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景谷:以水為墨染丹青'

"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振興之要,其樞在水。

建國70年來,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從昔日的“瘴癘之鄉”“蠻荒之地”變成了“聚寶盆”“魚米鄉”,水利建設功不可沒。

“三年兩頭旱,中間洪災不間斷。”景谷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流94條,水資源總量67.2億立方米,人均佔有2.35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76萬千瓦。儘管水能資源豐富,但景谷縣在歷史上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建國初期,全縣僅有簡易水溝3152條、小水塘65個,臨時性攔河壩676道,灌溉著8.7萬畝稻田。

景谷縣水務局局長陳濤表示,工程性缺水必須用工程的辦法解決。對於景谷來說,要補齊供水保障能力不足的短板,必須大力推進以骨幹水源工程為主的水利建設。

70年來,特別是“十一五”中央一號文件及雲南省 “興水強滇”戰略決策的出臺,把水利發展擺在了事關全局的戰略位置,為景谷水利建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十二五”末,全縣建成蓄水工程140件,總蓄水量1.5萬立方米。目前,景谷縣已建成水庫、壩塘172座,其中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14座、小(二)型水庫58座、壩塘96座,總蓄水量163133.356萬立方米,新建及改造飲水工程1793件,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殖等較為完備的水利工程體系,成為普洱市有名的蓄水工程大縣,有力推動了景谷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

"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振興之要,其樞在水。

建國70年來,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從昔日的“瘴癘之鄉”“蠻荒之地”變成了“聚寶盆”“魚米鄉”,水利建設功不可沒。

“三年兩頭旱,中間洪災不間斷。”景谷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流94條,水資源總量67.2億立方米,人均佔有2.35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76萬千瓦。儘管水能資源豐富,但景谷縣在歷史上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建國初期,全縣僅有簡易水溝3152條、小水塘65個,臨時性攔河壩676道,灌溉著8.7萬畝稻田。

景谷縣水務局局長陳濤表示,工程性缺水必須用工程的辦法解決。對於景谷來說,要補齊供水保障能力不足的短板,必須大力推進以骨幹水源工程為主的水利建設。

70年來,特別是“十一五”中央一號文件及雲南省 “興水強滇”戰略決策的出臺,把水利發展擺在了事關全局的戰略位置,為景谷水利建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十二五”末,全縣建成蓄水工程140件,總蓄水量1.5萬立方米。目前,景谷縣已建成水庫、壩塘172座,其中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14座、小(二)型水庫58座、壩塘96座,總蓄水量163133.356萬立方米,新建及改造飲水工程1793件,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殖等較為完備的水利工程體系,成為普洱市有名的蓄水工程大縣,有力推動了景谷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

雲南景谷:以水為墨染丹青

景谷無量湖中型水庫

發展現代水利 夯實扶貧基礎

“我們村以前用水極不方便,水小戶數多,水管又分散,家在下面的馬虎還夠用,在上面的就沒水喝了,經常要用摩托車到大箐溝去拉水。” 景谷縣益智鄉冬田村村民王學雲說,“現在水量大了,水也乾淨了,和街上賣的礦泉水一樣,即使最乾旱的時節也不用去拉水吃了。”

一根根結實的水管通到貧困戶家中,一片片曾經貧瘠的土地已種滿各種作物,一張張淳樸的笑臉讓人們感受到擺脫貧困的喜悅。

自2016年以來,景谷縣針對貧困群眾最關心的民生水利問題,先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和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建設256處,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9處,投入資金18799.08萬元,解決175227人的飲水困難及飲水安全問題。

作為雲南省“十三五”重點水源工程的民樂河水庫,是景谷縣目前投資規模最大的民生性水利工程項目。該水庫壩高72.3米,總庫容2663萬立方米,批覆總投資是5億3千685.78萬元 按照批覆的38個月的工期,景谷將在今年底建設完工,屆時將新增灌溉面積3.2萬畝,解決供水人口2.7萬人。

景谷有國土面積7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37萬畝,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自治縣,水利建設是推進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和關鍵抓手。70年來,該縣建成了普洱市最大的中型水庫——景谷河水庫(總庫容5670萬立方米),縣城第三水廠建成並投入使用,為縣城供水提供了堅強的保障;先後實施並完成了4座中型水庫、14座小(一)型水庫、58座小(二)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建成山區“五小水利”29726件、實施解決了28.33萬餘人的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和20.6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治理水土流失426平方公里、曼轉河中型水庫建成並投入使用及通過干支渠防滲工程的實施,全縣有效灌溉程度從原來的37%提高到現在的51%。

隨著民樂河、下邦弄、救命田、景短箐、豹子洞等一批骨幹水源工程及縣城第四水廠的開工興建,景谷水利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全縣水資源保障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加之實施了全縣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及永平勐嘎河集鎮段、芒旺河勐班集鎮段、碧安集鎮段、威遠江景谷縣城段的河道治理等工程,防洪能力得到明顯加強,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利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為全縣決勝脫貧摘帽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雲南水利扶貧,號聲嘹亮;景谷脫貧攻堅,步履鏗鏘。景谷是雲南省88個貧困縣之一。2014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脫貧攻堅資金71.8億元,實現99個貧困村退出、12845戶48078人脫貧,貧困人口減少到1402戶4305人,目前已經實現脫貧摘帽。今年2月,通過第三方評估檢查,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7.46%降至1.69%,群眾認可度達到96.37%。

"

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振興之要,其樞在水。

建國70年來,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從昔日的“瘴癘之鄉”“蠻荒之地”變成了“聚寶盆”“魚米鄉”,水利建設功不可沒。

“三年兩頭旱,中間洪災不間斷。”景谷縣境內共有大小河流94條,水資源總量67.2億立方米,人均佔有2.35萬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76萬千瓦。儘管水能資源豐富,但景谷縣在歷史上卻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建國初期,全縣僅有簡易水溝3152條、小水塘65個,臨時性攔河壩676道,灌溉著8.7萬畝稻田。

景谷縣水務局局長陳濤表示,工程性缺水必須用工程的辦法解決。對於景谷來說,要補齊供水保障能力不足的短板,必須大力推進以骨幹水源工程為主的水利建設。

70年來,特別是“十一五”中央一號文件及雲南省 “興水強滇”戰略決策的出臺,把水利發展擺在了事關全局的戰略位置,為景谷水利建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十二五”末,全縣建成蓄水工程140件,總蓄水量1.5萬立方米。目前,景谷縣已建成水庫、壩塘172座,其中中型水庫4座、小(一)型水庫14座、小(二)型水庫58座、壩塘96座,總蓄水量163133.356萬立方米,新建及改造飲水工程1793件,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殖等較為完備的水利工程體系,成為普洱市有名的蓄水工程大縣,有力推動了景谷經濟社會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

雲南景谷:以水為墨染丹青

景谷無量湖中型水庫

發展現代水利 夯實扶貧基礎

“我們村以前用水極不方便,水小戶數多,水管又分散,家在下面的馬虎還夠用,在上面的就沒水喝了,經常要用摩托車到大箐溝去拉水。” 景谷縣益智鄉冬田村村民王學雲說,“現在水量大了,水也乾淨了,和街上賣的礦泉水一樣,即使最乾旱的時節也不用去拉水吃了。”

一根根結實的水管通到貧困戶家中,一片片曾經貧瘠的土地已種滿各種作物,一張張淳樸的笑臉讓人們感受到擺脫貧困的喜悅。

自2016年以來,景谷縣針對貧困群眾最關心的民生水利問題,先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和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建設256處,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9處,投入資金18799.08萬元,解決175227人的飲水困難及飲水安全問題。

作為雲南省“十三五”重點水源工程的民樂河水庫,是景谷縣目前投資規模最大的民生性水利工程項目。該水庫壩高72.3米,總庫容2663萬立方米,批覆總投資是5億3千685.78萬元 按照批覆的38個月的工期,景谷將在今年底建設完工,屆時將新增灌溉面積3.2萬畝,解決供水人口2.7萬人。

景谷有國土面積777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37萬畝,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自治縣,水利建設是推進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和關鍵抓手。70年來,該縣建成了普洱市最大的中型水庫——景谷河水庫(總庫容5670萬立方米),縣城第三水廠建成並投入使用,為縣城供水提供了堅強的保障;先後實施並完成了4座中型水庫、14座小(一)型水庫、58座小(二)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建成山區“五小水利”29726件、實施解決了28.33萬餘人的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和20.61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治理水土流失426平方公里、曼轉河中型水庫建成並投入使用及通過干支渠防滲工程的實施,全縣有效灌溉程度從原來的37%提高到現在的51%。

隨著民樂河、下邦弄、救命田、景短箐、豹子洞等一批骨幹水源工程及縣城第四水廠的開工興建,景谷水利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全縣水資源保障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加之實施了全縣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及永平勐嘎河集鎮段、芒旺河勐班集鎮段、碧安集鎮段、威遠江景谷縣城段的河道治理等工程,防洪能力得到明顯加強,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水利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為全縣決勝脫貧摘帽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雲南水利扶貧,號聲嘹亮;景谷脫貧攻堅,步履鏗鏘。景谷是雲南省88個貧困縣之一。2014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脫貧攻堅資金71.8億元,實現99個貧困村退出、12845戶48078人脫貧,貧困人口減少到1402戶4305人,目前已經實現脫貧摘帽。今年2月,通過第三方評估檢查,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7.46%降至1.69%,群眾認可度達到96.37%。

雲南景谷:以水為墨染丹青

景谷縣水務局到碧安鄉送水

推行河湖長制 守護綠水青山

治水,不僅是民生需要,更是歷史使命。

河長制,是中國治水方略探索出來的新路徑。2017年4月,景谷全面啟動河長制,如今已全面構建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河長體系。河長制的全面推行,換來的是治水新局、山河鉅變。

縣委書記任總河長,縣長任副總河長,以部門聯動取代過去的多頭治水,變集中式治理為常態化治理,以最嚴格的督察問責機制從“源頭”追責,景谷用實際行動生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為推動全縣河湖從“沒人管”到“有人管”、河(湖)長制從“有名”到“有實”、各項工作從“見機制”到“見行動”的轉變,景谷縣印發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行動計劃(2017~2020年)》、《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到“有實”實施方案的通知》,切實督促各級河長履職,各級河長通過認河(湖)、巡河(湖)、護河(湖)、治河(湖)等工作方式“走馬上任”,按照“全覆蓋、抓重點、明責任”的要求,加大對河湖的巡查力度。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景谷縣共設立縣級河長84個,鄉鎮級河長283個,村級河長400個。設立了1面省級公示牌、10面市級河長制公示牌、300餘面縣、鄉鎮級河長制公示牌,並按照河長制工作要求制發了河長制11個相關配套制度。

“河長制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全縣河湖庫渠已實現‘見河長’,現在是要‘見成效’的關鍵時期。”陳濤表示,景谷將進一步建立完善河湖庫渠水域岸線管控紅線,嚴格落實水資源總量和強度“雙控”,促進河湖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構建人水和諧的生命共同體。

據統計,僅今年以來,景谷縣各級河長對所負責的河庫渠開展巡河、調研4300餘次,開展清河行動 30次,組織召開河長會議10次。通過巡河,對河道採砂、庫岸違法違規建築、威遠江庫區垃圾、糯扎渡庫區網箱養殖等重點領域進行了全面的整治。

瀾滄江糯扎渡電站庫區綜合整治為景谷“河長清河行動”的重點工作。為此,景谷縣成立了糯扎渡電站庫區綜合整治指揮部,出臺了《糯扎渡庫區非法養殖網箱及捕撈漁具拆除取締實施方案》,紮實開展整治工作。截止6月20日,共拆除非法養殖網箱1571個,面積2232.68畝。目前,納入全縣三級河長制的河庫渠,已全面完成“一河一策”、“一庫一策”、“一渠一策”等工作,實現河長制工作全覆蓋。

興水治水,綠色發展,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站在新起點,景谷水務人牢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合理利用水資源,做“活”水文章,以水為墨,妙染丹青,一幅水利改革發展、興水惠民的“人水和諧”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江楠)

責任編輯:蔡紅

特別申明:本文於2019年7月12日在《中國產經新聞》3版聚焦頭條首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