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人類的身體活動一舉一動全是受自己的大腦意識所控制。人的大腦意識與人的身體合一。生命的本質就是意識,一個物體若毫無意識,那它一定不是生命。高意識是人的高層次意識的簡稱。人與宇宙意識相通合一的意識就是高層次意識。

人的精神意識須與宇宙意識保持一致,才能獲得精神上的幸福。

宇宙物質產生宇宙意識

我們所處的宇宙根據科學前沿理論,是在百億年前發生的一次神奇的大爆炸中誕生的。大爆炸產生了物質的宇宙。那麼有生命力的物質宇宙就不會產生宇宙意識?我們所處的宇宙本身真的是一個死的毫無生命氣息的宇宙嗎?

現代自然科學認為,宇宙構成有三個要素:物質、能量、信息。但若沒有意識,會有信息嗎?因此,宇宙構成的三個要素,準確的表述應該是:物質、能量、意識。如果物質的活動是由自身意識所控制,那麼同樣宇宙活動也會受到它自身產生的宇宙意識所控制,就如人的物質身體能產生人的思維意識,人的思維意識又控制著人的身體行動,

唯物主義派系和唯心主義派系都承認有宇宙意識。兩派的對立焦點主要在於是先有宇宙物質(暗物質)還是先有宇宙意識,是宇宙物質(暗物質)存在產生宇宙意識還是宇宙意識存在產生宇宙物質(暗物質)。毫無疑問,雙方的共同點在於都是承認宇宙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宇宙意識以其自身特性規律存在於廣袤無限的宇宙各個角落。

人的精神意識須與宇宙意識保持一致,才能獲得精神上的幸福。

人類對宇宙意識的認識

對於客觀存在的宇宙意識,古今中外有多少智慧者一代代在探索。神祕的宇宙意識就如一座高聳入雲的珠穆朗瑪峰,為了一睹峰頂的無限風光真面目,有人從東邊向上攀登探索,有人從西邊向上攀登探索,有人從南邊和北邊向上攀登探索;有人剛起步,有人走錯了路執迷不悟繼續走,有人已達到了半山腰再也上不去自認為已到達峰頂,有人接近了頂峰;有人沿著科學的路,有人沿著哲學的路,有人沿著宗教的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古希臘時期重要的思想家,也是西方文化中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之一柏拉圖等人將宇宙意識稱為“理念世界”,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

十九世紀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等人將宇宙意識稱為“絕對精神”,認為“絕對精神是宇宙之源,萬物之本。世界的運動變化乃是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結果。絕對精神並不是超越於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恆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

人的精神意識須與宇宙意識保持一致,才能獲得精神上的幸福。

仔細想來何止黑格爾,歷史上的許多哲人都有過類似的思想,如赫拉克利特的“邏各斯”,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的思想”,斯賓諾莎的“實體”,萊布尼茲的“單子”,牛頓的“第一推動力”,都具有宇宙意識的性質,區別只在於他們不像黑格爾那樣直截了當,使用了“宇畝精神’這個詞。這些哲學家的觀點各有不同,我們當然不能簡單地把它們混同起來。但也無可否認它們同樣具有宇宙意識的性質,表明它們之間確有某種相通或相同的地方

中國春秋時期大思想家老子所著《道德經》將宇宙意識稱為“道”,認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世界著名傳統宗教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等分別將宇宙意識以擬人化方式稱為“上帝”、“神”、“真主”、“佛”、“大梵天”等(注: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奉的是同一位神,各教義都釋出神是“靈”。佛經釋出佛是代表“大智慧”和“圓滿”。在各宗教教義裡,也都指出其崇拜對象是人所看不見的非物質真理)。

中國傳統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周敦頤、程頤、程顥、朱熹為代表的宋明理學,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等分別將宇宙意識稱為“天”、“天理”、“正氣”等,強調“天人合一”、“天人一理”、“天地間有正氣”等。中國人自古信天。作為信仰對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稱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稱的“天帝”或“天”、歷代所稱的“天道”或“天理”最流行的通稱。

從歷史到現代還有許多著名哲學家和科學家也對不同名稱的宇宙意識有很多獨自見解,本文不再一一引用。

人的精神意識須與宇宙意識保持一致,才能獲得精神上的幸福。

宇宙意識內涵特徵

對宇宙意識的探究,古今中外百家爭鳴至今沒有一致認可的定論。那如何才能認識到它的神祕內核,為人類所用呢?

站在科學角度講,已知的宇宙是複雜、廣袤、寧靜、深沉、有序……

在秋日晴朗的夜晚我們仰望星空,銀河系裡眾多閃爍的星星如密集的珍珠有序的灑落在高空,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天文學家告知有的暗淡星體距離地球幾億光年,它們的質量要比太陽和我們的地球大幾十倍、幾百倍),從人類有文字觀測記載以來一直不變。明亮的牛郎星織女星造就美麗的傳說,湯勺似的北斗指引著古人夜行的方向。

升空的宇航員告訴我們,太空是寧靜的,純潔的,讓人充滿敬畏感。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回的宇宙圖片讓我們看到,無邊的宇宙裡有很多比太陽系還大的星雲存在,各個都在有序的運行著,宇宙還在擴張發展。

天體物理學家依據數據推論,認為宇宙是平行的。根據這種理論,在人類的宇宙之外,很可能還存在著其他的宇宙。理論物理學界提出了11維空間的膜(M)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宇宙不只是由我們人類居住的三維空間構成,還有我們所不知的4維到11維空間宇宙存在。4維到11維空間的宇宙是否是三維宇宙的來源,我們不得而知。

人的精神意識須與宇宙意識保持一致,才能獲得精神上的幸福。

對多維宇宙意識的內涵,我們生活在三維宇宙的人目前還是沒有能力瞭解。但是,我們可以在已知科學認識的基礎上,還可將站在哲學、宗教角度對宇宙意識的論述結合起來,求同存異,找出大家很少爭議且共同承認的特性,從而對宇宙表象意識及內涵意識的各個特徵予以肯定。

宇宙是由物質和意識合一構成的,正如人是由物質肉體和精神意識合一而成的。我們所講的“宇宙”一詞詞義,本義應該就包涵物質表象和意識內涵兩個特性。正如我們講一個“人”,就是指一個有肉體有意識的生命之人。宇宙和人一樣,都是物質和意識對立統一的組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我們在歸納宇宙意識各派共同承認的特性時,不可避免的也要顯示宇宙物質方面的一些表面狀態特性,二者之間其實也很難清晰徹底的區別清楚。

我們通過科學儀器所觀察到的宇宙是清澈、純潔、寧靜的;是和諧、和平、有序的;是空虛、冷靜、自然的;是圓滿、清明、無限的;它對運行在它生命裡的萬物充滿大愛、利他、公義意識;宇宙有規律、有能量、永不止息等等。

對以上所列的宇宙意識幾種特性定義,有讀者可能不完全認同。作者在這裡完全尊重你的思想和信仰,你不認可的定義可在閱讀時用筆從文裡劃掉。保留你認可的定義部分。也可用筆加上文中未提及但被你認可的宇宙意識其他新定義。希望你在本文後章所述人的高層次意識運用時,用你的高層次意識完全接受你心裡認可的宇宙意識。

人的精神意識須與宇宙意識保持一致,才能獲得精神上的幸福。

宇宙意識是人類精神幸福的源泉

人來到世界上不但有生命物質需求,還要有生命精神追求。信仰、理想、盼望、憧憬等都是精神追求的表現。人生活在世界上若沒有了精神追求,只為物質利益活著那就和自然界動物沒有區別。

正如宇宙存在的物質是人類生命享受物質幸福的源泉一樣,人類精神幸福的源泉同樣來源於宇宙存在的宇宙意識。

宇宙提供了充足的陽光、空氣、雨水、植物、動物和礦產物質資源為地球上的人類所用。同樣,宇宙也展現了清澈、純潔、寧靜;和諧、和平、有序;大愛、利他、公義;空虛、冷靜、自然;圓滿、清明、無限等充足的意識能量為地球上的人類所用。人的精神意識須與宇宙意識保持一致,才能獲得精神上的幸福。

因為宇宙是清澈純潔寧靜的,所以人的心靈也要保持清澈純潔寧靜。

因為宇宙是和諧和平有序的,所以人與人之間要和諧相處,和平共生,國家與國家之間要和平相處,有序合作。遠離爭鬥和戰爭,凡事規規矩矩按秩序行。

因為宇宙是空虛冷靜自然的,所以做人要謙虛謹慎,處理問題和矛盾要保持冷靜頭腦,三思而行。很多事情順其自然,效果會更好。

人的精神意識須與宇宙意識保持一致,才能獲得精神上的幸福。

因為宇宙是圓滿清明無限的,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人在無限的宇宙裡是多麼的微不足道,決不可驕傲自滿、狂妄自大,要去掉貪念,知足常樂。面對宇宙生命的無限,知道人的生命有限,所以要存敬畏感恩之心。

因為宇宙是大愛利他公義的,所以人類對同伴要有仁愛之心,相互扶持,扶弱濟貧,多做利他善事;並且要保護大自然,保護地球各種生物。對不合乎公平正義的事,要堅決否定。

在人類今天處於高科技發展時代,物質需求已得到根本解決以後,人的精神意識需求愈加突出。為什麼在物質財富比過去豐富得多,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的今天,人的精神幸福感指數非但未升反而下降?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人的精神意識層次淺薄,缺乏定力,面對高科技發展帶來的物質進步而迷失。人有主觀精神意識,這是事實,沒有疑問;人的主觀精神意識屬於人所有,同時又被宇宙客觀意識所包容,這也應該是沒有疑問的推論。因為具有精神意識的人本來就是宇宙進化和發展的產物,並非宇宙之外的什麼存在。因此,把人的主觀精神意識看作宇宙內的本質力量在特定發展階段和層面的一種展現,是完全合乎哲學思想邏輯的。因此,人類要獲得精神幸福就必須在主觀意識上與宇宙客觀意識保持一致,達到人心與天心合一境界。宇宙意識是人類精神幸福的源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