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學習草書書法在這裡下足了功夫,才會提升質感

于右任 草書 書法 藝術 歷史 氣象 趙孟頫 華山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2019-05-18

于右任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書法家,尤其是他的書法作品恢宏、沉著、大氣、圓潤,氣勢磅礴,受到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青睞和學習,遺留下來的作品也非常多,他創立的《標準草書》為人們學習草書提供了借鑑和參考,甚至一些院校也作為標準教材來使用,由此可見於右任先生的書法功底是何等了得。

于右任的草書氣質如他的人品一樣,寬博渾厚,奇強無私,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他寫的不僅是書法,更是他的人品。

在他的草書作品中,一般都是短線條,並且線質雄渾蒼勁,這與狂草書法是有著質的區別,在狂草書法中,一般多以纏繞、連帶作為筆勢和筆意,從線的質感和力量上來講,短線條要更比長線條富有耐力和剛力,而長線條則缺乏這些特徵。

于右任:學習草書書法在這裡下足了功夫,才會提升質感

學習前人的書法作品,除了要對他們的作品產生興趣外,還要進行學層次的研究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把作品學準、吃透,真正領會其中的技術含量,為深入學習和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那麼,于右任書法到底取法何人?在哪裡下的功夫最多?

很多人都知道,于右任先生的草書是碑帖融合後所形成的,這個沒錯,但是究竟是哪個碑、哪個帖就無所知曉了。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要站在他所處的歷史時代上進行考察。我們都知道,清人為什麼要打破前人的帖學思想,而重回碑學的書法之路,簡單地說,這是因為他們要在碑學中尋找更為古質的書法奧祕,因為書法帖學在這個時期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性已經不足以滿足人們對書法認識進一步提高的要求了,所以在清代乾嘉以來,就興起了對碑學的研究和探索。

于右任:學習草書書法在這裡下足了功夫,才會提升質感

而於右任所處的歷史時期,正是人們對碑學研究的旺盛的後期,是碑帖轉折的代表性書家之一。按照于右任學書的經歷來看,他早年取法趙子昂,書法溫文清雅,富有書卷之氣,受歷史之風的影響,後又將學書方向轉為碑版,他對碑學的學習也就走上了漫長的學書之路。正如他在詩中寫道:"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溼枕。"不僅如此,他還對"二爨"、《廣武將軍碑》、《姚伯多兄弟造像》等碑版的學習下了不少功夫,從中收穫頗多。

作為著名的楷書作品《石門銘》來說,如何從中取法,獲取更多像于右任那樣的藝術風骨,也許是學書人的最高理想。碑版書法如何學習,學習什麼?

于右任:學習草書書法在這裡下足了功夫,才會提升質感

學寬博氣象

梁啟超曾說:"《石門銘》筆意多與《石門頌》相近,彼以草作隸,此以草作楷,皆逸品也。"可見《石門銘》也與其它摩崖作品一樣,都是非常經典的書法作品。《石門銘》的結體特點主要是寬博雄渾,開張大氣。之所以有如此特點,主要是因為它在結體造型上就鑄就了這樣的特徵。我們可以看到,此碑在點畫的處理上,有寬匾之勢,也有撇和捺畫的縱橫之態,這就給字的氣象注入了寬和的氣勢。在學習時,應當從點畫的表現上進行取法,結合字形特點,儘量給字的形態結體創造好寬泛之勢,並極力進行表現。

學險峻之態

在自然世界中,有的事物是秀美清麗的,有的是蒼茫野逸的,也有的是雄強險峻的。就像桂林山水具有秀麗之景,而華山則是奇險峻秀的。書法也是如此,雖然古人遺留下了很多碑版作品,它們的氣象、姿態也都是各個不同的。在學習《石門銘》時,應當取法字形結體的險峻之態,從而為書法取勢找到好的方法。

《石門銘》的險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字的姿態多為向右上儘可能的提升,也就是左低右高,這樣的取勢本身就是造險的手法,但也有個別字借鑑漢隸和篆書的寫法,向左傾斜,這是書法變化的需要。二是左輕右重,左疏右密,比重失調,這種結字安排,極大地造就了字的險勢,讓人看後膽顫心驚,為之擔心。學習臨寫時,應當從上述方面注意加強和提升,強化造型能力和處理險峻的姿態方法。

學用筆之法

《石門銘》刻石主要經過了書丹和刀刻的過程,加上時間年久風蝕蠶食,有著斑駁漂流,滄桑厚重的藝術感覺。它的用筆應當透過刀鋒看筆鋒,可以注意到,大多數都是側筆較多,起筆時的方筆也多,這與北魏很多魏碑書法的書寫都如出一轍。

學習《石門銘》書法,主要從起筆、行筆、收筆等運筆的過程進行,分析大多數字的運筆方法,可以感受到側筆較式,運筆時應當澀行,而且要做到提按、頓挫,體現它的點畫變化規律和特點,使得線條在輕重、粗細、正側等各個方面變化得當,秩序有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