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柯文達:每個雲服務廠商都是時代賦能者

雲計算 微軟 微軟中國 Azure 微軟亞研 中國電子報 2018-11-25
企業家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柯文達:每個雲服務廠商都是時代賦能者企業家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柯文達:每個雲服務廠商都是時代賦能者

編者按:40年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40年歲月如歌。40年裡,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產業規模節節攀升,技術實力日新月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電子信息產業研發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產業發展持續實現新跨越。《中國電子報》特別策劃推出“企業家眼中的改革開放40年”專欄,為改革開放40年獻禮。

改革創新是發展的活力之源,是一個行業突破體制機制、實現飛躍的契機,也是對改革者勇氣與智慧、擔當與能力的考驗。改革開放40年,各行各業的弄潮兒與時代同行,在國內雲計算市場的風起雲湧中,有一個企業從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到在一個偉大的時代與行業一起“策馬奔騰”,這就是國內首家正式落地國際雲產品,商用運營微軟智能雲Microsoft Azure、Office 365和Power BI的雲服務商——世紀互聯藍雲,這條改革創新之路也被他們用五年時間走成了一條經過實踐證明的“可信之路”,成為了國外雲服務商與國內雲計算企業攜手前行服務中國市場的典範,作為“經典案例”不斷被業界津津樂道。

中國大陸市場現在有著非常完美的發展時機,當然也經歷過幾次浪潮的迭起。我從1993年作為微軟大中華區財務總監時開始接觸中國大陸市場,當時微軟在中國,只有一個辦事處,正處於市場和銷售渠道發展的萌芽階段;到1995年—1999年,微軟在中國相繼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開發中心、微軟全球技術支持中心和微軟亞洲研究院三大世界級科研、產品開發與技術支持服務機構。中國分公司也逐漸成為微軟在美國總部以外功能最完備的子公司。從2000年開始,微軟中國確立了總體發展戰略,也隨著中國雲計算市場的發展步入了新階段。

在此過程中,我親歷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繁榮壯大,也感受到金融海嘯帶來的互聯網寒冬的凜冽氣息;既親身驗證了一個國外企業產品落地中國合作模式的可行性,也在一線參與了一個行業標準的確立和制定。

正像第一家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餐飲——肯德基,是中國人瞭解西餐的窗口一樣,2013年成立的上海藍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它在中國獨家運營的業務Microsoft Azure、Office 365和Power BI,也成為中國用戶享用國際一流水準雲端“大餐”的窗口。國內雲服務企業從觀望國際雲服務市場的風起雲湧,到攜手將更多優秀雲服務產品落地中國,這一“中西合璧”的演進趨勢也是國內雲計算市場的一個縮影:在實力競爭中,最先進的技術由“國外”到“國內”,實現了不斷深入。

見證成就:立足中國支持全世界

無論是我個人還是藍雲,與微軟的歷史淵源已久:我在2004年開始定居上海,時任微軟大中華區全球技術支持中心總經理。經過三年的調整,到2007,微軟全球技術支持中心把位於新加坡的亞太區和位於上海的大中華區進行了整合,我出任微軟全球技術支持中心亞太區總經理,把整個亞太的技術支持都集中到了上海,並且在上海建立了強大的團隊和完整的部門體系。

微軟負責為亞太、美國和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客戶答疑解惑的技術支持中心,不設在新加坡、印度這些當時傳統觀點看來語言能力更強、技術更為集中的區域,而是設在中國的上海,這是因為在那時,微軟位於上海的全球技術支持中心在技術創新方面已經趕超了國際先進水平,不僅在語言方面完全沒有溝通障礙,其他高質量的服務也使得客戶滿意度遠超其他地區。2004年至2007年,我見證了上海從微軟的技術支持地區中心變成亞太區域中心的過程,這期間,從業務水平、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中國都不斷給人驚喜,這都離不開改革開放後,中國政府對IT服務方面的強大支持以及中國大陸具備充沛的IT人才的先天優勢。

品讀變革:中西合璧,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由於國外的雲服務商進入中國要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所以要尋找本地的合作伙伴進行雲服務的落地。在世紀互聯藍雲落地微軟的產品之前,這樣的道路究竟是否可行,能走多遠,不得而知。

作為第一家落地國外公有云服務的公司,世紀互聯和政府相關部門的互動從2012年就已經開始。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藍雲在數據安全、運維管理、獲得法規要求的電信業務牌證等方面,和政府積極互動和溝通,做到了完全符合國家對於雲計算的政策法規,並提供合理化建議,幫助政府相關部門建立產業的相關監管機制。

也正是基於對中國大陸市場的充分信心和背後的技術積澱,世紀互聯藍雲從無到有組建了藍雲400多人的專業運維團隊,從只運營微軟的產品到與更多國內外優秀的雲解決方案公司達成深入合作,我們對於中國市場的信心始終堅定。現在,由世紀互聯與微軟開創的這種中外合作、優勢互補、引入國際技術的模式,已經得到了實踐和業界的認可,成為了業內的標杆。

當然,國家的政策變化也會影響IT產業的發展,比如安全、可信和合規。為此世紀互聯藍雲積極參與工信部電子研究所、數據中心聯盟倡導的可信安全雲認證工作,不僅累計獲得了雲主機、雲存儲、數據庫、雲引擎、全網負載均衡、企業級電子郵件、文件共享、聯機會議、雲備份等多項可信雲認證,而且通過實時公開的服務儀表盤等措施,讓公眾實時監督其可信性和安全性,促進中國公有云服務進入了一個相對更為規範、標準而專業的發展與競爭的軌道。

順勢而為:直面產業鏈變化,緊抓雲服務領域“新特徵”

運維服務早已是世紀互聯藍雲整體業務和解決方案的基石,世紀互聯藍雲運營的Microsoft Azure和 Microsoft Office 365在落地中國後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Azure服務超過11萬家企業客戶,並得到了1400多家合作伙伴的青睞,現有超過150萬戶付費企業用戶在使用Office 365。

在長期服務龐大客戶的技術累積中,我們也更直觀看到了產業鏈的變化:傳統IT產業鏈中的最終使用者,已經越來越不願意做資本支出,取而代之的是分期購買服務;供應商的行為由原來的買斷軟件,到使用續費服務;硬件供應商的最大客戶也變成了雲運營商,而且有自己“量身定製”的需求……相對於過去十幾年互聯網的發展路程,現階段國內雲服務市場有著以下三個顯著特徵:

第一,企業用戶對於“雲計算”的重視前所未有,大企業著手全面上雲,中小企業也在努力將關鍵應用和數據部署雲端,雲涉及的領域和行業越來越多。

第二,隨著網絡應用的核心從流量為王變為大數據統籌分析,雲服務企業面臨著更嚴峻的安全考驗,如何更好地支撐雲服務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滿足用戶的上雲需求,值得深思。

第三,雲計算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雲環境下,無論是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雲,都已不是單服務器的運維,而是綜合了從整個風火水電,到網絡、機架、電源、雲操作系統、虛機、虛擬化、雲PaaS層面的所有部分。

因此,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和用戶需求,將雲服務產品做得更安全可靠、更簡便易用,這是藍雲與行業都需要面臨的挑戰。

雲生態建設是雲計算市場競爭的關鍵

國家高度重視雲計算這一新技術產業發展。這幾年出臺了很多支持和鼓勵性的政策。在國家政策引導和業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雲計算的發展從早期的理論期進入到如今的相對普及,以及雲應用產品逐漸進入爆發的新階段,展望未來,雲計算不只是關注資源,還有SaaS應用,雲生態建設將是市場競爭的關鍵。

藍雲不滿足於簡單為國外公有云提供安全可信的運維服務,同時還希望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價值。基於這一點,藍雲提出了CLIC(Cloud Landing In China)戰略,幫助國內外優秀的雲應用產品落地中國,使得中國用戶有更多好用易用的雲產品,繁榮壯大中國雲生態系統。

全球雲計算的迅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目前雲計算技術已經逐步融入工業、交通、金融、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成為眾多企業數字轉型的核心關鍵技術。Gartner報告顯示,全球公有云IT基礎設施支出佔整個IT基礎設施支出的比例約5%左右,而在中國,這比例只有約1.1%,顯然,中國的公有云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在此過程中,我們希望每一個雲服務廠商都是時代的賦能者,都能共同推進行業的進步。

時代的舞臺是屬於這個時代每一個人的,如同創業是一群人的激情,一個行業的發展絕不只是個體的單打獨鬥,世紀互聯藍雲致力於與業界同仁共同構建和諧的雲生態環境,一起把握當下、擁抱變革。

作者柯文達,繫世紀互聯藍雲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