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原配夫人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

于鳳至 張學良 張作霖 吳俊升 遼河 四更天心得 2018-11-30
張學良原配夫人于鳳至的父親於文鬥

於文鬥,張學良原配夫人于鳳至的父親,清道光二十三(1843 年)三月出生於昌圖廳梨樹城分防照磨所轄的大榆樹屯(梨樹縣蔡家鎮新村村)。據《於氏家譜》記載,於氏祖籍是山東省登州府海陽縣司馬莊。明末清初,於氏家族先人受皇帝恩賜,奉“遼東招墾令”到東北開發農業。當時,於家十世祖於賓、於朋、於友兄弟三人同行,在煙臺上船來到遼寧營口,又轉船沿遼河行至今天的吉林省梨樹縣。

於文鬥自幼聰明、好學,少年時代便跟隨父親學習農耕、經商。咸豐六年(1856年),於文鬥跟隨父親於渼遷居到遼河東岸的懷德縣大泉眼屯,擴大農耕範圍,家業日興,並隨之修建府第。後來,於文鬥又隨父親於渼轉到鄭家屯經商,創辦了錢莊商號“豐聚當”。光緒十二年(1886 年),因擴大經營範圍,有糧食、木材、食鹽、燒鍋、油坊、布莊、錢莊等綜產業,商號“豐聚當”更名為“豐聚長”。

於文鬥從達爾罕王購得數千公頃土地,開墾科爾沁草原為耕地,曾擔任梨樹城、鄭家屯等處商會會長。商號豐聚長不斷髮展,遍及東北。吉林有 13 家,遼寧有 6 家,黑龍江有 3 家,天津有 2 家,蒙古有 1 家。於文鬥聘請水稻專家,大面積種植水稻,豐聚長稻米被定為御用大米。開發遼河航運,以大遼河為運輸航道,組建了豐聚長船隊,在營口建立碼頭。豐聚長大米和眾多農產品通過船隻運至南方,並出口朝鮮、俄羅斯等國。

於文鬥當時所處的鄭家屯匪患嚴重,“豐聚長”成為匪徒劫掠的重要目標,於家深受其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4 年),於文鬥資助吳俊升保險隊增編擴隊。清光緒三十年(1905 年),資助“新安軍”統領馮麟閣駐防鄭家屯豐聚長。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 年),資助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增兵擴軍,使張作霖率部進駐鄭家屯。後來,於文鬥、張作霖、吳俊升三人成了生死之交的摯友。於文鬥傾情支持吳俊升、張作霖、馮麟閣、馬龍潭等設計建築四洮鐵路。出巨資幫助張作霖 、張學良父子辦工廠。清光緒三十三年(1908 年),于鳳至與張學良定婚。1912 年,於文鬥以低價或無償將土地轉讓給農民耕種。1914 年于鳳至與張學良在鄭家屯完婚。張作霖父子曾有意讓於文鬥擔任奉天富裕銀行董事長,可是被于鳳至父女婉言謝絕了。于鳳至比張學良年長三歲,婚後為張學良生了一女三子。1916 年夏,於文鬥為抗日武裝馮麟閣部二十八師提供武器、糧草和馬隊,並攜愛女于鳳至親赴前線勞軍。1916 年 11 月初,於文鬥去世。

抗日戰爭期間,於家直系子弟多人蔘軍救國,先後有 30 餘人為國捐軀。1945年日本投降後,於氏後人重新經營豐聚長。1956 年豐聚長全部家產被無償捐獻給國家。

於氏百餘位後人現散居於吉林省各地,梨樹縣蔡家鎮新村村現有十幾戶。松原市豐聚長物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於至輝為於氏直系後裔代表性傳承人,他於 2010 年在公主嶺修繕了于鳳至故居,舉辦了於文鬥、于鳳至的事蹟紀念展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