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以中國人的身份,用流利的英語寫作,從而向外國人介紹中國的事情,能做到這個程度的作家不多。我們比較熟悉的也許有林語堂、賽珍珠等幾位,再多列出來的話,就要談到德齡了。她寫的《德齡公主回憶錄》被辜鴻銘稱為“在給予世人有關滿人的真實情況方面要遠勝於其它任何一部名著”,這當然有辜鴻銘個人的感情傾向在內,但辜鴻銘說這本書在語言風格上“不講究文學修飾、樸實無華”,卻還基本符合事實。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東方出版社《德齡公主回憶錄》封面

德齡,姓裕,即裕德齡,清末漢軍正白旗人。其父親為裕庚,裕庚的祖上姓徐,後來入了漢人正白旗。裕庚曾任日、法等國公使,幼小的德齡跟隨在外國生活,也曾經在巴黎隨著名現代舞蹈家鄧肯學習舞蹈。1903年回國,得慈禧賞識,與妹妹容齡一起入宮,擔任侍從女官兩年,她根據這兩年在慈禧身邊的生活創作了一系列作品,包括很多讀者已經非常熟悉的《御香縹緲錄》《瀛臺泣血記》等等。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穿著中式服裝的德齡,圖片來自本書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穿著旗服的德齡,圖片來自本書

1905年12月,裕庚去世。德齡出宮南下,結識了美國駐滬的副領事懷特並結婚,然後遷居美國紐約。1944年12月22日,她在加拿大死於車禍。

◆德齡是公主嗎?

關於《德齡公主回憶錄》,不得不首先提到德齡所用的筆名“德齡公主”。

她是公主嗎?不是,她連滿人都不是,怎麼可能成為清朝的公主?她妹妹裕容齡曾被慈禧特封為山壽郡主,但朱家溍早就很肯定地說,德齡並沒有被封成什麼郡主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德齡(右)和妹妹容齡(左),圖片來自本書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容齡的舞蹈,圖片來自本書

至於後來這本書被稱為《德齡公主回憶錄》,真的是翻譯問題還是她自己也默許,就不一定了。我想德齡本人是樂意別人稱她為公主的。一則她的作品主要為英文創作,面對的是國外的讀者,這是對她真實身份的一種拔高,對於銷量會有一些幫助。二則,西方的這些爵位、頭銜,和中國是無法對等的。中國是大一統的政權,龐大的國土面積卻只有一個國家、一個皇族,公國林立的歐洲顯然不是這樣。中科院物理所的博導曹則賢教授曾經寫了一篇文章《那些物理學家的姓名》,針對有的翻譯者為了強調貴族身份而把德布羅意翻譯成德布羅意王子,他說:

有些所謂的大公國,其面積基本上是中國原先一個生產大隊的面積,其城堡也就是日本侵華期間在華北佔領區修建的那種炮樓- 他們的兒子女兒就是 "prince"、"princess",但中文不分青紅皁白地就翻譯成王子、公主,以至於《格林童話》中譯本給人的印象是萊茵河畔發生的盡是王子與公主的愛情。其實,那裡的王子、公主實際上未必有今天中國鄉長之兒女的派頭

這樣看來,德齡公主這個稱呼也不是不可接受。畢竟德齡的家世比歐洲小公國的公主說不定還要強一些。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德齡的哥哥勳齡,被德齡推薦給慈禧,成為御用攝影師,圖片來自本書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勳齡為慈禧所拍下的系列肖像照的一張

◆《德齡公主回憶錄》的真實性如何?

直到現在,清代宮廷生活的侈靡乃至荒謬在國內外都成為一碗炒不完的剩飯。我讀過最糟糕的清宮剩飯是《太后與我》,這本書的作者埃蒙德·巴恪思是一個妄人,書中的情節沒有任何可信之處,而中文版本翻譯者居然看不出來,把這種毫無價值的著作花大力氣翻譯、引進進來,真不知道是不是太閒。

《德齡公主回憶錄》的內容,很顯然基本上是以現實為藍本的。

在寫到通過齊化門進入北京城時,北京那熙熙攘攘的人群,挑煤的、做買賣的生意人、店鋪的招牌等等所形成的街景,應該認為還是真實性的。她與父親共同到達日本、法國之後的生活經歷,而她在慈禧身邊的所見所聞,肯定有一定程度的美化,但大體來說,作為回憶錄,必然有其現實基礎。在一些細節上,比如中國人待客時繁縟的禮節,中國人對傳統禮法的因循守舊,讀起來甚至有些生動。

但是,基於現實不等於就是現實

在基本的政治態度上,德齡雖然為漢人(祖上姓徐),但她卻自我認同為滿人。比如在第25頁,德齡居然寫下:

“可是什麼是滿洲人?為什麼我是滿洲人?滿洲人可惡嗎?為什麼漢人不喜歡滿洲人?為什麼滿洲人不是漢人?

……我一直以為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我是一個漢人,殊不知卻是滿洲人。”

在知道她是漢人正白旗之後,我們感到她寫下這樣的句子,實在有點數典忘祖。很顯然德齡希望讀者把她理解為滿人——一個滿人寫滿清的宮室,當然更加有說服力。所以這是德齡“向市場投降”。既然她自我定位為滿人,相應地,對滿清入關,她的表達方式是:“中原的漢族遇到了打困難,看到滿洲部落強大興盛,漢族的皇帝便請滿洲的皇帝去幫他治理國家。”

從家庭看,出於“為尊者諱”等各種原因,在德齡筆下,她的家庭無疑是非常美好的,皇帝和慈禧太后都非常賞識他的父親,父親有才幹、有智慧,而且還熱愛子女。作為對自己家庭環境的渲染,童年給她留下這樣的印象本身無可厚非,但她說,在她幼小時,她的父親已經是“一品官”,後來又反覆說他父親是“世襲的一品官”(第32頁),這就是不符合事實的刻意誇大了。她說,父親在張之洞面前說:“因為我是一品官,我女兒到了十四五歲時就可能被皇帝選作嬪妃”,所以他沒有替兩個女兒登記,因為他不贊成納妾制度,希望女兒擺脫被選作嬪妃的可能,“她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終身大事。”(第46頁)生活在滿清時期的裕庚會不會旗幟鮮明地表達出這樣的思想,恐怕很難講。而且,一個尚在武漢任職的漢人官員,就覺得“我女兒到了十四五歲時就可能被皇帝選作嬪妃”,是不是也想得太多了。

至於她自己的個人身份,她強調自己是慈禧太后的一等女侍官,這也是一種提供給讀者的想象。她不過是入宮侍候慈禧、陪慈禧解悶罷了,哪來什麼品級身份呢?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從左至右:德齡母親、德齡、慈禧、容齡,圖片來自本書

◆德齡是如何看待慈禧太后的?

更為人所議論紛紛的是她對慈禧太后的塑造。由於德齡只是服侍慈禧日常生活,對慈禧的從政狀態著墨不多,我們看來看去只看到看戲、遊頤和園、梳妝打扮、吃果子等等很生活化的情節。不過德齡把慈禧評價為“很自信的人”,“很重情感的人”,“控制力極佳”,還把慈禧塑造成關心民生的人。當旱災來臨時,慈禧每天退朝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禱告求雨,王太監說:“她老祖宗心裡裝著那班可憐的農民啊!”(第225—第226頁)這和我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簡直判若兩人。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從左至右:瑾妃,德齡,慈禧,容齡,德齡之母,光緒皇后,圖片來自本書

這隻能解釋為,德齡希望展示出的是這樣的太后。畢竟她曾經作為女官服侍了慈禧兩年,如果太后是個殘暴的、凶惡的人,那麼她應該怎麼完成自己的形象設定呢?所以在她筆下,就有了這麼一個非常正面的慈禧,當德齡和她相處時,這種正面還體現為一種特殊的和善可親。我們看看慈禧是怎樣對她說話的:

“哦,你們餓了嗎?談得高興,竟忘了吩咐預備飯菜了。你們在國外能吃到中國菜嗎?你們想不想家?要是我在國外這麼多年啊,我是一定會想家的。”(第186頁)

如此和藹的語氣,如此溫柔的態度,以至於德齡說:“她對我們如此慈祥,就像是一個和藹的母親對孩子那樣……太后似乎是世界上最仁慈的女子。”(第188頁)。只有這樣的描寫,才能迎合歐美人對宮廷華貴生活“獵奇”的心理,這樣的帝國掌權女性顯然比一個鐵血的、殘暴的女性更能令人接受。有意思的是,當美國女畫家凱瑟琳·卡爾為慈禧太后畫像時,也儘量把她畫得十分年輕、漂亮,這都是為了迎合當時西方人的心理需要。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左圖為凱瑟琳·卡爾,右圖為她所畫的慈禧畫像。1904年在美國聖路易士世博會展出。圖片來自本書。

也許是為了迎合西方讀者的心理,慈禧太后的生活起居是德齡所津津樂道的內容。她我在這裡摘出一部分段落,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慈禧的穿戴:

太后的鳳冠上綴滿珠寶,中間是一隻玉鳳,兩旁飾著各種珠花,另有一串珠絡掛在鳳冠的左邊。太后的黃繡袍上繡滿了大朵大朵的紅牡丹,上面是一件網狀披肩,披肩用3500粒鳥卵大小的珍珠串成,每粒珍珠的大小、顏色都一樣,又圓又光,披肩的邊上也都是珠絡。太后的手上是兩副珍珠鐲子、一對玉鐲子和幾隻寶石戒指,右手的中指和小指則分別戴了3英寸長的金護指,左手兩個指頭上戴著一般長短的玉護指。最後進入我視野的是太后的鞋子,上面也綴滿了珠子,中間鑲著各種珠寶。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勳齡拍攝的慈禧肖像,圖片來自本書

慈禧的出行:

上朝的地方距離這裡只有5分鐘行程。太后的轎子特別大,由8個穿宮服的太監抬著,李蓮英扶轎走在左邊,另一個二等太監扶轎走在右邊。轎子前面是4個五品太監,後面是12個六品太監,每人分別手捧太后的衣服、鞋子、手巾、梳子、刷子、粉盒、鏡子、筆墨、紙、旱菸和水煙,最後一個人拿著太后的黃緞凳子。2個老嬤嬤,4個宮女也跟著一起去。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慈禧在頤和園樂壽堂前與后妃、太監合影。左一崔玉貴,右一李蓮英。圖片來自本書

至於她所寫的內容是否是實情,頗令人有些疑問。比如她曾經寫到慈禧太后的珠寶房:

房間的三面牆上都是一格格從地上到屋頂、排得整整齊齊的木架子,架子上都是黑檀木匣子,裡面裝著太后的珠寶。每個匣子上都貼著一張小小的黃紙條,寫著匣子裡盛放的東西。太后指著右手邊架子上的一排盒子對我說:

“這些都是我平時要戴的,你要經常來看看有沒有少了什麼,其餘的都是特殊場合才會戴的。這間屋裡大約有3000盒,別的房間裡還有很多,有空我再帶你去看吧。”

對這3000盒珠寶,老年的慈禧居然記憶力清晰無比。她甚至能記得第35只盒子裡是珍珠鶴,吩咐德齡取來配她新換上的衣服。

今天我們已經能夠進入故宮中參觀了。慈禧是否有這麼一間存放3000盒珠寶的房間,大家大可以去尋覓一下。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德齡與慈禧

◆電視劇《德齡公主》及其他

裕德齡利用當初在清宮時的經歷出了很多本書,包括大家很熟悉的那本《御香縹緲錄》。至於她的這些書有多少是事實,有多少是她這個只是漢人小貴族之女所臆想出的,實在難以判斷。即使她父親裕庚後來做了清駐西洋特使,官太僕寺少卿,在親王、大臣一大堆的清廷中仍然不算什麼頂級的權貴。德齡也根本不知道真正的王府中格局、裝飾、宴會是怎麼樣的。她只是迎合讀者的需要來寫(也許她詢問過一些比較熟悉情況的人)。就我個人的觀點,德齡所創作出的所有作品,都適合作為迎合市場的小說而不是歷史傳記來閱讀。她寫的,只是她所以為的、她想給讀者所展現的那個世界。

韓剛繼曾經根據德齡寫的作品,拍攝了一部29集的電視劇《德齡公主》。這個電視劇在豆瓣上的評分很高,被認為演出者的功力還不錯,拍攝比較用心,最起碼是清宮戲裡中上一流。但是就我看到的簡介來說,似乎把德齡本人和她父親裕庚的形象都刻畫得太高大了。為了吸引觀眾,還給德齡安排了一段浪漫的“泰坦尼克號”式愛情。作為電視劇而言,它不必完全遵從歷史,但是把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這麼浪漫化、文藝化,我還是覺得有一些彆扭。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電視劇《德齡公主》海報,圖片來自網絡

德齡的這本書,如果要完全按照小說來讀,又會覺得太囉嗦了。這種不適感,一部分來自於英文被翻譯成中文之後的生硬所導致的失色,另一部分來自於這位略顯矯揉造作的女性作家多多少少有點挑逗讀者那種故作神祕、故作柔情的口吻,國人讀起來有時會有些不習慣。

我手裡的版本是東方出版社的,編輯不大用心,封底未經允許就用了王瑞男的論文中的一段話,而這段話是評價《德齡公主》這部小說的,和《德齡公主回憶錄》無關。

我之所以推薦這本書,因為一則其名氣比較大,二則這種語言風格,閒暇時候瀏覽一下也還不錯。

德齡公主回憶錄:隨侍慈禧太后兩年,她看到了這樣的晚清宮廷

穿著西式長裙的德齡

相關推薦

推薦中...