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騷擾電話、回覆TD的這些小貓膩 這個專家揭祕了

一次推銷銀行貸款的騷擾電話背後,那個業務嫻熟、應答流暢,甚至有口音、有情緒、有提問、有回答的女推銷員,很可能不是真正的“人”與你對話。這個騙局,在上個月放送的“3·15晚會”上才漸為人知。

這不免讓人想起幾年以前,“3·15晚會”連續數次曝光了與其有些類似的詐騙短信。兩者看似相同,但從短信到電話,為何形式一變再變?詐騙與騷擾,兩者有何差異?而更為重要的是,當普通人正不堪其擾時,相關機構究竟在做什麼?

日前舉行的2019西湖論劍網絡安全大會,中國聯通網絡安全團隊“風清隊”全國專家吳志祥接受紅星新聞記者專訪,解讀了騷擾短信和電話激增的前因後果。

關於騷擾電話、回覆TD的這些小貓膩 這個專家揭祕了

↑吳志祥

問題一:

網傳“短信回覆退訂即收費”,是真的嗎?

這在十幾年前更加普遍,屬於內容提供商(SP)非法扣費問題,經過集中整治目前此類問題已經徹底得到根治。目前,我們對這種合作類SP,即需要向用戶進行收費的,都設置了非常嚴謹的訂購流程,包括二次確認、以及定期推送賬單信息等,保證用戶的知情權。

網絡上曾有對“退訂”功能的調侃,有用戶也質疑過退訂流程可能存在問題。實際上,我們也制定了從運營商層面進行退訂的業務流程:如發送“0000”,用戶可以退訂所有在聯通運營商上訂購的所有業務。而如果想要單獨退訂某一項業務,則可通過向需要退訂的單項業務商回覆“00000”,則可退訂該商家的所有業務。

“發送退訂退不了反而收費”,這種情況目前基本已經不會發生。那麼為何還會有人發送了退訂而退不了?

吳志祥解答,退訂情況大多分兩類:

一是曾有過購物場景,然後賣家會為保留客戶而持續推送信息;

二是大型商場等有註冊會員的場景,是維繫會員體驗的方式。

它們的信息通常也會有“回覆N退訂”的情況,但這並不會反饋到運營商,而是直接以普通信息的形式發送給商家,再由其自行檢索界定用戶粘性。

問題二:

為什麼現在騷擾電話比短信多?

騷擾和詐騙信息背後的團體,一直與有關部門進行相互博弈,但就詐騙信息而言,目前打擊力度比前幾年更加嚴厲。更為重要的是,其涉及轉賬等操作屬刑事案件範疇,因此它們也會考慮風險成本。

實際上,2016年“徐玉玉事件”後,運營商已經形成一套較為規範的詐騙信息處理方式,尤其是企業行為,將獲得極其嚴厲的處罰。隨後一段時間裡,我們注意到詐騙電話逐漸轉變為騷擾信息,且更多以個人渠道進行這類行為

目前我們針對用戶的投訴進行分析封停,或為公安機關辦案提供舉證。但在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問題:譬如,有被投訴方聲稱自己群發的電話範圍都是認識的朋友,或者有購物中心表示只向會員發送信息——一旦封停它們的權限,其還會前來質疑,“難道要我們連生意也沒得做”?

因此,我們在更多時候只能承擔排查和舉證工作,而沒有執法權。對於疑似騷擾信息,我們通過行為模式進行分析,如果存在騷擾行為則會對號碼進行關停等控制行為,以保障用戶體驗。

問題三:

誰在清理這些騷擾電話?

目前主要由公安機關、銀行和運營商三方組成的防詐騙協調中心進行處理。公安機關負責立案調查,而銀行則是推出“24小時內到賬”——這項業務存在的意義,是延長了普通人轉賬的追訴期,當轉賬後發現受騙,還留有追回錢款的可能。它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至少從公安機關詐騙短信或電話案件的數量上看,在此之後有大幅度減少。

運營商的職責則更加明確:

當用戶收到短信並進行投訴,會先進行情況審核,譬如是否在某一時間段有可疑的群發或大規模操作,如有問題則進行封號等處理;

或是根據後臺反饋數據判別是否是真實呼叫。而在常規操作中,我們也進行一些治理,包括打造一套利用算法的過濾系統,設置明顯有騷擾含義的關鍵詞並進行屏蔽。

當然,負責信息過濾系統的人員都屬於運營商的關鍵崗位人員,因為其中存在安全性可控的問題。目前能接觸到系統維護的崗位均需要上崗資質,每年要進行合規性檢測。

目前,工信部也公佈了垃圾電話的舉報平臺:12321。如果用戶要是發這種騷擾電話,可以進行投訴處理。

紅星新聞記者 鄒悅 攝影報道

編輯 陳怡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