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岳陽簡史

岳陽樓 汨羅江 晉朝 晉武帝 東漢 旭東讀史 2018-12-11

岳陽市,湖南省轄地級市,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位於湖南東北部長江南岸,地處北緯28°25′33″~29°51′00″,東經112°18′31″~114°09′06″之間;東鄰江西省銅鼓、修水縣和湖北省通城縣;南抵湖南省瀏陽市、長沙市、望城縣;西接湖南省沅江縣、安鄉縣;北接湖北省赤壁、洪湖、監利、石首縣(市)。全市總面積15087平方公里,轄4個區4個縣,代管汨羅市、臨湘市2個縣級市,設有4個行政管理區;常住人口為573.33萬(2017年末)[1]。晉武帝太康元年,分下雋縣西部今岳陽、臨湘一帶建巴陵縣。建國後,劃湖南省為十個專員公署。1960年,分岳陽縣設立岳陽市。1970年,岳陽專署改稱岳陽地區,地區仍駐岳陽縣。1975年,恢復岳陽市,屬岳陽地區。1981年,撤銷岳陽縣,併入岳陽市。1983年,升為地級市。 2018年9月,岳陽入選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排名第93位。

中國岳陽簡史

歷史沿革

先秦至秦漢

中國岳陽簡史

岳陽市地圖

岳陽地區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有人居住。夏商為荊州之域、三苗之地。春秋屬楚,亦為麋、羅二國地,戰國時仍為楚地。周敬王時期在此修築西糜城,為岳陽境內築城之始。秦滅六國,推行郡縣制,岳陽大部分地區隸屬長沙郡羅縣。西漢時,今岳陽、臨湘及平江、湘陰、汨羅分屬長沙國(長沙郡改)下雋縣和羅縣,今華容縣則屬南郡古華容縣和武陵郡孱陵縣。東漢改長沙國為長沙郡,分羅縣東部今平江一帶建漢昌縣。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將漢昌、下雋等縣建為漢昌郡,郡治在今平江縣金鋪觀,這是岳陽市建郡之始。黃龍元年(229年),分孱陵縣南部今華容縣一帶置南安縣,並撤消漢昌郡,改漢昌縣為吳昌縣。魯肅在此修巴丘城。

兩晉時期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分下雋縣西部今岳陽、臨湘一帶建巴陵縣。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分長沙郡北部新置建昌郡,轄蒲圻、下雋、吳昌、巴陵四縣,郡治設於巴陵縣城。而南安縣則屬南平郡(南郡改)。鹹康元年(335年),廢建昌郡,仍併入長沙郡。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分長沙郡北部的巴陵、蒲圻、下雋縣和江夏郡的沙陽縣置巴陵郡。郡治設在巴陵城,從此岳陽城區一直作為郡治所。但吳昌、羅縣仍屬長沙郡,安南縣(南安縣改)仍屬南平郡。後分羅縣等地置湘陰縣,齊時屬長沙郡。樑時又分羅縣、吳昌縣新置玉山縣、岳陽縣(非今岳陽縣)、湖濱縣,並以此五縣及湘陰縣建岳陽郡。郡治設岳陽(今汨羅長樂鎮)。

隋唐時期

中國岳陽簡史

岳陽樓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撤銷吳昌縣、湖濱縣,併入羅縣;又廢岳陽郡,將玉山縣、湘陰縣併入岳陽縣,改岳陽縣為湘陰縣。並廢除巴陵郡,建為巴州。隋開皇十一年(591年),改巴州為嶽州。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安南縣為華容縣,隸屬嶽州,華容至此列入岳陽市範圍。至此,嶽州轄巴陵、羅縣、湘陰、華容及沅江五縣,今岳陽各縣(市)全部歸屬一州。唐高祖時,羅縣併入湘陰縣。中宗時分湘陰東部設昌江縣,仍屬嶽州。五代時後唐改昌江為平江縣。

宋元時期

宋太宗時將湘陰縣改屬潭州。不久分巴陵縣東北部建為王朝縣,後改稱臨湘縣,仍屬嶽州。哲宗時將沅江縣改屬鼎州,嶽州轄巴陵、臨湘、平江、華容四縣。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因秦檜惡嶽州名同岳飛姓,改嶽州為純州,旋恢復舊稱。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嶽州為嶽州路。唯湘陰屬潭州。

明清時期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嶽州路為嶽州府。洪武三十年(1397年),將常德府所屬的澧州(轄安鄉、石門、慈利等縣)改屬嶽州府。清朝仍稱嶽州府。雍正年間,因嶽州府所屬遼闊,中隔洞庭,有鞭長莫及之慮,遂將湖西的澧州分出。清採取省道府縣四級制,湖南省設四道,嶽州府屬嶽常澧道,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屈服於英國的壓力,清政府開闢嶽州為通商口岸,將原駐常德的嶽常澧道,移駐嶽州。

近現代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存縣,改巴陵縣為岳陽縣。民國五年(1916年)全省分為三道,岳陽、臨湘、平江、湘陰(包括今汨羅)、華容縣均屬湘江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廢除道制,各縣均直屬湖南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湖南設立九個行政督察區(後增為十區)。第一行政督察區駐岳陽,轄岳陽、臨湘、平江、湘陰、長沙、瀏陽、湘潭、醴陵、益陽、寧鄉十縣(後調整為八縣,將益陽、寧鄉劃出)。華容縣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劃湖南省為十個專員公署,岳陽、臨湘、平江和湘陰屬長沙專署,華容縣屬常德專署(後改屬益陽專署)。

1952年,長沙專署改稱湘潭專署。

1960年分岳陽縣設立岳陽市,

1962年撤銷,仍劃歸岳陽縣。

1964年,又從湘潭專署劃出岳陽、平江、臨湘、湘陰及益陽專署的華容縣設立岳陽專署,專署駐岳陽。

1966年,分湘陰縣東部建汨羅縣。

1970年岳陽專署改稱岳陽地區,地區仍駐岳陽縣。

1975年,恢復岳陽市,屬岳陽地區。

1981年10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岳陽縣,將岳陽縣的行政區域全部劃歸岳陽市領導。

1983年2月8日,國務院批准,岳陽市升為地級市,由省直轄;設立岳陽縣,以岳陽市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岳陽市;撤銷岳陽地區,所屬的汨羅、平江、華容、臨湘4縣劃歸岳陽市;湘陰縣劃歸長沙市。1983年7月13日,國務院批准,設立岳陽地區,轄長沙市的湘陰和岳陽市的汨羅、平江、華容、臨湘4縣,駐岳陽市。

1984年4月6日,設立岳陽市南區、北區、郊區;岳陽地區臨湘縣的部分地區劃歸岳陽市。

1986年1月27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8號):撤銷岳陽地區,將臨湘、華容、汨羅、平江4縣劃歸岳陽市管轄。

1987年9月23日,國務院(國函[1987]160號)批准,撤銷汨羅縣,設立汨羅市(縣級)。以原汨羅縣的行政區域為汨羅市的行政區域。

1992年9月1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2]96號),撤銷臨湘縣,設立臨湘市。

1996年3月16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6號):(1)從華容縣劃入層山、良心堡、銀懷3個鎮,擴大岳陽市市區規模。(2)撤銷岳陽市南區、郊區,設立岳陽樓區、君山區。岳陽樓區轄原南區的城陵磯、冷水鋪、五里牌、東茅嶺、金鶚山、呂仙亭、解放路、洞庭路8個街道辦事處和原郊區的梅溪、北港、五里、郭鎮、洞庭5個鄉。區人民政府駐五里牌街道辦事處巴陵中路15號。君山區轄原郊區的柳林洲、林閣佬、五星3個鄉和原華容縣的層山、良心堡、銀懷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柳林洲鎮。(3)將岳陽市北區更名為云溪區。

行政區劃

根據2017年7月政府官網顯示,岳陽轄岳陽樓區、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云溪區、君山區4個區,湘陰縣、岳陽縣、華容縣、平江縣4個縣,代管汨羅市、臨湘市2個縣級市,設有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城陵磯臨港產業新區、南湖新區和屈原管理區4個行政管理區。市政府駐地岳陽樓區岳陽大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