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的簡介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廣東、廣西兩省和港、澳地區,在國外操粵語的華裔聚居區也時有演出 。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唸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粵劇每一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

5分鐘搞懂粵劇,探索下粵劇的前世今生

粵劇名列於2006年5月20日公佈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粵劇的產生和形成,可謂眾說紛紜,但普遍認為,粵劇於明朝中葉開始萌芽,孕育於本地班。據史載,早在明代嘉靖至萬曆年間,在佛山、廣州,本地班已建立了瓊花會館這一行業組織。經過不斷髮展,由弋陽腔和崑腔與廣東本地流行的南音、龍舟、木魚、粵謳、鹹水歌等民間曲調以及廣東器樂樂曲結合而成。

5分鐘搞懂粵劇,探索下粵劇的前世今生

清末民初之交,群星閃耀,名伶輩出,如千里駒、肖麗湘、小生聰、周玲利、李雪芳等等,俱皆馳名於海內外。千里駒有“花旦王”之稱,李雪芳則被康有為譽為“南雪北梅”,與梅蘭芳並提。

粵劇的表演藝術

一、唱唸做打

粵劇演員的表演工藝分為四大基本類別-唱、做、念、打

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說話的聲調,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採用平喉演出。子喉是比平喉調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來扮演女性角色。

是指做功,又稱身段,即身體表演。當中包括手勢、臺步、走位、關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須功、水發、抽象表演和傳統功架。

5分鐘搞懂粵劇,探索下粵劇的前世今生

是指唸白,即念出臺詞。用說話交代情節、人物的思想感情。

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發、玩扇子、武刀弄槍、耍棍揮棒,舞動旗幟等等。

二、唱腔

清朝初期,外江班把戈陽腔及崑山腔傳入廣東。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本地班逐漸出現,但唱腔仍以梆子為主。後來隨著崑曲衰落及受徽班影響,轉為以西皮二黃為基礎唱調。辛亥革命時期,志士班將戲棚官話改為白話,又稱為新腔。抗戰時期,不斷有著名老倌冒起,各自鑽研粵劇並發展自己的唱腔。

三、身段

演員透過象徵性的姿態及動作,演繹出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時空的改變及劇情的發展。基本身段包括:站相、臺步、七星步、指掌、雲掌、亮相、跑圓臺、開門、拉山(雲手)、上馬及背供。

5分鐘搞懂粵劇,探索下粵劇的前世今生

小生的臺步是丁字步,要表現氣宇軒昂。花旦的臺步是撇步,要表現輕盈。為了作猶豫不決、考慮如何應對等心理狀態或搜索對象、覓路等情節時,演員便會運用“水波浪”程序來表達。

粵劇的行當分類

戲劇內的角色,在粵劇及中國戲曲中被稱為行當。粵劇的行當原為一末(老生)、二淨(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醜(男女導角)、六 員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貼(二幫花旦)、九夫(老旦)、十雜(手下、龍套之類),合稱十大行當。

5分鐘搞懂粵劇,探索下粵劇的前世今生

後來被精簡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醜生、武生。這都是根據角色的年紀、性別、性格、外型等特徵來分類的。“末”代表年老角色。“生”代表男性角色。“旦”代表女性角色。“淨”就是性格剛強暴躁的男性角色。“醜”就是滑稽角色。

粵劇唱腔音樂

粵劇的唱腔音樂主要分板腔類、曲牌類和詩讚類三種。

詩讚類一般又稱為說唱類。廣東本地的戲曲音樂,應以說唱類的南音、木魚、龍舟、板眼、粵謳等為主,因為這是根據廣東話的語言特色組成。

板腔類,即梆子和二黃,俗稱“梆黃”,也即是和京劇的“皮黃”同類,所以粵劇也屬於南北路的戲曲,即有南路“二黃”唱腔和北路“梆子”唱腔。

5分鐘搞懂粵劇,探索下粵劇的前世今生

曲牌體,戲曲唱腔卻是先有樂調旋律,再填曲詞,其中骨幹音更不可修改,所以無論千百首同曲牌的曲,即使曲詞不同,但其分佈之聲調必然相同,否則不同填一首小曲。

粵劇的經典曲目

一、搜書院

5分鐘搞懂粵劇,探索下粵劇的前世今生

重陽節,瓊臺書院學生張逸民與鎮臺府丫環翠蓮相識。鎮臺夫人認為翠蓮在外面有私情,翠蓮死不招認。道臺要納翠蓮為妾,翠蓮得知後,女扮男裝逃出鎮臺府。瓊臺書院掌教老師謝寶帶翠蓮到書院,與張逸民相見。翠蓮願與張逸民回鄉同甘共苦。鎮臺帶兵丁包圍書院,張逸民向謝寶說出實情,謝寶決定成全他倆......

二、碉樓

5分鐘搞懂粵劇,探索下粵劇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個發生在碉樓裡的故事,一個碉樓人的故事。該劇通過華僑司徒永堂的家史和司徒鎮海與秋月的愛情故事,詮釋了碉樓人的血淚辛酸和愛恨情仇,是嶺南文化、華僑文化、建築文化和盜匪文化的集中展示。

三、烏江自刎

5分鐘搞懂粵劇,探索下粵劇的前世今生

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你還知道粵劇哪些小知識點呢?歡迎留言分享哦(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