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萍兩救胡耀邦

文/水新營

張愛萍兩救胡耀邦


位於湖南省瀏陽市中和鎮的蒼坊村,群山環抱,風光秀麗,胡耀邦故居就座落在山坡下。在故居大門橫匾上,是開國上將張愛萍所題的“胡耀邦故居”五個大字。晚年張愛萍的這個題詞也是他們半個多世紀戰友情誼的生動寫照。在相識的數十載漫長歲月中,無論政治風雲如何變幻, 他們的戰友情誼始終如一,初衷不改。

戰爭年代的款款情深

張愛萍與胡耀邦結識很早,1933年1月相識在中央蘇區江西瑞金。當時張愛萍23歲,胡耀邦不足18歲,他們都在從事青少年工作。張愛萍時任少先隊中央總隊部訓練部部長,這年年初的一天,團中央兼共青團蘇區中央局書記顧作霖把張愛萍叫去,說交給他從湘贛省轉過來的兩個“AB團”嫌疑分子。要求對他們要認真審查,既不能冤枉好人,也不能漏掉壞人。這倆人就是“紅小鬼”胡耀邦和譚啟龍,胡耀邦時任湘贛省兒童局書記,譚啟龍為湘贛省少先隊總隊長。“AB團”系英文“反布爾什維克”的縮寫,是國民黨右派在江西省黨部中一小撮極端反動分子糾合起來的祕密組織。當時的中央蘇區“肅反”就是肅清“AB團”分子。這項工作開始還是比較慎重的。後來,出現了簡單化、擴大化,對一些被懷疑的對象,隨意拘捕,大搞“逼、供、信”,嚴刑拷打,致使不少同志屈打成招,慘遭殺害。一些領導肅反工作的負責人只憑口供,不作調查,以致許多同志含冤九泉。

此前不久,張愛萍也曾被懷疑成“AB團”青年總團部負責人,由於顧作霖、任弼時的明察力保,才得以倖免。胡耀邦和譚啟龍所在的湘贛省委“肅反”運動搞得晚一些。當胡耀邦和譚啟龍被列入“AB團”分子名單遞交省委討論時,適逢共青團蘇區中央局巡視員馮文彬在該省巡視工作。因為他倆都是共青團系統的幹部,就由馮文彬帶到團中央審查。張愛萍對當時那種隨便懷疑人、審查人的整人做法很反感,況且自己又有了一次險遭殺頭的切身感受,所以壓根就不相信這兩個“紅小鬼”會是“AB團”分子。張愛萍分別找他們談話,瞭解了他們的出身、經歷、愛好和特長,然後分配他倆的工作。當時張愛萍兼任中央蘇區反帝擁蘇大同盟青年部部長, 就把胡耀邦留在青年部當幹事;譚啟龍則到少先隊總隊部任巡視員。工作之餘,張愛萍經常督促胡耀邦、譚啟龍等“紅小鬼”讀書學習;他們也經常纏著張愛萍,向張愛萍學習做打油詩以及要他講故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和觀察瞭解,張愛萍感到這兩個年輕同志都無問題。對於胡耀邦,張愛萍認為他“聰明活潑,熱情能幹,虛心好學,還頗有文才;小小年紀就有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強烈願望和堅強決心”。於是,張愛萍正式向顧作霖報告: 胡耀邦和譚啟龍兩人從籍貫、年齡到工作經歷,特別是現實表現,都足以證明他們是革命同志,絕不是“AB團”成員。顧作霖同意張愛萍的意見,並接受了張愛萍的建議:把胡耀邦留在團中央兒童局主編油印報紙《時刻準備著》。不久,胡耀邦因工作出色,擔任中央蘇區反帝擁蘇總同盟宣傳部部長、少共中央局祕書長等職。

遵義會議以後,中央紅軍整編,在總政治部民運部工作的胡耀邦,被任命為紅三軍團第五師十三團的黨總支書記,隨部隊長征。1935年6月,過草地前夕,張愛萍調任十三團政治委員。老友相逢,他們格外高興,胡耀邦積極協助張愛萍做了不少細緻而生動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常對指戰員說:“草地景色美不勝收,草地的月亮也比草地外的月亮大,不好好欣賞欣賞,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啦!”當時,草地裡佈滿沼澤,險象環生,天氣變化無常,又缺吃少喝。可張愛萍、胡耀邦等人和戰士們一樣,充滿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一次適逢紅一方面軍政治部巡視員馮文彬來到十三團,他的馬馱了一小袋牛肉乾。張愛萍同十三團團長彭雪楓在打他的“土豪”時,想到了因缺糧而飢腸轆轆的胡耀邦,也請他來飽餐了一頓。他們四人在一塊乾燥的高地上席地而坐,分享美食,仰望天空一輪明月,詩興大發。一向喜歡詩賦的張愛萍首吟一句:“牛羊肉乾邀明月”;胡耀邦立即接道:“水鄉澤國無酒喝”;彭雪楓順著第三句:“該請老鄉杜康來”;馮文彬最後收尾:“打倒老蔣醉彌陀”。吟罷,四人拍手大笑。


張愛萍兩救胡耀邦


◆中央蘇區的胡耀邦。

長征途中,因胡耀邦曾經受傷,加上一度生病,體質很弱,張愛萍經常讓他拉著馬尾巴走,在到達草地邊緣過墨曲河時,張愛萍就用他的馬把胡耀邦和小通訊員們一趟趟馱過河。後來,每當回憶起長征那震撼世界的非凡歷程時,胡耀邦總會充滿感激地念叨,那會兒如果不是楊勇和彭雪楓時常將馬讓給他騎,不是張愛萍讓他拉著馬尾巴走,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翻過皚皚雪山,走出茫茫草地。

全面抗戰爆發後,張愛萍先後奔赴華東華中抗日戰場,投身武裝鬥爭,解放戰爭時期在華東戰場任職。胡耀邦則留在延安工作,解放戰爭時期在華北戰場從事政治工作。在戰火紛飛的考驗中,他們都成長為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張愛萍擔任過新四軍第四師師長、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胡耀邦歷任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解放軍第十八兵團政治部主任等職。但由於處於不同的戰區,他們十數年未能相見。

患難時節的融融情意

新中國成立之初,張愛萍在華東軍區前線任職,胡耀邦則在大西南的川北行署擔負黨政軍重任。1952年夏天起,他們先後調到北京。胡耀邦任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張愛萍任副總參謀長。到北京工作後,他們見面的機會多了起來。

在團中央任職的十多年裡,胡耀邦始終把握住共青團是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這個根本,工作搞得有聲有色,十分活躍,屢屢受到毛澤東和黨中央的讚揚。張愛萍則身負軍機重任,尤其是他協助聶榮臻元帥,為發展以“兩彈一星”為主要標誌的國防尖端科技事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繁忙的軍機之餘,張愛萍也和胡耀邦多有交往,一直延續著他們戰爭年代結下的友情。

雖然軍地有別,工作性質不同,但胡耀邦經常拉張愛萍參加共青團的活動。有次,胡耀邦光說請張愛萍參加一個活動,就是不講清楚什麼內容,張愛萍問他幾遍,他總是說:到了你就知道了。到了那裡一看,原來是個大會場,主席臺下黑壓壓的坐滿了青年人。胡耀邦首先把張愛萍介紹給大家,並帶頭鼓掌,然後說:“請過草地時我的團政委給大家講過草地的故事!”給張愛萍來了個突然襲擊。胡耀邦常說,戰爭年代的事情要經常講,要讓我們的年輕人永遠不忘記艱苦的歲月,以戰爭年代的精神和幹勁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在胡耀邦的動員和組織下,僅1957年,張愛萍就先後講了《小土狗子過草地》、《打老虎莊》、《三塊銅板過中秋》、《闖三關》、《中央蘇區的紅孩子》等故事。在胡耀邦的建議下,北京青年報還專門為張愛萍的上述故事開闢了“在艱苦鬥爭的日子裡”專欄。

1965年初,擔任西北局第二書記兼陝西省委第一書記的胡耀邦果斷地糾正工作中一些“左”的做法,由於他的糾錯力度比較大,結果與西北局主要領導之間產生了矛盾,彼此關係逐漸緊張起來。胡耀邦受到了西北局和陝西省委某些領導同志在大會小會上的嚴厲批判,導致突發大腦蛛網膜炎,醫生說有生命危險,才被搶救住進了醫院。但病情稍有緩和,他們繼續批判不止。得知這個消息,6月初,葉劍英偕同張宗遜、張愛萍兩位上將一起搭乘軍用飛機飛赴西安。葉劍英對胡耀邦非常關心,聽說了陝西的事情,即有意到西北一行,還約請兩位上將同行。張愛萍也很關心胡耀邦的情況,聽到葉劍英的介紹,欣然同行。

葉劍英、張宗遜、張愛萍來到西安的當晚,西北局和陝西省委設宴款待。宴席一開,張愛萍即高聲說道:“我們一進潼關,就看到陝西的麥子長勢喜人,看來是一個大豐收。耀邦瘦了,陝西肥了,耀邦對陝西是有功的啊!”張愛萍一席話,先聲奪人,西北局和陝西省委的領導同志一時無言。宴會結束後,葉劍英單獨留下胡耀邦,說:“老弟啊,你在舊社會少吃了幾年飯,你鬥不過他們。在西安說不清楚,回北京去談嘛。”在葉劍英以及張愛萍等的勸導下,胡耀邦即向西北局請假回北京治病。6月20日,胡耀邦搭乘葉劍英的軍用飛機回北京。後根據中央決定,胡耀邦不再回陝。

1959年廬山會議以後,面對黨內“左”傾錯誤的發展越來越嚴重的傾向。張愛萍和胡耀邦都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警覺和不滿。60年代初期,主持軍委工作的林彪明確提出學習毛澤東著作“要帶著問題學,活學活用,學用結合,急用先學,立竿見影,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張愛萍有些不以為然:“晴天立竿可以見影,陰雨天怎麼見影?”胡耀邦也不贊成林彪提倡的單純學習《毛主席語錄》,不贊成樣樣突出政治,他在陝西省委的一次講話中說:學習毛澤東思想“不是片言隻語地學,而是全面領會,活學活用。我不贊成學《毛主席語錄》,主張學原著……光學《毛主席語錄》不學原著容易助長生搬硬套的教條主義。”後來,在一次非正式的談話中,胡耀邦曾風趣地說:“不能樣樣事情都突出政治。政治不能解決一切問題。譬如:游泳的時候就要突出鼻子,不突出鼻子就會被水淹死。”自然,在隨之而來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們在劫難逃。

“文化大革命”初期,張愛萍被作為“彭黃張周”反黨集團的漏網分子,以“反對毛主席”、“反對林副主席”等名義關進了監獄。由於張愛萍在白區從事過地下鬥爭,遭到了嚴格的審查。1967年4月,“張愛萍專案組”成立,首先展開了對張愛萍入團、入黨問題四個多月的調查。在調查過程中,胡耀邦仗義直言,寫下了對張愛萍的歷史充分肯定的證明材料。張愛萍慘遭迫害,被批鬥、囚禁達6年之久,左腿致殘。但他剛直不阿,正氣凜然,與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同時,他的家人也備受牽連,妻子和兒女被掃地出門,兩個年幼的孩子都失了學。胡耀邦雖然在“文革”初期也受到迫害,但因他是個“紅小鬼”,歷史比較清白,除了在河南潢川黃湖農場下放一段時間,大都閒居在家。得知張愛萍的處境後,胡耀邦就讓張愛萍的孩子常到他家裡去,給孩子們講戰爭年代他和張愛萍一起戰鬥的故事,講自強不息、刻苦學習、戰勝逆境的人生道理。胡耀邦一直酷愛學習,博覽群書,知識淵博,張愛萍的兩個孩子及許多青年從胡耀邦那裡得到了很多教益。

“文革”後期,鄧小平復出,開始主持中央工作。1975年3月,張愛萍任國防科委主任,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積極開展工作,整頓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領域的亂象。1975年7月,胡耀邦受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委派,到中國科學院工作,他積極進行思想整頓、整頓領導班子、落實幹部和知識分子政策、恢復科研工作秩序、組織編寫《彙報提綱》、制訂科技規劃、解決群眾困難問題,端正黨的科技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思想,把科學院重新納入“以科研為中心”的正確軌道。

1975年底,鄧小平在“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中再度受到錯誤批判。不久,在江青等人層層揪“走資派”的過程中,之前領導整頓的從中央到地方的大批黨政軍領導幹部再次受到批判。隨著“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的深入,中央要求:批鄧,要聯繫各個系統的代表人物進行批判。張愛萍、胡耀邦和鐵道部長萬里、教育部長周榮鑫被說成是鄧小平的“四大金剛”、“黑干將”,成為“四人幫”在各單位“上掛下聯”,進行批判的重點人物。胡耀邦、張愛萍都被解除職務在家中閒居。解職在家期間,兩位老戰友仍然對時局十分關注,不時讓孩子們互相串門,傳達他們各自對時局的看法。

新時期的綿綿情思

粉碎“四人幫”後,胡耀邦和張愛萍先後復出。1977年3月起,胡耀邦歷任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央祕書長兼中央宣傳部部長等職;張愛萍恢復了副總參謀長的職務,併兼任國防科委主任。胡耀邦在撥亂反正中,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積極開展真理標準的討論,平反大量冤假錯案,其遠見卓識及非凡膽魄有口皆碑。對此,張愛萍深為欽敬, 他自己作為冤假錯案的受害者,也深得其益。

1980年2月起胡耀邦先後擔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等職,他為了黨和國家的事業嘔心瀝血,幾乎跑遍了整個中國,工廠、農村、軍營、學校,無不留下他勤勉的足跡。這一時期,張愛萍先後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等職,他們交往十分密切。張愛萍晚年曾回憶:“多年來,他對我負責的國防科技工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凡我請示的問題,他都及時答覆;凡我請他出面的事情,他都積極參加。”

胡耀邦十分關注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的發展。1980年5月18日,我國第一枚洲際導彈全程飛行試驗成功。該導彈打破了超級大國對洲際戰略核武器的壟斷,中國人民從此擁有了可以指向地球任何一個角落的“倚天長劍”!時任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和中央其他領導一起來到國防科委指揮大廳,通過寬大的銀屏觀看洲際導彈發射的情況。當宣告洲際導彈發射成功,張愛萍從指揮所裡出來走進指揮大廳時,胡耀邦竟然激動地翻越面前的座椅,快步迎上張愛萍,同他熱烈擁抱,以50年前老共青團員的方式表示祝賀。


張愛萍兩救胡耀邦


◆1964年10月,張愛萍(右一) 在原子彈爆炸試驗現場。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經濟建設受到電力不足的制約,中央領導和國家計委、經委等部委領導同志通過調研,受到歐、美、日、韓等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發展核電的啟示,主張積極發展核電。 80年代初,國內要求發展核電的各方逐漸形成共識。但對如何發展核電,各方意見分歧很大,爭論激烈。在廣東兩座引進法國技術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確定上馬後,由於建設資金緊張,搞了大的引進項目,還要不要建小的自力更生項目,又出現了不同意見。

秦山核電站,是1970年2月8日立項,1974年3月31日經周恩來總理主持中央專委會議批准,預計1979年建成的我國第一個自己設計建造的核電站工程。可是,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84年,還未正式建設,並且,國務院核電領導小組內部,還在爭論是建還是不建,尚未列入合理工程組織建設的項目中。張愛萍堅決反對秦山核電站下馬的主張。1984年1月9日,時任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的張愛萍在加快建設秦山核電站的來信上批示:“所有研製建設同志齊心協力,加油幹,錢總有辦法解決。八億或十億,不是一年或兩年就要的,最多每年平均不到一億元。”1月23日,胡耀邦最先表態支持,他批示:“我是完全贊成張部長的批語的。關係國家的大計,必須辦,咬緊牙關也得辦。但是有些同志往往從小處看,顧慮重重,猶猶豫豫,把時間耽誤了。因此齊心協力,加油幹,這一條很重要。”在中央的關心下,爭論各方統一了認識。隨後,秦山核電站建設才快速推進。

上世紀八十年代,推進幹部隊伍年輕化成為全黨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鄧小平、陳雲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大力支持下,胡耀邦首先提出積極建立幹部“第三梯隊”的任務。1982年5月,新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簡稱國防科工委)成立。受中央的委託,張愛萍負責協助配備國防科工委的領導班子。他按照幹部“四化”方針,積極推進國防科工委領導班子的年輕化,其中選擇三個有專業知識及高學歷的年輕幹部擔任委領導,最年輕的副主任伍紹祖只有43歲。國防科工委領導班子的配備工作也受到中央和胡耀邦總書記的充分肯定。

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討論中央領導機構成員候選名單時,軍隊組的許多同志提出,中央政治局候選名單中,為什麼沒有張愛萍,既然要他進中央軍委班子,而且即將出任國防部長,照例應該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啊!確實,在新中國的歷史上,無論是擔任過國防部長的彭德懷、林彪、葉劍英、徐向前,還是當時即將卸任國防部長的耿飈,任職期間都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其中林彪、葉劍英還是中共中央副主席。

時任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來軍隊組參加討論,聽到這些聲音,他解釋說,當時在擬定候選名單時,小平同志的意見是軍隊佔的比例大了。當時北京軍區司令員秦基偉說,都嫌軍隊人多,那我可以不進嘛。胡耀邦說,我同意大家的意見,愛萍同志應該進中央政治局。不過這件事要請示小平同志。我現在就去。不一會兒,他回來說,小平同志要我向同志們解釋一下,他的意見是不要再動了。對於這件事,胡耀邦對張愛萍還特地提到小平同志說的話,“你們不瞭解愛萍,他是不會計較這些的”。

1989年4月15日,當張愛萍突然得知比自己小五歲,曾充滿火一般激情的胡耀邦不幸病逝的噩耗時,悲痛萬分,當即寫了首“訴衷情”悼念他:

訴衷情·痛悼耀邦同志

突聞噩耗梗咽喉,往事湧心頭。

少年戰場攜手,長征路同遊。

肩重任,為國謀,譜春秋。

感君勳業,造福人民,光耀神州。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六日

胡耀邦離世整整十個春秋後,已屆90高齡的張愛萍滿懷對老戰友的思念,撰文《丹心耀日矢志興邦——深切懷念胡耀邦同志》,文中他深情地回憶:“十年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矢志丹心,時常縈繞我的心頭……”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轉載請聯繫《黨史博採》

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