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如何努力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大南天朝?

越南如何努力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大南天朝?

隨著大清帝國在中法戰爭中的不敗而敗,名義上臣服中國近千年的東南藩屬越南正式脫離了中國的宗藩體系,成為了法國的殖民地。然而在這段數十年的抗法歲月裡,越南阮朝雖然苦苦支撐,看起來慘淡倍受欺負。

但其實現代越南相較公元938年獨立時,領土已經擴大了四倍。

而這些疆域又從何而來?

現代越南,領土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既北面的龍興之地安南地區、中部山地的占城舊土以及從高棉得來的湄公河三角洲一帶,而之所以形成如今越南疆土的S形狀,其實還是因為越南的地緣形勢使然。

在越南北面是雄踞萬里的中原王朝,而哪怕中原時逢亂世,割據兩廣或者雲南的軍閥對於當時只據有紅河三角洲一帶的越南而言,仍然是不可輕試鋒芒的龐然大物,在西面則是難以逾越的長山山脈。

越南如何努力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大南天朝?

所以現代越南相對獨立之初,其新增加的領土,便全然是因為七百年南拓之路,滅人之國,吞他國之土所得來。

越南在歷史上一度屬於中國,從秦朝到五代既該國所謂的”北屬時期“,然而由於在唐宋之前,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都在北方,人口雖然經“永嘉南渡”和“安史之亂”兩度大規模向南遷移,可一直到北宋時期,兩廣尚是貶謫之處,更何況處在北部灣中的安南之地?

正是由於地僻荒遠,再加上越南的獨立時期,又恰好遇見了五代十國這樣一個亂世,這才成功邁出了獨立的第一步。

而至趙宋開國,宋太祖趙匡胤雖然有“宋揮玉斧”放棄疆域的野史傳聞,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越南如何努力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大南天朝?

宋朝開國之初,一直踐行的是“先易後難”的國策。

而安南、大理等處雖然國力孱弱,不比遼國強盛,從狹義上來看屬於“先易”的範疇。然而公元十世紀時,這些地方漢民稀少,中原王朝在此的執政基礎十分薄弱,導致地方離心力十分強大,又還遠隔山海,討伐遠征的戰爭成本實在太過高昂。

再加上北宋開國時,失卻燕山屏障,宋朝也不敢懸師遠征萬里,否則一旦遼軍南下亦或者藩鎮叛亂,則遠水難救近火。

正是因為北宋地緣政治的險惡,再加上安南和大理自唐朝中後期便通過安寧城和安南都護府之間的“步頭路”遙相呼應,使得越南沒有成為宋太祖的優先打擊目標。

但對於越南而言,在度過了獨立危機,政權成功穩定下來之後,自然不滿足於固守在偏遠荒僻的紅河平原上,而由於過去近千年時光裡跟中原王朝的交流,深受中原文化千年薰陶的越南社會也存在著“天子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逐鹿中原”思想。

越南如何努力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大南天朝?

尤其是越南獨立崛起於五代十國時期,中原王朝在這短短的數十年裡因為造反與兵變,竟然更迭了五次皇權——帝國的虛弱,天子神性光環的喪失,不僅讓中原諸侯試圖染指帝位,就連契丹都試圖窺覷神器。

而自問比契丹人根正苗紅的越南人有此想法也就不足為奇。

及至於越南李朝年間,越南發動了歷史上最為規模浩大的北征,其以越南大將李常傑為帥,興兵攻入北宋廣南西路,但以兵馬二十萬卻圍困當時只有四千餘眾守軍的滬州城數月難下,這讓越南李朝君臣意識到越南雖然脫胎於中國,但仍跟中原王朝有著巨大差距。

待北宋為報邕州之仇,大張撻伐,李朝君臣在富良江一戰之後選擇臣服,宋越兩國這才重歸宗藩之好。

宋越之戰雖然以平局結尾,但越南人深知如果不是以陝西人為主的宋軍水土不服,死傷過半的話,恐怕越南李朝上下已經煙消雲散。

越南如何努力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大南天朝?

(滬州知州蘇緘在該役中死守殉難後,南寧供奉其為守護城隍)

不過越南對中國臣服,其實只是表面文章,其一面向中原王朝進貢,以換取更為豐厚的賞賜,同時又在國內南面稱帝,意欲號令中南半島上的四方蠻夷。

但越南有此胸襟野望,自然離不開其被中國統治而蓄養千年的底氣。

越南受惠於中國統治,使得該國成為東南亞第一個水稻種植的國家,然而紅河三角洲雖然肥沃,安南四方之地卻多是險峻丘陵,再加上唐宋時江南的農耕技術在安史之亂前,相對中原都大為不如,何況更加偏遠的安南?

隨著人口生息,農耕技術也相對落後,安南地狹人廣的窘境便越發明顯——這也是李朝發動北侵的內驅動力。

越南如何努力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大南天朝?

事實上,早在越南李朝之前的前黎朝,為了解決人口日繁的困境,就已經開始了擴張之路,只是方向跟李朝前期北進的選擇截然相反。

抵禦宋太宗討伐成功而篡位的黎恆明顯更清楚中原王朝的可怕,所以在981年退敵成功之後,遂在次年就親率大軍南下攻入占城境內,並佔領其首都。同時為了更好的推進南下戰略,黎恆又在992年修建了一條由北而南的道路。

在試圖北上失敗之後,越南李朝便沿著黎恆修建的道路南下擴張,由此真正拉開了越南擴張的序幕。

而事實也證明,不管是後來元朝徵南之役,明朝吞併之戰,亦或者清朝平安南之役,來自北方的強大軍事力量就算沒有辦法長久佔領,但也足夠打的越南元氣大傷。

相對北面的龐大帝國,越南南面的占城、真臘等國的建立雖然較越南更為久遠,但哪怕如占城這等昔日曾歸於中原王朝的地區,在文明開化上相較於越南也大為不如。

越南如何努力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大南天朝?

因此自十一世紀的越南南拓開始後,便一直保持著強大的延續性,哪怕中間遭遇來自中原王朝的討伐,亦或者遭到被征服者的強勢反擊,也沒有使這一趨勢中斷。

其中內因,便是因為越南自中原王朝之中,汲取了先進文明的養分,不僅有著成熟的農業耕種技術、貿易禁運意識、更為靈活的外交技巧還有著更有先進的社會組織能力。

以越南後黎朝時鄭阮對峙時期的鄭主治下的組織架構為例,其軍制分為職業士兵的“優兵”,還有以鄉社土著構成的“一兵”。

所謂“優兵”其實就是鄭主賴之以起家的“清化子弟”,其制度對標的是宋朝強幹弱枝的軍事思想——“汴梁精兵,大宋禁軍”。

但隨著歷史演變,優兵的實際地位更類似於滿八旗。而“一兵”則是越南鄭主吸取了中國古代的“寓兵於農”的制度,根據當地裡戶,或三戶出一兵,或五戶出一兵。

在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上,越南也仿效中原王朝,除了在中樞設立官衙部院以外,同時也將境內分為府路、州縣和鄉社,使越南中樞能夠對地方如臂使指——在鄭阮對峙時期,阮主還在順化北面建立起了長牆,以便更好的抵禦國力更強的鄭主,而這也是中南半島歷史上規模最為浩大的軍事工程之一,由此可見當時越南和其他中南半島國家的巨大國力差距。

越南如何努力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大南天朝?

而當時的如占城等國,雖然名義也是王權一統的國家,可實際上不過是鬆散的城邦聯盟,不僅行政效率低下,而且軍隊的集結速度也相較緩慢——在越南跟占城的交鋒之中,越南往往能夠動員起超過十萬人的武裝力量,而占城傾國之力,也不過七八萬左右,政體組織力上的差距,使得占城疆土日蹙,每況愈下,最終被越南吞併。

雖然南拓之路順風順水,但越南歷代王朝也意識到僅僅依靠自身國力,武力擴張已經“窮盡兵力”,想要加速擴張只能另取他法。

一直奉行“中華拿來主義”的越南很快就將自己親身踐行的“宗藩體系”化為己用——越南一面朝貢中國,一面又在中南半島上自居“南國天朝”,號稱“南天中華”。

但跟中原王朝不同的是,越南並未奉行“武力震懾,厚賜籠絡”的一手大棒一手糖的策略,而是依靠著武力壓迫,然後用聯姻的方式,使目標國家以“國土”作為聘禮——在當時,越南將高棉稱之為“高蠻”,稱老撾為盆蠻,而在越南的宗藩體系語境下:以上國賜婚下嫁公主,蠻夷只須以荒山野嶺作為交換,甚至只是安置難民之地,此非榮耀?

越南如何努力成為中南半島上的大南天朝?

當然,事實是不是真的榮耀,光從如今越南兩大核心區之一的湄公河三角洲的來路就可稍窺其中一二——公元1623年柬埔寨國王迎娶了當時的越南公主,此後便將湄公河三角洲作為安置躲避阮鄭相爭的越南難民之地,但在百餘年後,柬埔寨陷入內亂,而主體民族結構已經改變的湄公河三角洲便被越南趁機吞併。

可以說越南為了追”大南天朝“之夢,亦或者說為了拓展民族生存空間,七百年的南拓之路,可謂無所不用。其領土最廣闊之時,幾乎吞併柬埔寨、老撾,跟暹羅隔河相望。事實上若非此後越南因為西山起義而陷入長久的內亂,最終越南阮氏為了復國,而讓法國深度介入,引狼入室的話,越南的中南霸主南國天朝之夢,或許真有實現的一天。

- END -

看見我們,發現世界

本文為 真實星球 原創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真實星球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