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華:推掉副廠長職位的“第一卷繞工”

張國華 社會 新華網 2017-05-27
張國華:推掉副廠長職位的“第一卷繞工”

新華網鄭州5月25日電 (郭東亮王威)“準備提拔他做副廠長,他拒絕了;有企業開出數十萬元年薪,他也拒絕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簾子布發展公司原絲廠黨支部書記楊洪林口中的“他”,是該廠紡絲工段卷繞工張國華。

36年來,張國華一直堅守在噪音大、溼度大、勞動強度大的卷繞第一線,累計生產原絲110多萬筒,班中巡迴檢查路線超過12萬公里,解決各類生產技術難題100多項,是中國尼龍66行業從事卷繞崗位工作時間最長的人,被譽為技術水平世界領先的“第一卷繞工”。

1981年,中國第一家尼龍66簾子布生產基地在河南平頂山建成投產。當年,17歲的張國華走進了當時的平頂山錦綸簾子布廠,成為中國尼龍66簾子布產業的第一代原絲卷繞工。

“簾子布廠剛開工時,請來為我們指導生產的外國專家,看不起中國工人,覺得我們不可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簾子布。當時,我的外國師傅也只教我一些基本操作,核心技術並不給我講。”倔強的張國華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技術學到手,一定要給咱簾子布人爭口氣!”

於是,張國華一邊細細地觀看外國師傅的操作,一邊自己暗暗地琢磨,一遍遍練習,一點點掌握。工作間隙,他就拿著絲線模擬練習,手上磨出了血口子也從不間斷;回到家裡,他就在牆上畫了三對牽伸輥,找來小木棍,反覆練習畫圓運動,找感覺、找力度……

就這樣,靠著勤學苦練,他的操作技能飛速提高。“1984年外國專家回訪時,我們進行了比賽。”張國華回憶道,他的外國師傅掛絲用時24秒,而他只用了19秒,比師傅還快了5秒。

與外國專家的“PK”,不止這一例。2006年,簾子布公司滌綸絲項目建成投產後,9號位生產系統無法正常運行,負責設備調試的外國專家也束手無策,張國華到場對設備進行調整,問題迅速迎刃而解,被外國專家譽為“神奇的魔術師”。

在日復一日的勤學苦練中,張國華練就了自己的“絕活”,一根頭髮三分之一粗細的原絲以每秒40米的速度從噴絲板噴出時,張國華一眼就能看出它是否異常;卷繞牽伸輥上的絲線以每秒45米的速度轉動時,他的手掌只要輕輕靠近,就能感覺到哪根絲有異常,並能迅速準確地進行處理……

在張國華一手“絕活”的背後,是對崗位的無限熱愛和對工作的盡職盡責。“急難險重的事,交給張國華,最放心。”楊洪林說。

2013年4月,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簾子布發展公司試生產時,50歲的張國華又被派去當“先鋒”。由於是剛試車,可紡性很差,張國華守在卷繞崗位指導生產。當時,該公司卷繞崗位95%以上都是新工,缺乏實踐經驗。投產之初,廢絲率一直居高不下,張國華看著一桶桶的廢絲,心急如焚。

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新工的操作水平呢?張國華用30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了簡單明瞭、易於操作、便於學習的操作法,並手把手地教給新工。卷繞工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廢絲率由剛試車時的30%下降到目前的3%,當月就為公司挽回經濟損失500多萬元。這種操作法,後來被公司命名為“張國華操作法”。

“不是我張國華有多聰明,我只是用一輩子幹好了卷繞這一件事。”張國華說。

張國華幹出了成績,他精湛的技術有著極高的市場價值,曾經有同行業的私企開出每年數十萬元的高薪聘請他,他不為所動。

廠領導推薦他為副廠長,他也婉言謝絕了。“我不是那塊當官的料,真當副廠長了,我就不是我張國華了。”張國華說,“我年紀大了,幹不了幾年了,還是把機會留給年輕人吧。能多帶出幾個徒弟,我覺得我更有用。”

“張國華啊張國華,卷繞就是他的家,出現問題都怕他,事後人人都誇他,一生幹了一件事,半輩人生圖個啥?”這首歌謠在原絲廠廣為流傳。而張國華的回答卻是,“圖個啥?就圖咱心裡踏實!”(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