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解密之“禪與書法”,智永大師嫡傳虞世南,書法傳承墨香不息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維知今天要聊的是中華書法之傳承,智永大師嫡傳虞世南,書法傳承墨香不息。

智永除了有眾多的僧家弟子以外,唐初有名的書法家、唐太宗的書法老師虞世南也是他的傳人,就連盛唐書名赫赫的張旭也是智永的後學。

相傳智永曾經到過長安的西安寺,因此將王氏書風帶到了北方。張旭說:“自智永禪師過江,楷法隨渡。永禪師乃羲、獻之孫,得其家法,以授虞世南。虞傳陸柬之,陸傳其子彥遠。彥遠,僕之堂舅,以授餘。”智永的筆法,張旭是從他堂舅陸彥遠處學到的。

其實,直接促成南北書風交融,並將智永傳授的王氏書法藝術帶入宮廷的重要人物,還是虞世南。

書法解密之“禪與書法”,智永大師嫡傳虞世南,書法傳承墨香不息

書法學習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餘姚人,和智永屬同郡。官至祕書監,封永興縣令,世稱“虞永興”。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並稱為唐初四大書法家。當初未出任前,聽說不遠處永欣寺內有個善於書法的和尚智永,頗傳其先祖書聖王羲之的筆法,即往拜師,從此專心不懈,妙得其體。儘管後來虞世南成了唐太宗身邊的紅人,他對先師智永卻始終懷有深深的仰慕之情。有一天,褚遂良詢問虞世南說,若將自己的書法和智永比較,優劣如何。虞世南立即明確告訴他說:“風聞智永禪師的一個字就價值五萬,你怎麼能和智永禪師相提並論呢?”

由於虞世南妙得王羲之書學的精髓,因此深受唐太宗的青睞。相傳唐太宗向虞世南學書後,曾經一度因為寫不好“戈”腳而焦躁,甚至認為虞世南也未必就能寫好。一天,他寫“戩”字時故意留下右半邊的空缺,令虞世南補足,然後又將這天書寫的許多字拿給魏徵,請魏徵評判。魏徵說:“今日聖上所書,唯有‘戩’字的‘戈’寫得極妙,逼似王羲之的字體。”於是唐太宗心悅誠服。

書法解密之“禪與書法”,智永大師嫡傳虞世南,書法傳承墨香不息

書法學習

從隋代到唐初,是南北書風相互融和滲透的階段,虞世南的影響是極其強烈的,後來被稱為唐代正書四大家之中的兩家:褚遂良和歐陽詢,都曾向他討教過。事實上,歐陽詢、褚遂良本來是屬於北派的,和智永、虞世南的南派書風顯然不同,儘管後來他們的作品中仍然保留北方書法嚴謹峻整的風格,但王羲之等南派大師俊美飄逸的藝術神韻在他們的書作中畢竟逐漸明顯起來了。由於唐太宗對王羲之父子書跡的偏愛,以虞世南為代表的王派嫡傳身價倍增,從而促成了北派大師向虞世南學習,所學的當然主要是通過智永傳授下來的王氏父子書法的奧祕。因此,智永對整個唐代書壇興盛所起的作用雖然是間接的,卻是巨大的。

虞世南作書,不論紙筆優劣與否,皆能隨心所欲,隨手生花,正書、行書皆稱名家。在他謝世之後,唐太宗曾哀嘆說,從此無人可與談論書法藝術,魏徵立即舉薦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羲之體。”由此可見通過虞世南的傳授,王氏字體確已深入北派書法家的範疇。

書法解密之“禪與書法”,智永大師嫡傳虞世南,書法傳承墨香不息

書法學習

六朝、隋、唐年間,是和尚書法家群英輩出的時代,僅僅在書法史上留下名號和墨跡的就有數十人,另外還有更多無名的,然而又是書法藝術奇崛的僧人。例如流傳後世的《破邪論序》,題為“太子中書舍人吳郡虞世南撰並序。”但是細考內容,所謂《破邪論序》,是僧人法琳針對太史令傅奕請廢佛法的上書所作的反駁,並因此獲罪。虞世南絕不可能冒著觸犯聖怒的危險,明言詆斥同僚來為僧人張目,可見必然是有人冒名撰寫的。不過,此序書法相當出色,以致有人堅持認為“其書法之妙,非世南不能者”。說明唐初年間這位為佛法申辯的和尚的書法,摹擬虞世南已達亂真的地步。僅此一例,就可知道當時僧人中工於書法的確實不少。

和尚書法家如此眾多,大致是因為六朝、隋、唐是我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也因為當時許多帝王和士大夫紛紛熱衷於書法藝術。僧人要想獲得王公貴族、知識階層的重視,一手絕妙的王體書法就是最佳的資格證明,書法藝術不但使善書的僧人在佛徒中獲得尊敬,也使他能夠輕易地在士大夫中找到知音或追隨者。此外,僧人除了誦經唸佛,書寫也是寄託情致的手段,也是弘揚佛法、廣結善緣的工具,因此醉痴於書法的僧人如此眾多,就毫不足怪了。書法與宗教之間的互相藉助,在那個時期尤其體現出和諧默契的特點,作為書聖後裔的和尚智永,自然能獲得廣泛的聲譽。

書法解密之“禪與書法”,智永大師嫡傳虞世南,書法傳承墨香不息

書法學習

不過,對智永的書法,也不是一概都唱頌歌的,明人項穆就說,智永之書,得王羲之寬和之量,但少俊邁之奇(見《書法雅言》)。其實,風格趨於平淡無奇和自然灑脫,似乎是許多僧人書法家的一致歸宿,智永如此,八大山人如此,近代的弘一法師也是如此。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的藝術風格呢?應該看到,這和佛學思想的滲透不無聯繫。

雖然禪宗作為中華佛教的一個重要流派,是從唐代僧人慧能繼承頓教衣缽,南下弘法以後迅速興盛起來的,但是早在東漢和南北朝時,就有多種禪經譯出,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也是早在六朝齊、樑年間就從印度渡海東來,弘揚禪法的。至於智永,人稱“永禪師”,可見他主修的就是禪學,無論是禪的精神還是禪的修行方法,必然會浸潤於他的書法及其書學思想之中。

禪宗又稱“佛心宗”,“即心即佛”的佛性論是禪法最重要的理論。心外無法,世間一切法皆是人心的自然流露,因此禪宗書法家發展到後來,往往對外在的技法不甚重視,不去追求所謂完美的形式。而中國書法,本質上又是一種寫意的藝術,一點一畫,一撇一捺,都是心情的自然流露,都有“達其情性,形其哀樂”的表現力,因此,禪師的書法,就常常表現出超脫自然,似乎不食人間煙火的淡泊意趣。蘇東坡曾評論智永的書法將智永的書風比作陶淵明詩歌的自然灑脫,蘇東坡可謂獨具慧眼。深得智永禪書精髓的虞世南,對禪宗的“性自天然”、對書道的“源於心悟”也有深刻的認識。這種感受和這種過程要用語言描繪出來是極其困難的,沒有親身的體驗,也就沒有那種感受。不過,只要我們站在那些極富禪意的書法作品面前,就會深深地為其內在氣韻所打動,就會產生一種內心的震動。

書法解密之“禪與書法”,智永大師嫡傳虞世南,書法傳承墨香不息

書法學習

《宣和書譜》評論唐代以草書聞名的僧人書法家文楚的書法時說,文楚嗜好智永的草書,學其筆法,他所書寫的《千字文》,在觀者看來,落筆輕清,無一點俗氣。

這就是永禪師書法藝術的超人魅力和神采,智永及其弟子奉獻給後人的,並不僅僅是那幾件有形的書法作品,蘊藏於其中的內涵,才是今人應該認真挖掘的。

好了,今天咱們就聊到這,明天再繼續,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

對於智勇大師的書法文化傳承,你有什麼高見呢?一起來說說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