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令國人遺憾的是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的原作真跡,面世百年,從無疑問。而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近代學者餘嘉錫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飛所作,是為明人的託作。餘氏之後夏承燾於1961年發表《岳飛滿江紅詞考辯》一文,與之桴鼓相應,贊同餘氏所論之外,且有新見。1980年,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孫述宇《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注重於詞的文字內容和詞作風格的疑義闡發,這篇文章很快在內地的《參考消息》上轉載,迄今為止,餘、夏、孫關於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一詞的研究,仍是最有說服力、庶幾可為定論的考證,我亦服膺其說,只覺三君考證之文,於文章題目似不應簡化命題,《滿江紅》三字詞牌之後,須加諸“怒髮衝冠”四字,屬岳飛名下《滿江紅》詞有兩首,兩首詞的首句分別是“怒髮衝冠”和“遙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遙望中原”,學術界素無真偽之疑,奉為岳飛親作。筆者於此特為標舉,並非要做目珠之判,“怒髮衝冠”一詞,雖嘆託作,猶不失其自明中葉以來無比巨大的價值和無可取代的歷史作用,所謂“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然觀真作“遙望中原”,聲華不振,恆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為一嘆!

“怒髮衝冠”一詞最早載於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階編輯《嶽武穆遺文》,乃據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文,此之前,不見經傳,宋元正史稗文均無一字記載。數百年後,此詞忽現於明中葉後期。趙寬碑記中述及岳飛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訂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分明就是“怒髮衝冠”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岳飛蒙冤七十年後,其孫岳珂編著《金陀粹編》,未錄“怒髮衝冠”一詞。珂富收藏,玄鑑精微,於宋時賢詩文蒐集,不遺餘力,更無疏漏乃祖這首聲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況其父嶽霖先期訪求岳飛遺書文稿,始於嘉泰三年恭撰《嶽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書,凡歷三十一年,仍未裒輯此詞入書,適乃又一力證。

“怒髮衝冠”下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嚴重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的終極目標:直搗黃龍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內,賀蘭山在甘肅河套之西,相距數千裡之遙!南宋時屬西夏國,“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承燾此說,的乎傑識!若止於此,又非完論,妙在其繼而據史考證明代北方韃靼逼居河套,進則騷擾東北西北,由明中葉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間,韃靼鐵騎鞭鋒所向西指甘、涼,十有八九取道賀蘭山陰。大明王朝終於在弘治十一年,有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的卓越指揮,方始擊敗韃靼,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勝仗,“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會有此地理形勢的認識和時代意識。有鑑於此,夏承燾進一步推論“怒髮衝冠”的作者是明將王越或為其幕僚代筆之作。然依現有資料審之,明確“怒髮衝冠”究為何人所作,落實在名頭,尚無鐵案可定,明人託作允稱無疑。

四十年前孫述宇論文傾向於文學上的質疑,風裁格調,甚以為與岳飛真作《小重山》一詞蘊藉大不相同 ,“《滿江紅》,激昂慷慨,英風颯颯,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英雄心裡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為他們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會把這些豪傑事務看得這麼了不起。岳飛多年奮鬥和掣肘挫敗的閱歷經驗在情緒上留下了印記,他的《小重山》詞,就有一種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說還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滿江紅》是一首有事蹟、有心志,但沒有閱歷的詞”。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令國人遺憾的是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的原作真跡,面世百年,從無疑問。而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近代學者餘嘉錫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飛所作,是為明人的託作。餘氏之後夏承燾於1961年發表《岳飛滿江紅詞考辯》一文,與之桴鼓相應,贊同餘氏所論之外,且有新見。1980年,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孫述宇《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注重於詞的文字內容和詞作風格的疑義闡發,這篇文章很快在內地的《參考消息》上轉載,迄今為止,餘、夏、孫關於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一詞的研究,仍是最有說服力、庶幾可為定論的考證,我亦服膺其說,只覺三君考證之文,於文章題目似不應簡化命題,《滿江紅》三字詞牌之後,須加諸“怒髮衝冠”四字,屬岳飛名下《滿江紅》詞有兩首,兩首詞的首句分別是“怒髮衝冠”和“遙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遙望中原”,學術界素無真偽之疑,奉為岳飛親作。筆者於此特為標舉,並非要做目珠之判,“怒髮衝冠”一詞,雖嘆託作,猶不失其自明中葉以來無比巨大的價值和無可取代的歷史作用,所謂“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然觀真作“遙望中原”,聲華不振,恆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為一嘆!

“怒髮衝冠”一詞最早載於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階編輯《嶽武穆遺文》,乃據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文,此之前,不見經傳,宋元正史稗文均無一字記載。數百年後,此詞忽現於明中葉後期。趙寬碑記中述及岳飛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訂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分明就是“怒髮衝冠”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岳飛蒙冤七十年後,其孫岳珂編著《金陀粹編》,未錄“怒髮衝冠”一詞。珂富收藏,玄鑑精微,於宋時賢詩文蒐集,不遺餘力,更無疏漏乃祖這首聲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況其父嶽霖先期訪求岳飛遺書文稿,始於嘉泰三年恭撰《嶽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書,凡歷三十一年,仍未裒輯此詞入書,適乃又一力證。

“怒髮衝冠”下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嚴重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的終極目標:直搗黃龍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內,賀蘭山在甘肅河套之西,相距數千裡之遙!南宋時屬西夏國,“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承燾此說,的乎傑識!若止於此,又非完論,妙在其繼而據史考證明代北方韃靼逼居河套,進則騷擾東北西北,由明中葉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間,韃靼鐵騎鞭鋒所向西指甘、涼,十有八九取道賀蘭山陰。大明王朝終於在弘治十一年,有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的卓越指揮,方始擊敗韃靼,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勝仗,“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會有此地理形勢的認識和時代意識。有鑑於此,夏承燾進一步推論“怒髮衝冠”的作者是明將王越或為其幕僚代筆之作。然依現有資料審之,明確“怒髮衝冠”究為何人所作,落實在名頭,尚無鐵案可定,明人託作允稱無疑。

四十年前孫述宇論文傾向於文學上的質疑,風裁格調,甚以為與岳飛真作《小重山》一詞蘊藉大不相同 ,“《滿江紅》,激昂慷慨,英風颯颯,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英雄心裡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為他們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會把這些豪傑事務看得這麼了不起。岳飛多年奮鬥和掣肘挫敗的閱歷經驗在情緒上留下了印記,他的《小重山》詞,就有一種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說還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滿江紅》是一首有事蹟、有心志,但沒有閱歷的詞”。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紹興三年,雷霆迅烈,岳飛在三月內,一舉收復襄陽六州。

岳飛憑藉襄鄧大捷,三十二歲封“武昌郡開國侯”。駐節鄂州。

為趙宋王朝立此大功而不驕矜自傲,在茲念茲不忘的仍是北伐大業。

前不久,因為戰績輝煌,岳飛屢建不世之功,聖眷渥隆,高宗御筆親書賜岳飛。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令國人遺憾的是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的原作真跡,面世百年,從無疑問。而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近代學者餘嘉錫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飛所作,是為明人的託作。餘氏之後夏承燾於1961年發表《岳飛滿江紅詞考辯》一文,與之桴鼓相應,贊同餘氏所論之外,且有新見。1980年,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孫述宇《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注重於詞的文字內容和詞作風格的疑義闡發,這篇文章很快在內地的《參考消息》上轉載,迄今為止,餘、夏、孫關於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一詞的研究,仍是最有說服力、庶幾可為定論的考證,我亦服膺其說,只覺三君考證之文,於文章題目似不應簡化命題,《滿江紅》三字詞牌之後,須加諸“怒髮衝冠”四字,屬岳飛名下《滿江紅》詞有兩首,兩首詞的首句分別是“怒髮衝冠”和“遙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遙望中原”,學術界素無真偽之疑,奉為岳飛親作。筆者於此特為標舉,並非要做目珠之判,“怒髮衝冠”一詞,雖嘆託作,猶不失其自明中葉以來無比巨大的價值和無可取代的歷史作用,所謂“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然觀真作“遙望中原”,聲華不振,恆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為一嘆!

“怒髮衝冠”一詞最早載於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階編輯《嶽武穆遺文》,乃據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文,此之前,不見經傳,宋元正史稗文均無一字記載。數百年後,此詞忽現於明中葉後期。趙寬碑記中述及岳飛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訂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分明就是“怒髮衝冠”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岳飛蒙冤七十年後,其孫岳珂編著《金陀粹編》,未錄“怒髮衝冠”一詞。珂富收藏,玄鑑精微,於宋時賢詩文蒐集,不遺餘力,更無疏漏乃祖這首聲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況其父嶽霖先期訪求岳飛遺書文稿,始於嘉泰三年恭撰《嶽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書,凡歷三十一年,仍未裒輯此詞入書,適乃又一力證。

“怒髮衝冠”下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嚴重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的終極目標:直搗黃龍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內,賀蘭山在甘肅河套之西,相距數千裡之遙!南宋時屬西夏國,“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承燾此說,的乎傑識!若止於此,又非完論,妙在其繼而據史考證明代北方韃靼逼居河套,進則騷擾東北西北,由明中葉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間,韃靼鐵騎鞭鋒所向西指甘、涼,十有八九取道賀蘭山陰。大明王朝終於在弘治十一年,有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的卓越指揮,方始擊敗韃靼,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勝仗,“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會有此地理形勢的認識和時代意識。有鑑於此,夏承燾進一步推論“怒髮衝冠”的作者是明將王越或為其幕僚代筆之作。然依現有資料審之,明確“怒髮衝冠”究為何人所作,落實在名頭,尚無鐵案可定,明人託作允稱無疑。

四十年前孫述宇論文傾向於文學上的質疑,風裁格調,甚以為與岳飛真作《小重山》一詞蘊藉大不相同 ,“《滿江紅》,激昂慷慨,英風颯颯,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英雄心裡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為他們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會把這些豪傑事務看得這麼了不起。岳飛多年奮鬥和掣肘挫敗的閱歷經驗在情緒上留下了印記,他的《小重山》詞,就有一種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說還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滿江紅》是一首有事蹟、有心志,但沒有閱歷的詞”。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紹興三年,雷霆迅烈,岳飛在三月內,一舉收復襄陽六州。

岳飛憑藉襄鄧大捷,三十二歲封“武昌郡開國侯”。駐節鄂州。

為趙宋王朝立此大功而不驕矜自傲,在茲念茲不忘的仍是北伐大業。

前不久,因為戰績輝煌,岳飛屢建不世之功,聖眷渥隆,高宗御筆親書賜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徽宗瘦金體

高宗趙構乃徽宗第九子,與父皇同為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徽宗自創“瘦金體”,筆勢硬瘦而遒勁。子雖不及父開宗立派,但也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善書能畫。後人評高宗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後學米芾,惟屬意於二王,手追心摹,自成天趣。”

高宗此通“付岳飛”書兩開,凡99字,算上花押整百字,字體岀二王堂奧,深得宋人神韻。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令國人遺憾的是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的原作真跡,面世百年,從無疑問。而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近代學者餘嘉錫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飛所作,是為明人的託作。餘氏之後夏承燾於1961年發表《岳飛滿江紅詞考辯》一文,與之桴鼓相應,贊同餘氏所論之外,且有新見。1980年,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孫述宇《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注重於詞的文字內容和詞作風格的疑義闡發,這篇文章很快在內地的《參考消息》上轉載,迄今為止,餘、夏、孫關於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一詞的研究,仍是最有說服力、庶幾可為定論的考證,我亦服膺其說,只覺三君考證之文,於文章題目似不應簡化命題,《滿江紅》三字詞牌之後,須加諸“怒髮衝冠”四字,屬岳飛名下《滿江紅》詞有兩首,兩首詞的首句分別是“怒髮衝冠”和“遙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遙望中原”,學術界素無真偽之疑,奉為岳飛親作。筆者於此特為標舉,並非要做目珠之判,“怒髮衝冠”一詞,雖嘆託作,猶不失其自明中葉以來無比巨大的價值和無可取代的歷史作用,所謂“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然觀真作“遙望中原”,聲華不振,恆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為一嘆!

“怒髮衝冠”一詞最早載於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階編輯《嶽武穆遺文》,乃據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文,此之前,不見經傳,宋元正史稗文均無一字記載。數百年後,此詞忽現於明中葉後期。趙寬碑記中述及岳飛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訂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分明就是“怒髮衝冠”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岳飛蒙冤七十年後,其孫岳珂編著《金陀粹編》,未錄“怒髮衝冠”一詞。珂富收藏,玄鑑精微,於宋時賢詩文蒐集,不遺餘力,更無疏漏乃祖這首聲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況其父嶽霖先期訪求岳飛遺書文稿,始於嘉泰三年恭撰《嶽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書,凡歷三十一年,仍未裒輯此詞入書,適乃又一力證。

“怒髮衝冠”下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嚴重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的終極目標:直搗黃龍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內,賀蘭山在甘肅河套之西,相距數千裡之遙!南宋時屬西夏國,“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承燾此說,的乎傑識!若止於此,又非完論,妙在其繼而據史考證明代北方韃靼逼居河套,進則騷擾東北西北,由明中葉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間,韃靼鐵騎鞭鋒所向西指甘、涼,十有八九取道賀蘭山陰。大明王朝終於在弘治十一年,有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的卓越指揮,方始擊敗韃靼,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勝仗,“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會有此地理形勢的認識和時代意識。有鑑於此,夏承燾進一步推論“怒髮衝冠”的作者是明將王越或為其幕僚代筆之作。然依現有資料審之,明確“怒髮衝冠”究為何人所作,落實在名頭,尚無鐵案可定,明人託作允稱無疑。

四十年前孫述宇論文傾向於文學上的質疑,風裁格調,甚以為與岳飛真作《小重山》一詞蘊藉大不相同 ,“《滿江紅》,激昂慷慨,英風颯颯,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英雄心裡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為他們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會把這些豪傑事務看得這麼了不起。岳飛多年奮鬥和掣肘挫敗的閱歷經驗在情緒上留下了印記,他的《小重山》詞,就有一種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說還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滿江紅》是一首有事蹟、有心志,但沒有閱歷的詞”。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紹興三年,雷霆迅烈,岳飛在三月內,一舉收復襄陽六州。

岳飛憑藉襄鄧大捷,三十二歲封“武昌郡開國侯”。駐節鄂州。

為趙宋王朝立此大功而不驕矜自傲,在茲念茲不忘的仍是北伐大業。

前不久,因為戰績輝煌,岳飛屢建不世之功,聖眷渥隆,高宗御筆親書賜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徽宗瘦金體

高宗趙構乃徽宗第九子,與父皇同為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徽宗自創“瘦金體”,筆勢硬瘦而遒勁。子雖不及父開宗立派,但也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善書能畫。後人評高宗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後學米芾,惟屬意於二王,手追心摹,自成天趣。”

高宗此通“付岳飛”書兩開,凡99字,算上花押整百字,字體岀二王堂奧,深得宋人神韻。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令國人遺憾的是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的原作真跡,面世百年,從無疑問。而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近代學者餘嘉錫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飛所作,是為明人的託作。餘氏之後夏承燾於1961年發表《岳飛滿江紅詞考辯》一文,與之桴鼓相應,贊同餘氏所論之外,且有新見。1980年,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孫述宇《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注重於詞的文字內容和詞作風格的疑義闡發,這篇文章很快在內地的《參考消息》上轉載,迄今為止,餘、夏、孫關於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一詞的研究,仍是最有說服力、庶幾可為定論的考證,我亦服膺其說,只覺三君考證之文,於文章題目似不應簡化命題,《滿江紅》三字詞牌之後,須加諸“怒髮衝冠”四字,屬岳飛名下《滿江紅》詞有兩首,兩首詞的首句分別是“怒髮衝冠”和“遙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遙望中原”,學術界素無真偽之疑,奉為岳飛親作。筆者於此特為標舉,並非要做目珠之判,“怒髮衝冠”一詞,雖嘆託作,猶不失其自明中葉以來無比巨大的價值和無可取代的歷史作用,所謂“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然觀真作“遙望中原”,聲華不振,恆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為一嘆!

“怒髮衝冠”一詞最早載於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階編輯《嶽武穆遺文》,乃據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文,此之前,不見經傳,宋元正史稗文均無一字記載。數百年後,此詞忽現於明中葉後期。趙寬碑記中述及岳飛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訂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分明就是“怒髮衝冠”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岳飛蒙冤七十年後,其孫岳珂編著《金陀粹編》,未錄“怒髮衝冠”一詞。珂富收藏,玄鑑精微,於宋時賢詩文蒐集,不遺餘力,更無疏漏乃祖這首聲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況其父嶽霖先期訪求岳飛遺書文稿,始於嘉泰三年恭撰《嶽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書,凡歷三十一年,仍未裒輯此詞入書,適乃又一力證。

“怒髮衝冠”下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嚴重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的終極目標:直搗黃龍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內,賀蘭山在甘肅河套之西,相距數千裡之遙!南宋時屬西夏國,“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承燾此說,的乎傑識!若止於此,又非完論,妙在其繼而據史考證明代北方韃靼逼居河套,進則騷擾東北西北,由明中葉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間,韃靼鐵騎鞭鋒所向西指甘、涼,十有八九取道賀蘭山陰。大明王朝終於在弘治十一年,有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的卓越指揮,方始擊敗韃靼,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勝仗,“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會有此地理形勢的認識和時代意識。有鑑於此,夏承燾進一步推論“怒髮衝冠”的作者是明將王越或為其幕僚代筆之作。然依現有資料審之,明確“怒髮衝冠”究為何人所作,落實在名頭,尚無鐵案可定,明人託作允稱無疑。

四十年前孫述宇論文傾向於文學上的質疑,風裁格調,甚以為與岳飛真作《小重山》一詞蘊藉大不相同 ,“《滿江紅》,激昂慷慨,英風颯颯,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英雄心裡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為他們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會把這些豪傑事務看得這麼了不起。岳飛多年奮鬥和掣肘挫敗的閱歷經驗在情緒上留下了印記,他的《小重山》詞,就有一種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說還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滿江紅》是一首有事蹟、有心志,但沒有閱歷的詞”。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紹興三年,雷霆迅烈,岳飛在三月內,一舉收復襄陽六州。

岳飛憑藉襄鄧大捷,三十二歲封“武昌郡開國侯”。駐節鄂州。

為趙宋王朝立此大功而不驕矜自傲,在茲念茲不忘的仍是北伐大業。

前不久,因為戰績輝煌,岳飛屢建不世之功,聖眷渥隆,高宗御筆親書賜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徽宗瘦金體

高宗趙構乃徽宗第九子,與父皇同為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徽宗自創“瘦金體”,筆勢硬瘦而遒勁。子雖不及父開宗立派,但也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善書能畫。後人評高宗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後學米芾,惟屬意於二王,手追心摹,自成天趣。”

高宗此通“付岳飛”書兩開,凡99字,算上花押整百字,字體岀二王堂奧,深得宋人神韻。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令國人遺憾的是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的原作真跡,面世百年,從無疑問。而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近代學者餘嘉錫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飛所作,是為明人的託作。餘氏之後夏承燾於1961年發表《岳飛滿江紅詞考辯》一文,與之桴鼓相應,贊同餘氏所論之外,且有新見。1980年,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孫述宇《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注重於詞的文字內容和詞作風格的疑義闡發,這篇文章很快在內地的《參考消息》上轉載,迄今為止,餘、夏、孫關於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一詞的研究,仍是最有說服力、庶幾可為定論的考證,我亦服膺其說,只覺三君考證之文,於文章題目似不應簡化命題,《滿江紅》三字詞牌之後,須加諸“怒髮衝冠”四字,屬岳飛名下《滿江紅》詞有兩首,兩首詞的首句分別是“怒髮衝冠”和“遙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遙望中原”,學術界素無真偽之疑,奉為岳飛親作。筆者於此特為標舉,並非要做目珠之判,“怒髮衝冠”一詞,雖嘆託作,猶不失其自明中葉以來無比巨大的價值和無可取代的歷史作用,所謂“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然觀真作“遙望中原”,聲華不振,恆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為一嘆!

“怒髮衝冠”一詞最早載於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階編輯《嶽武穆遺文》,乃據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文,此之前,不見經傳,宋元正史稗文均無一字記載。數百年後,此詞忽現於明中葉後期。趙寬碑記中述及岳飛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訂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分明就是“怒髮衝冠”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岳飛蒙冤七十年後,其孫岳珂編著《金陀粹編》,未錄“怒髮衝冠”一詞。珂富收藏,玄鑑精微,於宋時賢詩文蒐集,不遺餘力,更無疏漏乃祖這首聲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況其父嶽霖先期訪求岳飛遺書文稿,始於嘉泰三年恭撰《嶽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書,凡歷三十一年,仍未裒輯此詞入書,適乃又一力證。

“怒髮衝冠”下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嚴重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的終極目標:直搗黃龍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內,賀蘭山在甘肅河套之西,相距數千裡之遙!南宋時屬西夏國,“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承燾此說,的乎傑識!若止於此,又非完論,妙在其繼而據史考證明代北方韃靼逼居河套,進則騷擾東北西北,由明中葉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間,韃靼鐵騎鞭鋒所向西指甘、涼,十有八九取道賀蘭山陰。大明王朝終於在弘治十一年,有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的卓越指揮,方始擊敗韃靼,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勝仗,“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會有此地理形勢的認識和時代意識。有鑑於此,夏承燾進一步推論“怒髮衝冠”的作者是明將王越或為其幕僚代筆之作。然依現有資料審之,明確“怒髮衝冠”究為何人所作,落實在名頭,尚無鐵案可定,明人託作允稱無疑。

四十年前孫述宇論文傾向於文學上的質疑,風裁格調,甚以為與岳飛真作《小重山》一詞蘊藉大不相同 ,“《滿江紅》,激昂慷慨,英風颯颯,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英雄心裡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為他們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會把這些豪傑事務看得這麼了不起。岳飛多年奮鬥和掣肘挫敗的閱歷經驗在情緒上留下了印記,他的《小重山》詞,就有一種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說還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滿江紅》是一首有事蹟、有心志,但沒有閱歷的詞”。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紹興三年,雷霆迅烈,岳飛在三月內,一舉收復襄陽六州。

岳飛憑藉襄鄧大捷,三十二歲封“武昌郡開國侯”。駐節鄂州。

為趙宋王朝立此大功而不驕矜自傲,在茲念茲不忘的仍是北伐大業。

前不久,因為戰績輝煌,岳飛屢建不世之功,聖眷渥隆,高宗御筆親書賜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徽宗瘦金體

高宗趙構乃徽宗第九子,與父皇同為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徽宗自創“瘦金體”,筆勢硬瘦而遒勁。子雖不及父開宗立派,但也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善書能畫。後人評高宗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後學米芾,惟屬意於二王,手追心摹,自成天趣。”

高宗此通“付岳飛”書兩開,凡99字,算上花押整百字,字體岀二王堂奧,深得宋人神韻。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書札“付岳飛”

書札內容,有關軍國大事,卻被高宗擬之溫情脈脈,可見當時君臣關係非同一般,開頭即“卿盛秋之際……”文尾更見聖上對嶽愛卿厚望之殷切:“如卿體國,豈待多言”。

第二開上端,有清乾隆御書題跋七絕一首,竟也意味深長:

“飛白精忠早賜旗,霜寒又廑上流師。本來原是腹心託,十二金牌竟若為。”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令國人遺憾的是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的原作真跡,面世百年,從無疑問。而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近代學者餘嘉錫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飛所作,是為明人的託作。餘氏之後夏承燾於1961年發表《岳飛滿江紅詞考辯》一文,與之桴鼓相應,贊同餘氏所論之外,且有新見。1980年,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孫述宇《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注重於詞的文字內容和詞作風格的疑義闡發,這篇文章很快在內地的《參考消息》上轉載,迄今為止,餘、夏、孫關於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一詞的研究,仍是最有說服力、庶幾可為定論的考證,我亦服膺其說,只覺三君考證之文,於文章題目似不應簡化命題,《滿江紅》三字詞牌之後,須加諸“怒髮衝冠”四字,屬岳飛名下《滿江紅》詞有兩首,兩首詞的首句分別是“怒髮衝冠”和“遙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遙望中原”,學術界素無真偽之疑,奉為岳飛親作。筆者於此特為標舉,並非要做目珠之判,“怒髮衝冠”一詞,雖嘆託作,猶不失其自明中葉以來無比巨大的價值和無可取代的歷史作用,所謂“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然觀真作“遙望中原”,聲華不振,恆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為一嘆!

“怒髮衝冠”一詞最早載於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階編輯《嶽武穆遺文》,乃據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文,此之前,不見經傳,宋元正史稗文均無一字記載。數百年後,此詞忽現於明中葉後期。趙寬碑記中述及岳飛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訂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分明就是“怒髮衝冠”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岳飛蒙冤七十年後,其孫岳珂編著《金陀粹編》,未錄“怒髮衝冠”一詞。珂富收藏,玄鑑精微,於宋時賢詩文蒐集,不遺餘力,更無疏漏乃祖這首聲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況其父嶽霖先期訪求岳飛遺書文稿,始於嘉泰三年恭撰《嶽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書,凡歷三十一年,仍未裒輯此詞入書,適乃又一力證。

“怒髮衝冠”下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嚴重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的終極目標:直搗黃龍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內,賀蘭山在甘肅河套之西,相距數千裡之遙!南宋時屬西夏國,“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承燾此說,的乎傑識!若止於此,又非完論,妙在其繼而據史考證明代北方韃靼逼居河套,進則騷擾東北西北,由明中葉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間,韃靼鐵騎鞭鋒所向西指甘、涼,十有八九取道賀蘭山陰。大明王朝終於在弘治十一年,有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的卓越指揮,方始擊敗韃靼,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勝仗,“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會有此地理形勢的認識和時代意識。有鑑於此,夏承燾進一步推論“怒髮衝冠”的作者是明將王越或為其幕僚代筆之作。然依現有資料審之,明確“怒髮衝冠”究為何人所作,落實在名頭,尚無鐵案可定,明人託作允稱無疑。

四十年前孫述宇論文傾向於文學上的質疑,風裁格調,甚以為與岳飛真作《小重山》一詞蘊藉大不相同 ,“《滿江紅》,激昂慷慨,英風颯颯,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英雄心裡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為他們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會把這些豪傑事務看得這麼了不起。岳飛多年奮鬥和掣肘挫敗的閱歷經驗在情緒上留下了印記,他的《小重山》詞,就有一種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說還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滿江紅》是一首有事蹟、有心志,但沒有閱歷的詞”。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紹興三年,雷霆迅烈,岳飛在三月內,一舉收復襄陽六州。

岳飛憑藉襄鄧大捷,三十二歲封“武昌郡開國侯”。駐節鄂州。

為趙宋王朝立此大功而不驕矜自傲,在茲念茲不忘的仍是北伐大業。

前不久,因為戰績輝煌,岳飛屢建不世之功,聖眷渥隆,高宗御筆親書賜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徽宗瘦金體

高宗趙構乃徽宗第九子,與父皇同為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徽宗自創“瘦金體”,筆勢硬瘦而遒勁。子雖不及父開宗立派,但也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善書能畫。後人評高宗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後學米芾,惟屬意於二王,手追心摹,自成天趣。”

高宗此通“付岳飛”書兩開,凡99字,算上花押整百字,字體岀二王堂奧,深得宋人神韻。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書札“付岳飛”

書札內容,有關軍國大事,卻被高宗擬之溫情脈脈,可見當時君臣關係非同一般,開頭即“卿盛秋之際……”文尾更見聖上對嶽愛卿厚望之殷切:“如卿體國,豈待多言”。

第二開上端,有清乾隆御書題跋七絕一首,竟也意味深長:

“飛白精忠早賜旗,霜寒又廑上流師。本來原是腹心託,十二金牌竟若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清乾隆跋題“付岳飛”書札

有清一代,康雍乾三帝,漢學水平之高不讓翰林學士。乾隆一代帝王,底子也是讀書人,學問是由國中最博學的漢臣所傳授。

幾百年後,乾隆三希堂南窗下展玩宋高宗“付岳飛”書札,心態是平和的,無一字抑嶽之詞,雖然岳飛曾經痛擊他的金人祖先,他只是敏銳地拈岀關乎高宗、岳飛的兩個“史實典故”------“賜旗”、“十二道金牌”。

實則,有清一代三百年,清廷自始至終,十分謹慎小心地推行“揚關抑嶽”種種舉措,三國的關雲長被奉為“武聖”、“百世人極”。清帝更是加封雲長為:

“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詡贊宣德關聖大帝”。

可謂天下第一美諡,一連串的好字眼,簡直無可復加。

宋元時代,崇關之風氣並不似清朝這般隆重,史家以為若求“文武全器”,岳飛有勝於關公處。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令國人遺憾的是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的原作真跡,面世百年,從無疑問。而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近代學者餘嘉錫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飛所作,是為明人的託作。餘氏之後夏承燾於1961年發表《岳飛滿江紅詞考辯》一文,與之桴鼓相應,贊同餘氏所論之外,且有新見。1980年,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孫述宇《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注重於詞的文字內容和詞作風格的疑義闡發,這篇文章很快在內地的《參考消息》上轉載,迄今為止,餘、夏、孫關於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一詞的研究,仍是最有說服力、庶幾可為定論的考證,我亦服膺其說,只覺三君考證之文,於文章題目似不應簡化命題,《滿江紅》三字詞牌之後,須加諸“怒髮衝冠”四字,屬岳飛名下《滿江紅》詞有兩首,兩首詞的首句分別是“怒髮衝冠”和“遙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遙望中原”,學術界素無真偽之疑,奉為岳飛親作。筆者於此特為標舉,並非要做目珠之判,“怒髮衝冠”一詞,雖嘆託作,猶不失其自明中葉以來無比巨大的價值和無可取代的歷史作用,所謂“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然觀真作“遙望中原”,聲華不振,恆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為一嘆!

“怒髮衝冠”一詞最早載於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階編輯《嶽武穆遺文》,乃據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文,此之前,不見經傳,宋元正史稗文均無一字記載。數百年後,此詞忽現於明中葉後期。趙寬碑記中述及岳飛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訂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分明就是“怒髮衝冠”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岳飛蒙冤七十年後,其孫岳珂編著《金陀粹編》,未錄“怒髮衝冠”一詞。珂富收藏,玄鑑精微,於宋時賢詩文蒐集,不遺餘力,更無疏漏乃祖這首聲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況其父嶽霖先期訪求岳飛遺書文稿,始於嘉泰三年恭撰《嶽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書,凡歷三十一年,仍未裒輯此詞入書,適乃又一力證。

“怒髮衝冠”下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嚴重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的終極目標:直搗黃龍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內,賀蘭山在甘肅河套之西,相距數千裡之遙!南宋時屬西夏國,“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承燾此說,的乎傑識!若止於此,又非完論,妙在其繼而據史考證明代北方韃靼逼居河套,進則騷擾東北西北,由明中葉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間,韃靼鐵騎鞭鋒所向西指甘、涼,十有八九取道賀蘭山陰。大明王朝終於在弘治十一年,有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的卓越指揮,方始擊敗韃靼,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勝仗,“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會有此地理形勢的認識和時代意識。有鑑於此,夏承燾進一步推論“怒髮衝冠”的作者是明將王越或為其幕僚代筆之作。然依現有資料審之,明確“怒髮衝冠”究為何人所作,落實在名頭,尚無鐵案可定,明人託作允稱無疑。

四十年前孫述宇論文傾向於文學上的質疑,風裁格調,甚以為與岳飛真作《小重山》一詞蘊藉大不相同 ,“《滿江紅》,激昂慷慨,英風颯颯,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英雄心裡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為他們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會把這些豪傑事務看得這麼了不起。岳飛多年奮鬥和掣肘挫敗的閱歷經驗在情緒上留下了印記,他的《小重山》詞,就有一種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說還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滿江紅》是一首有事蹟、有心志,但沒有閱歷的詞”。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紹興三年,雷霆迅烈,岳飛在三月內,一舉收復襄陽六州。

岳飛憑藉襄鄧大捷,三十二歲封“武昌郡開國侯”。駐節鄂州。

為趙宋王朝立此大功而不驕矜自傲,在茲念茲不忘的仍是北伐大業。

前不久,因為戰績輝煌,岳飛屢建不世之功,聖眷渥隆,高宗御筆親書賜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徽宗瘦金體

高宗趙構乃徽宗第九子,與父皇同為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徽宗自創“瘦金體”,筆勢硬瘦而遒勁。子雖不及父開宗立派,但也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善書能畫。後人評高宗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後學米芾,惟屬意於二王,手追心摹,自成天趣。”

高宗此通“付岳飛”書兩開,凡99字,算上花押整百字,字體岀二王堂奧,深得宋人神韻。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書札“付岳飛”

書札內容,有關軍國大事,卻被高宗擬之溫情脈脈,可見當時君臣關係非同一般,開頭即“卿盛秋之際……”文尾更見聖上對嶽愛卿厚望之殷切:“如卿體國,豈待多言”。

第二開上端,有清乾隆御書題跋七絕一首,竟也意味深長:

“飛白精忠早賜旗,霜寒又廑上流師。本來原是腹心託,十二金牌竟若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清乾隆跋題“付岳飛”書札

有清一代,康雍乾三帝,漢學水平之高不讓翰林學士。乾隆一代帝王,底子也是讀書人,學問是由國中最博學的漢臣所傳授。

幾百年後,乾隆三希堂南窗下展玩宋高宗“付岳飛”書札,心態是平和的,無一字抑嶽之詞,雖然岳飛曾經痛擊他的金人祖先,他只是敏銳地拈岀關乎高宗、岳飛的兩個“史實典故”------“賜旗”、“十二道金牌”。

實則,有清一代三百年,清廷自始至終,十分謹慎小心地推行“揚關抑嶽”種種舉措,三國的關雲長被奉為“武聖”、“百世人極”。清帝更是加封雲長為:

“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詡贊宣德關聖大帝”。

可謂天下第一美諡,一連串的好字眼,簡直無可復加。

宋元時代,崇關之風氣並不似清朝這般隆重,史家以為若求“文武全器”,岳飛有勝於關公處。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史.岳飛傳》傳末有論,誠允正允公之語,慨當照錄,用示後人不忘岳飛之文裕威德、高宗之不仁不公:

“論曰: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岀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鳴呼冤哉!”

四、

時在紹興四五年的某一日,晴空萬里。

岳飛登臨黃鶴樓,北望中原,寫下一首《滿江紅.遙望中原》,這首詞的詞名有作“登黃鶴樓有感”。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令國人遺憾的是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的原作真跡,面世百年,從無疑問。而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近代學者餘嘉錫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飛所作,是為明人的託作。餘氏之後夏承燾於1961年發表《岳飛滿江紅詞考辯》一文,與之桴鼓相應,贊同餘氏所論之外,且有新見。1980年,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孫述宇《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注重於詞的文字內容和詞作風格的疑義闡發,這篇文章很快在內地的《參考消息》上轉載,迄今為止,餘、夏、孫關於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一詞的研究,仍是最有說服力、庶幾可為定論的考證,我亦服膺其說,只覺三君考證之文,於文章題目似不應簡化命題,《滿江紅》三字詞牌之後,須加諸“怒髮衝冠”四字,屬岳飛名下《滿江紅》詞有兩首,兩首詞的首句分別是“怒髮衝冠”和“遙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遙望中原”,學術界素無真偽之疑,奉為岳飛親作。筆者於此特為標舉,並非要做目珠之判,“怒髮衝冠”一詞,雖嘆託作,猶不失其自明中葉以來無比巨大的價值和無可取代的歷史作用,所謂“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然觀真作“遙望中原”,聲華不振,恆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為一嘆!

“怒髮衝冠”一詞最早載於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階編輯《嶽武穆遺文》,乃據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文,此之前,不見經傳,宋元正史稗文均無一字記載。數百年後,此詞忽現於明中葉後期。趙寬碑記中述及岳飛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訂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分明就是“怒髮衝冠”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岳飛蒙冤七十年後,其孫岳珂編著《金陀粹編》,未錄“怒髮衝冠”一詞。珂富收藏,玄鑑精微,於宋時賢詩文蒐集,不遺餘力,更無疏漏乃祖這首聲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況其父嶽霖先期訪求岳飛遺書文稿,始於嘉泰三年恭撰《嶽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書,凡歷三十一年,仍未裒輯此詞入書,適乃又一力證。

“怒髮衝冠”下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嚴重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的終極目標:直搗黃龍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內,賀蘭山在甘肅河套之西,相距數千裡之遙!南宋時屬西夏國,“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承燾此說,的乎傑識!若止於此,又非完論,妙在其繼而據史考證明代北方韃靼逼居河套,進則騷擾東北西北,由明中葉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間,韃靼鐵騎鞭鋒所向西指甘、涼,十有八九取道賀蘭山陰。大明王朝終於在弘治十一年,有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的卓越指揮,方始擊敗韃靼,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勝仗,“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會有此地理形勢的認識和時代意識。有鑑於此,夏承燾進一步推論“怒髮衝冠”的作者是明將王越或為其幕僚代筆之作。然依現有資料審之,明確“怒髮衝冠”究為何人所作,落實在名頭,尚無鐵案可定,明人託作允稱無疑。

四十年前孫述宇論文傾向於文學上的質疑,風裁格調,甚以為與岳飛真作《小重山》一詞蘊藉大不相同 ,“《滿江紅》,激昂慷慨,英風颯颯,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英雄心裡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為他們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會把這些豪傑事務看得這麼了不起。岳飛多年奮鬥和掣肘挫敗的閱歷經驗在情緒上留下了印記,他的《小重山》詞,就有一種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說還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滿江紅》是一首有事蹟、有心志,但沒有閱歷的詞”。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紹興三年,雷霆迅烈,岳飛在三月內,一舉收復襄陽六州。

岳飛憑藉襄鄧大捷,三十二歲封“武昌郡開國侯”。駐節鄂州。

為趙宋王朝立此大功而不驕矜自傲,在茲念茲不忘的仍是北伐大業。

前不久,因為戰績輝煌,岳飛屢建不世之功,聖眷渥隆,高宗御筆親書賜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徽宗瘦金體

高宗趙構乃徽宗第九子,與父皇同為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徽宗自創“瘦金體”,筆勢硬瘦而遒勁。子雖不及父開宗立派,但也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善書能畫。後人評高宗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後學米芾,惟屬意於二王,手追心摹,自成天趣。”

高宗此通“付岳飛”書兩開,凡99字,算上花押整百字,字體岀二王堂奧,深得宋人神韻。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書札“付岳飛”

書札內容,有關軍國大事,卻被高宗擬之溫情脈脈,可見當時君臣關係非同一般,開頭即“卿盛秋之際……”文尾更見聖上對嶽愛卿厚望之殷切:“如卿體國,豈待多言”。

第二開上端,有清乾隆御書題跋七絕一首,竟也意味深長:

“飛白精忠早賜旗,霜寒又廑上流師。本來原是腹心託,十二金牌竟若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清乾隆跋題“付岳飛”書札

有清一代,康雍乾三帝,漢學水平之高不讓翰林學士。乾隆一代帝王,底子也是讀書人,學問是由國中最博學的漢臣所傳授。

幾百年後,乾隆三希堂南窗下展玩宋高宗“付岳飛”書札,心態是平和的,無一字抑嶽之詞,雖然岳飛曾經痛擊他的金人祖先,他只是敏銳地拈岀關乎高宗、岳飛的兩個“史實典故”------“賜旗”、“十二道金牌”。

實則,有清一代三百年,清廷自始至終,十分謹慎小心地推行“揚關抑嶽”種種舉措,三國的關雲長被奉為“武聖”、“百世人極”。清帝更是加封雲長為:

“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詡贊宣德關聖大帝”。

可謂天下第一美諡,一連串的好字眼,簡直無可復加。

宋元時代,崇關之風氣並不似清朝這般隆重,史家以為若求“文武全器”,岳飛有勝於關公處。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史.岳飛傳》傳末有論,誠允正允公之語,慨當照錄,用示後人不忘岳飛之文裕威德、高宗之不仁不公:

“論曰: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岀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鳴呼冤哉!”

四、

時在紹興四五年的某一日,晴空萬里。

岳飛登臨黃鶴樓,北望中原,寫下一首《滿江紅.遙望中原》,這首詞的詞名有作“登黃鶴樓有感”。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黃鶴樓

此詞是為岳飛登高遠眺,即興抒懷之作: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廓。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篷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放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此詞吟來,頓覺不同於明朝人假借岳飛之名而託作的“壯懷激烈”的《滿江紅.怒髮衝冠》,

岳飛登樓遠眺北方失地,引起了對故國昔日繁華的追憶,“花遮柳護,鳳樓龍閣”二句,道岀宮宛的雄偉,聯接下兩句:“萬歲山前珠翠繞,篷壺殿裡笙歌作”極風月之盛,寫岀一派歌舞昇平的壯麗景象。

風雲突變,筆鋒轉至上半闕後三句:“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花柳龍閣,笙歌翠舞,蕩然一空。

下闕:“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是寫實,兵士浴血疆場,鮮血滋潤著刀刃,百姓沉埋於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英雄悲憫天下蒼生,然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正有王導“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之猛志。湧岀:“何日請纓提銳族,一鞭直渡清河洛”,直抒殺敵的迫切心情,壯懷也激烈!

詞末三句:“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岳飛是大英雄,也是一介書生,充滿豪情地想像著勝利歸來的情景,書生意氣,英雄也浪漫。

這一首《滿江紅.遙望中原》為岳飛真作無疑,卻被明人託作的《滿江紅.怒髮衝冠》的巨大名聲所掩,知者甚少。

讀者撥冗興讀此文後,不忘“怒髮衝冠”可矣,更不應忘記岳飛真作“遙望中原”,以慰英靈之魂,以全史乘之公。

然也,不容否認,擬英雄聖賢之名,託文造事馳情於詞翰法書,本意出於宜教化、旌人倫、挽國運 ,厥為體察時務之必須。許多年來,廣大城鄉戲曲舞臺上最動人的一幕,是岳母刺字,隨著岳母手中的芒針在岳飛背上緩緩刺出“精忠報國”四字時,劇情進入高潮,臺下的百姓動情、深衙的官員滿意、大內的統治者也為忠君愛國的倫理綱常深入民心而欣慰,故事安在第一民族英雄岳飛身上,才最具道德文化的價值,岳母刺字,宋史不傳,宋人的筆記和野史亦無記載。《宋史·岳飛傳》記岳飛背上有字,未注何人所刺,又非“精忠報國”四字,原文是:“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令國人遺憾的是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的原作真跡,面世百年,從無疑問。而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近代學者餘嘉錫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飛所作,是為明人的託作。餘氏之後夏承燾於1961年發表《岳飛滿江紅詞考辯》一文,與之桴鼓相應,贊同餘氏所論之外,且有新見。1980年,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孫述宇《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注重於詞的文字內容和詞作風格的疑義闡發,這篇文章很快在內地的《參考消息》上轉載,迄今為止,餘、夏、孫關於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一詞的研究,仍是最有說服力、庶幾可為定論的考證,我亦服膺其說,只覺三君考證之文,於文章題目似不應簡化命題,《滿江紅》三字詞牌之後,須加諸“怒髮衝冠”四字,屬岳飛名下《滿江紅》詞有兩首,兩首詞的首句分別是“怒髮衝冠”和“遙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遙望中原”,學術界素無真偽之疑,奉為岳飛親作。筆者於此特為標舉,並非要做目珠之判,“怒髮衝冠”一詞,雖嘆託作,猶不失其自明中葉以來無比巨大的價值和無可取代的歷史作用,所謂“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然觀真作“遙望中原”,聲華不振,恆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為一嘆!

“怒髮衝冠”一詞最早載於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階編輯《嶽武穆遺文》,乃據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文,此之前,不見經傳,宋元正史稗文均無一字記載。數百年後,此詞忽現於明中葉後期。趙寬碑記中述及岳飛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訂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分明就是“怒髮衝冠”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岳飛蒙冤七十年後,其孫岳珂編著《金陀粹編》,未錄“怒髮衝冠”一詞。珂富收藏,玄鑑精微,於宋時賢詩文蒐集,不遺餘力,更無疏漏乃祖這首聲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況其父嶽霖先期訪求岳飛遺書文稿,始於嘉泰三年恭撰《嶽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書,凡歷三十一年,仍未裒輯此詞入書,適乃又一力證。

“怒髮衝冠”下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嚴重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的終極目標:直搗黃龍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內,賀蘭山在甘肅河套之西,相距數千裡之遙!南宋時屬西夏國,“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承燾此說,的乎傑識!若止於此,又非完論,妙在其繼而據史考證明代北方韃靼逼居河套,進則騷擾東北西北,由明中葉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間,韃靼鐵騎鞭鋒所向西指甘、涼,十有八九取道賀蘭山陰。大明王朝終於在弘治十一年,有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的卓越指揮,方始擊敗韃靼,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勝仗,“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會有此地理形勢的認識和時代意識。有鑑於此,夏承燾進一步推論“怒髮衝冠”的作者是明將王越或為其幕僚代筆之作。然依現有資料審之,明確“怒髮衝冠”究為何人所作,落實在名頭,尚無鐵案可定,明人託作允稱無疑。

四十年前孫述宇論文傾向於文學上的質疑,風裁格調,甚以為與岳飛真作《小重山》一詞蘊藉大不相同 ,“《滿江紅》,激昂慷慨,英風颯颯,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英雄心裡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為他們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會把這些豪傑事務看得這麼了不起。岳飛多年奮鬥和掣肘挫敗的閱歷經驗在情緒上留下了印記,他的《小重山》詞,就有一種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說還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滿江紅》是一首有事蹟、有心志,但沒有閱歷的詞”。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紹興三年,雷霆迅烈,岳飛在三月內,一舉收復襄陽六州。

岳飛憑藉襄鄧大捷,三十二歲封“武昌郡開國侯”。駐節鄂州。

為趙宋王朝立此大功而不驕矜自傲,在茲念茲不忘的仍是北伐大業。

前不久,因為戰績輝煌,岳飛屢建不世之功,聖眷渥隆,高宗御筆親書賜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徽宗瘦金體

高宗趙構乃徽宗第九子,與父皇同為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徽宗自創“瘦金體”,筆勢硬瘦而遒勁。子雖不及父開宗立派,但也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善書能畫。後人評高宗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後學米芾,惟屬意於二王,手追心摹,自成天趣。”

高宗此通“付岳飛”書兩開,凡99字,算上花押整百字,字體岀二王堂奧,深得宋人神韻。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書札“付岳飛”

書札內容,有關軍國大事,卻被高宗擬之溫情脈脈,可見當時君臣關係非同一般,開頭即“卿盛秋之際……”文尾更見聖上對嶽愛卿厚望之殷切:“如卿體國,豈待多言”。

第二開上端,有清乾隆御書題跋七絕一首,竟也意味深長:

“飛白精忠早賜旗,霜寒又廑上流師。本來原是腹心託,十二金牌竟若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清乾隆跋題“付岳飛”書札

有清一代,康雍乾三帝,漢學水平之高不讓翰林學士。乾隆一代帝王,底子也是讀書人,學問是由國中最博學的漢臣所傳授。

幾百年後,乾隆三希堂南窗下展玩宋高宗“付岳飛”書札,心態是平和的,無一字抑嶽之詞,雖然岳飛曾經痛擊他的金人祖先,他只是敏銳地拈岀關乎高宗、岳飛的兩個“史實典故”------“賜旗”、“十二道金牌”。

實則,有清一代三百年,清廷自始至終,十分謹慎小心地推行“揚關抑嶽”種種舉措,三國的關雲長被奉為“武聖”、“百世人極”。清帝更是加封雲長為:

“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詡贊宣德關聖大帝”。

可謂天下第一美諡,一連串的好字眼,簡直無可復加。

宋元時代,崇關之風氣並不似清朝這般隆重,史家以為若求“文武全器”,岳飛有勝於關公處。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史.岳飛傳》傳末有論,誠允正允公之語,慨當照錄,用示後人不忘岳飛之文裕威德、高宗之不仁不公:

“論曰: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岀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鳴呼冤哉!”

四、

時在紹興四五年的某一日,晴空萬里。

岳飛登臨黃鶴樓,北望中原,寫下一首《滿江紅.遙望中原》,這首詞的詞名有作“登黃鶴樓有感”。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黃鶴樓

此詞是為岳飛登高遠眺,即興抒懷之作: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廓。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篷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放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此詞吟來,頓覺不同於明朝人假借岳飛之名而託作的“壯懷激烈”的《滿江紅.怒髮衝冠》,

岳飛登樓遠眺北方失地,引起了對故國昔日繁華的追憶,“花遮柳護,鳳樓龍閣”二句,道岀宮宛的雄偉,聯接下兩句:“萬歲山前珠翠繞,篷壺殿裡笙歌作”極風月之盛,寫岀一派歌舞昇平的壯麗景象。

風雲突變,筆鋒轉至上半闕後三句:“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花柳龍閣,笙歌翠舞,蕩然一空。

下闕:“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是寫實,兵士浴血疆場,鮮血滋潤著刀刃,百姓沉埋於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英雄悲憫天下蒼生,然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正有王導“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之猛志。湧岀:“何日請纓提銳族,一鞭直渡清河洛”,直抒殺敵的迫切心情,壯懷也激烈!

詞末三句:“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岳飛是大英雄,也是一介書生,充滿豪情地想像著勝利歸來的情景,書生意氣,英雄也浪漫。

這一首《滿江紅.遙望中原》為岳飛真作無疑,卻被明人託作的《滿江紅.怒髮衝冠》的巨大名聲所掩,知者甚少。

讀者撥冗興讀此文後,不忘“怒髮衝冠”可矣,更不應忘記岳飛真作“遙望中原”,以慰英靈之魂,以全史乘之公。

然也,不容否認,擬英雄聖賢之名,託文造事馳情於詞翰法書,本意出於宜教化、旌人倫、挽國運 ,厥為體察時務之必須。許多年來,廣大城鄉戲曲舞臺上最動人的一幕,是岳母刺字,隨著岳母手中的芒針在岳飛背上緩緩刺出“精忠報國”四字時,劇情進入高潮,臺下的百姓動情、深衙的官員滿意、大內的統治者也為忠君愛國的倫理綱常深入民心而欣慰,故事安在第一民族英雄岳飛身上,才最具道德文化的價值,岳母刺字,宋史不傳,宋人的筆記和野史亦無記載。《宋史·岳飛傳》記岳飛背上有字,未注何人所刺,又非“精忠報國”四字,原文是:“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母刺字

抗戰期間國統區小學生國文課本扉頁上赫然印明岳飛“還我河山”四字草書,此幅橫披,史上從無一人見過縑楮真跡、原石拓本,又從何而來?這件傑構凝聚了全國軍民抗戰意志的寥寥四字,其拼造者是江蘇嘉定文字學家周承志,周先生捷思敏銳,以為抗戰軍興,亟應吸取民族英雄岳飛的浩然正氣,仰嶽王神威以振奮民心,遂從相傳為岳飛手書唐代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取“河水滎帶,群山糾紛”中“河”、“山” 二字,“秦沒而還,多事四夷”中取“還”字。“奇中有異於仁義”,取義字下半部“我”,組合成“還我河山”四字題額,後經童世亨、金兆梓先後刊登於地圖冊扉面和雜誌之上,及至印在小學生的課本上,從此“還我河山”深入婦孺之心。

"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2019年6月2日

張傳倫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石刻畫像拓片

提示語:

岳飛三十九年短暫而壯偉的人生,早已融入歷史的長河。在這壯闊的波瀾之中,興風作浪的不是功臣,便是罪人。兩種勢力、兩種人格的博擊,忠奸賢愚,一時間真假莫辨,難以遽分,紛紛濺起奔騰的浪花,經久不息,至今仍然浸溼著我們幼稚的心田……

國人鮮有不知岳飛者,知其英名者多,深知其人者少。

本文萬字,提示語不過數百字,請耐心讀完,於覽顧全文,不無裨益。可以“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簡言之:

屬岳飛名下的詩詞共有五首,其中三首詞:

《滿江紅.怒髮衝冠》《滿江紅.遙望中原》《小重山.昨夜寒蛩》

兩首詩:

《七絕.登池州翠微亭》《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這五首詩詞中,有兩首是後人託作。

詞為:《滿江紅.怒髮衝冠》。

詩為:《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

一詞一詩均為明朝人託岳飛之名而作,然卻不忍也不能說是偽作。

尤其是《滿江紅.怒髮衝冠》雖非岳飛親作,但它自明朝中葉問世以來,影響之大、流傳之遠,歷史上還沒有任何一首詩詞可與之比權量力。

雖憾託作,仍不失為一首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愛國詞篇,詞中完全表現了岳飛不願虛度年華,迫切要求建功立業、報仇雪恥、收復國土的雄心壯志。

岳飛的橫幅書法“還我河山”,是一民國人士從相傳為岳飛手書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集字而成。《弔古戰場文》亦非岳飛所書。

“十二道金牌”,急招岳飛回軍,是陰謀,“風波亭”殺死岳飛的是秦檜,更是宋高宗。

何為“十二道金牌”?金牌並非純金製作,而是木牌金漆,以金字書寫皇帝傳達緊急軍務的命令,全稱是“金字牌急腳遞”,是北宋熙寧年間朝廷設置的驛傳,日行500裡,速度最快。

宋高宗鐵心殺嶽,交由秦檜羅織罪名,最後關頭秦問宋高宗是否決定殺岳飛,高宗稱是,狡猾的秦檜又說還請陛下考慮三天,再行定奪……

宋高宗趙構與岳飛,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關係一向很好,感情很深。

這一對君臣經常私下聊天,說些家常話,高宗非常關心岳飛,從談話的內容來看,甚至很像是無所不談的兩個發小好友,岳飛年長高宗四歲。

高宗給岳飛的御旨,有不少是親筆所書。

高宗殺岳飛,內心是愧疚的,不得不爾。

一個臣子,抑或是一群臣子與皇權,與“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位相比,孰重孰輕,帝心最明乎此道,況且岳飛擁天下雄兵勁旅之最銳者。

萬一岳飛要造反,天下將姓岳而非姓趙了……

一、

紹興三年,宋高宗之於岳飛聖眷漸盛,岳飛聲威大振,朝廷倚為長城,君臣關係非常親近而融洽。

《宋史.岳飛傳》有記:“秋,入見,帝手書‘精忠岳飛’字,制旗以賜之。”

岳飛“春殿語從容”,奏答得體,深明大義,君臣推談甚愜。

高宗賜岳飛御書“精忠岳飛”,正此“精忠”二字乃為後世將岳母刺字“盡忠報國”,誤傳為“精忠報國”之緣由。

紹興四年,岳飛率軍收復襄陽,高宗大喜,“授岳飛清遠軍節度使、湖北路、荊、襄、潭州制置使,封武昌縣開國子。”

自此,陛見不斷,君臣年年相見。

紹興“五年,入覲,封母國夫人……”

這一年,岳飛封侯,“進封武昌郡開國侯”。

紹興六年,張浚“獨稱飛與韓世忠可倚大事,命飛屯襄陽,以窺中原”,宣撫河東,節制河北路,再戰皆捷,中原響應。九月“飛自破曹成、平楊麼”。

紹興七年,岳飛蒙詔入見,高宗與岳飛君臣感情愈發親融,閒話聊天,經常聊至興處。

高宗問岳飛征戰坐騎可是良馬?

岳飛答到:臣原本有良馬兩匹,每天能吃豆料好幾鬥,要飲清潔的泉水一斛,若非乾淨的食料和水,寧可飢渴也不接受。攬轡騎行,開始跑不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奮鬣奔馳,從中午跑到黃昏,還能跑兩百里,此時解下鞍甲,它既不大喘也不岀汗,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這是因為二馬度量大卻不貪隨便之食,精力彌滿卻不逞一時之勇。二馬是跑遠路的良駒駿驥啊!可是,不幸的是,二馬在歷次戰役中先後死了。現在我騎的馬差多了。它每天吃的食料不過幾升,從不挑剔食料和水。拉住韁繩還沒坐穩,它就奔騰起來,剛跑百里,力氣用盡,流汗喘息,幾乎像是死了一樣。這是因為它度量小,所以吸收的食物不多卻易飽和,逞強鬥勇卻外強中乾。不過是平庸之馬而已。

高宗趙構聞之入耳,稱善不已,說是愛卿的議論大有長進。

高宗越加重用岳飛。說劉光世軍紀太差,其為將門之後,朕待他不薄,眾將中,朕擢升他為大將最早,然其不肯為國家擔負重任,拖延剿寇時機,多次有違朕命。

當其時,南宋有四支軍力強大的隊伍,統帥分別為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世有“中興四將”之稱。

劉光世至少有兩件關乎軍國大事之所為,令高宗不悅。

高宗任劉光世為江東宣撫史,守衛太平及池州,受杜充指揮,光世六次上書說不能接受杜充指揮,惹得高宗大怒,詔令不允劉光世進入殿門,劉才接受命令。

杜充是岳飛河南相州的同鄉,曾是岳飛的上級,繼宗澤之後的第二位軍事長官。

南宋王朝初建,岳飛上書反對高宗南遷,以越職議事被革職。不久追隨宗澤守開封,宗澤十分賞識岳飛,升為統制。岳飛受宗澤影響很大,宗澤是抗金初期堅定主戰派的軍事首長,沉著剛毅,後人可從他的一首七言絕句中,領略他大戰在即,從容不迫的元戎風度,詩曰:

傘幄垂垂馬踏沙,

山長水遠路多花。

眼中形勢胸中策,

緩步徐行靜不譁。

宗澤生前二十餘次上書高宗,堅決主戰,反對議和,率軍十三戰連捷。

壯志未酬,死前三呼:“渡河!渡河!渡河!”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岳飛從杜充南下作戰。

僅從劉光世看不起杜充,不願接受杜充指揮,便知劉光世是何等桀驁不馴的人物。

劉光世和岳飛都曾先後駐軍池州。

岳飛在池州寫了一首詩《七絕.登池州翠微亭》,後人為緬懷岳飛功德,勒石刻銘,此詩的石刻,今日仍存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池州翠微亭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駐軍池州登臨翠微亭塑像

池州在今安徽省,當年岳飛駐軍池州,登臨城東南齊山翠微亭,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絕.登池州翠微亭》:

經年塵土滿征衣,

特特尋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第一次讀到它,是少年時代,這首詩收錄於《中國文學史》。

十多年前,我曾寫過文章說:

“祖國秀美的山川,剛剛喚起英雄無限的柔情愛意,卻來不急細細欣賞,短暫的雲水居停,好在還來得急吟誦這樣的一首小詩,聲調一如書生吟來,清發而俊朗。因殺敵的重任再肩,英雄又策馬遠去……”

《中國文學史》評價此詩:

“透過這寥寥的二十八個字,人們彷彿看到祖國一位最好的兒子,在殺敵的百忙之中,偷閒看望一眼偉大的母親。”

《宋史》中無章節記載岳飛與劉光世有什麼特別的交集。

朝廷以“莫須有”問罪岳飛,秦檜羅織一大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實則是劉光世“不救”,曾惹得高宗不悅。

時在紹興六年九月,偽齊王劉豫遣其子劉麟,侄劉倪,寇犯淮西,劉光世欲放棄廬州不守,張俊欲棄盱眙,此二人為自保,同時上奏高宗,召岳飛率兵東下,阻敵鋒芒。

高宗知其不堪用,於此,《宋史.岳飛傳》記:“帝(高宗)慮俊、光世不足任,命飛東下”破敵。

高宗繼續與岳飛聊天說劉光世這廝這般作為,竟然還好意思上奏求朕,加封他的三個小妾為孺人。光世此招,路數甚高,意在讓皇上放心,光世無大野心,所好者,無非醇酒婦人罷了。

宋室南渡以後,各大將紛紛加封愛妾之事自光世始,漸成定例。

高宗馭將的手段比他老爸徽宗高明許多,也同樣繼承了徽宗的文藝特長及“足球運動員”的好身體,父子都好蹴鞠,這是一項中國發明的流行於宋代宮廷、貴族間的高雅運動。

高宗居皇位,偏安江南36年,傳位於八帝,南宋享國祚152年。高宗的底子打得不錯,這當然是後話了,此處,還須加上一句,高宗趙構是國史上四百二十二位皇帝中較為會做皇帝的皇帝,然此中深曲之意,難言之慨,不在蕪文詳析之列。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

高宗有一最大的優點,前面說過了,善與臣下套近乎,特會聊天。

哪怕是對劉光世,高宗也要以家人般的感情溫慰一番,老實說,劉光世大宋名將之後,可謂“紅二代”,縱有過,用之也放心,擁兵自重,也不會有“彼可取而代之”的不臣之心。

範宗尹上奏說:劉光世手下冗員太多,耗費太大,請准將其中老弱裁減下來。高宗說:等朕來日寫信給他,如同一家人之間的禮儀,方能使他不生疑義。

岳飛卻是忠義耿直,不善敷對君王之道,國土淪喪,二聖被擄,岳飛內心憂憤,壯懷激烈,發表議論獨持正義,討論問題從不給人留有餘地,為日後埋下了禍患。

岳飛自宣和四年岀山,雖奮起草澤,智勇絕倫,屢建不世之功,然其雲路多阻,同僚見嫉,朝廷見疑。

建炎初,岳飛以下級軍官上書高宗,以越職奪官革職。然讀此書洋洋數千言,忠臣所論,不唯大義凜然,節錄一節,亦可見岳飛文氣宏深,不讓古賢:

“陛下已登大寶,社稷有主,已足伐敵之謀,而勤王之師日集,彼方謂我素弱,宜乘其怠擊之。黃潛善、汪伯彥輩不能承聖意恢復,奉車駕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願陛下乘敵穴未固,親率六軍北渡,則將士作氣,中原可復。”

上此書不久,岳飛詣河北招討史張所。

張所為國惜才,待之以國士,借補修武郎,充中軍統領。《宋史.岳飛傳》載一段張所與岳飛對話,即見飛之武略,又見飛之文韜:

“所問曰:‘汝能敵幾何?’飛曰:‘勇不足恃,用兵再先定謀,欒枝曳柴以敗荊,莫敖採樵以致絞,皆謀定也。’所矍然曰:‘君殆非行伍中人。’……”

功高蓋世,亦必震主,主必生疑,縱觀歷史,概莫能外。

高宗故意道:劉光世軍紀太差,他的部隊今後就交由愛卿統帥吧!

這是試探,岳飛不知,非常興奮地回稟:陛下,我一定帶岀一支天下勁旅,不負聖望……

此語必然驚了皇上,朕思你岳飛所率勁旅,已佔天下三分之一,戰鬥力最強,光世軍再歸了你,朕恐怕寢食難安……

高宗一心想聽岳飛的回話,怎麼著也應是這樣的:謝陛下信任,臣不才,難應此重任云云……

當然,似這般說,岳飛就不是岳飛了。

四大軍頭中的岳飛、韓世忠,同為忠臣無疑。

張俊奸臣,岳墳前跪地五奸之一。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韓世忠像

張俊不同於秦檜,千秋功罪當客觀評說。抗金前期,張俊功勳卓著,官職也在岳飛之上。隨著岳飛的屢立戰功,聲名地位超過了張俊,張俊岀於妒賢疾能的本性,為了自身利益,參與了秦檜陷害岳飛的陰謀活動,提供偽證,墮落為秦檜的幫凶。

劉光世若衡其忠奸賢愚,差不多屬於中間人物,體制內的軍中梟雄,黑白兩道通吃的南宋第一豪強,懾服各地流冦、土匪、叛軍最具強梁手段,收攏、制伏此等雜流。光世號召力之大,甚至無須“傳檄而定”,紛紛來投,雲集麾下,乃至光世軍人數最多,蓋因龍蛇混雜,軍紀很壞,兵士相對自由,亂世擾民以自肥。這些兵痞自然不敢也不願投軍紀最為嚴明至為嚴厲、嚴酷的“岳家軍”,兵卒有人私拿百姓一縷麻用來綁草垛,岳飛立命斬首示眾。

士卒夜間休息,百姓憐惜主動自開大門接納,無一兵卒敢入,“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

劉光世庶幾可為“混世魔王”,馬上橫戈,雄氣糾糾,不甚看中金錢,業曾將財物貢獻朝廷,以作軍計民生之用。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劉光世

光世素有豪氣,廉頗不老,臨大戰而有大宴賓客之興。

戎機攻略有大勝也有大敗。人格人性,亦正亦邪,然當此正氣多與王氣合,其能盡摒內中邪魅,為宋皇殺敵建功之業,《宋史》不少載。

高宗很給他面子,罰咎則必須,處分並不重。慮其將門鉅子,將士多出其門下,影響軍心。加之光世政治頭腦精明,隨世勢沉浮,不被權奸秦檜所忌,因此而能忝居榮寵,終老一生。

岳飛忠直耿介,一心收復失地,喊出的口號是:“迎取二聖回朝。”

這顯然觸犯了高宗最大忌諱,父、兄迴鑾,朕將何以立命?!

在高宗看來,乃岳飛之不忠,倘忠則有之,則忠於徽、欽,於朕何干?!

此前,君臣聊家常時,岳飛出於忠義言於高宗曰:“陛下無子嗣,可早立賢侄為儲君。”

此語亦犯下皇家忌諱,岳飛渾然不知。

高宗疑心日意增重。

岳飛初心不改。

岳飛將他無比的忠誠,履行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依岳飛之機敏,焉能不知一日奉十二道金牌班師,後果之嚴重!於此處,《宋史.岳飛傳》記:

“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飛班師,民遮馬慟哭,訴曰:‘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飛亦悲泣,取詔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飛留五日以待其徒,從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漢上六郡閒田處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飛虔敬、沉鬱的家國情懷,赤膽忠心,天日昭昭!如此關頭,依然惦念天下百姓,為保生民安全,滯軍五日,以遏金兵來犯,待百姓逃難到南方,遂急急上奏聖上撥六郡閒田安置避寇的難民。

而岳飛早已置個人生死安危於度外!

嗚乎哀哉!吾華有忠臣猛將而不能善用。

“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

如果說社稷為重,君為輕。故有史筆評岳飛難免愚忠之議。

岳飛總資文武,宏猷韜略,智商高迥,自不待言。時人有謂情商遠遜智商,此語可存一家言。

正是岳飛不計個人安危得失的孤忠義節,“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的的上一句,讓我馬上聯想到宋高宗趙構朕思所慮者,只有殺了岳飛,才能“了卻君王天下事”。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百代俄傾,岳飛得到了世間最普遍的尊重與敬愛。與此同時,國人也表達了對秦檜之流最大的憎恨和蔑視。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杭州岳廟秦檜夫婦塑像

二、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人,今屬河南省安陽市。

千古文人之首的宋朝蘇東坡辭世後兩年的北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千古武將之雄的岳飛岀生,卒於南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公元1142年)。

岳家世代務農,岳飛的母親深明大義,“岳母刺字”的故事流傳很廣。其父嶽和也是忠厚之人,常節省糧食賙濟窮人。鄉人耕種侵佔了自家土地,他便讓給人家。鄰居向他借錢到期不還,他也不逼迫人家還債。

岳飛岀生時,有一隻天鵝,在屋頂上空鳴叫著飛過,於是父母便為他取名“岳飛”。

岳飛岀生不足一月,黃河在內黃這個地方決口,洪水暴至,岳母姚氏抱著岳飛坐進一個大缸,被河水衝到岸邊得以活命,鄉人都為此感到神奇。

岳飛少年時就有氣節,忠厚寡言。家貧,但能好學勤奮,喜讀《左氏春秋》和孫臏、吳起的兵書。

岳飛生有異稟,力氣驚人。不到二十歲,可拉開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一身的武功是周侗的傳授。

周侗享有陝西大俠,鐵臂膀之譽,武功源於少林,師岀北派少林潭正芳門下。

周侗弟子很多,據傳水滸英雄盧俊義、林沖也是他的徒弟,最得其真傳的是岳飛,周侗認岳飛為義子,於武功、作戰指揮、排兵佈陣等軍事技能,盡皆傾囊相授。

周侗死後,岳飛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都到周侗墓前擺上供品祭奠。

父親認定岳飛仁義,故勵岳飛說:“你將來能夠為國家效力,應該會為國、為正義獻身吧!”

時勢造英雄,岳飛青年時代也完全具備了一個可以建大功於國家民族的英雄底蘊與本領。

岳飛作戰機智勇敢,戰略上邈視敵人,戰術實施上謀定而動,戰前召集各位統制一起謀劃,不打無準備之戰,無往而不勝。

戰場上突遇強敵,敵眾我寡,岳飛按兵不動,敵將莫測虛實,退兵不敢犯。

最令敵人膽寒的是岳飛擅長以少勝多,萬夫難擋。

岳飛無論是做下級軍官,還是拜將封侯,每逢征戰殺伐,“敵雖眾……乃獨馳迎敵。有梟將舞刀而前,飛斬之敵大敗。”

“飛獨引所部鏖戰,奪其纛而舞,諸軍爭奮……”

“飛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敵眾敗走。”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敵帥兀朮初不知岳飛被“十二道金牌”詔之班師,將棄汴敗走,嘆曰:“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十萬,京城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

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了得,“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易如反掌”者,往往可以決定一場戰役的勝負!

所以然之故,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金兵畏而敬之,尊呼“嶽爺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四九新政後,官方對岳飛生平事蹟的大略記述是:

“岳飛(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將。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任秉義郎(下級軍官)。南宋王朝建立,以上書反對南遷,被革職。不久隨宗澤守衛開封,任統制。澤死,從杜充南下。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渡江南進,他移軍廣德、宜興,堅持抵抗。次年,金軍在江南軍民的反擊下,被迫北撤,他攻擊金軍後隊,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紹興三年(1133),因鎮壓江西地區的農民起義,得高宗所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大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汪清遠軍節度使。紹興五年,又從張浚鎮壓洞庭湖地區楊麼領導的農民起義。後駐軍鄂州(今武北武昌),派人渡河聯絡太行義軍,屢次建議大舉北進。紹興九年,高宗、秦檜與金議和,他上表反對。次年,兀朮進兵河南。他岀兵反擊,在郾城大敗金軍,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義軍紛起響應。這時高宗、秦檜一心求和,下令退兵。他回臨安後,被解除兵權,任樞密副使。不久,被誣謀反,下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以“莫須有”(也許有)的罪名與養子岳雲及部將張憲同被殺害。寧宗時,追封鄂王。有《嶽武穆遺文》(一作《嶽忠武王文集》),詩詞散文都慷慨激昂。

三、

少小時,聽鄉紳“說岳”,大人們嗟嘆不已,說我們這個國家出最好的人,也出最壞的人,這一好一壞,“自古正邪同冰炭”的兩個人,正是岳飛和秦檜 。岳飛被殺於風波亭,千古奇冤,要殺岳飛的是秦檜,更是身兼皇子皇弟的宋高宗,因為最不願徽欽二聖還駕的正是這位當朝的皇帝,金甌嘆缺、偏安一隅的皇帝也難捨九五之尊。

朝野上下多年的戰和之爭,終於以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即將大勝而劃上句號,決定岳飛命運的時候也就到了。高宗明諭主和之意,秦檜說還請陛下慎重考慮三天,再做定奪。

元帥岳飛絕不是國務總理秦檜可以輕易殺掉的,皇上鐵心殺嶽,他才敢有恃無恐地組織實施。

三天後,皇上聖意已決,主和。

秦檜第一要做的是羅織岳飛的罪名,封建社會奉旨殺人、依律殺人也要有無可逃逭的罪名方可定讞行刑,而岳飛的忠誠是無懈可擊的,於是元帥韓世忠問秦檜“岳飛的罪名是什麼”?秦檜回答“莫須有”。 千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個“莫須有”,是“沒有必須有”,“也許有”。新的解釋是,陳魯豫採訪李敖,李敖說他在宋書中查到,“莫須有”是宋時的口語,什麼意思呢?“等等看會有”。李敖沒有說明是在哪一本宋書中看到的,知識需求確切,我很想知道究竟是哪一本宋書?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陳魯豫訪李敖

2010年,李敖在劉長樂的安排陪同下,訪問杭州,許是因了嶽王墳就在西子湖畔的緣故,李敖談岳飛,爆料最多,舉其大要有三:言及“莫須有”這一罪名,較之接受陳魯豫採訪時,稍有不同的是他特別聲明查閱了二百多種宋書,方得此結論。更為爆冷的一條是理學家朱熹不喜岳飛,針對岳飛有“驕兵悍將”之諷,此語於“岳家軍”亦不無貶抑。其三,岳飛被殺有一罪名是岳飛罵皇帝乘坐的車,侮辱聖上。秦檜的“等等看會有”,最終找到的會不會是這“指斥乘輿”的罪名呢?李敖沒有說,至於李敖此番說出有此“指斥乘輿”的罪名,所依何本?仍是無一語涉及,所幸李敖其人是考據的高手,一向善用證據說話,斯言不虛,亦乎可信。

稗記有傳秦檜構岳飛狂悖之罪,妄比開國皇帝趙匡胤,捏造岳飛曾言“己與太祖皆三十建節”。

《宋史·岳飛傳》記秦檜陷岳飛另一罪名是“應詔淮西不救”,指岳飛在紹興十一年淮西戰役中,高宗十五次御札令岳飛進師,岳飛按兵不動。秦檜為掩蓋真象,待岳飛初下獄,“檜令親黨王會搜其家,得御札數篋,束之左藏南庫”,十五御札盡在其中,可以洗清岳飛這一罪名的原始證據,被秦檜蓄意藏匿。孝宗時,岳飛徹底平反,岳飛三子嶽霖請於孝宗,賜還被抄御札。“霖子珂,以淮西十五御札辯驗匯次,凡出師應援之先後皆可考”。

岳飛文武全才,有詩文傳世,聲聞遐邇的詞作《滿江紅·怒髮衝冠》 ,自明代中葉以後,每當國難當頭、外侮當前,這首詞無疑是鼓舞國人奮起鬥爭的沖天號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期間,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清晨播放的第一個曲目是慷慨激昂的《滿江紅·怒髮衝冠》,一首詞可以產生偉大的號召力,文學藝術有如此作用,於國史中觀之,此乃絕無僅有的孤例。

法國畫家德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差強可與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做等量觀,法國社會每逢時局動盪,統治者都會將此油畫從博物館壁上摘下,藏之庫房,唯恐女神手中的三色旗一變而成爆發起義的導火索。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拉克羅瓦的油畫《自由引導人民》

令國人遺憾的是油畫《自由引導人民》是德拉克羅瓦的原作真跡,面世百年,從無疑問。而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近代學者餘嘉錫最早著文指出非岳飛所作,是為明人的託作。餘氏之後夏承燾於1961年發表《岳飛滿江紅詞考辯》一文,與之桴鼓相應,贊同餘氏所論之外,且有新見。1980年,臺灣《中國時報》,發表孫述宇《岳飛的滿江紅?------一個文學的質疑》一文,注重於詞的文字內容和詞作風格的疑義闡發,這篇文章很快在內地的《參考消息》上轉載,迄今為止,餘、夏、孫關於岳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一詞的研究,仍是最有說服力、庶幾可為定論的考證,我亦服膺其說,只覺三君考證之文,於文章題目似不應簡化命題,《滿江紅》三字詞牌之後,須加諸“怒髮衝冠”四字,屬岳飛名下《滿江紅》詞有兩首,兩首詞的首句分別是“怒髮衝冠”和“遙望中原”,世人知之不多的“遙望中原”,學術界素無真偽之疑,奉為岳飛親作。筆者於此特為標舉,並非要做目珠之判,“怒髮衝冠”一詞,雖嘆託作,猶不失其自明中葉以來無比巨大的價值和無可取代的歷史作用,所謂“疑之而其詞不因我而廢,聽其流行可矣”。然觀真作“遙望中原”,聲華不振,恆遇世人淡忘,真亦不彰,可為一嘆!

“怒髮衝冠”一詞最早載於明代嘉靖十五年,徐階編輯《嶽武穆遺文》,乃據明弘治十五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岳墳詞碑收文,此之前,不見經傳,宋元正史稗文均無一字記載。數百年後,此詞忽現於明中葉後期。趙寬碑記中述及岳飛名下另一首五律《送紫巖張先生北伐》,清人王昶考訂為明人所作,第五六句“馬蹀閼氏血,旗梟可汗頭 ”,分明就是“怒髮衝冠”詞中,“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翻版。最令人信服的證據是岳飛蒙冤七十年後,其孫岳珂編著《金陀粹編》,未錄“怒髮衝冠”一詞。珂富收藏,玄鑑精微,於宋時賢詩文蒐集,不遺餘力,更無疏漏乃祖這首聲震九州的大作之理。何況其父嶽霖先期訪求岳飛遺書文稿,始於嘉泰三年恭撰《嶽王家集》序文至端平元年再版此書,凡歷三十一年,仍未裒輯此詞入書,適乃又一力證。

“怒髮衝冠”下闋“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一句,嚴重違背地理常識,岳飛伐金的終極目標:直搗黃龍府!其址在今吉林境內,賀蘭山在甘肅河套之西,相距數千裡之遙!南宋時屬西夏國,“這首詞若真出岳飛之手,不應方向乖背如此”!承燾此說,的乎傑識!若止於此,又非完論,妙在其繼而據史考證明代北方韃靼逼居河套,進則騷擾東北西北,由明中葉迄至明亡的一百多年間,韃靼鐵騎鞭鋒所向西指甘、涼,十有八九取道賀蘭山陰。大明王朝終於在弘治十一年,有賴明將王越在賀蘭山的卓越指揮,方始擊敗韃靼,打了一個空前絕後的大勝仗,“踏破賀蘭山闕,在明代中葉實在是一句抗戰口號,在南宋是決不會有此的”。只有明代人才會有此地理形勢的認識和時代意識。有鑑於此,夏承燾進一步推論“怒髮衝冠”的作者是明將王越或為其幕僚代筆之作。然依現有資料審之,明確“怒髮衝冠”究為何人所作,落實在名頭,尚無鐵案可定,明人託作允稱無疑。

四十年前孫述宇論文傾向於文學上的質疑,風裁格調,甚以為與岳飛真作《小重山》一詞蘊藉大不相同 ,“《滿江紅》,激昂慷慨,英風颯颯,是一首英雄詩。但英雄詩是做不到英雄的詩人想望著英雄而創造出來的。真正的英雄心裡未必有很澎湃的英雄感情,因為他們既能做英雄之事,便不會把這些豪傑事務看得這麼了不起。岳飛多年奮鬥和掣肘挫敗的閱歷經驗在情緒上留下了印記,他的《小重山》詞,就有一種深深失望而生出的欲說還休的味道。相形之下《滿江紅》是一首有事蹟、有心志,但沒有閱歷的詞”。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紹興三年,雷霆迅烈,岳飛在三月內,一舉收復襄陽六州。

岳飛憑藉襄鄧大捷,三十二歲封“武昌郡開國侯”。駐節鄂州。

為趙宋王朝立此大功而不驕矜自傲,在茲念茲不忘的仍是北伐大業。

前不久,因為戰績輝煌,岳飛屢建不世之功,聖眷渥隆,高宗御筆親書賜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徽宗瘦金體

高宗趙構乃徽宗第九子,與父皇同為歷史上有名的書法家。徽宗自創“瘦金體”,筆勢硬瘦而遒勁。子雖不及父開宗立派,但也妙悟八法,留神古雅。善書能畫。後人評高宗的書法“初學黃庭堅,後學米芾,惟屬意於二王,手追心摹,自成天趣。”

高宗此通“付岳飛”書兩開,凡99字,算上花押整百字,字體岀二王堂奧,深得宋人神韻。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高宗書札“付岳飛”

書札內容,有關軍國大事,卻被高宗擬之溫情脈脈,可見當時君臣關係非同一般,開頭即“卿盛秋之際……”文尾更見聖上對嶽愛卿厚望之殷切:“如卿體國,豈待多言”。

第二開上端,有清乾隆御書題跋七絕一首,竟也意味深長:

“飛白精忠早賜旗,霜寒又廑上流師。本來原是腹心託,十二金牌竟若為。”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清乾隆跋題“付岳飛”書札

有清一代,康雍乾三帝,漢學水平之高不讓翰林學士。乾隆一代帝王,底子也是讀書人,學問是由國中最博學的漢臣所傳授。

幾百年後,乾隆三希堂南窗下展玩宋高宗“付岳飛”書札,心態是平和的,無一字抑嶽之詞,雖然岳飛曾經痛擊他的金人祖先,他只是敏銳地拈岀關乎高宗、岳飛的兩個“史實典故”------“賜旗”、“十二道金牌”。

實則,有清一代三百年,清廷自始至終,十分謹慎小心地推行“揚關抑嶽”種種舉措,三國的關雲長被奉為“武聖”、“百世人極”。清帝更是加封雲長為:

“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詡贊宣德關聖大帝”。

可謂天下第一美諡,一連串的好字眼,簡直無可復加。

宋元時代,崇關之風氣並不似清朝這般隆重,史家以為若求“文武全器”,岳飛有勝於關公處。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宋史.岳飛傳》傳末有論,誠允正允公之語,慨當照錄,用示後人不忘岳飛之文裕威德、高宗之不仁不公:

“論曰: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岀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劉宋殺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里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鳴呼冤哉!”

四、

時在紹興四五年的某一日,晴空萬里。

岳飛登臨黃鶴樓,北望中原,寫下一首《滿江紅.遙望中原》,這首詞的詞名有作“登黃鶴樓有感”。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黃鶴樓

此詞是為岳飛登高遠眺,即興抒懷之作: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廓。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篷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放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此詞吟來,頓覺不同於明朝人假借岳飛之名而託作的“壯懷激烈”的《滿江紅.怒髮衝冠》,

岳飛登樓遠眺北方失地,引起了對故國昔日繁華的追憶,“花遮柳護,鳳樓龍閣”二句,道岀宮宛的雄偉,聯接下兩句:“萬歲山前珠翠繞,篷壺殿裡笙歌作”極風月之盛,寫岀一派歌舞昇平的壯麗景象。

風雲突變,筆鋒轉至上半闕後三句:“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花柳龍閣,笙歌翠舞,蕩然一空。

下闕:“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是寫實,兵士浴血疆場,鮮血滋潤著刀刃,百姓沉埋於溝壑。

“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英雄悲憫天下蒼生,然非“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的新亭悲泣,正有王導“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之猛志。湧岀:“何日請纓提銳族,一鞭直渡清河洛”,直抒殺敵的迫切心情,壯懷也激烈!

詞末三句:“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岳飛是大英雄,也是一介書生,充滿豪情地想像著勝利歸來的情景,書生意氣,英雄也浪漫。

這一首《滿江紅.遙望中原》為岳飛真作無疑,卻被明人託作的《滿江紅.怒髮衝冠》的巨大名聲所掩,知者甚少。

讀者撥冗興讀此文後,不忘“怒髮衝冠”可矣,更不應忘記岳飛真作“遙望中原”,以慰英靈之魂,以全史乘之公。

然也,不容否認,擬英雄聖賢之名,託文造事馳情於詞翰法書,本意出於宜教化、旌人倫、挽國運 ,厥為體察時務之必須。許多年來,廣大城鄉戲曲舞臺上最動人的一幕,是岳母刺字,隨著岳母手中的芒針在岳飛背上緩緩刺出“精忠報國”四字時,劇情進入高潮,臺下的百姓動情、深衙的官員滿意、大內的統治者也為忠君愛國的倫理綱常深入民心而欣慰,故事安在第一民族英雄岳飛身上,才最具道德文化的價值,岳母刺字,宋史不傳,宋人的筆記和野史亦無記載。《宋史·岳飛傳》記岳飛背上有字,未注何人所刺,又非“精忠報國”四字,原文是:“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岳母刺字

抗戰期間國統區小學生國文課本扉頁上赫然印明岳飛“還我河山”四字草書,此幅橫披,史上從無一人見過縑楮真跡、原石拓本,又從何而來?這件傑構凝聚了全國軍民抗戰意志的寥寥四字,其拼造者是江蘇嘉定文字學家周承志,周先生捷思敏銳,以為抗戰軍興,亟應吸取民族英雄岳飛的浩然正氣,仰嶽王神威以振奮民心,遂從相傳為岳飛手書唐代李華《弔古戰場文》碑拓中,取“河水滎帶,群山糾紛”中“河”、“山” 二字,“秦沒而還,多事四夷”中取“還”字。“奇中有異於仁義”,取義字下半部“我”,組合成“還我河山”四字題額,後經童世亨、金兆梓先後刊登於地圖冊扉面和雜誌之上,及至印在小學生的課本上,從此“還我河山”深入婦孺之心。

告訴您一個您不知道的或知之不全面的岳飛

“還我河山”,雖非岳飛原作,世人並不計較英雄手澤遺文之真贗,凡有涉先賢之流緒,在中國人的感情世界裡,寧信其真。歷史學家黃仁宇憑史家睿目,看清了國人的史學觀:只重是非,不重真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