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手機的“酷派們”為何不酷了

運營商 酷派 智能手機 OPPO 北京商報 2017-05-19
國產手機的“酷派們”為何不酷了國產手機的“酷派們”為何不酷了

酷派想要打翻身仗的夢碎了。昨日消息稱酷派集團於5月15日疑似將此前校招的300餘名應屆畢業生全部解約。酷派方面HR寫到酷派業績一落千丈,“一夜坍塌”,“也許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了”。

曾位列國產手機第一梯隊的酷派,目前市場份額由巔峰的前三倒退至今年一季度的11位。酷派最新發布的業績顯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今年一季度公司經營虧損約為4.6億元港元,預計2017年上半年經營虧損會擴大到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營業收入下滑將超過50%。

今天的酷派是昔日很多倚靠大牌的國產手機縮影。它們曾希望於互聯網改變自身太過依賴運營商的命運,然而依靠互聯網公司“大樹”的路卻佈滿了“坑”。 2016年6月,樂視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4個月後,樂視資金鍊問題爆發,負面影響持續至今。

被樂視收購的酷派再也不是曾經的酷派了,產品加入了很多樂視手機的元素,卻空有皮毛。酷派內部人員流失,板塊資源分離,非但沒有享受到“大樹”的涼意,也沒有解決自己依賴運營商的弱勢。在產品規劃,品牌營銷及渠道建設力度不足等問題仍然無解。

酷派深陷控制權爭奪戰的同期,國內手機市場迎來加速,這一年OPPO、vivo和華為出貨量實現爆發性增長。儘管媒體還是最喜歡報道小米,但在市場份額上,小米卻無法匹配它的關注度了。小米在三四五線城市的年輕用戶,正被 vivo、OPPO蠶食。

這樣的劇變,不亞於當年小米摧枯拉朽,一步步站上中國智能手機的巔峰。相比華為,OPPO、vivo強大的在於宣傳和渠道。兩家企業前身做電子消費品已經十多年,積累了龐大的銷售渠道和優秀線下利益分配方式。從一線城市覆蓋八線鄉鎮,廣告代言轟炸所有高收視率節目,線下銷售返點完美配合,最終打出一片自己的天下。

小米崛起,智能機替代功能機的歷史階段性紅利功不可沒。而2015年之後,是低端智能機換中高端的階段,品牌定位已經Low下去的品牌沒有創新點很容易被換掉,定位高一點的OPPO、vivo和華為就成為受益者。

滿足功能性需求的性價比模式正逐漸失靈,被營銷帶火的拍照、外觀漂亮等“感性消費”迅速上位。雖然產品配置不高,但是體驗毫不遜色,綜合服務都是出類拔萃,在硬件過剩的大環境下自然異軍突起。

國產手機“酷派們”的失足,更像是一個自我迷失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酷派們”盲目跟風大佬,甚至把自己交付給它們。結局不盡如人意,這些寄希望於借力的大佬們有的自身難保,有的徒有虛名,有的業務難匹配,紅利難共享,可憐的“酷派們”則在重要的發展期漸失優勢與特色,混跡江湖步履蹣跚。

好在故事的尾聲,霸主三星遭遇飛來橫禍,高處不勝寒的iPhone力不從心,而這恰恰是國產手機誰與爭鋒的大好時機。背靠大樹難乘涼的“掉隊者”絕地反擊、“優勝者”乘勝追趕巨頭,迷失自我的國產手機該重新發現自我了,直到像後來者OPPO、 vivo一樣找到自己正確的打開方式。

精彩回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