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這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部的低窪地區國家,在世界地圖上雖是個小國,但若談到足球,它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足球巨人。若談到荷蘭,腦中就會聯想到讓人過目不忘的橙色球衣,會想到舉世聞名的全能足球,更會浮現那無與倫比的克魯伊夫(Johan Cruyff)。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1947年,克魯伊夫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一個工人階級的街區,臨近阿賈克斯足球隊的主場De Meer Stadium,他的母親是阿賈克斯訓練中心的清潔員工,父親則是一名雜貨店店主。從10歲起,克魯伊夫就跟隨阿賈克斯一起訓練,父親在他12歲時因心臟病發去世。克魯伊夫自述他的生命軌跡被阿賈克斯定義了,從球場的草皮管理員到傳奇教練米歇爾斯(Rinus Michels),他們不僅讓他變成一名好的足球運動員,更教育他成為一個好人。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1964年,17歲的克魯伊夫進入了阿賈克斯一隊,兩年後他幫助球隊拿下荷甲聯賽冠軍,這也是他生涯9座荷甲冠軍中的第一座。克魯伊夫是足球史上最優秀的球員之一,有足球歷史作者曾這樣說過:型塑現代荷蘭的三大遺產:社會解放、對於運動中身體的美感鑑賞能力的提升,以及理智的經濟個人主義,全都概括在了克魯伊夫身上!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克魯伊夫具備超凡的平衡感,和卓越優雅的控球技巧,他的速度驚人(克魯伊夫說那是因為他的大腦運轉很快,知道什麼時候要加速),可以做出讓人目瞪口呆的衝刺、過人和轉身。他似乎天生具備精確的幾何與空間概念,使得他能夠從各個不可思議的角度射門,而且能夠在傳球時預見當下尚未出現的空檔。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體育記者David Miller說,克魯伊夫是“穿著足球鞋的畢達哥拉斯(發現勾股定理的古希臘數學家)”。而作為一名團隊成員,也是他展現超凡價值之處,他是場上的指揮官,當他沒控球的時候,他會說話組織球隊,引導隊友跑位,調動所有人奔赴當下危機和機會的所在。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而克魯伊夫和阿賈克斯傳奇教練米歇爾斯,更共同發展了舉世聞名的“全能足球”。從1971到1973年,阿賈克斯連續三度在歐戰賽場上奪冠,(分別擊敗了希臘帕納辛納科斯、意大利國際米蘭和尤文圖斯),他們不僅奪取勝利,還用一種前所未見的方式踢球。作家David Winner在1972年目睹了他支持的球隊阿森納對陣阿賈克斯的比賽,阿賈克斯踢的是一種美妙又昂首闊步的足球,他們以一種奇怪又令人困惑的方式在跑動與傳球。漸漸地,你會發現一幅錯綜複雜而又迷人的圖像。最終阿賈克斯以2:0擊敗阿森納(David Winner承認,那場比賽阿賈克斯原本可以打進5個球以上)。當時的阿賈克斯似乎來自另一個時空,而那場比賽後,David Winner也變成了荷蘭球迷。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克魯伊夫在荷蘭足球的地位,非同凡響。

在60年代末期,阿賈克斯從4-2-4陣型改為4-3-3,從此成為了阿賈克斯體系的核心。在此核心中,每位球員都有專屬的號碼、位置和任務。其中最重要的創新在於,將這些位置想象成球員是流動網絡中的節點,也就是說以球員當時在場上的位置,來決定他要扮演什麼角色,而不是由賽前的勞動分工來決定。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當他們進攻時,11個人同時進攻;防守時,11個人同時防守。他們將球傳給在場上擁有最大空間的球員,因為擁有空間,才得以移動或取分。位置與功能的彈性,空間的延展與壓縮,策略性地追求空間,這需要場上的每一個球員都具備全能的技術、戰術與空間意識,以及快速轉動的思維。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英國著名記者Brian Glanville說“全能足球”這個詞,本身就讓人感到有些困惑與不精確,大體上來說,那是一種阿賈克斯連拿三次歐冠的踢法(當然,要不是1973年克魯伊夫堅持要轉會巴塞羅那,Glanville認為阿賈克斯的歐洲冠軍還會繼續拿下去),那是一種場上“任何人可做任何事”的足球,前鋒可以變後衛,後衛也可以變前鋒,多才多藝。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克魯伊夫的位置是進攻中場,但他跑動的位置卻遍佈全場,隊友也隨著他靈活地變化著自己的場上位置,但球隊陣型並沒有產生混亂。作家Nicky Hornby在書中簡明扼要地說:“在1972-1973賽季一開始,有超過一半的比賽都在踢Total Football(全攻全守的足球),防守球員必須要能進攻,進攻球員必須能在中場踢球,那是足球的後現代版,深受知識份子歡迎……”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而1974年的世界盃,我們將看到全能足球的徹底展示。

世界盃決賽,荷蘭對陣西德,克魯伊夫對上貝肯鮑爾(其實,德國足球皇帝也踢全能足球,不過其他隊友不是,而在場上他被稱為自由人)。荷蘭擁有想象力,而西德擁有主場優勢。決賽才剛開始幾十秒,德國球員腳下還沒碰到一腳皮球,球來到克魯伊夫腳下,他開始加速,假動作晃過了福格茨,隨後在禁區內被赫內斯絆倒,裁判判罰點球,荷蘭1-0領先!後來Glanville說這個點球對荷蘭是個有毒的禮物,因為早早領先的荷蘭隊,心態似乎起了變化,他們放鬆了下來,開始利用技術優勢,即興地連續橫傳(不禁讓人聯想起2012年拿下歐洲盃後的西班牙),沒想到卻被西德連進兩球逆轉了戰局,也輸掉了世界盃冠軍。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正如貝肯鮑爾總結說:“先丟球對我們是好事,荷蘭人領先後就放鬆,而一旦你鬆開了油門,想再找回那股勁是很難的。”

而從1974年以後,我們接連看了很多支不同年代的荷蘭國家隊比賽,幾乎都是沿襲著1974年那支荷蘭隊的風格,包括他們的場上技巧。這不禁讓人想問,是什麼因素讓荷蘭(而非其他國家)可以踢全能足球?為什麼荷蘭足球是如此與眾不同?

“全攻全守”足球的完美演繹者——克魯伊夫

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我們在有生之年也不會找到,因為,“全能足球”的理念從出現到現在,一直對足球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將來也會。

本文作者:大渣戰術講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