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老在天水

張果老真人傳奇

王 耀

2012年元月2日,天水市詩詞學會學者專家同仁一行60餘人,去陝南鳳縣、靈官峽、兩當縣旅遊景點採風。張果老洞在採風之列。借這次採風機會,我專門考察了唐代仙家張果老的生平事蹟。

張果老,名張果,甘肅兩當縣人,是我國道教八大神仙之一,唐武則天、玄宗時人。新舊《唐書》中都有傳略文字記載,說他“晦鄉里世系以自神名”。史書雲:張果“先隱中條山,後隱於鸑鷟山,登真洞往來。天后名之不起,明皇以禮拜請之,肩輿入宮。擢銀青光綠大夫,賜號通玄先生,未幾還山。”相傳,張果騎驢登上了鸑鷟山頂,只見一抹金光託著一輪鮮紅的太陽躍上山巔,纏繞于山間的白雲,被染上了七彩神色,沖天的山巒刺穿雲靄,帶露的奇鬆笑迎紅日。果老面對著這等氣象萬千,神奇秀麗的風光,觸景生情,欣然命筆寫下了《題登真洞》詩一首,詩曰:“修成金骨煉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野草漫隨青嶺秀,閒花長對白雲新。風搖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紅塵。”(此詩登在《全唐詩》860卷中)詩後附一小傳:“張果,兩當人,先隱中條山,後於鬻麓山登真洞往來。天后召之不起,明皇以禮致之,肩輿入官,擢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未幾還山。”

鸑鷟山(又稱鏡峰山)是陝甘兩省交界處的一座仙山。兩當八大景中有三景集於靈官峽,即“鸑鷟仙山”、“故道松濤”(古故道縣城設在靈官峽東的楊店)和“鏡峰捧日”。站在靈官峽向上望去,鸑鷟山天際如帶,藍天白雲,山下有總面積約1800多公頃的白皮松林,挺拔競秀,被列為省級珍稀樹種保護區。清人有《故道松濤》詩云:“曾升龍麟寄興濃,今尋古道見長鬆。濤聲不斷連天卷,日色長清特地封。鐘聲寒山秋半夜,霜鳴野寺嶺千重。停鞭間眺鏡峰冷,還問樵耋覓舊蹤。”登石階而上山,石徑盤垣,流水潺潺淙淙,野花竟放爭豔,百鳥爭鳴,猶如走進了超凡脫俗的世外桃源。上了崖畔,陡然聳起一道斷崖,一座臨空懸立的亭臺,隱隱約約的古鬆蔓藤纏繞,猶如登真洞景觀展覽,呈現於遊人眼前,真是一片奇異的風光美景。

鸑鷟是一個神奇的山洞,是張果老修煉成仙的地方,也稱“張果老洞”。此洞是由三個石洞組成的洞窟,由西向東,先是一個大洞,高4米多,寬9米,深8米。洞中有張果老臥像及白驢、巨莽、梅花鹿,洞內蝙蝠成群,撲人胸懷。洞口及洞外到處滴水,入洞五米處有凹陷的圓形石池,積水盈滴,池旁有幾個扁圓形的大石塊。過石池往內走去有些昏暗,如有火光照明,方可覓到洞底。小洞緊靠大洞,洞高兩米,寬6米,深20多米。小洞東側又套一洞,高1米,寬30多米,深20多米,鑿有四個通風口,內有殘碑、磚瓦及琉璃雕塑碎片。小洞外壁上方,石崖上有一石龕,可容一人蹲坐。崖上有人工鑿成的小臺階相通,此龕即“三清閣”遺址,崖前有建築遺蹟。當地民間傳說,張果老有一頭白驢,外出雲遊時,倒騎在驢背上,可日行千里。不騎驢時可摺疊起來,裝在袖筒裡。有藏頭詩為證:“張君到處留遺蹤,果真仙翁倒騎驢。老者相傳少者羨,洞中曾見有殘棋。”民間傳聞最為普遍的是,因為張果老倒騎毛驢之後,此地無驢,因養驢難活。還傳說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在蓬萊仙島聚仙閣中,聽說張果老辭官謝玄宗皇帝后,還鄉修煉,她便駕起祥雲去鸑鷟山看望果老。只因駕雲千里,風塵僕僕,發亂如麻,容顏有失,便坐在山頭之上洗塵整容施粉,忽然間狂風大作,卷粉半空,飄灑的白雲翻滾,遮天蓋日,風靜雲散之後,漫山青松樹幹全被染白,竟然變成了一片白皮松林,此林便是何仙姑白粉霧氣所造,真乃神奇之至。

張果老終年修行,博學多才,性情古怪,不屑仕途。民間對他尊位很高,或建祠,或塑像,或扮角,或彈唱。普遍認為他是一個“活神仙”。唐高宗、武則天聞其名,召其進京,均被他謝絕。唐玄宗是個道教迷戀者,聽說鸑鷟山住著一位年邁到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歲數的仙家老道張果老,脾性古怪,榮辱不驚。便派通事舍人裴晤去請,裴晤只見他已齒落髮稀,白首駝背,面對裴晤來訪卻氣絕死亡,裴晤一再焚香啟請,說明玄宗求道仙誠意後。張果老才漸漸甦醒,醒來後卻謝絕不去。後來玄宗又派中書舍人徐嶠持御書迎請果老,並賜號通玄先生。果老才勉強答應進京拜見玄宗皇帝,瞬間又變成了奇鬢皓齒,黑髮童顏,勝似壯年的道士。玄宗見其人非常高興,還想把玉真公主嫁給他,結果張果老笑而又謝絕不仕。不幾日果老極不適應宮廷生活,整日作睡,養神斂性,不久便告辭返回鸑鷟山,又住進了登真洞,繼續栽花種藥養鶴喂鹿,倒騎白驢,雲遊四方,誦經煉道,勸化世人。

鸑鷟仙山及登真洞的遊人聯綿不絕,文人學士題詠者甚多。僅清乾隆年間《兩當縣志》就選錄了宋、明、清著名詩人詩作8首之多。其中宋代政和二年(1112年)秦鳳路提舉作了《題登真洞寺》詩一首,尤為著名,詩曰:“三千竹滿未驂鸞,閒臥空山不計年。雲鎮洞門清扣玉,石流甘液冷飛泉。青驢去踏紅塵裡,白鶴來歸玉柱前。試看高真棲隱處,此中疑是蔚藍天。”元代中統五年(1264年)《重修三清閣碑》文字完整,字跡清晰,詳細記載了張果修煉和修建三清閣的過程。明代兩當縣令馬在田有《登真洞》詩兩首,其一首曰:“洞口煙霞五色文,洞深一竇杳難尋。桃花亂落澗中水,芝草自生崖畔雲。騎去白驢何日還,寥寥石鼓幾回聞。誰人傳得長生術,我欲相從一問君。”清代兩當縣知縣秦武域有《鸑鷟仙山》和《登真洞》兩首詩作。其《登真洞》詩曰:“洞穿鸑鷟嶺,屏列嵐光好。解聽山水音,不必問果老。”這些詩篇,詠歎了鸑鷟仙山和登真洞的秀美景色和作者的真實情懷,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