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國榮的《夢到內河》,淺談自戀主義的束縛與困惑

《夢到內河》MV是哥哥張國榮導演拍攝,靈感來源於電影《Billy Elliot》(跳出我人生),電影講述英國底層曠工的兒子,偶然接觸芭蕾舞而愛上芭蕾舞,為了夢想排除萬難,最後站在自己舞臺上,跳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從張國榮的《夢到內河》,淺談自戀主義的束縛與困惑

歌曲原名《天鵝》,林夕換成《夢到內河》。

從張國榮的《夢到內河》,淺談自戀主義的束縛與困惑

從歌詞來看,呈現了悲調的情感,愛而不得,分手後的不捨,難以割捨的情感,歌詞不是直接的表達,更多的是意識流的感知,抓住某一個瞬間的共鳴,朦朧模糊的感覺,卻能夠入骨三分,直擊內心,歌詞是絕對的上乘之作,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換言之,雖然不懂,但好像很棒,配合歌曲mv,將這種藝術感更大擴大化,原本是兩個人情感糾纏,成了一個人自我的愛戀。

從張國榮的《夢到內河》,淺談自戀主義的束縛與困惑

希臘神話中有位叫納西瑟斯的美麗少年,拒絕了無數美麗少女的求愛,最後愛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最終化作水仙花,而MV中的芭蕾舞者西島千博,就是在表現水中倒影,歌曲MV整體以藍、黑、白為主,張國榮少有表情的望著在舞臺上盡情舞蹈的西島千博,不斷交替的畫面中,兩人彷彿是一體,理性、沉默的自己,看著舞臺上絢麗、魅惑的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是自戀的,自己愛上的人、追求的人,是自己另一種自我的投射,所謂的愛,只是自我的滿足。

從張國榮的《夢到內河》,淺談自戀主義的束縛與困惑

MV拍攝完成後,因為所謂的尺度問題,被電視臺要求刪減,張國榮選擇被禁,這更加讓我確定,這種自戀者的完美主義,無論是歌詞、歌曲、MV,都是超越時代的藝術佳作,人對於自我的愛戀,不是病態,不是怪異,只是一種自我本能宣洩,如果連自己的都不愛,不敢愛,還能愛誰,男性不代表陽剛、堅硬,女性除了嬌弱、溫和,也有其他選擇,芭蕾舞不只屬於女性,而選擇芭蕾的男性,也不是娘娘腔,所有的選擇,只是本我的渴望!

從張國榮的《夢到內河》,淺談自戀主義的束縛與困惑

張國榮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過,你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就是什麼!

他真的是超越時代的藝術家,只是時間辜負了他!

從張國榮的《夢到內河》,淺談自戀主義的束縛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