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


"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一隻山野跑山的雞。

一條江湖遊弋的魚。

一株叢林鮮嫩的筍。

化身如玉的潔白,

被一縷酒香薰醉,

化為一味舌尖上的醩熘三白。

魯菜是極為講究吊湯的,而老虎竊以為,吊糟入饌更見魯菜的功底。吊湯用的都是好食材,而吊糟則是用釀酒之餘的酒糟,昇華成香糟滷入饌,做出糟溜三白,糟溜魚片,糟燒海蔘,糟蒸肉等佳餚,更見化腐朽為神奇的妙處。

吊糟看似簡單,其實是頗為講究的。並不像有人自以為是地認為就是用水泡酒糟而成,若如此,哪有糟香清如許?

"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一隻山野跑山的雞。

一條江湖遊弋的魚。

一株叢林鮮嫩的筍。

化身如玉的潔白,

被一縷酒香薰醉,

化為一味舌尖上的醩熘三白。

魯菜是極為講究吊湯的,而老虎竊以為,吊糟入饌更見魯菜的功底。吊湯用的都是好食材,而吊糟則是用釀酒之餘的酒糟,昇華成香糟滷入饌,做出糟溜三白,糟溜魚片,糟燒海蔘,糟蒸肉等佳餚,更見化腐朽為神奇的妙處。

吊糟看似簡單,其實是頗為講究的。並不像有人自以為是地認為就是用水泡酒糟而成,若如此,哪有糟香清如許?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早年間魯菜師傅常用兩種紅白兩種酒糟來吊香糟汁,一種是糯米釀製米酒之後的白糟,一種是釀製即墨老酒之後的紅糟。白糟吊出的糟汁白透清澈,適合做糟溜裡脊糟溜魚片等菜。而紅糟,就是現在俗稱的香糟泥,吊出的糟汁色澤紅透香潤,如今白糟已經極為難買,近乎絕跡了,常用易購的,只是南方的香糟泥了。

而吊香糟汁,則更為講究。看過一個資料,魯菜大師王義均說早年北方老派飯館,所有的糟溜菜系,比如糟溜魚片、糟溜三白,都是手工“吊糟”。吊糟費時費力,需要十來天的功夫,慢慢製作,緩慢發酵。這樣得出的糟滷,滋味可想而知。

我知道的吊香糟汁的法兒,是聽濟南的一位老師傅講的,先是要將香糟泥存放些時日,香糟是越存越香,吊的糟汁兒才更有糟香味兒,吊糟時取出香糟泥,放入容器,加入花雕紹酒,想要再添些別樣的風味兒,就加些桂花等香料,充分攪拌後,密封浸泡。靜置幾日,由二次發酵帶來糟滷獨特的香味。待酒糟充分地吸收了黃酒和香料的滋味,用紗布包裹,兜起,吊在一個酒罈之上,糟汁淅瀝落入壇中,就成了能入饌的好香糟了。


"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一隻山野跑山的雞。

一條江湖遊弋的魚。

一株叢林鮮嫩的筍。

化身如玉的潔白,

被一縷酒香薰醉,

化為一味舌尖上的醩熘三白。

魯菜是極為講究吊湯的,而老虎竊以為,吊糟入饌更見魯菜的功底。吊湯用的都是好食材,而吊糟則是用釀酒之餘的酒糟,昇華成香糟滷入饌,做出糟溜三白,糟溜魚片,糟燒海蔘,糟蒸肉等佳餚,更見化腐朽為神奇的妙處。

吊糟看似簡單,其實是頗為講究的。並不像有人自以為是地認為就是用水泡酒糟而成,若如此,哪有糟香清如許?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早年間魯菜師傅常用兩種紅白兩種酒糟來吊香糟汁,一種是糯米釀製米酒之後的白糟,一種是釀製即墨老酒之後的紅糟。白糟吊出的糟汁白透清澈,適合做糟溜裡脊糟溜魚片等菜。而紅糟,就是現在俗稱的香糟泥,吊出的糟汁色澤紅透香潤,如今白糟已經極為難買,近乎絕跡了,常用易購的,只是南方的香糟泥了。

而吊香糟汁,則更為講究。看過一個資料,魯菜大師王義均說早年北方老派飯館,所有的糟溜菜系,比如糟溜魚片、糟溜三白,都是手工“吊糟”。吊糟費時費力,需要十來天的功夫,慢慢製作,緩慢發酵。這樣得出的糟滷,滋味可想而知。

我知道的吊香糟汁的法兒,是聽濟南的一位老師傅講的,先是要將香糟泥存放些時日,香糟是越存越香,吊的糟汁兒才更有糟香味兒,吊糟時取出香糟泥,放入容器,加入花雕紹酒,想要再添些別樣的風味兒,就加些桂花等香料,充分攪拌後,密封浸泡。靜置幾日,由二次發酵帶來糟滷獨特的香味。待酒糟充分地吸收了黃酒和香料的滋味,用紗布包裹,兜起,吊在一個酒罈之上,糟汁淅瀝落入壇中,就成了能入饌的好香糟了。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糟溜魚片是魯菜中常見的一道糟溜菜。膠東近海,所以多用黃魚,而濟南近湖河,所以多用草魚或黑魚,其實講究的得用鱖魚,而且最好是農曆春來三四月的才夠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嘛。還有人說八月的鱖魚有桂花香,所以更好吃,老虎口寡沒吃過,所以不敢妄言。不過依稀記得當年魯迅先生最喜歡致美樓的糟溜魚片,而吃家梁實秋,對糟溜魚片也很是鍾情。連我最喜歡的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也寫過這道糟溜魚片。“韋小寶將飯菜端到房中,將小郡主嘴上的毛巾解邢,坐在她對面,笑道:‘你不吃,我可要吃了。嗯,這是醬爆牛肉,這是糟溜魚片,這是蒜泥白切肉,還有鎮江餚肉,清炒蝦仁,這一碗口磨雞腳湯,當真鮮美無比。鮮啊,鮮啊!’他舀湯來喝,故意嗒嗒有聲……”

糟溜魚片的升級版,是魯菜中的“糟溜三白”。據說侯寶林大師每到“泰豐樓”,必點此菜。所謂“三白”,是指魚片,雞片,玉蘭片也就是筍片,且食材是頗為講究的。魚,最好是選鱖魚,魚若夠大夠肥,則片略厚片,一般是斜刀片薄的連刀蝴蝶片,就是第一刀不片斷,第二刀片開,這樣魚片就夠薄又夠大,形似蝴蝶,玉蘭片,也就是筍片,只用最細嫩的筍尖,切片汆水備用。雞用雞裡脊,也就是雞胸肉下的兩條嫩肉,也叫雞牙子,也片大片,加蛋清澱粉精鹽抓勻調味。

起紅鍋,熱油,四成熱時,將漿好的魚片和雞片分別下鍋汆滑,至魚片和魚片發白控油盛出,再用清水汆過,為的是鎖住魚片雞片的鮮嫩多汁而去掉多餘的浮油。


"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一隻山野跑山的雞。

一條江湖遊弋的魚。

一株叢林鮮嫩的筍。

化身如玉的潔白,

被一縷酒香薰醉,

化為一味舌尖上的醩熘三白。

魯菜是極為講究吊湯的,而老虎竊以為,吊糟入饌更見魯菜的功底。吊湯用的都是好食材,而吊糟則是用釀酒之餘的酒糟,昇華成香糟滷入饌,做出糟溜三白,糟溜魚片,糟燒海蔘,糟蒸肉等佳餚,更見化腐朽為神奇的妙處。

吊糟看似簡單,其實是頗為講究的。並不像有人自以為是地認為就是用水泡酒糟而成,若如此,哪有糟香清如許?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早年間魯菜師傅常用兩種紅白兩種酒糟來吊香糟汁,一種是糯米釀製米酒之後的白糟,一種是釀製即墨老酒之後的紅糟。白糟吊出的糟汁白透清澈,適合做糟溜裡脊糟溜魚片等菜。而紅糟,就是現在俗稱的香糟泥,吊出的糟汁色澤紅透香潤,如今白糟已經極為難買,近乎絕跡了,常用易購的,只是南方的香糟泥了。

而吊香糟汁,則更為講究。看過一個資料,魯菜大師王義均說早年北方老派飯館,所有的糟溜菜系,比如糟溜魚片、糟溜三白,都是手工“吊糟”。吊糟費時費力,需要十來天的功夫,慢慢製作,緩慢發酵。這樣得出的糟滷,滋味可想而知。

我知道的吊香糟汁的法兒,是聽濟南的一位老師傅講的,先是要將香糟泥存放些時日,香糟是越存越香,吊的糟汁兒才更有糟香味兒,吊糟時取出香糟泥,放入容器,加入花雕紹酒,想要再添些別樣的風味兒,就加些桂花等香料,充分攪拌後,密封浸泡。靜置幾日,由二次發酵帶來糟滷獨特的香味。待酒糟充分地吸收了黃酒和香料的滋味,用紗布包裹,兜起,吊在一個酒罈之上,糟汁淅瀝落入壇中,就成了能入饌的好香糟了。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糟溜魚片是魯菜中常見的一道糟溜菜。膠東近海,所以多用黃魚,而濟南近湖河,所以多用草魚或黑魚,其實講究的得用鱖魚,而且最好是農曆春來三四月的才夠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嘛。還有人說八月的鱖魚有桂花香,所以更好吃,老虎口寡沒吃過,所以不敢妄言。不過依稀記得當年魯迅先生最喜歡致美樓的糟溜魚片,而吃家梁實秋,對糟溜魚片也很是鍾情。連我最喜歡的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也寫過這道糟溜魚片。“韋小寶將飯菜端到房中,將小郡主嘴上的毛巾解邢,坐在她對面,笑道:‘你不吃,我可要吃了。嗯,這是醬爆牛肉,這是糟溜魚片,這是蒜泥白切肉,還有鎮江餚肉,清炒蝦仁,這一碗口磨雞腳湯,當真鮮美無比。鮮啊,鮮啊!’他舀湯來喝,故意嗒嗒有聲……”

糟溜魚片的升級版,是魯菜中的“糟溜三白”。據說侯寶林大師每到“泰豐樓”,必點此菜。所謂“三白”,是指魚片,雞片,玉蘭片也就是筍片,且食材是頗為講究的。魚,最好是選鱖魚,魚若夠大夠肥,則片略厚片,一般是斜刀片薄的連刀蝴蝶片,就是第一刀不片斷,第二刀片開,這樣魚片就夠薄又夠大,形似蝴蝶,玉蘭片,也就是筍片,只用最細嫩的筍尖,切片汆水備用。雞用雞裡脊,也就是雞胸肉下的兩條嫩肉,也叫雞牙子,也片大片,加蛋清澱粉精鹽抓勻調味。

起紅鍋,熱油,四成熱時,將漿好的魚片和雞片分別下鍋汆滑,至魚片和魚片發白控油盛出,再用清水汆過,為的是鎖住魚片雞片的鮮嫩多汁而去掉多餘的浮油。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再起鍋,放吊好的清湯,加鹽、糖調味,放入汆好的筍片,小火燒開,依次放入魚片和雞片,再加入香糟滷,輕輕晃動鍋瓢,慢慢地淋入水澱粉來勾芡,綠豆的水澱粉最好,勾芡,是集調味、增稠、亮色、保溫於一體的,這糟溜三白的勾芡講究的是要勾的薄且透,輕薄透亮,這是被稱作“玻璃芡”的,芡勾好,魚片雞片筍片這三白,裹了一層香糟汁兒的薄芡,如同披了一層淡黃微白的輕紗,淡雅朦朧卻汁明芡亮,白的素雅卻又有分別,嘗來,魚片白潔鮮甜,雞片白潤滑嫩,筍片白脆清新,而猶如絲綢的汁兒中的那份糟香,不僅有絲絲縷縷的酒香驚脣,更有馥郁的發酵香氣陶醉,像畫龍點睛一樣迷人,鮮中帶甜而糟香四溢,滋味悠長。

要是更嚴格來講,若直接用雞片來做,略有腥息,所以好的廚師會將雞牙子斬細泥,和清湯溼芡一起攪為糊狀,入油滑為芙蓉雞片,再去烹飪,滋味則更為細嫩更好。

此菜的關鍵除了食材,更見的是烹飪功夫,所謂“糟溜”,關鍵在“溜”字,糟易揮發,所以火候把握最為關鍵,要一溜而過,一溜而成,否則糟“溜”走了,就難有此味了。


"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一隻山野跑山的雞。

一條江湖遊弋的魚。

一株叢林鮮嫩的筍。

化身如玉的潔白,

被一縷酒香薰醉,

化為一味舌尖上的醩熘三白。

魯菜是極為講究吊湯的,而老虎竊以為,吊糟入饌更見魯菜的功底。吊湯用的都是好食材,而吊糟則是用釀酒之餘的酒糟,昇華成香糟滷入饌,做出糟溜三白,糟溜魚片,糟燒海蔘,糟蒸肉等佳餚,更見化腐朽為神奇的妙處。

吊糟看似簡單,其實是頗為講究的。並不像有人自以為是地認為就是用水泡酒糟而成,若如此,哪有糟香清如許?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早年間魯菜師傅常用兩種紅白兩種酒糟來吊香糟汁,一種是糯米釀製米酒之後的白糟,一種是釀製即墨老酒之後的紅糟。白糟吊出的糟汁白透清澈,適合做糟溜裡脊糟溜魚片等菜。而紅糟,就是現在俗稱的香糟泥,吊出的糟汁色澤紅透香潤,如今白糟已經極為難買,近乎絕跡了,常用易購的,只是南方的香糟泥了。

而吊香糟汁,則更為講究。看過一個資料,魯菜大師王義均說早年北方老派飯館,所有的糟溜菜系,比如糟溜魚片、糟溜三白,都是手工“吊糟”。吊糟費時費力,需要十來天的功夫,慢慢製作,緩慢發酵。這樣得出的糟滷,滋味可想而知。

我知道的吊香糟汁的法兒,是聽濟南的一位老師傅講的,先是要將香糟泥存放些時日,香糟是越存越香,吊的糟汁兒才更有糟香味兒,吊糟時取出香糟泥,放入容器,加入花雕紹酒,想要再添些別樣的風味兒,就加些桂花等香料,充分攪拌後,密封浸泡。靜置幾日,由二次發酵帶來糟滷獨特的香味。待酒糟充分地吸收了黃酒和香料的滋味,用紗布包裹,兜起,吊在一個酒罈之上,糟汁淅瀝落入壇中,就成了能入饌的好香糟了。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糟溜魚片是魯菜中常見的一道糟溜菜。膠東近海,所以多用黃魚,而濟南近湖河,所以多用草魚或黑魚,其實講究的得用鱖魚,而且最好是農曆春來三四月的才夠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嘛。還有人說八月的鱖魚有桂花香,所以更好吃,老虎口寡沒吃過,所以不敢妄言。不過依稀記得當年魯迅先生最喜歡致美樓的糟溜魚片,而吃家梁實秋,對糟溜魚片也很是鍾情。連我最喜歡的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也寫過這道糟溜魚片。“韋小寶將飯菜端到房中,將小郡主嘴上的毛巾解邢,坐在她對面,笑道:‘你不吃,我可要吃了。嗯,這是醬爆牛肉,這是糟溜魚片,這是蒜泥白切肉,還有鎮江餚肉,清炒蝦仁,這一碗口磨雞腳湯,當真鮮美無比。鮮啊,鮮啊!’他舀湯來喝,故意嗒嗒有聲……”

糟溜魚片的升級版,是魯菜中的“糟溜三白”。據說侯寶林大師每到“泰豐樓”,必點此菜。所謂“三白”,是指魚片,雞片,玉蘭片也就是筍片,且食材是頗為講究的。魚,最好是選鱖魚,魚若夠大夠肥,則片略厚片,一般是斜刀片薄的連刀蝴蝶片,就是第一刀不片斷,第二刀片開,這樣魚片就夠薄又夠大,形似蝴蝶,玉蘭片,也就是筍片,只用最細嫩的筍尖,切片汆水備用。雞用雞裡脊,也就是雞胸肉下的兩條嫩肉,也叫雞牙子,也片大片,加蛋清澱粉精鹽抓勻調味。

起紅鍋,熱油,四成熱時,將漿好的魚片和雞片分別下鍋汆滑,至魚片和魚片發白控油盛出,再用清水汆過,為的是鎖住魚片雞片的鮮嫩多汁而去掉多餘的浮油。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再起鍋,放吊好的清湯,加鹽、糖調味,放入汆好的筍片,小火燒開,依次放入魚片和雞片,再加入香糟滷,輕輕晃動鍋瓢,慢慢地淋入水澱粉來勾芡,綠豆的水澱粉最好,勾芡,是集調味、增稠、亮色、保溫於一體的,這糟溜三白的勾芡講究的是要勾的薄且透,輕薄透亮,這是被稱作“玻璃芡”的,芡勾好,魚片雞片筍片這三白,裹了一層香糟汁兒的薄芡,如同披了一層淡黃微白的輕紗,淡雅朦朧卻汁明芡亮,白的素雅卻又有分別,嘗來,魚片白潔鮮甜,雞片白潤滑嫩,筍片白脆清新,而猶如絲綢的汁兒中的那份糟香,不僅有絲絲縷縷的酒香驚脣,更有馥郁的發酵香氣陶醉,像畫龍點睛一樣迷人,鮮中帶甜而糟香四溢,滋味悠長。

要是更嚴格來講,若直接用雞片來做,略有腥息,所以好的廚師會將雞牙子斬細泥,和清湯溼芡一起攪為糊狀,入油滑為芙蓉雞片,再去烹飪,滋味則更為細嫩更好。

此菜的關鍵除了食材,更見的是烹飪功夫,所謂“糟溜”,關鍵在“溜”字,糟易揮發,所以火候把握最為關鍵,要一溜而過,一溜而成,否則糟“溜”走了,就難有此味了。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十多年前,老虎初來濟南,吃過一次好的糟溜三白,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口感各異卻又相得益彰。淡雅溫婉,而糟香雋永,很是難忘。

何時能再吃一次?

PS:再多說一句,其實,嚴格意義上糟溜三白應該是寫作醩熘三白的。“醩”,才合釀“酒”之意,才更合這道菜的意境。而“熘”才是魯菜一種烹飪方法,不是“溜”,而且現在白糟早已絕跡,很是遺憾。


"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一隻山野跑山的雞。

一條江湖遊弋的魚。

一株叢林鮮嫩的筍。

化身如玉的潔白,

被一縷酒香薰醉,

化為一味舌尖上的醩熘三白。

魯菜是極為講究吊湯的,而老虎竊以為,吊糟入饌更見魯菜的功底。吊湯用的都是好食材,而吊糟則是用釀酒之餘的酒糟,昇華成香糟滷入饌,做出糟溜三白,糟溜魚片,糟燒海蔘,糟蒸肉等佳餚,更見化腐朽為神奇的妙處。

吊糟看似簡單,其實是頗為講究的。並不像有人自以為是地認為就是用水泡酒糟而成,若如此,哪有糟香清如許?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早年間魯菜師傅常用兩種紅白兩種酒糟來吊香糟汁,一種是糯米釀製米酒之後的白糟,一種是釀製即墨老酒之後的紅糟。白糟吊出的糟汁白透清澈,適合做糟溜裡脊糟溜魚片等菜。而紅糟,就是現在俗稱的香糟泥,吊出的糟汁色澤紅透香潤,如今白糟已經極為難買,近乎絕跡了,常用易購的,只是南方的香糟泥了。

而吊香糟汁,則更為講究。看過一個資料,魯菜大師王義均說早年北方老派飯館,所有的糟溜菜系,比如糟溜魚片、糟溜三白,都是手工“吊糟”。吊糟費時費力,需要十來天的功夫,慢慢製作,緩慢發酵。這樣得出的糟滷,滋味可想而知。

我知道的吊香糟汁的法兒,是聽濟南的一位老師傅講的,先是要將香糟泥存放些時日,香糟是越存越香,吊的糟汁兒才更有糟香味兒,吊糟時取出香糟泥,放入容器,加入花雕紹酒,想要再添些別樣的風味兒,就加些桂花等香料,充分攪拌後,密封浸泡。靜置幾日,由二次發酵帶來糟滷獨特的香味。待酒糟充分地吸收了黃酒和香料的滋味,用紗布包裹,兜起,吊在一個酒罈之上,糟汁淅瀝落入壇中,就成了能入饌的好香糟了。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糟溜魚片是魯菜中常見的一道糟溜菜。膠東近海,所以多用黃魚,而濟南近湖河,所以多用草魚或黑魚,其實講究的得用鱖魚,而且最好是農曆春來三四月的才夠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嘛。還有人說八月的鱖魚有桂花香,所以更好吃,老虎口寡沒吃過,所以不敢妄言。不過依稀記得當年魯迅先生最喜歡致美樓的糟溜魚片,而吃家梁實秋,對糟溜魚片也很是鍾情。連我最喜歡的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也寫過這道糟溜魚片。“韋小寶將飯菜端到房中,將小郡主嘴上的毛巾解邢,坐在她對面,笑道:‘你不吃,我可要吃了。嗯,這是醬爆牛肉,這是糟溜魚片,這是蒜泥白切肉,還有鎮江餚肉,清炒蝦仁,這一碗口磨雞腳湯,當真鮮美無比。鮮啊,鮮啊!’他舀湯來喝,故意嗒嗒有聲……”

糟溜魚片的升級版,是魯菜中的“糟溜三白”。據說侯寶林大師每到“泰豐樓”,必點此菜。所謂“三白”,是指魚片,雞片,玉蘭片也就是筍片,且食材是頗為講究的。魚,最好是選鱖魚,魚若夠大夠肥,則片略厚片,一般是斜刀片薄的連刀蝴蝶片,就是第一刀不片斷,第二刀片開,這樣魚片就夠薄又夠大,形似蝴蝶,玉蘭片,也就是筍片,只用最細嫩的筍尖,切片汆水備用。雞用雞裡脊,也就是雞胸肉下的兩條嫩肉,也叫雞牙子,也片大片,加蛋清澱粉精鹽抓勻調味。

起紅鍋,熱油,四成熱時,將漿好的魚片和雞片分別下鍋汆滑,至魚片和魚片發白控油盛出,再用清水汆過,為的是鎖住魚片雞片的鮮嫩多汁而去掉多餘的浮油。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再起鍋,放吊好的清湯,加鹽、糖調味,放入汆好的筍片,小火燒開,依次放入魚片和雞片,再加入香糟滷,輕輕晃動鍋瓢,慢慢地淋入水澱粉來勾芡,綠豆的水澱粉最好,勾芡,是集調味、增稠、亮色、保溫於一體的,這糟溜三白的勾芡講究的是要勾的薄且透,輕薄透亮,這是被稱作“玻璃芡”的,芡勾好,魚片雞片筍片這三白,裹了一層香糟汁兒的薄芡,如同披了一層淡黃微白的輕紗,淡雅朦朧卻汁明芡亮,白的素雅卻又有分別,嘗來,魚片白潔鮮甜,雞片白潤滑嫩,筍片白脆清新,而猶如絲綢的汁兒中的那份糟香,不僅有絲絲縷縷的酒香驚脣,更有馥郁的發酵香氣陶醉,像畫龍點睛一樣迷人,鮮中帶甜而糟香四溢,滋味悠長。

要是更嚴格來講,若直接用雞片來做,略有腥息,所以好的廚師會將雞牙子斬細泥,和清湯溼芡一起攪為糊狀,入油滑為芙蓉雞片,再去烹飪,滋味則更為細嫩更好。

此菜的關鍵除了食材,更見的是烹飪功夫,所謂“糟溜”,關鍵在“溜”字,糟易揮發,所以火候把握最為關鍵,要一溜而過,一溜而成,否則糟“溜”走了,就難有此味了。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十多年前,老虎初來濟南,吃過一次好的糟溜三白,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口感各異卻又相得益彰。淡雅溫婉,而糟香雋永,很是難忘。

何時能再吃一次?

PS:再多說一句,其實,嚴格意義上糟溜三白應該是寫作醩熘三白的。“醩”,才合釀“酒”之意,才更合這道菜的意境。而“熘”才是魯菜一種烹飪方法,不是“溜”,而且現在白糟早已絕跡,很是遺憾。


魚片鮮白,雞片嫩白,筍片脆白,是謂醩熘三白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吃貨傳奇》美食顧問,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