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劇《權力的遊戲》在今年終於迎來最終季,鋪墊了八個季的死亡大軍與人類展開了決戰,凜冬將至的口號最終變成了寒冬已至。巧合的是,第八季《權力的遊戲》熱播之際,中國車市也遭遇了自己的寒冬。

"如何評價4月份中國車市銷量跌18%,自主品牌幾乎全軍覆沒?”,這是知乎上一條熱門話題,發佈幾天就出現了260多條回答。當然,“全軍覆沒”的字眼著實過於誇張,但自主陣營整體陷入下滑也是事實。在這樣的“寒冬”下,並非所有車企都會面臨生死存亡,但對於一些經營不善的車企來說,如果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就可能真的無法熬到下一個春天了。

把造車當成賺快錢 眾泰海馬幻速們告訴你這條路走不通

上面這張表格,是天涯君根據2018年全年銷量進行的分類,其中一、二線車企除了依然具備可觀的銷量外,在技術積累、產品佈局等方面都有著較強的抗衝擊能力。而年銷量不足40萬的車企,在這次市場寒冬的打擊下可能會一蹶不振,位列末流的則有可能直接被淘汰出局。

今天我們不聊吉利、長城、比亞迪這些吸引眼球的熱門車企,而把目光聚焦到眾泰、江淮、東南、力帆等已經被遺忘在角落的三、四線車企,看看它們在寒冬中是否還有翻身的機會。

自主品牌為何遭遇寒冬?

分析三四線自主品牌之前,我們首先要弄清一個問題:自主品牌為何進入了寒冬?

經濟增長放緩、國六法規實施在即是大背景,合資品牌價格下探擠壓自主品牌生存空間是誘因,除此之外對自主品牌衝擊最大的,是SUV市場迎來增長拐點。而絕大多數自主品牌的發展壯大,都是依靠SUV市場的風口實現的。

把造車當成賺快錢 眾泰海馬幻速們告訴你這條路走不通

上表是過去十年裡國內SUV市場的變化趨勢,2009-2018年的十年間,SUV車型的銷量佔比,就從不到10%一路增長到了2018年的將近一半,而從2010到2017年的連續高速增長期,正是自主品牌增長最快的時候。

在這幾年裡,哈弗H6讓一臺中國車第一次擊敗合資品牌,長期霸佔銷量榜榜首;榮威RX5和傳祺GS4分別帶領兩個品牌走出低迷,並迅速從邊緣市場躋身主流;江淮、眾泰等三流車企依靠少數幾款SUV,一度實現年銷量30萬臺的高光時刻;海馬、東南等幾被遺忘的車企,也依靠SUV再度迴歸到人們的視野中。

把造車當成賺快錢 眾泰海馬幻速們告訴你這條路走不通


把造車當成賺快錢 眾泰海馬幻速們告訴你這條路走不通

對2014-2018這五年的銷量進行統計,我們能清楚地看出自主陣營的興衰更替,而在2018年這個SUV銷量遭遇十年來首次下滑的年份,極度依賴SUV的三四線車企幾乎都遭遇重挫。從十年前開始刮起來的SUV風口,給了所有自主品牌騰飛的機會,但只有在風口期長出翅膀的少數幾個真正發展了起來,更多的則是風力衰弱時一個個跌落到了地面。

一方面整體市場增長失速,另一方面擠入這個市場的競爭者卻在快速增加。之前依靠一款途觀單騎走天下的大眾,一股腦推出了探歌、探嶽、途嶽等一系列SUV,上汽大眾還通過旗下的斯柯達推出科米克、珞克來搶佔15萬以下市場,而其它自主品牌新增的小型、緊湊型SUV更是不勝枚舉。

多重衝擊下,實力稍弱的自主品牌,都招架不住了。

分析三四線車企之前聊了那麼多市場因素,就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在風口消褪時隨之墜落的車企,只能歸咎於他們本身競爭力的欠缺。在SUV市場尚未成熟的野蠻生長期,這些車企的騰飛只是搭上了順風車,對於它們來說,哪怕沒有合資品牌的價格下探,用不了幾年,單單一二線自主品牌的產品,也能將這些表面繁榮的泡沫戳破。

這些品牌都有誰?我們看2018年銷量下跌最嚴重的那幾個就知道了,眾泰去年銷量同比下跌32.7%,北汽銀翔下跌40.2%,江淮下跌32.6%,東風風行下跌43.1%,北汽乘用車下跌44.2%……除了小企業華泰基本與2017年持平外,三線自主品牌在2018年幾乎全面遭遇了三成以上的暴跌。

此外,2017年還保持在10萬臺以上年銷量的東南與獵豹,在2018年也分別下跌了42.2%和32.3%,雙雙跌破10萬臺。這種跌幅和其它三線車企基本一致。

而奇怪的是,在整個一二線陣營中,雖然也有遭遇兩位數下跌的車企,但沒有一個跌幅超過20%,吉利、上汽、廣汽、奇瑞和比亞迪甚至實現了逆市增長。對於整個中國市場來說,2018年以來的車市寒潮不見得是壞事,它用一年的時間,把過去幾年SUV市場碰撞吸入的水分給擠了出來。

那麼被擠掉的,為什麼是三四線品牌呢?我們逐一說明。

墜落於風口之下的,都不能怪風口

把造車當成賺快錢 眾泰海馬幻速們告訴你這條路走不通

眾泰乘上SUV的東風是從2013年年底開始,它仿照當時的爆款豪華SUV奧迪Q5,打造出了T600,並在一年之後,實現了單月銷量破萬;T600成功後,眾泰緊接著仿照神車途觀推出了大邁X5,當年年底也突破萬輛大關;又過了一年,山寨保時捷Macan的SR9上市,兩個月銷量破萬。

SUV風口最強的2013-2016年,眾泰一年推出一臺山寨SUV,每款車都輕易成了小爆款。但是從2017年開始,眾泰增長停滯、開始下滑。它前期能夠成功,是因為當時市場上可選的SUV太少,而到了2017年,除了哈弗H6之外,博越、CS75、GS4等一系列自主研發的精品車型已經就位,它們的造型並不比山寨車型差,而品質和品牌卻高出很多。從這時開始,以山寨而生的車企,已經喪失了競爭力。

把造車當成賺快錢 眾泰海馬幻速們告訴你這條路走不通

北汽銀翔的前身——北汽幻速,從2014年推出了幻速S2、S3兩款SUV,它們有著緊湊SUV的氣派身姿,價格卻集中在低到難以想象的5-8萬元,這是因為它們都基於麵包車平臺打造,研發成本極低。這個時候寶駿神車還未誕生,它們成了10萬以內SUV消費者少數可選擇的香餑餑,其中幻速S3在2015年年底,還實現了單月銷量2萬臺的壯舉。

寶駿560、吉利遠景SUV這類大空間、低價位的車型上市後,幻速S3開始下滑,隨後的2016-2018年,陷入經營困難,頻傳負面消息,到了2018年已經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把造車當成賺快錢 眾泰海馬幻速們告訴你這條路走不通

江淮是三線車企中最早踏入SUV市場的品牌之一,2013、2014年現後推出S5和S3,後者一上市就爆紅,銷量曾直逼哈弗H6,之後月銷破萬的態勢一直保持到了2016年,到2017年才顯得增長乏力。

和其它三線車企不同,江淮原本在轎車和MPV市場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但是因為在2013年315被曝光生鏽問題,大大打擊了江淮的用戶口碑。後來SUV車型走火後,江淮又忽視了轎車、MPV車型的產品更新,最終在SUV整體遇冷時,整個品牌的年銷量就從35萬級迅速跌落到不足15萬。

除此之外,東風體系、北汽乘用車等國有自主品牌,也分別在SUV風口期有過一定的銷量增長,但都沒能在順境積極提高產品力和品牌形象,最終都在2017、2018年遭遇重挫。

三四線車企,還有希望嗎?

到了2018年,眾泰、北汽銀翔、江淮、華泰這些車企依然有著15萬臺以上的年銷量規模,如今躋身二線陣營的上汽和廣汽,四年前的規模也大抵如此。短短2016、2017兩年的時間,上汽和廣汽就從不到20萬臺的規模,衝擊到了年銷量50萬臺。從這個角度來看,如今年銷量在10萬臺以上的三四線車企,應該也是有機會的。

但天涯君卻並不看好它們。

沒錯,上汽、廣汽曾經也屬於三四線陣營,四年前它們的規模還比不上眾泰、江淮,但如今這些三四線車企,基本都缺乏上汽、廣汽背後強大的資金、渠道和技術底子。上汽與廣汽能夠成功都並非偶然,它們都有非常強大的合資品牌,也能夠從這些品牌中獲得方方面面的經驗。

把造車當成賺快錢 眾泰海馬幻速們告訴你這條路走不通

榮威RX5、傳祺GS4是上汽和廣汽開始騰飛的車型,但它們後續的增長卻並非依靠這兩個單一車型,而是迅速在其它市場推出新產品,例如傳祺依靠GS8站穩了20萬元左右的高端SUV市場,上汽依靠i6、i5成功站穩了10萬元左右的轎車市場,並打出了互聯網汽車的牌子。與此同時,上汽與廣汽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也一直走在自主品牌的前面。

反觀一些三四線車企,當各自的SUV車型在車市遇冷後紛紛跌落,就再無後繼產品能夠提供增長動力,各自只是在SUV最火的那幾年賺了一筆快錢。而在發動機、變速箱、新能源汽車、整車平臺等領域,這些車企幾乎毫無作為,同時也缺乏強大的資金、技術支持當靠山。

把造車當成賺快錢 眾泰海馬幻速們告訴你這條路走不通

曾經有媒體以上汽、廣汽為例,認為像海馬這樣的企業,依然有希望通過一款爆款車型重新實現增長,甚至實現階級躍升,實際的情況卻是在S5之後,海馬推出的車型毫無質感與設計美感的提升,上海車展上展出的8S,設計與做工已經被主流自主品牌遠遠甩開。

當然,三四線車企也並非毫無機會,北汽已經將重心全面轉入新能源,雖然產品質感沒有明顯提升,但已經積累了可觀的市場份額,在北汽的支撐下,效仿上汽、廣汽組建自己的設計團隊,並儘快優化整體的產品形象,在新能源時代也有翻身的可能。

把造車當成賺快錢 眾泰海馬幻速們告訴你這條路走不通

東風啟辰有日產技術的支持,2018年的銷量規模雖小,但卻是當年少數取得增長的品牌之一,D60、T60等新車型也著實有所改觀。持續投入研發、加快塑造自己的品牌特色,啟辰這樣的品牌依然有成功的可能。

至於北汽銀翔、華泰、獵豹、海馬這一類,都處於搖搖欲墜的狀態。

正所謂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三四線車企從一夜暴富到今天瀕臨倒閉的故事再次告訴我們:造車,不是機會主義,更不是賺快錢。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