫都乾爽清潔了,才證明老人被照料得很好,說明老人是幸福而有尊嚴地活著。很多時候,調研要注意看這些細節,真實情況往往反映在細節裡。”

在殘疾人事業中,康復治療是重中之重

張海迪認為,在殘疾人事業中,康復治療是重中之重。“有一次我在湖南湘雅醫院調研,看見上百個孩子在一起接受康復治療,後來每當想到那些腦癱孩子渴望的眼神,想到他們親人急切的心情,我總是內心不安。”張海迪說,“我總是希望能盡更多的努力,讓更多的殘疾孩子能得到更好的康復幫助。對他們而言,搶救性康復尤為重要,越早康復,孩子們的希望就越大。”

經過調研,張海迪認為,先進的康復技術和輔助器具可以幫助殘疾人恢復或替代失去的部分功能,為他們融入社會創造條件。但是,康復是一項科技含量很高、涉及多學科的複雜工程。而目前,國內的康復專業人才非常缺乏,殘疾人康復費用也沒有充分納入現有的醫療保險等制度。這就導致殘疾人康復服務覆蓋率較低,能得到基本康復服務的殘疾人還很少,現有的康復服務很難滿足需求。

為此,張海迪把很多精力投入到解決當前最迫在眉睫的殘疾人康復專業人才培養問題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殘疾康復服務’的任務,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不但要建立完善的康復設施,還要加快人才培養。”張海迪說,這些年,各地新建了很多康復機構,但是很多設施建好了,卻沒有很好地利用起來,更沒有為殘疾人提供迫切需要的康復服務。關鍵性問題就是缺少專業康復人才。

如今,張海迪正積極推動中國康復大學的建設,她多次在政協會議上提出“建設中國康復大學,加快康復人才培養”的建議。2016年,“建設康復大學”被寫進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目前,中國殘聯正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康復大學的建設。

張海迪最關心的8件事,殘疾人兩項補貼排第5位

為殘疾兄弟姐妹過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作為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今後還要更深入地從社會環境建設與人的關係的角度審視思考殘疾人問題,繼續為殘疾人事業發展建言獻策,為殘疾兄弟姐妹過上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張海迪說,“對於一個政協委員來說,不僅要積極建言獻策,更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所聯繫的群眾。”

素材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