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方言——玉茭子的那些山西暱稱

山西/方言/話/玉米

山西方言對"玉米"的叫法多達十餘種,如"玉茭子"(太原、忻州、和順、陽曲、代縣、長治、靜樂、婁煩)、"玉茭棒子"(太原北郊)、"玉茭"(高平、大同、平魯)、"玉稻秫"(河津、吉縣、文水讀作yutaoshu,萬榮、平陸讀為yutaofu)、"稻秫"(洪洞的趙城,鄉寧讀作taoshu)、"棒子"(洪洞、臨汾)、"玉麥"(絳縣讀作yumei)、"不落子"(石樓),還有"玉蜀黍"、"玉高粱"、"玉秫秫"、"玉秫"、"玉茭茭"、"包穀"、"玉谷"、"舜王谷"等。在太原北郊方言中,將脫粒處理後的玉米槌形象地稱為"玉茭子棒棒",平魯稱之為"玉茭軸軸",大同則直呼為"玉米棒子",臨汾稱為"棒子箍箍"。螟蛉寒炙在收割、加工玉米的過程中有關的叫法也甚為豐富,比如吉縣方言稱玉米脫粒為"化玉稻黍",稱"把玉米稈集中在一起"為"湊杆";鄉寧方言則將"收玉米"形象地稱為"搬稻秫(su)",臨汾稱為"搬棒子"等。

山西方言——玉茭子的那些山西暱稱

從玉米部位上來看,晉方言將"玉米稈"大多叫成"玉茭子棒"、"玉茭稈",也有的叫成"玉茭棒"、"玉茭圪欖"、"棒子圪欖"等;河津方言將長在玉米頂端的雄性花穗稱之為"天花",代縣、洪洞方言將長了黴的玉米穗子稱之為"黴黴"。

玉米粒可以磨成面,晉方言中對"玉米麵"的叫法也有很多種。如"玉米麵"(忻州)、"玉茭面"(和順、長治、武鄉等)、"玉茭子面"(陽曲等)、"玉稻秫面"(鄉寧)、"棒子麵"(臨汾、洪洞)等。

山西方言——玉茭子的那些山西暱稱

玉米是山西人非常喜歡的一種食物。成熟的玉米顆粒可以磨成面,也可以磨成糝子單獨或與小米煮著吃,那一把黃澄澄的玉米麵在山西姑娘媳婦們手中能"變"成各種各樣的美食。如包食類有長治的"糰子"(玉米麵豆餡包子)、"黃蒸"(用玉米麵製成,無餡)、武鄉的"黃蒸"(玉米麵蒸的窩頭,形狀是長的,分有餡和無餡兩種)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