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龍泉山,汽車順著山路,呼嘯而過,如果到了週末,山路上更是車流如織。山野、桃花、茶舍……即使很多人多次上山,也不知道這上面藏著一塊巨石。當地人稱“天落石”,落石之上,有一塊刻於北周孝閔帝元年的碑文,距今已經一千四百多年。

一塊絕世古碑 在成都龍泉山上低調了1400多年

北周文王碑

南北朝時期,北周文王宇文泰平定巴蜀,一名駐守四川的大將強獨樂為了歌頌北周文王功績,刻碑記錄了一段南北朝歷史。此碑在2013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專家認為,北周文王碑是長江流域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為完好的南北朝碑刻,為研究北魏、西魏、北周的史地、職官及書法提供了珍貴資料,碑文中反映的歷史重大事件較為突出,其中不少細節也是對歷史典籍的一種補充和佐證。

大佛寺翻修

石碑前將煥然一新

4月的龍泉山山泉鎮,桃花落後,滿目都是嫩綠景色,通往山頂的路上有一條小路,僅容一車通行,往上不到一公里,就可以看到一座寺廟,當地人稱大佛寺。

一塊絕世古碑 在成都龍泉山上低調了1400多年

航拍大佛寺

4月11日,大佛寺正在進行翻修,從去年年底開始,工匠就對這座古寺進行修繕,這座木結構建築,重修於清光緒十七年,不過,由於年久失修,在去年的暴雨之後,這座建築再也堅持不住了。

一塊絕世古碑 在成都龍泉山上低調了1400多年

北周文王碑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工匠們都是專門修古建的團隊,就連牆磚也是特製,一塊50斤,足足拉來了幾車。“這個地方還是有看頭的,裡面有很多碑刻。”經常和這些古建打交道,老李在到這幹活前,就好好了解了一下這裡的歷史,“佛像背後的北周文王碑就是這裡的‘鎮寺之寶’”。

當天下午,一群老人也來到寺廟,其中一些人表示,自己就住在龍泉,也不知道這山上有個古寺。隨後,他們進去轉悠了一下就出來了,可能很少有人能夠讀懂碑文的價值。

一塊絕世古碑 在成都龍泉山上低調了1400多年

大佛寺裡的彌勒造像

進入古寺,正殿保存有一尊唐代鑿刻的彌勒造像,大佛為坐像,雙手放於膝,風格與樂山大佛如出一轍。根據史料記載,龍泉山脈及其附近大量雕鑿彌勒造像,這或許與武則天宣傳自己為彌勒佛轉世有關,使得這些造像一度盛行。

天落石上有碑

北周大將緬懷宇文泰所作

彌勒佛像背後,就是一塊巨石,這塊石頭被當地人稱為天落石,顧名思義,就是一塊天上飛來的石頭,因為四周都沒有大石頭,因此顯得格外突兀。

一塊絕世古碑 在成都龍泉山上低調了1400多年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遠觀巨石,彷彿傾覆的船頭,一頭翹起,一頭沉到了泥土裡。上面鑿刻唐宋等時期的摩崖造像,而最著名的,就是這塊巨石右下方的一塊碑文。

根據資料記載,北周文王碑刻於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系當時北周將領為追憶北周文王宇文泰而立。石碑通高2.24米,寬1.25米。碑帽浮雕朱雀、四小佛像。碑額陽刻正書15行,每行4字,字徑5.4釐米,文為:

此周文王之碑。大周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大都督、散騎常侍、軍都縣開國伯強獨樂為文王建立佛道二尊像,樹其碑。元年歲次丁丑造。

碑文陰刻正書40行,每行34字,全文1400餘字,均刻於正方格內,大部分字跡風貌猶存。碑身下左右角淺刻兩佛像。此碑與其右側為文王建立的佛道造像一龕,距今已有1440多年的歷史。

一塊絕世古碑 在成都龍泉山上低調了1400多年

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

強獨樂為何人?史書上鮮有記載,但從碑文中可以看出,強獨樂官至車騎大將軍,級別是軍都縣開國伯。

原本他只是一介布衣,都是因為宇文泰推行了一套選拔人才的機制,才讓他有機會能夠施展抱負。強獨樂後來駐守武康郡,也就是今天的簡陽一帶,路過龍泉山,看到這裡風景優美,加上山腰還有一塊巨大的紅砂岩,於是就在天落石上記載宇文泰功績,為他建造了祠廟。

一塊絕世古碑 在成都龍泉山上低調了1400多年

摩崖造像

不過,有專家認為,在此刻石緬懷,並非風景優美,龍泉驛是蜀國到巴國的必經之路,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是成都的東大門。據《華陽國志》記載,公元前280年前後,秦國為進一步奪取巴國和進攻楚國,蜀郡守派蜀人和軍隊修建了從成都經龍泉驛至巴國境內的蜀道,作為軍隊征戰和運送糧草的戰略大通道,蜀巴古道初步開通。

到了南北朝時期,西魏實際掌權人宇文泰派大將尉遲迥率12000多人伐蜀,連克劍閣、漳州等地,一路所向披靡。當年八月,魏軍進攻益州(成都),益州刺史開城投降。從此,成都及巴蜀地區歸於西魏統治,“蜀巴大道”恢復暢通。

在此刻碑,一方面是因為東大路所在的蜀巴古道因北周文王的強勢入蜀而重新開通,有紀念之意義。另一方面,東大路古驛道當時非常繁華,來往的達官貴人眾多,強獨樂選擇在這樣一個地方為宇文泰刊刻碑文,是想更好地宣揚宇文泰,而且選擇石刻的方式為宇文泰歌功頌德,更利於保存,影響也更深遠。

還原成都歷史

長江流域罕見的南北朝碑刻

根據史料記載,宇文泰為鮮卑族人,他是西魏的實際掌權者,也是北周政權的奠基者。宇文泰掌權期間,對內團結各方,澄清吏治,創府兵制;對外立足關隴,爭戰東魏,攻陷南樑,奠定了其身後關隴政權一統天下及隋唐王朝強盛的基礎。特別是他在用人制度上,唯賢是舉,不限資歷,只要德才兼備,哪怕出身微賤,亦可居卿相,他的選官思想體現了打破門第傳統的新精神,使西魏吏治較為清明,也為大批漢族士人進入西魏政權開闢了道路。

一塊絕世古碑 在成都龍泉山上低調了1400多年

北周文王碑

“夫功烈當時而顯揚千載者,非竹帛無以褒其訓;非金石無以銘其德。是以漢頌李氏於蔭岑,前魏書鄧艾於綿竹,姬姜受齊魯之封,晉宋垂拱而取天位者,皆猶立身有滔天之功,平暴理亂,存濟蒼生故耳。而我文王,處身成長,值國艱難……赫赫文王,才高少昌。掃除四凶,建節秦陽。總押百萬,其鋒難當。儀同督將,智濟三剛。”

在碑文中,回憶了宇文泰成長時的環境,當時正值北魏末年政治衰亂、佛教氾濫、民不聊生的社會大動盪之時,這一時期爆發的六鎮、河北和關隴三次大起義,都與宇文泰後來的崛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隨後又講述了宇文泰入主關隴的事蹟,稱頌他表現出的膽識和氣度。

一塊絕世古碑 在成都龍泉山上低調了1400多年

北周文王碑簡介

據專家介紹,北周文王碑是長江流域迄今發現最早、保存最為完好的南北朝碑刻,宇文泰作為我國南北朝時促進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傑出人物,碑刻中有關他的記述,很多細節都是對當時那段歷史的補充。

此外,北周文王碑最重要的貢獻是其碑刻藝術在漢字的里程碑意義。漢字在兩漢形成隸書的基礎之上,至南北朝時已開始向楷書和行書方向發展,周文王碑證明那時的漢字字體在取代了魏碑體後,已經完成了成熟的楷書字形,其字體亦隸亦楷,粗樸率真,別具裝飾之美。

半世紀的習慣

龍泉老人的守碑人生

石碑歷經千年,得以留存於世,多虧那些守碑人,肖太發就是這樣一位守碑人。今年已經75歲,他很清楚,今年的8月23日,就是他守護石碑的第51個年頭。1968年,他到鎮上參加了一個緊急會議,參會的只有他一個人,接到的任務也只有一個,那就是保護石碑。

一塊絕世古碑 在成都龍泉山上低調了1400多年

守碑人肖太發

“以前從小生活在附近,並不知道它有文物價值。”他一路跑到古寺門口,從家中拿來被褥,在石碑下一住就是大半年。

後來,他開始義務護衛石碑,直到1986年才有了一些報酬。1985年,一名高中生逃課跑到石碑上玩耍,被肖太發找出來送到派出所。

每天早上起床,他都要圍著石碑附近巡視一圈;晚飯後,他還要拿著電筒繼續巡視,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他家就在寺廟外,一處低矮的磚瓦房,門口有一條大狗。最近幾年,知曉這裡的人開始多起來,週末的時候會有幾十個人來參觀,“我都會提醒他們不要觸碰石碑,以免對這些文物造成傷害。”他告訴紅星新聞,有一些年輕人覺得這些碑沒有看頭,如果有人想知道石碑的故事,他非常願意擔任講解。

一塊絕世古碑 在成都龍泉山上低調了1400多年

守碑人肖太發

石碑還要守多久?臨別時,肖太發回答很乾脆:

“我會一直守下去,直到守不動的那一天”。

紅星新聞記者 宦小淮 實習生 韓金雨 攝影記者 王紅強

編輯 張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