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闐之路,以長壽之名的背後

于闐之路,以長壽之名的背後

36.66° N, 81.41° E

于闐之路,以長壽之名的背後

新疆和田地區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奏樂有于闐”,于闐這個古地名所覆蓋的地方在今天新疆的和田地區。從庫爾勒去于闐故地,需要穿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一張打折機票,從空中飛出了這片死亡沙海。

在飛機飛進了平流層以後,向下望去,沒有邊際的大沙漠就在我們下面。流動型沙漠變化萬千,在空中俯瞰,那層層沙丘如同海灘上被海浪衝擊後的片片漣漪,彎彎曲曲的連接形成綿延的曲線。不過,這些曲線的真實高度大約有兩三百米高。

于闐之路,以長壽之名的背後

高空上的塔卡拉瑪幹

沙漠裡行走特別痛苦,踩在鬆軟的土地上,走起來很費力,最要命的是細沙會鑽進你的鞋裡,擠佔腳的容納空間,你會越走越重,越走越痛苦。細沙的顆粒感會將襪子磨破,之後是腳直接面對那層粗糙的摩擦,走著走著,腳就起水泡了,然後水泡又被磨破,和沙子融在一起,汗液將沙子摶住,在沙漠走10公里,幾乎鞋就廢了,襪子也破了,腳也“殘了”。最要命的是你感覺自己用盡了最後一股勁爬上了一個制高點去尋找方向,爬上去之後,前面還有一個更高的山丘擋著你的視線,視線中的遠方是一片沙海,一直綿延的天際。坐在沙山上,歇口氣,從書包裡掏出水,水只剩下兩口了,彼時的處境才會深刻明白什麼叫絕望!

于闐之路,以長壽之名的背後

甘肅境內的沙漠

這種絕望我在甘肅的時候已經體驗過一次了,10公里的沙漠徒步,還是有信號覆蓋的區域,提前做好了各種突發狀況的準備。那一趟走下來,我對沙漠就只有敬畏了。

過去的人,沿著“絲綢之路”去于闐,在西出陽關之後,到樓蘭,然後經過焉耆、若羌、且末就可以抵達于闐。新疆有一種獨特之處就在於,這些地名幾乎都保留至今,也就是說,我們憑著《大唐西域記》裡面的一些記錄,走進古西域,依然還能有歷史傳遞的方向感。這些地方,都是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邊緣綠洲。曾經,不知道有多少喪失方向的人誤入瀚海沙漠,他們再也沒有走出來,把自己的生命與那片瀚海融為了一體。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商人在西出陽關之前,要在敦煌去開鑿一個石窟祈求上蒼庇佑的理由。

于闐之路,以長壽之名的背後

曾經的大漠行者將生死置之度外,祈求上蒼的庇佑成了一種心理必須

飛機從沙漠上空駛過,行駛得非常平穩,大漠的畫面,隔著玻璃,單調的在我眼前徐徐展開。不多時,飛機開始下降,和田到了。此行,我將去往和田地區的一些鄉下,處於塔里木盆地的邊緣,被崑崙山融雪滋養的村落。

下飛機以後,我就直奔和田客運站,買了去于田縣的汽車票。于田縣就是歷史上的于闐所在地,解放後為了便於書寫,將其改為了于田縣。至今于田依然是往返和田之間的熱門線路。上車以後,行駛半小時左右,就走出了綠洲,沙漠公路景觀很有氣勢。從和田到策勒,將經過杳無人煙的荒原,汽車疾馳而過也需要一個小時左右,我不知道駱駝時代人們是靠什麼樣的勇氣將這兩個地方連接在一起的。

過策勒,就到了于田縣境內。沙漠公路的盡頭,雪水融匯成的河灘滋養著這片土地,蘆葦,良田一望無際。傳說中的拉依蘇村就在路邊,不過現在這個名聲在外的長壽村已經劃歸了建設兵團。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涉及到生命科學這一塊的專家到我國新疆調研,他們發現了拉依蘇村。一個村子裡,竟然出現了16位百歲老人。這種現象,在世界上十分罕見,因此專家們就留在拉依蘇村展開深度研究。他們觀察那些百歲老人的生活習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著維族的傳統食物——饢,喝著來自湖南的磚茶。拉依蘇村就在塔里木盆地邊緣,崑崙山融雪的水質富含各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這裡的空氣,綠色食物,形成了天然的長壽環境。

于闐之路,以長壽之名的背後

沙漠公路上的死亡提示

我此行,也是衝著這些長壽之鄉而來的。茶生活形成的保健功效用任何實驗數據都比不上現實中大面積存在長壽老人有說服力。那一杯茶融入了他們的生活,百歲人生,見過了太多的榮辱悲歡。我們國家的歷史向前追溯一百年,那些波瀾壯闊的滄桑鉅變都是跨越著幾代人的認知習慣。今年超過一百歲的老人,得出生在1919年以前,1919年的中國,正是五四運動時期,毛澤東剛剛創辦《湘江評論》。那一年,中國屬於翻天覆地的一年,而那一年出生的人,還在安然地生活在共和國的領土上,想想都很魔幻!

于闐之路,以長壽之名的背後

沙漠公路

過了拉依蘇村不久,于田縣就到了。這一路的行程,經歷了四次安檢,每一次車上所有的乘客都要下車來接受檢查。于田的居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初到這裡的人,行走在密集的崗哨之間,會顯得有點彆扭。

我前往事先預定好了的酒店,像一個農家大院,服務員的漢語講得不那麼流利,但大家通過表情都做了很多友善的交流。我馬上意識到了這裡的特殊性,於是放下行李就立即動身前往縣委縣政府,給咱們的父母官報備我的到來。

于闐之路,以長壽之名的背後

位於于田縣的饢街

縣委的領導很重視我的到來,但是宣傳部的主任聽完我的彙報馬上有所警覺。他說:“長壽村文化的打造,在輿論宣傳上,也不能是完全得益於你們的黑茶。”辦公室裡也有祕書提出,長壽村的百歲老人是得益於沙漠里長的各種藥材,他們日常裡將這些藥材做成飲品食用。但也有維吾爾族的祕書若有所思的強調,應該是得益於磚茶,他奶奶現在每天都是喝磚茶。

對比崑崙山下的村落,拉依蘇村確實佔據著較好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從80年代開始就有長壽鄉的美譽。可時間的蔓延,再加上地方政府對於長壽村文化的理解。這種長壽現象成為了一個地方的特色名片之後,人為的植入了很多想象中讓人長壽的產品作為自己的特色。3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年16個百歲老人慢慢老去,到2010年後,百歲老人只剩下了4位。到如今,整個村就只剩下了一位百歲老人。我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深表遺憾。聯合國的專家都是實事求是的尊重既成事實去研究長壽的機理,我們卻為了地方產業的訴求,刻意地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習慣,長壽的傳統也就止於此了。

于闐之路,以長壽之名的背後

饢街裡的打饢人

回到酒店,我聯繫了于田的維吾爾族朋友,他們提醒我,長壽在這裡不是一個個別現象,而是一種覆蓋面較廣的普遍現象。他們建議我去往更偏遠的一些村落,那裡生活方式受到的衝擊比較少,還較多的保留著傳統習慣,因此每個村都有那種很典型的百歲老人。這個提醒,讓我總算是感覺到了一絲安慰。長壽與于田人的生活習慣將成為我此行的重要關注點。

于闐之路,以長壽之名的背後

茶路行者在烏魯木齊

接下來您可以在:

巴彥淖爾、包頭、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雁門關、大同、祁縣、太原、北京、承德、武漢、長沙

與他約茶!(圖文:洪漠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