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和幾位朋友“憶苦思甜”,討論每個人小時候吃過的印象最深的東西。有的說,她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吃到甜筒雪糕,驚呆了;有的是被巧克力的甜齁住了,第一次知道還有比糖更甜的東西;還有人說,第一次去縣城上中學嚐到榨菜,美味讓他很驚訝。

而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月餅。

"

最近,和幾位朋友“憶苦思甜”,討論每個人小時候吃過的印象最深的東西。有的說,她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吃到甜筒雪糕,驚呆了;有的是被巧克力的甜齁住了,第一次知道還有比糖更甜的東西;還有人說,第一次去縣城上中學嚐到榨菜,美味讓他很驚訝。

而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月餅。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小森林》




1/3


八十年代末,普通廣東人家的基本物質生活已經不匱乏了,我們的童年,可以吃到麥麗素、吃到麥乳精、吃到巧克力、吃到甜筒雪糕了,現在很多常見的兒童零食,都已不缺。

不過,我懷念的還是中秋時節才能吃上的月餅

我還記得童年時的一年小事。那時候,我有一個鄰居小姐妹,她和我同歲,家裡比我家富有,長得比我漂亮,得到的小紅花和獎狀也比我多。她對我挺不錯的,經常給我零食,好多新奇的小吃都是她塞給我的,巧克力也是她在海外的親戚給她的,好美味啊。我只能給她交換些蘋果香蕉花生,她也不愛吃,就收著放一邊。

直到有一天,我爸媽的朋友送給我們一筒月餅,還是有鹹蛋黃的。

那時的月餅,可沒有現在這麼豪華的包裝,就是四個疊起來,用紙筒卷著包起來。外面還貼著一張紅色的臘紙,上面用金色的筆描畫著嫦娥奔月,裡面的油也滲了出來。

"

最近,和幾位朋友“憶苦思甜”,討論每個人小時候吃過的印象最深的東西。有的說,她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吃到甜筒雪糕,驚呆了;有的是被巧克力的甜齁住了,第一次知道還有比糖更甜的東西;還有人說,第一次去縣城上中學嚐到榨菜,美味讓他很驚訝。

而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月餅。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小森林》




1/3


八十年代末,普通廣東人家的基本物質生活已經不匱乏了,我們的童年,可以吃到麥麗素、吃到麥乳精、吃到巧克力、吃到甜筒雪糕了,現在很多常見的兒童零食,都已不缺。

不過,我懷念的還是中秋時節才能吃上的月餅

我還記得童年時的一年小事。那時候,我有一個鄰居小姐妹,她和我同歲,家裡比我家富有,長得比我漂亮,得到的小紅花和獎狀也比我多。她對我挺不錯的,經常給我零食,好多新奇的小吃都是她塞給我的,巧克力也是她在海外的親戚給她的,好美味啊。我只能給她交換些蘋果香蕉花生,她也不愛吃,就收著放一邊。

直到有一天,我爸媽的朋友送給我們一筒月餅,還是有鹹蛋黃的。

那時的月餅,可沒有現在這麼豪華的包裝,就是四個疊起來,用紙筒卷著包起來。外面還貼著一張紅色的臘紙,上面用金色的筆描畫著嫦娥奔月,裡面的油也滲了出來。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民國年間,廣州出品的『有男』鐵盒月餅


打開這層臘紙和裡面的紙,我會開心地把月餅取出來;沒有配著小刀小叉,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大人用手把它掰斷,然後,我貪婪而小心地一小塊一小塊吃掉。



我悄悄地把一個月餅藏起來,送給我的小夥伴。她也是第一次吃,很興奮,一個勁地說好吃好吃。她問我哪裡買,要家裡也去買。但是,當時我們這裡還很少有賣的,有些是廣州的親友帶過來的,沒有。直到過完了中秋,她還是沒有買到月餅。

似乎從那時開始,她就不願意再搭理我了。後來,我們搬離了舊的小區,就沒有再聯繫了。

我還記得兩個小女孩躲在角落裡,偷偷地分食月餅的樣子,還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著,連美味的蛋黃碎屑也不願錯過。現在回想起來,我也能理解,有些人可能更願意保持一種優越感,更願意和不如自己的人相處吧。何況那時大家都是天真的小孩。

"

最近,和幾位朋友“憶苦思甜”,討論每個人小時候吃過的印象最深的東西。有的說,她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吃到甜筒雪糕,驚呆了;有的是被巧克力的甜齁住了,第一次知道還有比糖更甜的東西;還有人說,第一次去縣城上中學嚐到榨菜,美味讓他很驚訝。

而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月餅。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小森林》




1/3


八十年代末,普通廣東人家的基本物質生活已經不匱乏了,我們的童年,可以吃到麥麗素、吃到麥乳精、吃到巧克力、吃到甜筒雪糕了,現在很多常見的兒童零食,都已不缺。

不過,我懷念的還是中秋時節才能吃上的月餅

我還記得童年時的一年小事。那時候,我有一個鄰居小姐妹,她和我同歲,家裡比我家富有,長得比我漂亮,得到的小紅花和獎狀也比我多。她對我挺不錯的,經常給我零食,好多新奇的小吃都是她塞給我的,巧克力也是她在海外的親戚給她的,好美味啊。我只能給她交換些蘋果香蕉花生,她也不愛吃,就收著放一邊。

直到有一天,我爸媽的朋友送給我們一筒月餅,還是有鹹蛋黃的。

那時的月餅,可沒有現在這麼豪華的包裝,就是四個疊起來,用紙筒卷著包起來。外面還貼著一張紅色的臘紙,上面用金色的筆描畫著嫦娥奔月,裡面的油也滲了出來。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民國年間,廣州出品的『有男』鐵盒月餅


打開這層臘紙和裡面的紙,我會開心地把月餅取出來;沒有配著小刀小叉,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大人用手把它掰斷,然後,我貪婪而小心地一小塊一小塊吃掉。



我悄悄地把一個月餅藏起來,送給我的小夥伴。她也是第一次吃,很興奮,一個勁地說好吃好吃。她問我哪裡買,要家裡也去買。但是,當時我們這裡還很少有賣的,有些是廣州的親友帶過來的,沒有。直到過完了中秋,她還是沒有買到月餅。

似乎從那時開始,她就不願意再搭理我了。後來,我們搬離了舊的小區,就沒有再聯繫了。

我還記得兩個小女孩躲在角落裡,偷偷地分食月餅的樣子,還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著,連美味的蛋黃碎屑也不願錯過。現在回想起來,我也能理解,有些人可能更願意保持一種優越感,更願意和不如自己的人相處吧。何況那時大家都是天真的小孩。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凪的新生活》




其實,二十多年前的月餅,雖然也同樣是今天最常見的這幾款,鹹蛋黃,豆沙,蓮蓉,五仁,不過,比不上現在的那麼精緻細膩,油脂也沒有現在的香,但我還是覺得很好吃,很好吃。

對,那時的月餅,是買來自家吃的,頂多是買一點送親朋好友。所以,我們小朋友是真的愛吃:高濃度的甜,膩,香,都很吸引著我們;而且一年當中只有中秋才能買到,它還很稀缺。

後來,我去了上海念大學,那時候,我第一次吃到了蘇州的鮮肉月餅,也嚐到了來自其他地方的月餅。它們的味道各有千秋。但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那些廣式月餅,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

最近,和幾位朋友“憶苦思甜”,討論每個人小時候吃過的印象最深的東西。有的說,她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吃到甜筒雪糕,驚呆了;有的是被巧克力的甜齁住了,第一次知道還有比糖更甜的東西;還有人說,第一次去縣城上中學嚐到榨菜,美味讓他很驚訝。

而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月餅。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小森林》




1/3


八十年代末,普通廣東人家的基本物質生活已經不匱乏了,我們的童年,可以吃到麥麗素、吃到麥乳精、吃到巧克力、吃到甜筒雪糕了,現在很多常見的兒童零食,都已不缺。

不過,我懷念的還是中秋時節才能吃上的月餅

我還記得童年時的一年小事。那時候,我有一個鄰居小姐妹,她和我同歲,家裡比我家富有,長得比我漂亮,得到的小紅花和獎狀也比我多。她對我挺不錯的,經常給我零食,好多新奇的小吃都是她塞給我的,巧克力也是她在海外的親戚給她的,好美味啊。我只能給她交換些蘋果香蕉花生,她也不愛吃,就收著放一邊。

直到有一天,我爸媽的朋友送給我們一筒月餅,還是有鹹蛋黃的。

那時的月餅,可沒有現在這麼豪華的包裝,就是四個疊起來,用紙筒卷著包起來。外面還貼著一張紅色的臘紙,上面用金色的筆描畫著嫦娥奔月,裡面的油也滲了出來。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民國年間,廣州出品的『有男』鐵盒月餅


打開這層臘紙和裡面的紙,我會開心地把月餅取出來;沒有配著小刀小叉,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大人用手把它掰斷,然後,我貪婪而小心地一小塊一小塊吃掉。



我悄悄地把一個月餅藏起來,送給我的小夥伴。她也是第一次吃,很興奮,一個勁地說好吃好吃。她問我哪裡買,要家裡也去買。但是,當時我們這裡還很少有賣的,有些是廣州的親友帶過來的,沒有。直到過完了中秋,她還是沒有買到月餅。

似乎從那時開始,她就不願意再搭理我了。後來,我們搬離了舊的小區,就沒有再聯繫了。

我還記得兩個小女孩躲在角落裡,偷偷地分食月餅的樣子,還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著,連美味的蛋黃碎屑也不願錯過。現在回想起來,我也能理解,有些人可能更願意保持一種優越感,更願意和不如自己的人相處吧。何況那時大家都是天真的小孩。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凪的新生活》




其實,二十多年前的月餅,雖然也同樣是今天最常見的這幾款,鹹蛋黃,豆沙,蓮蓉,五仁,不過,比不上現在的那麼精緻細膩,油脂也沒有現在的香,但我還是覺得很好吃,很好吃。

對,那時的月餅,是買來自家吃的,頂多是買一點送親朋好友。所以,我們小朋友是真的愛吃:高濃度的甜,膩,香,都很吸引著我們;而且一年當中只有中秋才能買到,它還很稀缺。

後來,我去了上海念大學,那時候,我第一次吃到了蘇州的鮮肉月餅,也嚐到了來自其他地方的月餅。它們的味道各有千秋。但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那些廣式月餅,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深夜食堂》




2/3

我沒有故土情結,我也不懷舊。不過,味蕾還是屬於廣東的,廣東的菜餚,廣東的甜點,廣東的糕點,還有廣東的月餅,總是不由分說地吸引著我。

早在南宋,《夢粱錄》和《武林舊事》等記載南宋風俗的書中都已有“月餅”一詞,明代《西湖遊覽志會》也有詳細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已和今天的中秋賞月的風俗一致了。

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了月餅的做法:“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這種酥皮月餅,不就是今天的“五仁月餅”嗎?

"

最近,和幾位朋友“憶苦思甜”,討論每個人小時候吃過的印象最深的東西。有的說,她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吃到甜筒雪糕,驚呆了;有的是被巧克力的甜齁住了,第一次知道還有比糖更甜的東西;還有人說,第一次去縣城上中學嚐到榨菜,美味讓他很驚訝。

而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月餅。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小森林》




1/3


八十年代末,普通廣東人家的基本物質生活已經不匱乏了,我們的童年,可以吃到麥麗素、吃到麥乳精、吃到巧克力、吃到甜筒雪糕了,現在很多常見的兒童零食,都已不缺。

不過,我懷念的還是中秋時節才能吃上的月餅

我還記得童年時的一年小事。那時候,我有一個鄰居小姐妹,她和我同歲,家裡比我家富有,長得比我漂亮,得到的小紅花和獎狀也比我多。她對我挺不錯的,經常給我零食,好多新奇的小吃都是她塞給我的,巧克力也是她在海外的親戚給她的,好美味啊。我只能給她交換些蘋果香蕉花生,她也不愛吃,就收著放一邊。

直到有一天,我爸媽的朋友送給我們一筒月餅,還是有鹹蛋黃的。

那時的月餅,可沒有現在這麼豪華的包裝,就是四個疊起來,用紙筒卷著包起來。外面還貼著一張紅色的臘紙,上面用金色的筆描畫著嫦娥奔月,裡面的油也滲了出來。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民國年間,廣州出品的『有男』鐵盒月餅


打開這層臘紙和裡面的紙,我會開心地把月餅取出來;沒有配著小刀小叉,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大人用手把它掰斷,然後,我貪婪而小心地一小塊一小塊吃掉。



我悄悄地把一個月餅藏起來,送給我的小夥伴。她也是第一次吃,很興奮,一個勁地說好吃好吃。她問我哪裡買,要家裡也去買。但是,當時我們這裡還很少有賣的,有些是廣州的親友帶過來的,沒有。直到過完了中秋,她還是沒有買到月餅。

似乎從那時開始,她就不願意再搭理我了。後來,我們搬離了舊的小區,就沒有再聯繫了。

我還記得兩個小女孩躲在角落裡,偷偷地分食月餅的樣子,還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著,連美味的蛋黃碎屑也不願錯過。現在回想起來,我也能理解,有些人可能更願意保持一種優越感,更願意和不如自己的人相處吧。何況那時大家都是天真的小孩。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凪的新生活》




其實,二十多年前的月餅,雖然也同樣是今天最常見的這幾款,鹹蛋黃,豆沙,蓮蓉,五仁,不過,比不上現在的那麼精緻細膩,油脂也沒有現在的香,但我還是覺得很好吃,很好吃。

對,那時的月餅,是買來自家吃的,頂多是買一點送親朋好友。所以,我們小朋友是真的愛吃:高濃度的甜,膩,香,都很吸引著我們;而且一年當中只有中秋才能買到,它還很稀缺。

後來,我去了上海念大學,那時候,我第一次吃到了蘇州的鮮肉月餅,也嚐到了來自其他地方的月餅。它們的味道各有千秋。但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那些廣式月餅,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深夜食堂》




2/3

我沒有故土情結,我也不懷舊。不過,味蕾還是屬於廣東的,廣東的菜餚,廣東的甜點,廣東的糕點,還有廣東的月餅,總是不由分說地吸引著我。

早在南宋,《夢粱錄》和《武林舊事》等記載南宋風俗的書中都已有“月餅”一詞,明代《西湖遊覽志會》也有詳細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已和今天的中秋賞月的風俗一致了。

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了月餅的做法:“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這種酥皮月餅,不就是今天的“五仁月餅”嗎?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紅樓夢》中,賈府過中秋,桌上擺著月餅




各地的月餅千差萬別。不過,月餅的關鍵在於餡料的配製,好的月餅價格不菲。由於晚近以來,廣東人富庶,對飲食又講究,所造的月餅也很捨得放“餡料”,因此,廣式月餅還是獨步天下的。民國著名學者徐珂曾在《康居筆記匯函》上,寫過“粵人財力之雄”,說,先施公司之月餅,有一枚須銀幣四百圓;冠生園亦有之,則百圓。購月餅、角黍者,多數都是廣東人。而內地人一般沒有這麼有錢,就算有錢也不會像廣東人這麼捨得放在“吃”上面。

1934年,廣東籍的電影明星胡蝶還曾拍攝過月餅廣告;廣東酒家杏花樓,也打出“借問誰家月餅好,人人都話杏花樓”的廣告;整個上海月餅市場,廣式月餅佔了大半壁江山。

"

最近,和幾位朋友“憶苦思甜”,討論每個人小時候吃過的印象最深的東西。有的說,她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吃到甜筒雪糕,驚呆了;有的是被巧克力的甜齁住了,第一次知道還有比糖更甜的東西;還有人說,第一次去縣城上中學嚐到榨菜,美味讓他很驚訝。

而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月餅。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小森林》




1/3


八十年代末,普通廣東人家的基本物質生活已經不匱乏了,我們的童年,可以吃到麥麗素、吃到麥乳精、吃到巧克力、吃到甜筒雪糕了,現在很多常見的兒童零食,都已不缺。

不過,我懷念的還是中秋時節才能吃上的月餅

我還記得童年時的一年小事。那時候,我有一個鄰居小姐妹,她和我同歲,家裡比我家富有,長得比我漂亮,得到的小紅花和獎狀也比我多。她對我挺不錯的,經常給我零食,好多新奇的小吃都是她塞給我的,巧克力也是她在海外的親戚給她的,好美味啊。我只能給她交換些蘋果香蕉花生,她也不愛吃,就收著放一邊。

直到有一天,我爸媽的朋友送給我們一筒月餅,還是有鹹蛋黃的。

那時的月餅,可沒有現在這麼豪華的包裝,就是四個疊起來,用紙筒卷著包起來。外面還貼著一張紅色的臘紙,上面用金色的筆描畫著嫦娥奔月,裡面的油也滲了出來。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民國年間,廣州出品的『有男』鐵盒月餅


打開這層臘紙和裡面的紙,我會開心地把月餅取出來;沒有配著小刀小叉,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大人用手把它掰斷,然後,我貪婪而小心地一小塊一小塊吃掉。



我悄悄地把一個月餅藏起來,送給我的小夥伴。她也是第一次吃,很興奮,一個勁地說好吃好吃。她問我哪裡買,要家裡也去買。但是,當時我們這裡還很少有賣的,有些是廣州的親友帶過來的,沒有。直到過完了中秋,她還是沒有買到月餅。

似乎從那時開始,她就不願意再搭理我了。後來,我們搬離了舊的小區,就沒有再聯繫了。

我還記得兩個小女孩躲在角落裡,偷偷地分食月餅的樣子,還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著,連美味的蛋黃碎屑也不願錯過。現在回想起來,我也能理解,有些人可能更願意保持一種優越感,更願意和不如自己的人相處吧。何況那時大家都是天真的小孩。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凪的新生活》




其實,二十多年前的月餅,雖然也同樣是今天最常見的這幾款,鹹蛋黃,豆沙,蓮蓉,五仁,不過,比不上現在的那麼精緻細膩,油脂也沒有現在的香,但我還是覺得很好吃,很好吃。

對,那時的月餅,是買來自家吃的,頂多是買一點送親朋好友。所以,我們小朋友是真的愛吃:高濃度的甜,膩,香,都很吸引著我們;而且一年當中只有中秋才能買到,它還很稀缺。

後來,我去了上海念大學,那時候,我第一次吃到了蘇州的鮮肉月餅,也嚐到了來自其他地方的月餅。它們的味道各有千秋。但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那些廣式月餅,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深夜食堂》




2/3

我沒有故土情結,我也不懷舊。不過,味蕾還是屬於廣東的,廣東的菜餚,廣東的甜點,廣東的糕點,還有廣東的月餅,總是不由分說地吸引著我。

早在南宋,《夢粱錄》和《武林舊事》等記載南宋風俗的書中都已有“月餅”一詞,明代《西湖遊覽志會》也有詳細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已和今天的中秋賞月的風俗一致了。

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了月餅的做法:“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這種酥皮月餅,不就是今天的“五仁月餅”嗎?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紅樓夢》中,賈府過中秋,桌上擺著月餅




各地的月餅千差萬別。不過,月餅的關鍵在於餡料的配製,好的月餅價格不菲。由於晚近以來,廣東人富庶,對飲食又講究,所造的月餅也很捨得放“餡料”,因此,廣式月餅還是獨步天下的。民國著名學者徐珂曾在《康居筆記匯函》上,寫過“粵人財力之雄”,說,先施公司之月餅,有一枚須銀幣四百圓;冠生園亦有之,則百圓。購月餅、角黍者,多數都是廣東人。而內地人一般沒有這麼有錢,就算有錢也不會像廣東人這麼捨得放在“吃”上面。

1934年,廣東籍的電影明星胡蝶還曾拍攝過月餅廣告;廣東酒家杏花樓,也打出“借問誰家月餅好,人人都話杏花樓”的廣告;整個上海月餅市場,廣式月餅佔了大半壁江山。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一九三四年,影星胡蝶為月餅展銷會剪綵,並依偎在一隻特製的寶塔形大月餅旁,拍了許多照片。


3/3

八十年代,一些飲食傳統也恢復了。像我小時候嚐到的月餅,最常見的無非也就是,蓮蓉月、白蓮蓉月、豆沙月、鮮冬蓉月、鮮椰汁月、鳳梨月,再加單黃、雙黃,變成不同的組合。雖然早些年的用料沒有那麼精細,但它們也讓我的味蕾記住了它們的甜膩。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我工作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很少會想到去買月餅。時代在變化,現代社會在轉型,月餅不再是家人和親朋好友中秋賞月的點心,也不是孩子們開開心心的糕點。它是一種商業的產物,是公司的福利,是商務場合的贈品,送禮的功利性越來越強,商業外延被無限地放大。月餅逐漸成為純禮品,它作為食物糕點的內涵被削弱了,文化象徵意義也減少了,而是以禮節和包裝為核心。

不過也是在那個階段,月餅越來越高檔,餡料的選材十分廣博,除用芋頭、蓮子、杏仁、欖仁、桃仁、芝麻等果實料外,還選用鹹蛋黃、叉燒、燒鵝、冬菇、冰肉、糖冬瓜、蝦米、桶餅、陳皮、檸檬葉等多達二三十種原料,發展到用鳳梨、榴蓮、香蕉等水果,甚至還使用鮑魚、魚翅、鱷魚肉、瑤柱等較名貴的原料,據說還出過添加了金箔的月餅,自然價格昂貴。

"

最近,和幾位朋友“憶苦思甜”,討論每個人小時候吃過的印象最深的東西。有的說,她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吃到甜筒雪糕,驚呆了;有的是被巧克力的甜齁住了,第一次知道還有比糖更甜的東西;還有人說,第一次去縣城上中學嚐到榨菜,美味讓他很驚訝。

而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月餅。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小森林》




1/3


八十年代末,普通廣東人家的基本物質生活已經不匱乏了,我們的童年,可以吃到麥麗素、吃到麥乳精、吃到巧克力、吃到甜筒雪糕了,現在很多常見的兒童零食,都已不缺。

不過,我懷念的還是中秋時節才能吃上的月餅

我還記得童年時的一年小事。那時候,我有一個鄰居小姐妹,她和我同歲,家裡比我家富有,長得比我漂亮,得到的小紅花和獎狀也比我多。她對我挺不錯的,經常給我零食,好多新奇的小吃都是她塞給我的,巧克力也是她在海外的親戚給她的,好美味啊。我只能給她交換些蘋果香蕉花生,她也不愛吃,就收著放一邊。

直到有一天,我爸媽的朋友送給我們一筒月餅,還是有鹹蛋黃的。

那時的月餅,可沒有現在這麼豪華的包裝,就是四個疊起來,用紙筒卷著包起來。外面還貼著一張紅色的臘紙,上面用金色的筆描畫著嫦娥奔月,裡面的油也滲了出來。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民國年間,廣州出品的『有男』鐵盒月餅


打開這層臘紙和裡面的紙,我會開心地把月餅取出來;沒有配著小刀小叉,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大人用手把它掰斷,然後,我貪婪而小心地一小塊一小塊吃掉。



我悄悄地把一個月餅藏起來,送給我的小夥伴。她也是第一次吃,很興奮,一個勁地說好吃好吃。她問我哪裡買,要家裡也去買。但是,當時我們這裡還很少有賣的,有些是廣州的親友帶過來的,沒有。直到過完了中秋,她還是沒有買到月餅。

似乎從那時開始,她就不願意再搭理我了。後來,我們搬離了舊的小區,就沒有再聯繫了。

我還記得兩個小女孩躲在角落裡,偷偷地分食月餅的樣子,還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著,連美味的蛋黃碎屑也不願錯過。現在回想起來,我也能理解,有些人可能更願意保持一種優越感,更願意和不如自己的人相處吧。何況那時大家都是天真的小孩。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凪的新生活》




其實,二十多年前的月餅,雖然也同樣是今天最常見的這幾款,鹹蛋黃,豆沙,蓮蓉,五仁,不過,比不上現在的那麼精緻細膩,油脂也沒有現在的香,但我還是覺得很好吃,很好吃。

對,那時的月餅,是買來自家吃的,頂多是買一點送親朋好友。所以,我們小朋友是真的愛吃:高濃度的甜,膩,香,都很吸引著我們;而且一年當中只有中秋才能買到,它還很稀缺。

後來,我去了上海念大學,那時候,我第一次吃到了蘇州的鮮肉月餅,也嚐到了來自其他地方的月餅。它們的味道各有千秋。但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那些廣式月餅,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深夜食堂》




2/3

我沒有故土情結,我也不懷舊。不過,味蕾還是屬於廣東的,廣東的菜餚,廣東的甜點,廣東的糕點,還有廣東的月餅,總是不由分說地吸引著我。

早在南宋,《夢粱錄》和《武林舊事》等記載南宋風俗的書中都已有“月餅”一詞,明代《西湖遊覽志會》也有詳細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已和今天的中秋賞月的風俗一致了。

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了月餅的做法:“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這種酥皮月餅,不就是今天的“五仁月餅”嗎?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紅樓夢》中,賈府過中秋,桌上擺著月餅




各地的月餅千差萬別。不過,月餅的關鍵在於餡料的配製,好的月餅價格不菲。由於晚近以來,廣東人富庶,對飲食又講究,所造的月餅也很捨得放“餡料”,因此,廣式月餅還是獨步天下的。民國著名學者徐珂曾在《康居筆記匯函》上,寫過“粵人財力之雄”,說,先施公司之月餅,有一枚須銀幣四百圓;冠生園亦有之,則百圓。購月餅、角黍者,多數都是廣東人。而內地人一般沒有這麼有錢,就算有錢也不會像廣東人這麼捨得放在“吃”上面。

1934年,廣東籍的電影明星胡蝶還曾拍攝過月餅廣告;廣東酒家杏花樓,也打出“借問誰家月餅好,人人都話杏花樓”的廣告;整個上海月餅市場,廣式月餅佔了大半壁江山。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一九三四年,影星胡蝶為月餅展銷會剪綵,並依偎在一隻特製的寶塔形大月餅旁,拍了許多照片。


3/3

八十年代,一些飲食傳統也恢復了。像我小時候嚐到的月餅,最常見的無非也就是,蓮蓉月、白蓮蓉月、豆沙月、鮮冬蓉月、鮮椰汁月、鳳梨月,再加單黃、雙黃,變成不同的組合。雖然早些年的用料沒有那麼精細,但它們也讓我的味蕾記住了它們的甜膩。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我工作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很少會想到去買月餅。時代在變化,現代社會在轉型,月餅不再是家人和親朋好友中秋賞月的點心,也不是孩子們開開心心的糕點。它是一種商業的產物,是公司的福利,是商務場合的贈品,送禮的功利性越來越強,商業外延被無限地放大。月餅逐漸成為純禮品,它作為食物糕點的內涵被削弱了,文化象徵意義也減少了,而是以禮節和包裝為核心。

不過也是在那個階段,月餅越來越高檔,餡料的選材十分廣博,除用芋頭、蓮子、杏仁、欖仁、桃仁、芝麻等果實料外,還選用鹹蛋黃、叉燒、燒鵝、冬菇、冰肉、糖冬瓜、蝦米、桶餅、陳皮、檸檬葉等多達二三十種原料,發展到用鳳梨、榴蓮、香蕉等水果,甚至還使用鮑魚、魚翅、鱷魚肉、瑤柱等較名貴的原料,據說還出過添加了金箔的月餅,自然價格昂貴。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從月餅價目表中,可以看到月餅品種極為豐富



包裝也越發高大上,不僅有傳統的盒子,還有雕花木匣的、皮革的、鑲嵌的……這種過度包裝,似乎有點買櫝還珠,也離“美食”這個概念越來越遠了。髙檔化、奢侈化和公關化,是月餅新的特殊使命。

"

最近,和幾位朋友“憶苦思甜”,討論每個人小時候吃過的印象最深的東西。有的說,她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吃到甜筒雪糕,驚呆了;有的是被巧克力的甜齁住了,第一次知道還有比糖更甜的東西;還有人說,第一次去縣城上中學嚐到榨菜,美味讓他很驚訝。

而我印象最深的,則是月餅。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小森林》




1/3


八十年代末,普通廣東人家的基本物質生活已經不匱乏了,我們的童年,可以吃到麥麗素、吃到麥乳精、吃到巧克力、吃到甜筒雪糕了,現在很多常見的兒童零食,都已不缺。

不過,我懷念的還是中秋時節才能吃上的月餅

我還記得童年時的一年小事。那時候,我有一個鄰居小姐妹,她和我同歲,家裡比我家富有,長得比我漂亮,得到的小紅花和獎狀也比我多。她對我挺不錯的,經常給我零食,好多新奇的小吃都是她塞給我的,巧克力也是她在海外的親戚給她的,好美味啊。我只能給她交換些蘋果香蕉花生,她也不愛吃,就收著放一邊。

直到有一天,我爸媽的朋友送給我們一筒月餅,還是有鹹蛋黃的。

那時的月餅,可沒有現在這麼豪華的包裝,就是四個疊起來,用紙筒卷著包起來。外面還貼著一張紅色的臘紙,上面用金色的筆描畫著嫦娥奔月,裡面的油也滲了出來。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民國年間,廣州出品的『有男』鐵盒月餅


打開這層臘紙和裡面的紙,我會開心地把月餅取出來;沒有配著小刀小叉,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大人用手把它掰斷,然後,我貪婪而小心地一小塊一小塊吃掉。



我悄悄地把一個月餅藏起來,送給我的小夥伴。她也是第一次吃,很興奮,一個勁地說好吃好吃。她問我哪裡買,要家裡也去買。但是,當時我們這裡還很少有賣的,有些是廣州的親友帶過來的,沒有。直到過完了中秋,她還是沒有買到月餅。

似乎從那時開始,她就不願意再搭理我了。後來,我們搬離了舊的小區,就沒有再聯繫了。

我還記得兩個小女孩躲在角落裡,偷偷地分食月餅的樣子,還小心翼翼地用手捧著,連美味的蛋黃碎屑也不願錯過。現在回想起來,我也能理解,有些人可能更願意保持一種優越感,更願意和不如自己的人相處吧。何況那時大家都是天真的小孩。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凪的新生活》




其實,二十多年前的月餅,雖然也同樣是今天最常見的這幾款,鹹蛋黃,豆沙,蓮蓉,五仁,不過,比不上現在的那麼精緻細膩,油脂也沒有現在的香,但我還是覺得很好吃,很好吃。

對,那時的月餅,是買來自家吃的,頂多是買一點送親朋好友。所以,我們小朋友是真的愛吃:高濃度的甜,膩,香,都很吸引著我們;而且一年當中只有中秋才能買到,它還很稀缺。

後來,我去了上海念大學,那時候,我第一次吃到了蘇州的鮮肉月餅,也嚐到了來自其他地方的月餅。它們的味道各有千秋。但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那些廣式月餅,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深夜食堂》




2/3

我沒有故土情結,我也不懷舊。不過,味蕾還是屬於廣東的,廣東的菜餚,廣東的甜點,廣東的糕點,還有廣東的月餅,總是不由分說地吸引著我。

早在南宋,《夢粱錄》和《武林舊事》等記載南宋風俗的書中都已有“月餅”一詞,明代《西湖遊覽志會》也有詳細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已和今天的中秋賞月的風俗一致了。

清人袁枚《隨園食單》介紹了月餅的做法:“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這種酥皮月餅,不就是今天的“五仁月餅”嗎?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紅樓夢》中,賈府過中秋,桌上擺著月餅




各地的月餅千差萬別。不過,月餅的關鍵在於餡料的配製,好的月餅價格不菲。由於晚近以來,廣東人富庶,對飲食又講究,所造的月餅也很捨得放“餡料”,因此,廣式月餅還是獨步天下的。民國著名學者徐珂曾在《康居筆記匯函》上,寫過“粵人財力之雄”,說,先施公司之月餅,有一枚須銀幣四百圓;冠生園亦有之,則百圓。購月餅、角黍者,多數都是廣東人。而內地人一般沒有這麼有錢,就算有錢也不會像廣東人這麼捨得放在“吃”上面。

1934年,廣東籍的電影明星胡蝶還曾拍攝過月餅廣告;廣東酒家杏花樓,也打出“借問誰家月餅好,人人都話杏花樓”的廣告;整個上海月餅市場,廣式月餅佔了大半壁江山。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一九三四年,影星胡蝶為月餅展銷會剪綵,並依偎在一隻特製的寶塔形大月餅旁,拍了許多照片。


3/3

八十年代,一些飲食傳統也恢復了。像我小時候嚐到的月餅,最常見的無非也就是,蓮蓉月、白蓮蓉月、豆沙月、鮮冬蓉月、鮮椰汁月、鳳梨月,再加單黃、雙黃,變成不同的組合。雖然早些年的用料沒有那麼精細,但它們也讓我的味蕾記住了它們的甜膩。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我工作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很少會想到去買月餅。時代在變化,現代社會在轉型,月餅不再是家人和親朋好友中秋賞月的點心,也不是孩子們開開心心的糕點。它是一種商業的產物,是公司的福利,是商務場合的贈品,送禮的功利性越來越強,商業外延被無限地放大。月餅逐漸成為純禮品,它作為食物糕點的內涵被削弱了,文化象徵意義也減少了,而是以禮節和包裝為核心。

不過也是在那個階段,月餅越來越高檔,餡料的選材十分廣博,除用芋頭、蓮子、杏仁、欖仁、桃仁、芝麻等果實料外,還選用鹹蛋黃、叉燒、燒鵝、冬菇、冰肉、糖冬瓜、蝦米、桶餅、陳皮、檸檬葉等多達二三十種原料,發展到用鳳梨、榴蓮、香蕉等水果,甚至還使用鮑魚、魚翅、鱷魚肉、瑤柱等較名貴的原料,據說還出過添加了金箔的月餅,自然價格昂貴。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從月餅價目表中,可以看到月餅品種極為豐富



包裝也越發高大上,不僅有傳統的盒子,還有雕花木匣的、皮革的、鑲嵌的……這種過度包裝,似乎有點買櫝還珠,也離“美食”這個概念越來越遠了。髙檔化、奢侈化和公關化,是月餅新的特殊使命。

我錯過的那些家鄉的中秋,始終是我心頭的白月光


不過近幾年來,我感覺到,月餅經歷了各種角度的創新之後,歲月的沉澱再度證明了傳統的價值,廣式月餅的主流,又重回到那種偏甜膩的傳統口味中來;再加少部分非傳統口味,作為市場補充。

拓展出的商務功能還在,精美的包裝也應有盡有;但作為傳統的節令美食,它的口味得到的老廣州人的肯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