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NBA中,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知識,其中有的經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說一些規則還有一些聯盟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冷知識很多資深球迷都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大多數的文章中也很少會去提及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賽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去一些聊天時的資本,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識讓大家即使不瞭解NBA,也馬上可以成為半個NBA的專家。

1、NBA初期是小球時代

"

在NBA中,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知識,其中有的經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說一些規則還有一些聯盟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冷知識很多資深球迷都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大多數的文章中也很少會去提及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賽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去一些聊天時的資本,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識讓大家即使不瞭解NBA,也馬上可以成為半個NBA的專家。

1、NBA初期是小球時代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其實在NBA初期,聯盟還處於一個小個子球員作為主力參賽的時代,當時的大個子普遍被認為不夠靈活,沒有小個子球員適合參加這項運動,就跟現在的NBA聯盟十分相似,小個子球員負責主導比賽,而那些大個子球員則專注於籃板的拼搶和做一些防守端的髒活累活,直到喬治麥肯展現了統治力才改變了這種局面,巔峰期的麥肯具備了遠超當時白人內線的協調性,也導致了NBA為他修改了數項規則,同時也將NBA比賽帶上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軌道。

2、50、60年代的比賽方式

"

在NBA中,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知識,其中有的經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說一些規則還有一些聯盟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冷知識很多資深球迷都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大多數的文章中也很少會去提及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賽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去一些聊天時的資本,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識讓大家即使不瞭解NBA,也馬上可以成為半個NBA的專家。

1、NBA初期是小球時代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其實在NBA初期,聯盟還處於一個小個子球員作為主力參賽的時代,當時的大個子普遍被認為不夠靈活,沒有小個子球員適合參加這項運動,就跟現在的NBA聯盟十分相似,小個子球員負責主導比賽,而那些大個子球員則專注於籃板的拼搶和做一些防守端的髒活累活,直到喬治麥肯展現了統治力才改變了這種局面,巔峰期的麥肯具備了遠超當時白人內線的協調性,也導致了NBA為他修改了數項規則,同時也將NBA比賽帶上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軌道。

2、50、60年代的比賽方式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球迷吹捧五六十年代球員的數據如何瘋狂如何出色,那大家知道當年的比賽是怎麼樣的嗎?其實當年的比賽和現在比較相似,都是在進攻端以投籃為主的得分方式,但是當年外線球員的命中率著實有點慘不忍睹,就拿被稱為“控衛鼻祖”的鮑勃庫西來說,庫西整個職業生涯的投籃命中率都沒有一個賽季超過40%,而最高一個賽季全場要出手21次,還有庫西后場的搭檔比爾沙曼,除了總冠軍外最出名的一點就是,他是NBA歷史上首位命中率超過40%的球員,就連司職大前鋒的鮑勃佩蒂特,他的投籃命中率也不過是43.6%,可以說當年只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遠超同時代球員的巨星,才擁有40%以上的命中率。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當年內線球員單場動輒二三十個籃板了吧,主要原因是因為投不準,而且當時球員的身高還普遍偏矮,身高1米88的韋斯特司職得分後衛,主打小前鋒的貝勒爺身高也才1米96,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也和現在的球員相差甚遠。

3、總冠軍獎盃的名字

"

在NBA中,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知識,其中有的經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說一些規則還有一些聯盟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冷知識很多資深球迷都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大多數的文章中也很少會去提及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賽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去一些聊天時的資本,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識讓大家即使不瞭解NBA,也馬上可以成為半個NBA的專家。

1、NBA初期是小球時代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其實在NBA初期,聯盟還處於一個小個子球員作為主力參賽的時代,當時的大個子普遍被認為不夠靈活,沒有小個子球員適合參加這項運動,就跟現在的NBA聯盟十分相似,小個子球員負責主導比賽,而那些大個子球員則專注於籃板的拼搶和做一些防守端的髒活累活,直到喬治麥肯展現了統治力才改變了這種局面,巔峰期的麥肯具備了遠超當時白人內線的協調性,也導致了NBA為他修改了數項規則,同時也將NBA比賽帶上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軌道。

2、50、60年代的比賽方式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球迷吹捧五六十年代球員的數據如何瘋狂如何出色,那大家知道當年的比賽是怎麼樣的嗎?其實當年的比賽和現在比較相似,都是在進攻端以投籃為主的得分方式,但是當年外線球員的命中率著實有點慘不忍睹,就拿被稱為“控衛鼻祖”的鮑勃庫西來說,庫西整個職業生涯的投籃命中率都沒有一個賽季超過40%,而最高一個賽季全場要出手21次,還有庫西后場的搭檔比爾沙曼,除了總冠軍外最出名的一點就是,他是NBA歷史上首位命中率超過40%的球員,就連司職大前鋒的鮑勃佩蒂特,他的投籃命中率也不過是43.6%,可以說當年只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遠超同時代球員的巨星,才擁有40%以上的命中率。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當年內線球員單場動輒二三十個籃板了吧,主要原因是因為投不準,而且當時球員的身高還普遍偏矮,身高1米88的韋斯特司職得分後衛,主打小前鋒的貝勒爺身高也才1米96,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也和現在的球員相差甚遠。

3、總冠軍獎盃的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現在大家都直到NBA總冠軍獎盃叫做奧布萊恩杯,但是在1949-1984年之間,總冠軍獎盃其實並不叫這個名字,當時總冠軍獎盃叫做“沃爾特A布朗”獎盃,為什麼叫這麼名字?主要是為了獎勵當時凱爾特人名譽主席沃爾特A布朗為美國籃球協會和國家籃球聯盟合併所作的貢獻,而且當時的獎盃也不是現在獎盃的造型,在1977年才將總冠軍的造型更改為現在沿用至今的造型。

獎盃造型的改變並沒有更換獎盃的名字,直到1984年總冠軍獎盃才被正式更改為“拉里奧布萊恩杯”用以紀念NBA主席拉里奧布萊恩為聯盟發展所做的貢獻,這才有了沿用至今的“奧布萊恩杯”

4、選秀制度

"

在NBA中,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知識,其中有的經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說一些規則還有一些聯盟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冷知識很多資深球迷都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大多數的文章中也很少會去提及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賽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去一些聊天時的資本,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識讓大家即使不瞭解NBA,也馬上可以成為半個NBA的專家。

1、NBA初期是小球時代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其實在NBA初期,聯盟還處於一個小個子球員作為主力參賽的時代,當時的大個子普遍被認為不夠靈活,沒有小個子球員適合參加這項運動,就跟現在的NBA聯盟十分相似,小個子球員負責主導比賽,而那些大個子球員則專注於籃板的拼搶和做一些防守端的髒活累活,直到喬治麥肯展現了統治力才改變了這種局面,巔峰期的麥肯具備了遠超當時白人內線的協調性,也導致了NBA為他修改了數項規則,同時也將NBA比賽帶上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軌道。

2、50、60年代的比賽方式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球迷吹捧五六十年代球員的數據如何瘋狂如何出色,那大家知道當年的比賽是怎麼樣的嗎?其實當年的比賽和現在比較相似,都是在進攻端以投籃為主的得分方式,但是當年外線球員的命中率著實有點慘不忍睹,就拿被稱為“控衛鼻祖”的鮑勃庫西來說,庫西整個職業生涯的投籃命中率都沒有一個賽季超過40%,而最高一個賽季全場要出手21次,還有庫西后場的搭檔比爾沙曼,除了總冠軍外最出名的一點就是,他是NBA歷史上首位命中率超過40%的球員,就連司職大前鋒的鮑勃佩蒂特,他的投籃命中率也不過是43.6%,可以說當年只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遠超同時代球員的巨星,才擁有40%以上的命中率。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當年內線球員單場動輒二三十個籃板了吧,主要原因是因為投不準,而且當時球員的身高還普遍偏矮,身高1米88的韋斯特司職得分後衛,主打小前鋒的貝勒爺身高也才1米96,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也和現在的球員相差甚遠。

3、總冠軍獎盃的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現在大家都直到NBA總冠軍獎盃叫做奧布萊恩杯,但是在1949-1984年之間,總冠軍獎盃其實並不叫這個名字,當時總冠軍獎盃叫做“沃爾特A布朗”獎盃,為什麼叫這麼名字?主要是為了獎勵當時凱爾特人名譽主席沃爾特A布朗為美國籃球協會和國家籃球聯盟合併所作的貢獻,而且當時的獎盃也不是現在獎盃的造型,在1977年才將總冠軍的造型更改為現在沿用至今的造型。

獎盃造型的改變並沒有更換獎盃的名字,直到1984年總冠軍獎盃才被正式更改為“拉里奧布萊恩杯”用以紀念NBA主席拉里奧布萊恩為聯盟發展所做的貢獻,這才有了沿用至今的“奧布萊恩杯”

4、選秀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NBA現在的選秀制度和當年可謂是天壤之別,NBA最初的選秀是可以放棄一個選秀權,去挑選本州內的球員的,籃球皇帝張伯倫就是這樣進入聯盟的,這項規則一直延續到了65年,而在66-84年,狀元籤的決定是由東西部兩支戰績最差的球隊才硬幣來決定的。

選秀輪數也不是現在的兩輪新秀,1960年選秀大會一共有21選秀,到1974年縮短為10輪,1985年縮短為7輪,直到1989年才縮短為現在使用的兩輪。

而且聯盟最初規定,沒有上完大學的球員是不能夠參加選秀的,甚至因為這項規定還鬧上了美國最高法院,而海外球員在年滿22週歲之後,便獲得選秀資格,即使不參加選秀報名,而22歲之前,必須報名後才能參加選秀。

5、交易制度

"

在NBA中,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知識,其中有的經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說一些規則還有一些聯盟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冷知識很多資深球迷都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大多數的文章中也很少會去提及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賽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去一些聊天時的資本,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識讓大家即使不瞭解NBA,也馬上可以成為半個NBA的專家。

1、NBA初期是小球時代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其實在NBA初期,聯盟還處於一個小個子球員作為主力參賽的時代,當時的大個子普遍被認為不夠靈活,沒有小個子球員適合參加這項運動,就跟現在的NBA聯盟十分相似,小個子球員負責主導比賽,而那些大個子球員則專注於籃板的拼搶和做一些防守端的髒活累活,直到喬治麥肯展現了統治力才改變了這種局面,巔峰期的麥肯具備了遠超當時白人內線的協調性,也導致了NBA為他修改了數項規則,同時也將NBA比賽帶上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軌道。

2、50、60年代的比賽方式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球迷吹捧五六十年代球員的數據如何瘋狂如何出色,那大家知道當年的比賽是怎麼樣的嗎?其實當年的比賽和現在比較相似,都是在進攻端以投籃為主的得分方式,但是當年外線球員的命中率著實有點慘不忍睹,就拿被稱為“控衛鼻祖”的鮑勃庫西來說,庫西整個職業生涯的投籃命中率都沒有一個賽季超過40%,而最高一個賽季全場要出手21次,還有庫西后場的搭檔比爾沙曼,除了總冠軍外最出名的一點就是,他是NBA歷史上首位命中率超過40%的球員,就連司職大前鋒的鮑勃佩蒂特,他的投籃命中率也不過是43.6%,可以說當年只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遠超同時代球員的巨星,才擁有40%以上的命中率。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當年內線球員單場動輒二三十個籃板了吧,主要原因是因為投不準,而且當時球員的身高還普遍偏矮,身高1米88的韋斯特司職得分後衛,主打小前鋒的貝勒爺身高也才1米96,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也和現在的球員相差甚遠。

3、總冠軍獎盃的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現在大家都直到NBA總冠軍獎盃叫做奧布萊恩杯,但是在1949-1984年之間,總冠軍獎盃其實並不叫這個名字,當時總冠軍獎盃叫做“沃爾特A布朗”獎盃,為什麼叫這麼名字?主要是為了獎勵當時凱爾特人名譽主席沃爾特A布朗為美國籃球協會和國家籃球聯盟合併所作的貢獻,而且當時的獎盃也不是現在獎盃的造型,在1977年才將總冠軍的造型更改為現在沿用至今的造型。

獎盃造型的改變並沒有更換獎盃的名字,直到1984年總冠軍獎盃才被正式更改為“拉里奧布萊恩杯”用以紀念NBA主席拉里奧布萊恩為聯盟發展所做的貢獻,這才有了沿用至今的“奧布萊恩杯”

4、選秀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NBA現在的選秀制度和當年可謂是天壤之別,NBA最初的選秀是可以放棄一個選秀權,去挑選本州內的球員的,籃球皇帝張伯倫就是這樣進入聯盟的,這項規則一直延續到了65年,而在66-84年,狀元籤的決定是由東西部兩支戰績最差的球隊才硬幣來決定的。

選秀輪數也不是現在的兩輪新秀,1960年選秀大會一共有21選秀,到1974年縮短為10輪,1985年縮短為7輪,直到1989年才縮短為現在使用的兩輪。

而且聯盟最初規定,沒有上完大學的球員是不能夠參加選秀的,甚至因為這項規定還鬧上了美國最高法院,而海外球員在年滿22週歲之後,便獲得選秀資格,即使不參加選秀報名,而22歲之前,必須報名後才能參加選秀。

5、交易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NBA中,並不是球隊想要交易球員就可以交易的,對於選秀後完成簽約的球員,在30天內是不可以被交易的,而自由球員或者剛被交易的球員,想要被交易則需要3個月後或者下一個賽季開始才能被交易,這也是為什麼球隊在交易得到不需要的球員時,大多數會選擇買斷。

而在交易中,如果一方存在大量的薪金空間,那交易主體可以不採用薪金對等的方式,只要對方交易的球員薪金相加,不超過工資帽又有球員名額,而且雙方認可,聯盟批准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這筆交易,打個比方來說就是,只要對方同意自己又有薪金空間和球員名額的話,甚至可以用一個選秀權交易詹姆斯和安東尼戴維斯。

如果雙方都沒有薪金空間的情況下,那雙方涉及交易的球員薪金必須對等,其中一支球隊轉入球員的年薪總額,必須小於轉出球員總額的125%+10萬美金,除此之外,還有交易特例的存在,交易特例說簡單點,就是用貴的球員換取一名差價過大的便宜球員,剩下的金額,比如說用保羅交易裡弗斯,那就會產生接近4000萬美元的交易特例,這個交易特例可以在接下來的交易中使用,但只有1年的使用時間。

交易中還有一項叫做“莫寧規則”,意思就是交易完成之後,不願意前往新球隊報道或者效力的球員,將會受到聯盟的罰款或者禁賽處罰。

6、常規賽MVP獎盃叫什麼名字

"

在NBA中,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知識,其中有的經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說一些規則還有一些聯盟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冷知識很多資深球迷都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大多數的文章中也很少會去提及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賽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去一些聊天時的資本,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識讓大家即使不瞭解NBA,也馬上可以成為半個NBA的專家。

1、NBA初期是小球時代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其實在NBA初期,聯盟還處於一個小個子球員作為主力參賽的時代,當時的大個子普遍被認為不夠靈活,沒有小個子球員適合參加這項運動,就跟現在的NBA聯盟十分相似,小個子球員負責主導比賽,而那些大個子球員則專注於籃板的拼搶和做一些防守端的髒活累活,直到喬治麥肯展現了統治力才改變了這種局面,巔峰期的麥肯具備了遠超當時白人內線的協調性,也導致了NBA為他修改了數項規則,同時也將NBA比賽帶上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軌道。

2、50、60年代的比賽方式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球迷吹捧五六十年代球員的數據如何瘋狂如何出色,那大家知道當年的比賽是怎麼樣的嗎?其實當年的比賽和現在比較相似,都是在進攻端以投籃為主的得分方式,但是當年外線球員的命中率著實有點慘不忍睹,就拿被稱為“控衛鼻祖”的鮑勃庫西來說,庫西整個職業生涯的投籃命中率都沒有一個賽季超過40%,而最高一個賽季全場要出手21次,還有庫西后場的搭檔比爾沙曼,除了總冠軍外最出名的一點就是,他是NBA歷史上首位命中率超過40%的球員,就連司職大前鋒的鮑勃佩蒂特,他的投籃命中率也不過是43.6%,可以說當年只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遠超同時代球員的巨星,才擁有40%以上的命中率。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當年內線球員單場動輒二三十個籃板了吧,主要原因是因為投不準,而且當時球員的身高還普遍偏矮,身高1米88的韋斯特司職得分後衛,主打小前鋒的貝勒爺身高也才1米96,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也和現在的球員相差甚遠。

3、總冠軍獎盃的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現在大家都直到NBA總冠軍獎盃叫做奧布萊恩杯,但是在1949-1984年之間,總冠軍獎盃其實並不叫這個名字,當時總冠軍獎盃叫做“沃爾特A布朗”獎盃,為什麼叫這麼名字?主要是為了獎勵當時凱爾特人名譽主席沃爾特A布朗為美國籃球協會和國家籃球聯盟合併所作的貢獻,而且當時的獎盃也不是現在獎盃的造型,在1977年才將總冠軍的造型更改為現在沿用至今的造型。

獎盃造型的改變並沒有更換獎盃的名字,直到1984年總冠軍獎盃才被正式更改為“拉里奧布萊恩杯”用以紀念NBA主席拉里奧布萊恩為聯盟發展所做的貢獻,這才有了沿用至今的“奧布萊恩杯”

4、選秀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NBA現在的選秀制度和當年可謂是天壤之別,NBA最初的選秀是可以放棄一個選秀權,去挑選本州內的球員的,籃球皇帝張伯倫就是這樣進入聯盟的,這項規則一直延續到了65年,而在66-84年,狀元籤的決定是由東西部兩支戰績最差的球隊才硬幣來決定的。

選秀輪數也不是現在的兩輪新秀,1960年選秀大會一共有21選秀,到1974年縮短為10輪,1985年縮短為7輪,直到1989年才縮短為現在使用的兩輪。

而且聯盟最初規定,沒有上完大學的球員是不能夠參加選秀的,甚至因為這項規定還鬧上了美國最高法院,而海外球員在年滿22週歲之後,便獲得選秀資格,即使不參加選秀報名,而22歲之前,必須報名後才能參加選秀。

5、交易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NBA中,並不是球隊想要交易球員就可以交易的,對於選秀後完成簽約的球員,在30天內是不可以被交易的,而自由球員或者剛被交易的球員,想要被交易則需要3個月後或者下一個賽季開始才能被交易,這也是為什麼球隊在交易得到不需要的球員時,大多數會選擇買斷。

而在交易中,如果一方存在大量的薪金空間,那交易主體可以不採用薪金對等的方式,只要對方交易的球員薪金相加,不超過工資帽又有球員名額,而且雙方認可,聯盟批准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這筆交易,打個比方來說就是,只要對方同意自己又有薪金空間和球員名額的話,甚至可以用一個選秀權交易詹姆斯和安東尼戴維斯。

如果雙方都沒有薪金空間的情況下,那雙方涉及交易的球員薪金必須對等,其中一支球隊轉入球員的年薪總額,必須小於轉出球員總額的125%+10萬美金,除此之外,還有交易特例的存在,交易特例說簡單點,就是用貴的球員換取一名差價過大的便宜球員,剩下的金額,比如說用保羅交易裡弗斯,那就會產生接近4000萬美元的交易特例,這個交易特例可以在接下來的交易中使用,但只有1年的使用時間。

交易中還有一項叫做“莫寧規則”,意思就是交易完成之後,不願意前往新球隊報道或者效力的球員,將會受到聯盟的罰款或者禁賽處罰。

6、常規賽MVP獎盃叫什麼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人知道總冠軍獎盃叫“拉里奧布萊恩杯”,總決賽MVP獎盃叫做“比爾拉塞爾杯”,那常規賽MVP叫做什麼名字估計沒有幾個球迷知道,常規賽MVP獎盃叫做“莫里斯波多羅夫杯”。

最有價值球員獎項誕生於1955-1956賽季,這項獎項和其他獎項不同的是,只有球隊的大當家才有資格獲選,而為什麼叫做“莫里斯波多羅夫杯”,這是為了紀念NBA歷史上第一位總裁莫里斯波多羅夫,才將MVP獎盃命名為“莫里斯波多羅夫杯”。

7、總決賽FMVP小知識

"

在NBA中,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知識,其中有的經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說一些規則還有一些聯盟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冷知識很多資深球迷都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大多數的文章中也很少會去提及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賽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去一些聊天時的資本,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識讓大家即使不瞭解NBA,也馬上可以成為半個NBA的專家。

1、NBA初期是小球時代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其實在NBA初期,聯盟還處於一個小個子球員作為主力參賽的時代,當時的大個子普遍被認為不夠靈活,沒有小個子球員適合參加這項運動,就跟現在的NBA聯盟十分相似,小個子球員負責主導比賽,而那些大個子球員則專注於籃板的拼搶和做一些防守端的髒活累活,直到喬治麥肯展現了統治力才改變了這種局面,巔峰期的麥肯具備了遠超當時白人內線的協調性,也導致了NBA為他修改了數項規則,同時也將NBA比賽帶上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軌道。

2、50、60年代的比賽方式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球迷吹捧五六十年代球員的數據如何瘋狂如何出色,那大家知道當年的比賽是怎麼樣的嗎?其實當年的比賽和現在比較相似,都是在進攻端以投籃為主的得分方式,但是當年外線球員的命中率著實有點慘不忍睹,就拿被稱為“控衛鼻祖”的鮑勃庫西來說,庫西整個職業生涯的投籃命中率都沒有一個賽季超過40%,而最高一個賽季全場要出手21次,還有庫西后場的搭檔比爾沙曼,除了總冠軍外最出名的一點就是,他是NBA歷史上首位命中率超過40%的球員,就連司職大前鋒的鮑勃佩蒂特,他的投籃命中率也不過是43.6%,可以說當年只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遠超同時代球員的巨星,才擁有40%以上的命中率。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當年內線球員單場動輒二三十個籃板了吧,主要原因是因為投不準,而且當時球員的身高還普遍偏矮,身高1米88的韋斯特司職得分後衛,主打小前鋒的貝勒爺身高也才1米96,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也和現在的球員相差甚遠。

3、總冠軍獎盃的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現在大家都直到NBA總冠軍獎盃叫做奧布萊恩杯,但是在1949-1984年之間,總冠軍獎盃其實並不叫這個名字,當時總冠軍獎盃叫做“沃爾特A布朗”獎盃,為什麼叫這麼名字?主要是為了獎勵當時凱爾特人名譽主席沃爾特A布朗為美國籃球協會和國家籃球聯盟合併所作的貢獻,而且當時的獎盃也不是現在獎盃的造型,在1977年才將總冠軍的造型更改為現在沿用至今的造型。

獎盃造型的改變並沒有更換獎盃的名字,直到1984年總冠軍獎盃才被正式更改為“拉里奧布萊恩杯”用以紀念NBA主席拉里奧布萊恩為聯盟發展所做的貢獻,這才有了沿用至今的“奧布萊恩杯”

4、選秀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NBA現在的選秀制度和當年可謂是天壤之別,NBA最初的選秀是可以放棄一個選秀權,去挑選本州內的球員的,籃球皇帝張伯倫就是這樣進入聯盟的,這項規則一直延續到了65年,而在66-84年,狀元籤的決定是由東西部兩支戰績最差的球隊才硬幣來決定的。

選秀輪數也不是現在的兩輪新秀,1960年選秀大會一共有21選秀,到1974年縮短為10輪,1985年縮短為7輪,直到1989年才縮短為現在使用的兩輪。

而且聯盟最初規定,沒有上完大學的球員是不能夠參加選秀的,甚至因為這項規定還鬧上了美國最高法院,而海外球員在年滿22週歲之後,便獲得選秀資格,即使不參加選秀報名,而22歲之前,必須報名後才能參加選秀。

5、交易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NBA中,並不是球隊想要交易球員就可以交易的,對於選秀後完成簽約的球員,在30天內是不可以被交易的,而自由球員或者剛被交易的球員,想要被交易則需要3個月後或者下一個賽季開始才能被交易,這也是為什麼球隊在交易得到不需要的球員時,大多數會選擇買斷。

而在交易中,如果一方存在大量的薪金空間,那交易主體可以不採用薪金對等的方式,只要對方交易的球員薪金相加,不超過工資帽又有球員名額,而且雙方認可,聯盟批准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這筆交易,打個比方來說就是,只要對方同意自己又有薪金空間和球員名額的話,甚至可以用一個選秀權交易詹姆斯和安東尼戴維斯。

如果雙方都沒有薪金空間的情況下,那雙方涉及交易的球員薪金必須對等,其中一支球隊轉入球員的年薪總額,必須小於轉出球員總額的125%+10萬美金,除此之外,還有交易特例的存在,交易特例說簡單點,就是用貴的球員換取一名差價過大的便宜球員,剩下的金額,比如說用保羅交易裡弗斯,那就會產生接近4000萬美元的交易特例,這個交易特例可以在接下來的交易中使用,但只有1年的使用時間。

交易中還有一項叫做“莫寧規則”,意思就是交易完成之後,不願意前往新球隊報道或者效力的球員,將會受到聯盟的罰款或者禁賽處罰。

6、常規賽MVP獎盃叫什麼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人知道總冠軍獎盃叫“拉里奧布萊恩杯”,總決賽MVP獎盃叫做“比爾拉塞爾杯”,那常規賽MVP叫做什麼名字估計沒有幾個球迷知道,常規賽MVP獎盃叫做“莫里斯波多羅夫杯”。

最有價值球員獎項誕生於1955-1956賽季,這項獎項和其他獎項不同的是,只有球隊的大當家才有資格獲選,而為什麼叫做“莫里斯波多羅夫杯”,這是為了紀念NBA歷史上第一位總裁莫里斯波多羅夫,才將MVP獎盃命名為“莫里斯波多羅夫杯”。

7、總決賽FMVP小知識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上邊說過了,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的獎盃叫做“比爾拉塞爾杯”,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FMVP獎盃的小知識,FMVP實在1968-1969賽季才開始設立的,之前也不叫“比爾拉塞爾杯”,在2009年全明星賽期間,才將FMVP的獎盃,正式更名為“比爾拉塞爾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

獲得FMVP次數最多的球員自然是完成兩次三連冠壯舉的喬丹,最年輕的FMVP獲得者則是魔術師約翰遜,他在新秀賽季不滿21歲就拿到了FMVP的獎盃,而獲得FMVP的外籍球員只有4名,分別是奧拉朱旺,鄧肯,帕克和諾維茨基,不過鄧肯屬於美屬維京群島,依然是美國的地盤,只不過不屬於美國50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所以鄧肯也可以稱作外籍球員。

8、自由球員簽約

"

在NBA中,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知識,其中有的經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說一些規則還有一些聯盟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冷知識很多資深球迷都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大多數的文章中也很少會去提及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賽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去一些聊天時的資本,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識讓大家即使不瞭解NBA,也馬上可以成為半個NBA的專家。

1、NBA初期是小球時代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其實在NBA初期,聯盟還處於一個小個子球員作為主力參賽的時代,當時的大個子普遍被認為不夠靈活,沒有小個子球員適合參加這項運動,就跟現在的NBA聯盟十分相似,小個子球員負責主導比賽,而那些大個子球員則專注於籃板的拼搶和做一些防守端的髒活累活,直到喬治麥肯展現了統治力才改變了這種局面,巔峰期的麥肯具備了遠超當時白人內線的協調性,也導致了NBA為他修改了數項規則,同時也將NBA比賽帶上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軌道。

2、50、60年代的比賽方式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球迷吹捧五六十年代球員的數據如何瘋狂如何出色,那大家知道當年的比賽是怎麼樣的嗎?其實當年的比賽和現在比較相似,都是在進攻端以投籃為主的得分方式,但是當年外線球員的命中率著實有點慘不忍睹,就拿被稱為“控衛鼻祖”的鮑勃庫西來說,庫西整個職業生涯的投籃命中率都沒有一個賽季超過40%,而最高一個賽季全場要出手21次,還有庫西后場的搭檔比爾沙曼,除了總冠軍外最出名的一點就是,他是NBA歷史上首位命中率超過40%的球員,就連司職大前鋒的鮑勃佩蒂特,他的投籃命中率也不過是43.6%,可以說當年只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遠超同時代球員的巨星,才擁有40%以上的命中率。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當年內線球員單場動輒二三十個籃板了吧,主要原因是因為投不準,而且當時球員的身高還普遍偏矮,身高1米88的韋斯特司職得分後衛,主打小前鋒的貝勒爺身高也才1米96,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也和現在的球員相差甚遠。

3、總冠軍獎盃的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現在大家都直到NBA總冠軍獎盃叫做奧布萊恩杯,但是在1949-1984年之間,總冠軍獎盃其實並不叫這個名字,當時總冠軍獎盃叫做“沃爾特A布朗”獎盃,為什麼叫這麼名字?主要是為了獎勵當時凱爾特人名譽主席沃爾特A布朗為美國籃球協會和國家籃球聯盟合併所作的貢獻,而且當時的獎盃也不是現在獎盃的造型,在1977年才將總冠軍的造型更改為現在沿用至今的造型。

獎盃造型的改變並沒有更換獎盃的名字,直到1984年總冠軍獎盃才被正式更改為“拉里奧布萊恩杯”用以紀念NBA主席拉里奧布萊恩為聯盟發展所做的貢獻,這才有了沿用至今的“奧布萊恩杯”

4、選秀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NBA現在的選秀制度和當年可謂是天壤之別,NBA最初的選秀是可以放棄一個選秀權,去挑選本州內的球員的,籃球皇帝張伯倫就是這樣進入聯盟的,這項規則一直延續到了65年,而在66-84年,狀元籤的決定是由東西部兩支戰績最差的球隊才硬幣來決定的。

選秀輪數也不是現在的兩輪新秀,1960年選秀大會一共有21選秀,到1974年縮短為10輪,1985年縮短為7輪,直到1989年才縮短為現在使用的兩輪。

而且聯盟最初規定,沒有上完大學的球員是不能夠參加選秀的,甚至因為這項規定還鬧上了美國最高法院,而海外球員在年滿22週歲之後,便獲得選秀資格,即使不參加選秀報名,而22歲之前,必須報名後才能參加選秀。

5、交易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NBA中,並不是球隊想要交易球員就可以交易的,對於選秀後完成簽約的球員,在30天內是不可以被交易的,而自由球員或者剛被交易的球員,想要被交易則需要3個月後或者下一個賽季開始才能被交易,這也是為什麼球隊在交易得到不需要的球員時,大多數會選擇買斷。

而在交易中,如果一方存在大量的薪金空間,那交易主體可以不採用薪金對等的方式,只要對方交易的球員薪金相加,不超過工資帽又有球員名額,而且雙方認可,聯盟批准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這筆交易,打個比方來說就是,只要對方同意自己又有薪金空間和球員名額的話,甚至可以用一個選秀權交易詹姆斯和安東尼戴維斯。

如果雙方都沒有薪金空間的情況下,那雙方涉及交易的球員薪金必須對等,其中一支球隊轉入球員的年薪總額,必須小於轉出球員總額的125%+10萬美金,除此之外,還有交易特例的存在,交易特例說簡單點,就是用貴的球員換取一名差價過大的便宜球員,剩下的金額,比如說用保羅交易裡弗斯,那就會產生接近4000萬美元的交易特例,這個交易特例可以在接下來的交易中使用,但只有1年的使用時間。

交易中還有一項叫做“莫寧規則”,意思就是交易完成之後,不願意前往新球隊報道或者效力的球員,將會受到聯盟的罰款或者禁賽處罰。

6、常規賽MVP獎盃叫什麼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人知道總冠軍獎盃叫“拉里奧布萊恩杯”,總決賽MVP獎盃叫做“比爾拉塞爾杯”,那常規賽MVP叫做什麼名字估計沒有幾個球迷知道,常規賽MVP獎盃叫做“莫里斯波多羅夫杯”。

最有價值球員獎項誕生於1955-1956賽季,這項獎項和其他獎項不同的是,只有球隊的大當家才有資格獲選,而為什麼叫做“莫里斯波多羅夫杯”,這是為了紀念NBA歷史上第一位總裁莫里斯波多羅夫,才將MVP獎盃命名為“莫里斯波多羅夫杯”。

7、總決賽FMVP小知識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上邊說過了,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的獎盃叫做“比爾拉塞爾杯”,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FMVP獎盃的小知識,FMVP實在1968-1969賽季才開始設立的,之前也不叫“比爾拉塞爾杯”,在2009年全明星賽期間,才將FMVP的獎盃,正式更名為“比爾拉塞爾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

獲得FMVP次數最多的球員自然是完成兩次三連冠壯舉的喬丹,最年輕的FMVP獲得者則是魔術師約翰遜,他在新秀賽季不滿21歲就拿到了FMVP的獎盃,而獲得FMVP的外籍球員只有4名,分別是奧拉朱旺,鄧肯,帕克和諾維茨基,不過鄧肯屬於美屬維京群島,依然是美國的地盤,只不過不屬於美國50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所以鄧肯也可以稱作外籍球員。

8、自由球員簽約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NBA中,自由球員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受限制的自由球員,一種是受限制的自由球員,兩者的區別就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和別的球隊以NBA規定範圍內的金額隨意簽約,作為老東家的球隊只能眼睜睜看著,而受限制的自由球員在其他球隊提供報價合同時,原東家可以匹配這份合同,用來留住球員。

現在這種自由球員簽約模式,在1976年之前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當時NBA為了避免球隊球員流失,設定了一些限制球員自由意願的一些條款,而1970年身為球員工會主席的奧斯卡羅伯特森就這些限制條款提出了訴訟,終於在1976年得到了解決,球員在成為自由球員之後,擁有了挑選球隊的權利,這才有了今天的自由球員市場。

9、80、90年代、00年代、10年代NBA定位的差距

"

在NBA中,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知識,其中有的經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說一些規則還有一些聯盟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冷知識很多資深球迷都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大多數的文章中也很少會去提及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賽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去一些聊天時的資本,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識讓大家即使不瞭解NBA,也馬上可以成為半個NBA的專家。

1、NBA初期是小球時代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其實在NBA初期,聯盟還處於一個小個子球員作為主力參賽的時代,當時的大個子普遍被認為不夠靈活,沒有小個子球員適合參加這項運動,就跟現在的NBA聯盟十分相似,小個子球員負責主導比賽,而那些大個子球員則專注於籃板的拼搶和做一些防守端的髒活累活,直到喬治麥肯展現了統治力才改變了這種局面,巔峰期的麥肯具備了遠超當時白人內線的協調性,也導致了NBA為他修改了數項規則,同時也將NBA比賽帶上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軌道。

2、50、60年代的比賽方式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球迷吹捧五六十年代球員的數據如何瘋狂如何出色,那大家知道當年的比賽是怎麼樣的嗎?其實當年的比賽和現在比較相似,都是在進攻端以投籃為主的得分方式,但是當年外線球員的命中率著實有點慘不忍睹,就拿被稱為“控衛鼻祖”的鮑勃庫西來說,庫西整個職業生涯的投籃命中率都沒有一個賽季超過40%,而最高一個賽季全場要出手21次,還有庫西后場的搭檔比爾沙曼,除了總冠軍外最出名的一點就是,他是NBA歷史上首位命中率超過40%的球員,就連司職大前鋒的鮑勃佩蒂特,他的投籃命中率也不過是43.6%,可以說當年只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遠超同時代球員的巨星,才擁有40%以上的命中率。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當年內線球員單場動輒二三十個籃板了吧,主要原因是因為投不準,而且當時球員的身高還普遍偏矮,身高1米88的韋斯特司職得分後衛,主打小前鋒的貝勒爺身高也才1米96,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也和現在的球員相差甚遠。

3、總冠軍獎盃的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現在大家都直到NBA總冠軍獎盃叫做奧布萊恩杯,但是在1949-1984年之間,總冠軍獎盃其實並不叫這個名字,當時總冠軍獎盃叫做“沃爾特A布朗”獎盃,為什麼叫這麼名字?主要是為了獎勵當時凱爾特人名譽主席沃爾特A布朗為美國籃球協會和國家籃球聯盟合併所作的貢獻,而且當時的獎盃也不是現在獎盃的造型,在1977年才將總冠軍的造型更改為現在沿用至今的造型。

獎盃造型的改變並沒有更換獎盃的名字,直到1984年總冠軍獎盃才被正式更改為“拉里奧布萊恩杯”用以紀念NBA主席拉里奧布萊恩為聯盟發展所做的貢獻,這才有了沿用至今的“奧布萊恩杯”

4、選秀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NBA現在的選秀制度和當年可謂是天壤之別,NBA最初的選秀是可以放棄一個選秀權,去挑選本州內的球員的,籃球皇帝張伯倫就是這樣進入聯盟的,這項規則一直延續到了65年,而在66-84年,狀元籤的決定是由東西部兩支戰績最差的球隊才硬幣來決定的。

選秀輪數也不是現在的兩輪新秀,1960年選秀大會一共有21選秀,到1974年縮短為10輪,1985年縮短為7輪,直到1989年才縮短為現在使用的兩輪。

而且聯盟最初規定,沒有上完大學的球員是不能夠參加選秀的,甚至因為這項規定還鬧上了美國最高法院,而海外球員在年滿22週歲之後,便獲得選秀資格,即使不參加選秀報名,而22歲之前,必須報名後才能參加選秀。

5、交易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NBA中,並不是球隊想要交易球員就可以交易的,對於選秀後完成簽約的球員,在30天內是不可以被交易的,而自由球員或者剛被交易的球員,想要被交易則需要3個月後或者下一個賽季開始才能被交易,這也是為什麼球隊在交易得到不需要的球員時,大多數會選擇買斷。

而在交易中,如果一方存在大量的薪金空間,那交易主體可以不採用薪金對等的方式,只要對方交易的球員薪金相加,不超過工資帽又有球員名額,而且雙方認可,聯盟批准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這筆交易,打個比方來說就是,只要對方同意自己又有薪金空間和球員名額的話,甚至可以用一個選秀權交易詹姆斯和安東尼戴維斯。

如果雙方都沒有薪金空間的情況下,那雙方涉及交易的球員薪金必須對等,其中一支球隊轉入球員的年薪總額,必須小於轉出球員總額的125%+10萬美金,除此之外,還有交易特例的存在,交易特例說簡單點,就是用貴的球員換取一名差價過大的便宜球員,剩下的金額,比如說用保羅交易裡弗斯,那就會產生接近4000萬美元的交易特例,這個交易特例可以在接下來的交易中使用,但只有1年的使用時間。

交易中還有一項叫做“莫寧規則”,意思就是交易完成之後,不願意前往新球隊報道或者效力的球員,將會受到聯盟的罰款或者禁賽處罰。

6、常規賽MVP獎盃叫什麼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人知道總冠軍獎盃叫“拉里奧布萊恩杯”,總決賽MVP獎盃叫做“比爾拉塞爾杯”,那常規賽MVP叫做什麼名字估計沒有幾個球迷知道,常規賽MVP獎盃叫做“莫里斯波多羅夫杯”。

最有價值球員獎項誕生於1955-1956賽季,這項獎項和其他獎項不同的是,只有球隊的大當家才有資格獲選,而為什麼叫做“莫里斯波多羅夫杯”,這是為了紀念NBA歷史上第一位總裁莫里斯波多羅夫,才將MVP獎盃命名為“莫里斯波多羅夫杯”。

7、總決賽FMVP小知識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上邊說過了,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的獎盃叫做“比爾拉塞爾杯”,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FMVP獎盃的小知識,FMVP實在1968-1969賽季才開始設立的,之前也不叫“比爾拉塞爾杯”,在2009年全明星賽期間,才將FMVP的獎盃,正式更名為“比爾拉塞爾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

獲得FMVP次數最多的球員自然是完成兩次三連冠壯舉的喬丹,最年輕的FMVP獲得者則是魔術師約翰遜,他在新秀賽季不滿21歲就拿到了FMVP的獎盃,而獲得FMVP的外籍球員只有4名,分別是奧拉朱旺,鄧肯,帕克和諾維茨基,不過鄧肯屬於美屬維京群島,依然是美國的地盤,只不過不屬於美國50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所以鄧肯也可以稱作外籍球員。

8、自由球員簽約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NBA中,自由球員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受限制的自由球員,一種是受限制的自由球員,兩者的區別就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和別的球隊以NBA規定範圍內的金額隨意簽約,作為老東家的球隊只能眼睜睜看著,而受限制的自由球員在其他球隊提供報價合同時,原東家可以匹配這份合同,用來留住球員。

現在這種自由球員簽約模式,在1976年之前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當時NBA為了避免球隊球員流失,設定了一些限制球員自由意願的一些條款,而1970年身為球員工會主席的奧斯卡羅伯特森就這些限制條款提出了訴訟,終於在1976年得到了解決,球員在成為自由球員之後,擁有了挑選球隊的權利,這才有了今天的自由球員市場。

9、80、90年代、00年代、10年代NBA定位的差距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80、90年代的NBA,美國還沉浸在一種超級英雄的時代,當時的美國大眾,最喜歡看到的是極強的個人英雄主義,是肌肉碰撞肌肉的視覺衝擊,這也是為什麼橄欖球在美國要比籃球受歡迎的原因,而在此之前,NBA在美國四大體育聯盟中還屬於吊車尾的情況,所以80、90年代,NBA樹立了招牌人物,加強了防守和對抗的強度,特別是當時的喬丹,這個職業生涯就和漫威裡的主角一樣,經歷磨難(前期季後賽一輪遊)擊敗強大的惡勢力(活塞壞孩子軍團等)走上巔峰成為超級英雄(奪冠)。

而到了00年代,隨著NBA全球化的發展,聯盟開始迎合全世界球迷的口味,比賽在攻防兩端更加平衡,不再是一味的追求身體對抗和防守,變得既有防守,也有團隊籃球,更有個人英雄主義,聯盟徹底進入了百花齊放的時代,這十年間,聯盟總體的觀賞性可以說是最出色的。

到了10年代,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網絡傳媒也越來越發達,很多人關注NBA也不再是觀看比賽,而是通過網站來了解一些NBA的資訊,觀看比賽也變成了一種閒暇時間的休閒活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NBA為了保持關注度和收視率,開始大舉進攻籃球的大旗,勵志於打造成快速、流暢進攻為主比賽節奏,因為相比防守,進攻對於球迷更有吸引力,不過說實話,小編認為這種改造有些過了頭了。

10、中鋒在聯盟中始終是陪襯品

"

在NBA中,其實還有很多比較冷門的知識,其中有的經常被大家提及,比如說一些規則還有一些聯盟的改變,當然還有一些冷知識很多資深球迷都不是特別清楚,而且大多數的文章中也很少會去提及這些,比如60年代NBA到底到底是如何比賽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去一些聊天時的資本,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真正的冷知識讓大家即使不瞭解NBA,也馬上可以成為半個NBA的專家。

1、NBA初期是小球時代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其實在NBA初期,聯盟還處於一個小個子球員作為主力參賽的時代,當時的大個子普遍被認為不夠靈活,沒有小個子球員適合參加這項運動,就跟現在的NBA聯盟十分相似,小個子球員負責主導比賽,而那些大個子球員則專注於籃板的拼搶和做一些防守端的髒活累活,直到喬治麥肯展現了統治力才改變了這種局面,巔峰期的麥肯具備了遠超當時白人內線的協調性,也導致了NBA為他修改了數項規則,同時也將NBA比賽帶上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軌道。

2、50、60年代的比賽方式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球迷吹捧五六十年代球員的數據如何瘋狂如何出色,那大家知道當年的比賽是怎麼樣的嗎?其實當年的比賽和現在比較相似,都是在進攻端以投籃為主的得分方式,但是當年外線球員的命中率著實有點慘不忍睹,就拿被稱為“控衛鼻祖”的鮑勃庫西來說,庫西整個職業生涯的投籃命中率都沒有一個賽季超過40%,而最高一個賽季全場要出手21次,還有庫西后場的搭檔比爾沙曼,除了總冠軍外最出名的一點就是,他是NBA歷史上首位命中率超過40%的球員,就連司職大前鋒的鮑勃佩蒂特,他的投籃命中率也不過是43.6%,可以說當年只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遠超同時代球員的巨星,才擁有40%以上的命中率。

現在大家知道為什麼當年內線球員單場動輒二三十個籃板了吧,主要原因是因為投不準,而且當時球員的身高還普遍偏矮,身高1米88的韋斯特司職得分後衛,主打小前鋒的貝勒爺身高也才1米96,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也和現在的球員相差甚遠。

3、總冠軍獎盃的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現在大家都直到NBA總冠軍獎盃叫做奧布萊恩杯,但是在1949-1984年之間,總冠軍獎盃其實並不叫這個名字,當時總冠軍獎盃叫做“沃爾特A布朗”獎盃,為什麼叫這麼名字?主要是為了獎勵當時凱爾特人名譽主席沃爾特A布朗為美國籃球協會和國家籃球聯盟合併所作的貢獻,而且當時的獎盃也不是現在獎盃的造型,在1977年才將總冠軍的造型更改為現在沿用至今的造型。

獎盃造型的改變並沒有更換獎盃的名字,直到1984年總冠軍獎盃才被正式更改為“拉里奧布萊恩杯”用以紀念NBA主席拉里奧布萊恩為聯盟發展所做的貢獻,這才有了沿用至今的“奧布萊恩杯”

4、選秀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NBA現在的選秀制度和當年可謂是天壤之別,NBA最初的選秀是可以放棄一個選秀權,去挑選本州內的球員的,籃球皇帝張伯倫就是這樣進入聯盟的,這項規則一直延續到了65年,而在66-84年,狀元籤的決定是由東西部兩支戰績最差的球隊才硬幣來決定的。

選秀輪數也不是現在的兩輪新秀,1960年選秀大會一共有21選秀,到1974年縮短為10輪,1985年縮短為7輪,直到1989年才縮短為現在使用的兩輪。

而且聯盟最初規定,沒有上完大學的球員是不能夠參加選秀的,甚至因為這項規定還鬧上了美國最高法院,而海外球員在年滿22週歲之後,便獲得選秀資格,即使不參加選秀報名,而22歲之前,必須報名後才能參加選秀。

5、交易制度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NBA中,並不是球隊想要交易球員就可以交易的,對於選秀後完成簽約的球員,在30天內是不可以被交易的,而自由球員或者剛被交易的球員,想要被交易則需要3個月後或者下一個賽季開始才能被交易,這也是為什麼球隊在交易得到不需要的球員時,大多數會選擇買斷。

而在交易中,如果一方存在大量的薪金空間,那交易主體可以不採用薪金對等的方式,只要對方交易的球員薪金相加,不超過工資帽又有球員名額,而且雙方認可,聯盟批准的情況下,就可以完成這筆交易,打個比方來說就是,只要對方同意自己又有薪金空間和球員名額的話,甚至可以用一個選秀權交易詹姆斯和安東尼戴維斯。

如果雙方都沒有薪金空間的情況下,那雙方涉及交易的球員薪金必須對等,其中一支球隊轉入球員的年薪總額,必須小於轉出球員總額的125%+10萬美金,除此之外,還有交易特例的存在,交易特例說簡單點,就是用貴的球員換取一名差價過大的便宜球員,剩下的金額,比如說用保羅交易裡弗斯,那就會產生接近4000萬美元的交易特例,這個交易特例可以在接下來的交易中使用,但只有1年的使用時間。

交易中還有一項叫做“莫寧規則”,意思就是交易完成之後,不願意前往新球隊報道或者效力的球員,將會受到聯盟的罰款或者禁賽處罰。

6、常規賽MVP獎盃叫什麼名字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很多人知道總冠軍獎盃叫“拉里奧布萊恩杯”,總決賽MVP獎盃叫做“比爾拉塞爾杯”,那常規賽MVP叫做什麼名字估計沒有幾個球迷知道,常規賽MVP獎盃叫做“莫里斯波多羅夫杯”。

最有價值球員獎項誕生於1955-1956賽季,這項獎項和其他獎項不同的是,只有球隊的大當家才有資格獲選,而為什麼叫做“莫里斯波多羅夫杯”,這是為了紀念NBA歷史上第一位總裁莫里斯波多羅夫,才將MVP獎盃命名為“莫里斯波多羅夫杯”。

7、總決賽FMVP小知識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上邊說過了,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的獎盃叫做“比爾拉塞爾杯”,現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FMVP獎盃的小知識,FMVP實在1968-1969賽季才開始設立的,之前也不叫“比爾拉塞爾杯”,在2009年全明星賽期間,才將FMVP的獎盃,正式更名為“比爾拉塞爾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

獲得FMVP次數最多的球員自然是完成兩次三連冠壯舉的喬丹,最年輕的FMVP獲得者則是魔術師約翰遜,他在新秀賽季不滿21歲就拿到了FMVP的獎盃,而獲得FMVP的外籍球員只有4名,分別是奧拉朱旺,鄧肯,帕克和諾維茨基,不過鄧肯屬於美屬維京群島,依然是美國的地盤,只不過不屬於美國50個州和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所以鄧肯也可以稱作外籍球員。

8、自由球員簽約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NBA中,自由球員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受限制的自由球員,一種是受限制的自由球員,兩者的區別就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和別的球隊以NBA規定範圍內的金額隨意簽約,作為老東家的球隊只能眼睜睜看著,而受限制的自由球員在其他球隊提供報價合同時,原東家可以匹配這份合同,用來留住球員。

現在這種自由球員簽約模式,在1976年之前是不太現實的,因為當時NBA為了避免球隊球員流失,設定了一些限制球員自由意願的一些條款,而1970年身為球員工會主席的奧斯卡羅伯特森就這些限制條款提出了訴訟,終於在1976年得到了解決,球員在成為自由球員之後,擁有了挑選球隊的權利,這才有了今天的自由球員市場。

9、80、90年代、00年代、10年代NBA定位的差距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80、90年代的NBA,美國還沉浸在一種超級英雄的時代,當時的美國大眾,最喜歡看到的是極強的個人英雄主義,是肌肉碰撞肌肉的視覺衝擊,這也是為什麼橄欖球在美國要比籃球受歡迎的原因,而在此之前,NBA在美國四大體育聯盟中還屬於吊車尾的情況,所以80、90年代,NBA樹立了招牌人物,加強了防守和對抗的強度,特別是當時的喬丹,這個職業生涯就和漫威裡的主角一樣,經歷磨難(前期季後賽一輪遊)擊敗強大的惡勢力(活塞壞孩子軍團等)走上巔峰成為超級英雄(奪冠)。

而到了00年代,隨著NBA全球化的發展,聯盟開始迎合全世界球迷的口味,比賽在攻防兩端更加平衡,不再是一味的追求身體對抗和防守,變得既有防守,也有團隊籃球,更有個人英雄主義,聯盟徹底進入了百花齊放的時代,這十年間,聯盟總體的觀賞性可以說是最出色的。

到了10年代,全世界大部分國家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網絡傳媒也越來越發達,很多人關注NBA也不再是觀看比賽,而是通過網站來了解一些NBA的資訊,觀看比賽也變成了一種閒暇時間的休閒活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NBA為了保持關注度和收視率,開始大舉進攻籃球的大旗,勵志於打造成快速、流暢進攻為主比賽節奏,因為相比防守,進攻對於球迷更有吸引力,不過說實話,小編認為這種改造有些過了頭了。

10、中鋒在聯盟中始終是陪襯品

科普NBA十大冷知識:FMVP叫比爾拉塞爾杯,你知道常規賽MVP叫啥?

在NBA中有“得內線者得總冠軍”的傳統,但是在NBA歷史上,中鋒往往不受聯盟的待見,聯盟也從來沒有真正將中鋒推到聯盟第一人的位置上,而且為了限制中鋒的統治力,聯盟數次更改規則,而聯盟力捧的往往是外線球員,就像80年代聯盟主推的是黑白雙雄,90年代是喬丹,00年代前期是四大得分後衛,然後是科比、詹姆斯,即使強如四大中鋒、賈巴爾這些內線大殺器,在人氣方面和外線球員也有著不小的差距。

至於這是什麼原因,很簡單,因為NBA是一個商業性質的籃球聯盟,既然是商業性質,自然掙錢是第一位的,怎麼掙錢?自然是吸引球迷了,而在打球觀賞度方面,過於一板一眼的中鋒,根本沒有辦法和外線球員相比,這也成為了“內線帶來勝利,外線帶來金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