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四聲與對聯對聯的平仄規律

語言 文化 情感時空 2017-06-08

漢語四聲與對聯對聯的平仄規律

漢語四聲與對聯對聯的平仄規律

與詩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

如何斷定對聯的上下聯呢?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必須注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自從推廣漢語拼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全國通用語言以後,同一漢字的平仄發生了變化。如按《佩文韻府》音韻標準的四聲是平、上、去、入。平聲列為“平”,上、去、入都歸納進了“仄”。按北京語調,則分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樣一來,平聲字多了,沒有“入”聲,把一部分去入聲字歸入了平聲,這是學習撰聯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來有很多語言學者對古漢語四聲,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如釋真空在《玉鑰匙歌訣》一書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讀時發音平和、尾音長,有餘韻。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讀音響亮,聲音短促,無尾音。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去聲讀音宛轉,尾音短,高昂。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入聲讀音質樸而急,收音短促,低沉,無尾音。

一般說來,平聲字音平和,有較長的尾音。仄聲字尾音短促,或者無尾音。近代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首先肯定了釋真空對於古漢語四聲的分析是正確的。半農先生又根據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補充,他說:“平聲平去,曲折最少,習稱為平衡調。上去兩聲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應為非平衡調。入聲最短,稱促調。”半農先生的論述,簡單而明瞭。張世祿先生更為簡要地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兩大類,平聲是長音步所在,仄聲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長與短的區別。筆者還認為,古漢語四聲,除了有長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讀音高低也是大相徑庭的,如以:“東董凍篤”為例,從平聲起,音階逐漸升高,至去聲達到頂峰,亦即第三聲讀音最高。入聲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簡捷。簡言之: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上列散論,只是一般方法,讀者可在學習和實踐中再行驗證。

為了練習辨別四聲的本領,古人列舉了如下三十二個字,作為平仄基本知識鍛鍊的文字,只要能夠熟練地掌握這些字的平仄,那麼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觸類旁通,一讀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數字按次序分別為:

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字的平仄分別為:

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字分別為:

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語調來標註漢語的四聲,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都是從古漢語的四聲演變發展而來,人們在斷定對聯平仄時,還習慣地以古漢語四聲作為標準。現在除了校正發音以外,很少用現代漢語的四聲來作對、寫詩、填詞。但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時間的推移,現代漢語的四聲,終究為人們所接受。

28字口訣:

詞義相應,詞性相同,漢語三四聲仄。

句尾對韻,字數對等,拼音一二聲平。

對聯的起句規則

對聯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兩種規則,與律詩相同,對聯的第二個字為“仄”聲的稱為仄起,第二字為“平”聲即為平起。如:五言聯仄起式: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 ● ○ ○ ● ○ ○ ● ● ○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 ● ○ ○ ● ○ ○ ● ● ○

仄起式上聯第二字用仄聲,下聯第二字用平聲。

五言聯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 理定自無爭。

○ ○ ● ● ○ ● ● ● ○ ○

六言聯仄起式:

海內文章第一; 朝中宰相無雙。

● ● ○ ○ ● ● ○ ○ ● ● ○ ○

六言聯平起式:

月明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 ○ ● ○ ○ ● ○ ○ ● ● ○ ○

七言聯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 惜夜相將秉燭遊:

○ ○ ● ● ○ ○ ● ● ● ○ ○ ● ● ○

七言聯仄起式:

一幅湖山來眼底; 萬家憂樂注心頭。

● ● ○ ○ ○ ● ● ● ○ ○ ● ● ○ ○

八言聯平仄規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斷句,或三五斷句,如:

梅芯花開,香分座上;

○ ● ○ ○ ○ ○ ● ●

蘭芽日長,秀毓階前。

○ ○ ● ○ ● ● ○ ○

迴天地,瓊田千頃綠;

○ ○ ● ○ ○ ○● ●

漾東風,小苑萬花紅。

● ○ ○ ●● ● ○ ○

八言聯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敗事;

● ○ ○ ● ● ○ ● ●

水可載舟,水可覆舟。

● ● ● ○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